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和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板,以及将所述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固定在油田管道上的管道扣件和固定连接在阀门手轮上的且位于安装板下方的爪件;所述安装板和管道扣件之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多根支撑杆,所述爪件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本实用新型机械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稳固可靠,能够成为油田阀门自动控制的机械载体,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和用于安装电机(1)的安装板(2),以及将所述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固定在油田管道上的管道扣件(3)和固定连接在阀门手轮上的且位于安装板(2)下方的爪件(4);所述安装板(2)和管道扣件(3)之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多根支撑杆(5),所述爪件(4)与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和用于安装电机(1)的安装板(2),以及将所述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固定在油田管道上的管道扣件(3)和固定连接在阀门手轮上的且位于安装板(2)下方的爪件(4);所述安装板(2)和管道扣件(3)之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多根支撑杆(5),所述爪件(4)与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爆罩(6),所述防爆罩(6)罩在电机(1)的外侧,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安装板(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供电机(1)输出轴穿过的第一圆孔(2-1),所述安装板(2)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供支撑杆(5)穿过的第二圆孔(2-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扣件(3)的数量为2个,所述管道扣件(3)包括上下扣合的管道扣件上半件(3-1)和管道扣件下半件(3-2),所述管道扣件上半件(3-1)和管道扣件下半件(3-2)上对应设置有多个通孔(3-3)。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扣件上半件(3-1)和管道扣件下半件(3-2)上通孔(3-3)的数量均为4个,且管道扣件上半件(3-1)的通孔(3-3)与管道扣件下半件(3-2)的通孔(3-3)一一对应。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件(4)包括用于与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的中心环(4-1)和固定连接在中心环(4-1)上且水平设置的多根横杆(4-2),每根所述横杆(4-2)固定连接有垂直设置的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的底部设置有凹槽(4-4)和与凹槽(4-4)垂直设置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连接有螺栓(4-5)。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4-2)的数量为3根。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的数量为4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中会大量使用阀门,并且在无人值守的油田中,有一部分管道阀门安装在野外,在需要关闭或拧开阀门的情况下,油田工作人员不得不亲自到野外阀门处进行操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油田的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还缺乏合理有效的油田阀门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其机械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稳固可靠,能够成为油田阀门自动控制的机械载体,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和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板,以及将所述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固定在油田管道上的管道扣件和固定连接在阀门手轮上的且位于安装板下方的爪件;所述安装板和管道扣件之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多根支撑杆,所述爪件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上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还包括防爆罩,所述防爆罩罩在电机的外侧,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
上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所述安装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安装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供电机输出轴穿过的第一圆孔,所述安装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供支撑杆穿过的第二圆孔。
上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所述管道扣件的数量为2个,所述管道扣件包括上下扣合的管道扣件上半件和管道扣件下半件,所述管道扣件上半件和管道扣件下半件上对应设置有多个通孔。
上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所述管道扣件上半件和管道扣件下半件上通孔的数量均为4个,且管道扣件上半件的通孔与管道扣件下半件的通孔一一对应。
上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所述爪件包括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中心环和固定连接在中心环上且水平设置的多根横杆,每根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有垂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和与凹槽垂直设置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连接有螺栓。
上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所述横杆的数量为3根。
上述的一种油田阀门控制装置,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4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通过爪件与阀门手轮连接,可以有效实现对阀门的拧开和闭合,设计合理,稳定可靠。
3、本实用新型采用管道扣件和支撑杆将安装电机的安装板固定在爪件的上方,稳固可靠。
4、本实用新型采用防爆罩将电机保护起来,可以有效克服油田野外的恶劣环境。
5、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现有的油田阀门上进行改造,结合控制电路模块及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阀门的自动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机械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稳固可靠,能够成为油田阀门自动控制的机械载体,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爆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道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爪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机; 2—安装板; 2-1—第一圆孔;
2-2—第二圆孔; 3—管道扣件; 3-1—管道扣件上半件;
3-2—管道扣件下半件; 3-3—通孔; 4—爪件;
4-1—中心环; 4-2—横杆; 4-3—连接杆;
4-4—凹槽; 4-5—螺栓; 5—支撑杆;
6—防爆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包括电机1和用于安装电机1的安装板2,以及将所述油田阀门控制装置固定在油田管道上的管道扣件3和固定连接在阀门手轮上的且位于安装板2下方的爪件4;所述安装板2和管道扣件3之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多根支撑杆5,所述爪件4与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防爆罩6,所述防爆罩6罩在电机1的外侧,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板2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安装板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供电机1输出轴穿过的第一圆孔2-1,所述安装板2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杆5连接的第二圆孔2-2。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管道扣件3的数量为2个,所述管道扣件3包括上下扣合的管道扣件上半件3-1和管道扣件下半件3-2,所述管道扣件上半件3-1和管道扣件下半件3-2上对应设置有多个通孔3-3。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扣件上半件3-1和管道扣件下半件3-2上通孔3-3的数量均为4个,且管道扣件上半件3-1的通孔3-3与管道扣件下半件3-2的通孔3-3一一对应。
具体实施时,4个所述通孔3-3中的2个用于穿过螺栓将管道扣件上半件3-1和管道扣件下半件3-2连接在一起,4个所述通孔3-3中的另外2个用于连接支撑杆5。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爪件4包括用于与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的中心环4-1和固定连接在中心环4-1上且水平设置的多根横杆4-2,每根所述横杆4-2固定连接有垂直设置的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的底部设置有凹槽4-4和与凹槽4-4垂直设置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连接有螺栓4-5。
具体实施时,所述中心环4-1的中轴处为带槽圆孔,所述爪件4通过带槽圆孔与电机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3底部的凹槽4-4用于套接在油田阀门的手轮上,并通过螺孔中的螺栓4-5将手轮与连接杆4-3固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横杆4-2的数量为3根。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5的数量为4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爪件4固定在油田阀门手轮上,然后,将支撑杆5的一端通过螺帽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的四个角上,再将支撑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管道扣件3上;然后,将电机1的输出轴穿过安装板2的第一圆孔2-1连接在爪件4的中心环4-1上,将电机1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板2上;最后,将防爆罩6罩在电机1的外侧并通过螺钉将防爆罩固定在安装板2上,电机1的工作通过爪件4带动油田阀门手轮的旋转,通过电机1的正反转实现油田阀门的打开与闭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5629.3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196232U
授权时间:20190802
主分类号:F16K 31/04
专利分类号:F16K31/04;F16L3/10
范畴分类:27F;
申请人:西安邮电大学
第一申请人:西安邮电大学
申请人地址:710121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郭路西安邮电大学南校区
发明人:沈建冬;张勇;单福亮;李鹏;宋伟;伏刚;吕伟
第一发明人:沈建冬
当前权利人:西安邮电大学
代理人:李艳春
代理机构:61240
代理机构编号:西安启诚专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