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论文-李琳,李坤,王福强,丁宁,常明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论文-李琳,李坤,王福强,丁宁,常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逆转录病毒载体,绿色荧光蛋白,癌,肝细胞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李琳,李坤,王福强,丁宁,常明[1](2014)在《荧光蛋白融合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EGFP-C1-hri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脂质体法将所构建的重组载体pLNCX-EGFP-C1-hri转染到人肝癌HepG2细胞中,用600 mg/L G418筛选2周后采用RT-PCR和Westen blot检测pLNCX-EGFP-C1-hri表达。结果在HepG2细胞中,pLNCX-EGFP-C1-hri在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高效表达(P均<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人RI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4年17期)

刘鹏,赵宝昌,樊建慧,田余祥,杨帆[2](2008)在《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含有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R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以含有全长cDNA的pT7-RI为模板,PCR扩增hRI,经T载体克隆后,酶切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在BJ5183细菌内和pAdEasy-1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酶切、PCR及测序鉴定,线性化后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方法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结果酶切鉴定及PCR结果证明hRI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病毒滴度为1.5×1010pfu/ml。结论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成功构建了含hR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卢行安,段莹,王化丽,陈骏,陈明生[3](2007)在《宫颈癌患者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血液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基因RNH的突变分析,探讨RNH基因与肿瘤生长的关系。方法针对RNH全基因序列设计21对引物,PCR扩增后采用SSCP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人和宫颈癌患者均扩增出相应的21个条带,未发现异常;经过SSCP分析未发现所收集的18例宫颈癌患者血液中的RNH基因有突变发生。结论尚不能肯定RNH基因的突变是否与肿瘤无关,也不能肯定其他肿瘤没有发生突变。需缩小检测片段进一步实验。(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李坤,田余祥,陈海波,杨帆,樊建慧[4](2007)在《重组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构建及B16细胞中基因沉默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uman ribonuclease inhibitor, hRI)是细胞质中的一种酸性糖蛋白,可以与血管生长因子(Angiogenin, Ang)紧密结合从而抑制血管形成.利用全基因组合成法合成针对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hri)的发夹shRNA序列,亚克隆到siRNA表达载体pKD;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后,用脂质体法与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重组融合的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EGFP-C1-hri共转染到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中,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干扰效果.用Image-Pro plus 4.5软件对绿色荧光照片半定量分析干扰效率.结果表明,荧光显微镜显示B16中表达的绿色荧光被干扰,荧光强度半定量分析干扰效率可达80%以上.成功重组构建了针对hri的siRNA表达载体.图5参9(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卢行安[5](2007)在《宫颈癌患者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分析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核糖核酸酶(RNase)是降解RNA的酶类,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能和碱性RNase(AKR)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从而减少RNA的降解。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50KD的酸性蛋白质,广泛分布与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其中在人的胎盘中含量最为丰富。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in,Ang)是一种单链的碱性蛋白质,分子量为14KD,属于核糖核酸酶(RNase)超家族的一员,其氨基酸序列与核糖核酸酶A有35%的一致性。血管生成因子主要催化18S和28S rRNA的有限水解,但它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具有诱导新血管网形成的作用。肿瘤生长依赖于其周围新血管的生成,以便给其提供生长所需的必要物质。RI是由7个亮氨酸重复序列排列折迭而成,每个重复单位含有一个短的β片层和一个长的α螺旋,β片层排列在马蹄形的内表面形成平行的β片层,而α螺旋装饰外表面,7个亮氨酸重复单位有规律的环状排列是N末端C末端在空间上较为接近。RI可与RNase A以1:1化学计量比紧密结合,对其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以极低的Ki值(4×10~(-14) mol/L)控制胞内RNA水平。血管生成因子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与核糖核酸酶A(RNase A)具有35%的同源性,它们有着极其相似的空间结构都可以作为配体与RI结合。而RI-Ang复合体的解离常数要比RI-RNase A复合体低约60倍。RI抑制肿瘤的机制目前认为包括两个方面:①RI能强烈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血管生成活性。②RI能阻断肿瘤细胞对于血管生成因子的黏附,防止瘤细胞又黏附到血管生成因子上被带到新生成的血管上。方法: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RNH)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即11P~(15)。此部位分布着许多重要的基因,如ras基因。RNH基因包括11个外显子,10个内含子,为了进一步研究RNH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RI基因是否是抑癌基因,本实验设计21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研究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全基因在肿瘤细胞中有无突变,采用正常人的全血标本与宫颈癌患者全血标本。为了增强PCR的检测效果,阳性内参采用β-actin。对于宫颈癌患者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全基因的突变研究尚没有成型SSCP分析方法的条件,所以在实验中对于各种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摸索和优化。结果:PCR实验结果表明,从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看出正常人和宫颈癌患者都扩增出了相应的21个片段,电泳图谱未显示有差别。SSCP技术在不含变性剂的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DNA单链的迁移率除与DNA链的长短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取决于DNA单链所形成的构象。此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尽量避免其影响因素,采用4%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以提高检出率。实验中扩增的片段最小231bp,最大970bp。结论:SSCP分析的结果显示正常人与宫颈癌患者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未发现其在遗传学上的差异,但尚不能肯定其他肿瘤没有发生突变。创新点:1.首次对宫颈癌患者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进行了分析;2.设计了全基因序列引物,共21对引物;3.建立了SSCP分析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的最适条件。目的: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每年几乎有二百万儿童死于腹泻,而大部分腹泻是由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和水引起,其中66%以上是由细菌性致病菌所致。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_(157):H_7、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等。对上述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助于其得到有效的控制;传统的检测程序复杂,所用试剂繁多,费时费力,灵敏度低,假阴性比较严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检食品安全的要求。PCR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全自动免疫荧光方法等快速检测方法是近年了发展起来的全新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本研究着重于常见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体系的建立,并应用于样品的检测;同时对于检出的沙门氏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针对传统的检测方法鉴定到血清型后,依赖详细评价阳性案例和一批适当的对照,确定调查与特殊疾病的关联因素,不能区分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同源性的特点,本研究用脉冲凝胶电泳方法对其进行分子分型,为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同源性提供分子生物学技术依据。方法:①本研究采用PCR和实时荧光PCR技术,根据尽量避免假阴性(漏检)的基本原则进行靶基因的选择。再依据尽量从理论上避免检测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并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原则来设计引物和探针。从基因序列库中下载所有已经公开发表的靶基因序列,运用DNAStar软件中的SeqMan和MegAlign模块进行排序比较。利用ABI Primer Express 2.0,DNAStar PrimerSelect等寡核甘酸设计软件在保守区段设计多套引物和探针,确保引物之间、引物与探针之间不会形成稳定的二聚体,然后在GenBank上做BLAST分析,确认所设计的引物和探针与其它生物物种的基因序列不存在互补配对现象,然后进行引物、探针筛选,针对8种食源性致病菌分别建立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并进行优化。②采用平板菌落记数的做为对照试验,以确定各个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在独立进行的灵敏度的验证实验中,每个稀释梯度均与国标法和行标法进行了对照。③同时采用了对照菌株进行了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实验。④运用以上建立的方法,对鸡胴体淋洗液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即样品经过前增菌和选择性增菌后,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即普通PCR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免疫学方法(VIDAS)和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方法。⑤PFGE方法对分离到的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增菌,制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后,制备琼脂糖菌体包埋胶块,用溶菌酶、蛋白酶K和TE缓冲液依次处理提取菌体DNA后,用限制性内切酶XbaI消化胶块,再用脉冲凝胶电泳仪进行DNA分子分型;同时使用全球统一参考菌株沙门菌Braenderup血清型H9812,XbaI酶切,作为分子量标准(Marker);对电泳后的图谱,采用BioNumerics软件对其同源性进行聚类分析比较,菌株的同源性用相似性系数(矩阵)和百分数表示。结果:①建立了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_(157):H_7、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以及霍乱弧菌8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其核心内容包括靶基因的确定、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和筛选以及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②对所研制的8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最优反应体系的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核酸提取法优于直接煮沸法,其他的细菌没有显着性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限数小于普通PCR,前者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可达到了10~2cfu/mL左右:8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_(157):H_7和志贺氏菌的检出限比较低;上述8种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均优于国标法。③采用对照菌株测试了各个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各个检测体系对所有对照菌株都没有阳性检测信号产生,显示其特异性极高,没有出现一例非特异性的检测结果。④应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共检测了56份鸡胴体淋洗液样品中的沙门氏菌,普通PCR检出阳性样品34份,实时荧光PCR阳性样品36份,VIDAS阳性样品28份;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均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结果显示该3种检测方法均可以用于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⑤针对以上检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菌体DNA经酶切、脉冲凝胶电泳后,沙门氏菌参考菌株和每个待测菌株均出现了15条以上的条带,图谱经软件分析后结果显示:FJ003号和FJ004号两个菌株的相似度约为96.2%,FJ001号和FJ002号相似度为95.8%,FJ007号和FJ001、FJ002号的相似度为83.8%,7个菌株彼此的相似度范围为61.0%~96.2%。按照85%相似度的评定标准,同一血清型的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可以分成5个型。PFGE具有分辨力高,是研究鼠伤寒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结论:本课题成功建立了8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一整套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且把实时荧光PCR反应条件一致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在靶基因选择方面的有创新,设计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物和探针,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建立的快速检测方法适用于多种国外食物微生物权威方法的前增菌液,同时即可用于筛选,又可用于确认;特别适用于检验检疫、疾病控制、临床诊断、产品质量检验等对上述致病菌的检测。本次试验采用Xba I酶作为鼠伤寒沙门菌染色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的电泳条带较理想,每株约产生16~25条电泳带,说明本次试验所选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和电泳条件适合鼠伤寒沙门菌的分型;按照85%相似度的评定标准,将7株菌株分成5个型。本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确定同一血清型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创新点:1.成功建立了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具有技术先进、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特点,检出限可达10~2cfu/mL,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2.新建立的方法已经通过了行业标准的审定;3.方法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物和探针序列;4.方法中含8种常见的致病菌的检测,致病菌的数目比较多;5.成功应用PFGE对检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了分子分型,分型精确,确定了同一血清型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7-05-01)

刘宇,刘基巍,崔秀云,燕秋[6](2006)在《间接ELISA法测定转基因小鼠血清中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含量的方法,并测定在转RI基因小鼠血清中RI的表达情况。[方法]用血清样品包被酶标板,兔抗人RI抗体为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为二抗,建立血清RI定量检测的间接ELISA法;取转染了RI基因的小鼠的血清,用上述建立的间接ELISA法测定不同时相小鼠血清中RI的表达水平。[结果]定量检测血清RI的间接ELISA法最适反应条件为一抗最佳稀释度为1∶4000,二抗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2000。转基因小鼠第2、3周血清中RI含量较低(0.556±0.080),1个月左右达到最高值(0.836±0.113),3个月时明显下降(0.640±0.100)。[结论]间接ELISA法可以用于测定血清中的RI抗原含量。(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段莹[7](2006)在《血细胞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分析的方法建立及对宫颈癌患者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50KD的酸性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其中在人的胎盘中含量最为丰富。核糖核酸酶(RNase)是降解RNA的酶类,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能和碱性RNase(AKR)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从而减少RNA的降解。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in,Ang)是一种单链的碱性蛋白质,分子量为14KD,属于核糖核酸酶超家族的一员,它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具有诱导新血管网形成的作用。肿瘤生长依赖于其周围新血管的生成,以便给其提供生长所需的必要物质。血管生成因子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与核糖核酸酶具有35%的同源性,它们有着极其相似的空间结构都可以作为配体与RI结合。RI-Ang复合体的解离常数要比RI-RNase复合体低约60倍,所以RI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本文旨在血细胞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RNH)突变检测的方法建立和对30例正常对照与18例宫颈癌患者的RNH检测结果的探讨。本实验所选基因RNH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即11P15. 5,全长12310 bp,对应包括外显子11个,内含子10个。引物设计时令目的片段包括外显子的全部序列,个别目的片段包括两个相邻外显子的序列和它们之间的小片段内含子序列,此类引物11对;对于大片段内含子部分的引物设计则是把内含子分成适宜扩增的几段,使目的片段的长度不超过1000bp,此类引物10对,共计设计引物21对,目的片段长度大部分在300-700bp之间。本实验首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用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提取出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实验条件的优化,其次将正常对照组与宫颈癌患者组血液标本提取出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出以上21对引物所对应的目的片段。为了验证PCR扩增的效果,内参采用β-actin。突变分析则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的方法,亦使用正常对照组(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6-06-01)

田余祥,王艇,杨明杰,张良,刘亚斌[8](2005)在《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B16黑素瘤的基因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 L NCX- ri)对小鼠B16黑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转染细胞PA317- p L NCX和PA317- p L NCX- ri分别置于DMEM培养基上,经G4 18筛选培养。用Sepharose CL- 4 B凝胶过滤层析纯化病毒颗粒。经G4 18筛选培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克隆细胞数。用RT- PCR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被感染的NIH3T3细胞及B16黑素瘤组织中RI基因的表达。给接种B16黑素瘤细胞的C5 7BL/ 6 J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纯化的p L NCX- ri病毒和空载体病毒,观察C5 7BL/ 6 J小鼠肿瘤的生长状况,并对肿瘤组织称重。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切片的血管密度。结果 RI在感染了p L NCX- ri病毒的NIH3T3细胞和B16黑素瘤组织中得到有效表达。p L NCX- ri病毒治疗组的瘤组织重量(0 .6 0±0 .2 6 ) g明显低于p L NCX病毒对照组(1.84±1.6 4 ) g(P<0 .0 1)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77±1.13) g(P<0 .0 1)。p L NCX病毒对照组(1.84±1.6 4 ) 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77±1.13) g无显着性差异(P>0 .0 5 )。与p L NCX病毒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p L NCX- ri病毒治疗组肿瘤组织的血管密度明显减少,而两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对小鼠B16黑素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肿瘤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盛甫秀[9](2005)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分泌性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 RI)是一种胞浆内酸性糖蛋白,分子量约为 50KDa。RI 是核糖核酸酶 A(RibonucleaseA, RNase A)的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对 RNA 的水解作用。RNaseA与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in,Ang)的氨基酸有着高度保守的同源顺序。Ang 是由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 14.4kDa 的蛋白质,属于 RNaseA 超家族的一员,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培养的结肠癌细胞、肝癌细胞中可检测到 Ang 的存在。在胃腺癌、结肠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也有表达。Ang 还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中,如血浆、肾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Ang 的广泛性,提示其在体内可能受到严格的调控。其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强烈的诱发血管生成的活性。RI 通过与 RNaseA(ki=4.0×10~(-14)M)的紧密结合而抑制他们的活性。根据 cDNA 序列分析,Ang 与 RNase A 有 35%的同源性;但 Ang 与 RI 有更大的亲和力(ki=7.1×10~(-16)M)。X 射线分析表明,Ang 与 RNase A 有着极其相似的立体结构,二者都可以与人胎盘 RI 紧密结合。由于 RI 可以与 Ang 形成紧密的非共价结合,从而可以抑制其促血管生成的活性。此外 RI 还可能通过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等途径抑制血管生成。 大量实验表明,新生血管的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必须的;·2·并且外源性限制血管的生成可以明显地抑制肿瘤的生长,甚至可以使肿瘤消退。因此 Folkman 从其开创性的研究中提出假说认为,阻断肿瘤的血管形成就可以阻止肿瘤的生长。至今为止,已有很多的血管阻断剂被发现。但应用这些阻断剂一个明显的不足是需要高浓度的阻断剂才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而这些阻断剂又因为复杂的提取过程,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基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基因治疗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目的细胞中,使之在体内长期进行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基因治疗的导入系统可分为两类: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现在有相当多的基因治疗临床项目是采用前者中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本文所用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pLNCX 有来源于鼠莫氏白血病病毒和鼠莫氏肉瘤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及巨细胞病毒即早启动子(PCMV)和一个新霉素筛选标记(neo)。该载体质粒一旦被转染入包装细胞系 PA317 即可被其表达的逆转录病毒外壳蛋白所包装,从而形成有感染力,却复制缺陷型的逆转录病毒颗粒。抗血管生成将是一种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有效方法。动物试验显示 RI 能抑制动物体内某些移植实体瘤的生长,给予荷瘤小鼠 RI后可以抑制乳腺癌实体瘤 Ca761,肉瘤 S180,肝癌实体瘤 H22,C6 大鼠神经胶质瘤等的生长。我们以前的实验也显示 RI 在肿瘤病人的血中活性下降,并且 RI mRNA在乳腺癌中比其在正常组织中显着降低。RI 由含有许多亮氨酸的重复顺序的多肽组成,含有这样重复顺序的一百多种蛋白质显示了广泛的功能,包括细胞周期调节、DNA 修复、对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以及抑制酶活性等。RI 被认为是胚胎发育、创伤愈合及肿瘤发生中新血管形成的一种调节因子。RI 定位于染色体的11p15.5,与 ras 基因邻近,在肿瘤病人中经常存在染色体的 11p15.5部位的变异。RI 可能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因此,RI 可能还具有尚未知的生物学作用。但是,RI 在生理状态下是一种胞浆蛋白,这使得它和作为分泌性蛋白发挥功能的 Ang 的结合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不能及时的起到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RI)的 N 端连上鼠免(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5-04-01)

刘基巍,陈俊霞,于丽华,田余祥,崔秀云[10](2004)在《人参皂甙Rg3和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转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和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转基因对小鼠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的抑制作用和影响,探讨人参皂甙Rg3和RI抗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转RI基因的B16黑色素瘤肺转移小鼠模型,对野生型对照组(W组)、空质粒转染组(B组)和RI转基因组(RI组)以及给予Rg3的野生型对照组(Rg3/W组)、空质粒转染组(Rg3/B组)和RI转基因组(Rg3/RI组)中,荷瘤小鼠肺重量、肿瘤转移灶数目、生存期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Rg3和RI转基因使荷瘤小鼠肺重量降低,肿瘤转移灶数目减少,其肺重量降低和肿瘤转移灶数目减少的程度以Rg3/RI组最明显,Rg3/B组、Rg3/W组和RI组次之,与W组和B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Rg3和RI有一定的协同性。Rg3和RI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Rg3/RI组小鼠在观察期(1.5个月)内均存活,W组和B组小鼠全部死亡(至26d),且出现死亡的时间较早。经HE染色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分析显示,Rg3和RI使肺内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降低,降低的程度为Rg3/RI组>Rg3/B组>Rg3/W组>RI组>B组>W组。结论人参皂甙Rg3可增强RI转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抑制作用,人参皂甙Rg3和RI基因在抗肿瘤生长、转移及血管生成方面有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杂志》期刊2004年12期)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构建含有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R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以含有全长cDNA的pT7-RI为模板,PCR扩增hRI,经T载体克隆后,酶切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在BJ5183细菌内和pAdEasy-1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酶切、PCR及测序鉴定,线性化后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方法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结果酶切鉴定及PCR结果证明hRI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病毒滴度为1.5×1010pfu/ml。结论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成功构建了含hR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李琳,李坤,王福强,丁宁,常明.荧光蛋白融合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J].山东医药.2014

[2].刘鹏,赵宝昌,樊建慧,田余祥,杨帆.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

[3].卢行安,段莹,王化丽,陈骏,陈明生.宫颈癌患者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的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

[4].李坤,田余祥,陈海波,杨帆,樊建慧.重组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构建及B16细胞中基因沉默的鉴定[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

[5].卢行安.宫颈癌患者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分析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D].大连医科大学.2007

[6].刘宇,刘基巍,崔秀云,燕秋.间接ELISA法测定转基因小鼠血清中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的表达[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

[7].段莹.血细胞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分析的方法建立及对宫颈癌患者的检测[D].大连医科大学.2006

[8].田余祥,王艇,杨明杰,张良,刘亚斌.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B16黑素瘤的基因治疗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05

[9].盛甫秀.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分泌性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

[10].刘基巍,陈俊霞,于丽华,田余祥,崔秀云.人参皂甙Rg3和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转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4

标签:;  ;  ;  ;  ;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论文-李琳,李坤,王福强,丁宁,常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