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穗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叶面积,条锈病,籽粒,冬小麦,杂交稻。
多穗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琪,董希磊,胡俊敏,丁云杰[1](2019)在《半冬性多穗型小麦品种怀川3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怀川358是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西安8号和温麦6号进行组配杂交选育,以其后代为母本,再以周麦16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干热风,籽粒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于2014年通过陕西省审定。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2](2019)在《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水稻优质多穗型恢复系广恢998的选育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完成人:王丰符福鸿柳武革廖亦龙朱满山李传国陈友订黄慧君李金华李曙光顾海永付崇允刘迪林陈建伟肖昕完成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本项目成果针对当时华南叁系杂交稻存在高产稳产性差、品质与抗性不理想、早中迟熟类型配套不齐全等问题,从恢复系的创制入手开展了系统的育种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凤洲,林坤,郭凤芝,李思同,陈成君[3](2019)在《多穗型高产小麦新品种菏麦2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菏麦21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矮秆、早熟品种矮抗58为母本,以丰产性状好、适应性广品种济麦1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单株选择,培育出的一个多穗型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优点,2018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80015号),适宜在全省高产地块种植。(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向前,刘良柏,乔玉强,曹承富,陈欢[4](2018)在《多穗型品种华成3366减氮增密绿色增产稳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减氮下利用多穗型品种增加密度实现绿色增产稳产的可行性,研究了4种氮水平与3种种植密度互作对小麦根系、光合、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水平下根长、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受密度影响不显着,根体积和根尖数受密度影响显着,相同密度下N1(传统施氮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显着高于N3(70%N1)。相同密度减氮15%(N2,85%传统施氮量)小麦孕穗期旗叶面积不会显着降低,而减氮30%会显着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显着,D1(180万株/hm~2)和D3(360万株/hm~2)密度下N1叶绿素含量显着高于N3。同一氮水平下,密度增加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上升,D1、D2(270万株/hm~2)、D3下N1比N3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着增加20. 03%,18. 44%,17. 36%和24. 11%,20. 40%,19. 76%。籽粒蛋白质、淀粉、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受密度影响不显着,N1与N3间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差异显着,而淀粉、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着。相同氮水平下,增加180万株/hm~2基本苗显着提高小麦各生育期群体干物重,施氮量由N1降到N3群体干物重显着降低,N2D3和N3D3群体干物重高于或相当于N1D1和N1D2,N3D3群体干物重高于或相当于N2D1和N2D2。N1、N2、N3下D3比D1产量在2016,2017年显着增加了11. 83%,11. 42%,14. 03%和5. 52%,10. 31%,10. 88%,N3D2和N3D3产量高于或相当于N1D1。研究得出,减氮15%~30%下密度增加90~180万株/hm~2基本苗可获得高于或相当于其对应未减氮处理的生物和经济产量。(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郑庆伟[5](2018)在《“水稻优质多穗型恢复系广恢998的选育及其应用”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了谢华安院士、邓国富研究员、邓华凤研究员、陈志强教授、李平教授、唐晓艳教授和尹建华研究员7位专家,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主持完成的"水稻优质多穗型恢复系广恢998的选育及其应用"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并获得了评价专家的一致好评。杂交水稻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生产上多数杂交稻存在粒型(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10期)
郝艳玲,张紫晋,粟永英,张怀渝,任正隆[6](2016)在《西南麦区高产多穗型小麦单株分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西南麦区特殊生态环境下高产多穗型小麦单株分蘖出现规律、成穗规律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3种穗型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室内体视解剖观察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方法,分别对单株分蘖出现时间和茎顶端生长进行了调查统计,对茎蘖内源赤霉素(GAs)、吲哚乙酸(IAA)、分裂素(ZR)、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分析了以上因素与分蘖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大穗型和中间型小麦相比,高产多穗型小麦单株分蘖平均出现时间(7.41d)和相邻分蘖发生的平均间隔时间(2.66 d)最短;相邻分蘖顶端原基生长阶段均差(1.10)最小。相邻分蘖的GAs、IAA、ZR和ABA含量平均差值最小,分别为0.59、1.01、0.13、8.73 ng·g-1FW;二级分蘖的IAA/ABA(0.65)和ZR/ABA(0.08)最高,IAA/(ZR+ZT)(1.06)最低,3个比值与一级分蘖的相关比值差距最小。相邻分蘖穗部结实性状的平均差值最小,分别为穗粒数1.69、单穗平均粒重2.31mg、不孕小穗数0.87和结实小穗数1.61;单株成穗率(87.50%)和单株平均粒重(23.75g)最高。综上,在3种穗型小麦中,多穗型小麦单株各分蘖的出现和生长存在着更为均匀的协调关系,使得分蘖成穗较高,这有利于西南麦区特殊生态环境下单株产量因子的合理构成和突破性品种的选育。(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欧俊梅,王治斌[7](2016)在《多穗型抗条锈病糯小麦绵13-923的产量与品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糯小麦绵13-923的产量和品质,为丰富四川省抗条锈病糯小麦种质资源,进一步培育出丰产抗病的糯小麦新品种(系)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抗条锈糯小麦新品系绵13-923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及支链淀粉含量。[结果]绵13-923分蘖力强、株高适中,丰产性较好;在产量叁要素中,绵13-923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与对照相当,主要依靠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来提高产量,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花粉镜检和籽粒染色鉴定红棕色比例均为100%,降落值为62 s。[结论]绵13-923属于多穗协调型抗条锈病纯糯小麦,今后可作为抗条锈糯小麦育种材料。(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李娜娜,蒲艳艳,宫永超,李新华,李鹏[8](2015)在《大穗型和多穗型冬小麦分蘖成穗的调控因子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穗型和多穗型冬小麦分蘖成穗调控因子及其调节机理,实现产量提升,本文归纳了遗传因素、群体环境因素、内源激素等方面对不同类型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认为,以后研究应侧重于多种分蘖调控因子的影响机制及因子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分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激素间平衡及基因表达、调控与小麦分蘖发生关系的研究,以期为小麦高产栽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5年02期)
郑永照,岳杨,王提江,董本春,夏海丰[9](2013)在《多穗型玉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穗现象在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从形态上可分为分蘖多穗和单秆多穗。分蘖多穗作为一个优良性状广泛用于青饲玉米的选育和生产;单秆多穗又分为一节多穗和多节多穗,一节多穗又称为"娃娃穗"或"香蕉穗",多节多穗现象则更为普遍。多穗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3年10期)
赵增[10](2013)在《多穗型青贮玉米科多8号制种技术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多8号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选育的青饲青贮玉米专用品种,深受北方农牧市场的欢迎。但由于制种生产比较效益较低等原因,群众没有制种积极性。文章结合多年来制种工作的经验和近年进行的一些试验研究,从播种期、父母本安排、去雄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并提出高效制种模式。(本文来源于《广西农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多穗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完成人:王丰符福鸿柳武革廖亦龙朱满山李传国陈友订黄慧君李金华李曙光顾海永付崇允刘迪林陈建伟肖昕完成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本项目成果针对当时华南叁系杂交稻存在高产稳产性差、品质与抗性不理想、早中迟熟类型配套不齐全等问题,从恢复系的创制入手开展了系统的育种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穗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琪,董希磊,胡俊敏,丁云杰.半冬性多穗型小麦品种怀川3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优质多穗型恢复系广恢998的选育及其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9
[3].刘凤洲,林坤,郭凤芝,李思同,陈成君.多穗型高产小麦新品种菏麦2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学.2019
[4].张向前,刘良柏,乔玉强,曹承富,陈欢.多穗型品种华成3366减氮增密绿色增产稳产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8
[5].郑庆伟.“水稻优质多穗型恢复系广恢998的选育及其应用”通过科技成果评价[J].农药市场信息.2018
[6].郝艳玲,张紫晋,粟永英,张怀渝,任正隆.西南麦区高产多穗型小麦单株分蘖特征研究[J].核农学报.2016
[7].欧俊梅,王治斌.多穗型抗条锈病糯小麦绵13-923的产量与品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
[8].李娜娜,蒲艳艳,宫永超,李新华,李鹏.大穗型和多穗型冬小麦分蘖成穗的调控因子研究进展(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5
[9].郑永照,岳杨,王提江,董本春,夏海丰.多穗型玉米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3
[10].赵增.多穗型青贮玉米科多8号制种技术比较[J].广西农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