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导对比朗读 感受阅读发现(论文文献综述)
成轼[1](2021)在《中英小学母语阅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国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视阅读的国家,从1992年开始推广的“阅读起跑线”计划,让每一个英国儿童都能受益于早期阅读,到现如今各国正如火如荼实行的“分级阅读”策略,较早提出来和研究比较深入的也是英国。而其现行的小学母语阅读课程标准也具有“重视传统文化阅读”“明确阅读方法”“提倡广泛性阅读”等鲜明的特色。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中英两国的小学母语阅读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促进我国小学母语阅读课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介绍了中英两国现行小学母语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及概况,并分别对两国的阅读课程标准的多方面内容进行对比,总结其异同,以得出英国小学母语阅读课程标准值得我国借鉴之处。在课程的理念方面,两国均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国更加重视个别教育,强调因材施教,且倡导指向未来的实践参与;在阅读课程目标方面,两国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国更加重视对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英国则明确指出达成阅读兴趣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广泛地阅读;本文的第三章还从“词句阅读”“文本阅读”“阅读方法”这三个维度来分析比较两国阅读课程内容的标准,发现两国均重视文学类的文本阅读,英国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起步更早,且其在阅读课程标准中丰富了“听读”的概念,提出了“有声思考”的阅读方法,我国三个学段词句阅读的内容标准更加具有循序渐进性;在教学建议方面,两国都突出了“提问教学法”的应用,英国更倾向于鼓励学生提问,且更加强调“以说促读”的教学方法。我国的阅读教学则体现了对话主体的多重性;两国的阅读课程评价都十分关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而不是阅读等级水平的划分。英国的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更加倾向于对“学生是否具备进入下一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进行评价,我国则更加关注对各种“读书方法”的评价,且对不同文体阅读的评价也各有不同。最后通过对前文的总结梳理,得出英国小学母语阅读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倡导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够指向未来的课程理念;通过广泛阅读来达成阅读兴趣培养的目标;在我国的中低年段可以适当增加实用性文本的阅读;借鉴英国“有声思考”的阅读方法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以说促读”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阅读评价中应更加关注差异,注重各学段之间的衔接等。
代秋瑾[2](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下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设计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向。自读课文作为这一阅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然而,由教师和学生使用自读课文的情况来看,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如缺乏文体意识、忽视助读系统、缺乏教材整体意识等方面。初中语文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要衔接好初中和小学的知识,也要为高中语文知识打好根基。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要把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向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上。基于此,深入探究与实践部编版自读课文课堂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改善当前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中的自读课文为研究对象,分析教材蕴含的语文核心素养,根据当前学校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探讨关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建议,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最后进行实践教学。
董梦瑶[3](2021)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朗读活动的编排与运用》文中研究指明朗读是基本的语文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每一学段中都提出了朗读的要求。统编本教材也把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进行强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书声琅琅应该是一节优秀语文课的重要特质。笔者梳理并统计了统编教材7-9各年级每篇课文的助读系统以及单元导语、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各板块中对于朗读的要求与提示,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思考,以期探寻朗读活动编排的序列及系统,从覆盖率、梯度性两方面分析朗读系统的特点,再从编配是否科学的角度提出了朗读系统的优缺点,以期精准理解统编教材的精神实质,从而提升朗读教学及整体语文教学的品质。本文除绪论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朗读教学价值以及教学方向:在朗读积累中提升语言修养,在读思结合中提升思维品质,在朗读鉴赏中培养审美情趣,在朗读理解中继承传统文化。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嘉定某乡村中学的7-9年级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获得了该中学对朗读活动的学习和教学现状。学生方面:认为朗读较为重要并对其有较浓厚的兴趣;课堂朗读机会多但要求欠具体;自学中常跳过朗读以完成学习任务;对朗读作用的认识因年级不同略有差异;朗读的最大困难在于不能理解文章。教师方面:重视朗读,依托教材适度改编;忽视指导,较少关注朗读系统。基于上述发现,本文着重梳理朗读活动的分布与建构,分析教材中朗读活动建构的依据,梳理总结教材中朗读活动的布局及特点。提出初中朗读系统的两大特点:覆盖率高,多集中在诗歌、文言文和散文上;梯度性一般,在不同的板块梯度性有所差异。最后对朗读活动的科学性进行了分析:朗读与课文的内容和文体紧密结合;注意朗读与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朗读活动的安排和要求较为随意;朗读和单元知识结合较少。最后根据前期的梳理、分析和调查给出朗读活动的实施策略,分别是:教授相应的朗读知识;优化朗读活动的教学设计;加强朗读与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完善朗读能力的测评。
谭梦琪[4](2021)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视角》文中认为现代诗歌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初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初中现代诗歌教学需要改进,对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也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研究方法。体验式阅读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契合了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能够为改进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课例比较研究”,研究视角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对象是余映潮、李华平、肖培东三位名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对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启示。本文共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了有关课例研究、现代诗歌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相关研究成果,说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课例与课例比较研究”“现代诗歌与现代诗歌阅读教学”以及“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三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与阐释,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对三位名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进行比较研究的原因。第四章对余映潮、李华平、肖培东三位名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第五章从学生的体验内容、学生的体验方式、课堂呈现的体验情境三个维度进行名师课例的比较。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基于前一章的课例比较分析,总结出对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启示,首先阐述了体验式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接着从体验内容、体验方式以及体验情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许思仪[5](2021)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内容研究》文中指出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寓言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许多一线教师在进行寓言教学时,在寓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存在一定问题。本文研究三个主要问题:小学语文寓言选文呈现了哪些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寓言教学实践中重构了哪些教学内容;分析文本中呈现的和教学实践中重构的教学内容,能够发现哪些问题以及有怎样有效的解决办法。首先,通过文献法梳理前人关于语文教学内容、寓言教学内容等的相关研究,以此明确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等有关概念,其次,本文确定以寓言文体特征、学生学情和课程标准作为分析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内容的依据,接着,笔者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并分析第一、二、三学段部编版教材中辅读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所呈现的内容,然后,运用课例分析法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三篇经典的寓言进行了课例综述,得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生成”了哪些教学内容。鉴于本研究对文本中和课例中呈现的寓言教学内容的发现与探讨,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有:缺乏课标指向的教学内容、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比教学实践中的更欠缺、部分教学内容不符合学情。对此,笔者认为提出合宜寓言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应该做到对话课标,增强语文课程性质意识;对话文本,做好文本解读;以生为本,基于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石芳砚[6](2020)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文本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是十分有益的。阅读练习系统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与提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2019年9月,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全国统一使用,目前是使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但国内大多是针对苏教版、沪教版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研究,对于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练习系统研究几乎是空白。为了丰富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的研究成果,促进教科书相关理论研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本论文选取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本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学术意义及应用价值、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以国际素养测评PIRLS2016为框架,从不同层次的阅读认知过程对二至六年阅读练习进行统计与分析;第三部分研究阅读练习系统中所体现的阅读方法,结合课程标准分析不同学段读法指导要求的侧重点,对阅读方法的单元训练专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第四部分具体分析阅读练习系统中独立设置的阅读策略以及一些零散地分布的其他阅读策略;第五部分将阅读练习中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类型进行归类,发现其对预测、复述等阅读策略也有所渗透;第六部分分析阅读练习系统中体现文体知识,也对练习中蕴含的文体知识的呈现形式进行分类;第七部分结合课程标准对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中涉及的综合性学习阅读习题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学段体现不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以及中高年级不同形式习题编排上的体现;最后,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设计的优缺点,为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国际阅读素养测评PIRLS2016为指向,从不同层次的阅读认知过程对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也在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非连续性文本、文体知识以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对该套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进行多维研究,全方位的总结了阅读练习系统中存在的优缺点,旨在优化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和教师的阅读教学,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正确解读教材,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单玉娇[7](2020)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教育部[8](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波羽[9](2020)在《小学古典小说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典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小学教材也非常重视古典小说的编选,阅读古典小说,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汲取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力量,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然而目前的小学古典小说教学却有僵化趋势,且偏离选文的阅读目标,整体而言,未免浪费了古典小说的教学价值。宜综合运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才能对小学古典小说教材呈现情况、教学情况有详细的统计和分析,考察现有的教学要求,结合最新的小说教学研究成果,提出适合小学的古典小说教学策略,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学古典小说选文统计分析。现存13个版本的教材资料有助于对教材中古典小说选文的概况、单元类别编排以及内容改编实施具体详细的统计分析。各版本都选入了可观数量的古典小说选文,且重视选文来源的经典性,整体上倾向于将古典小说置于小学高年段进行学习。教材中的古典小说选文以丰富多样的单元类别进行组合,常见的有中外名着主题、人物品质主题、技能训练专题、选读课文专题。在内容的改编上各版本相差较大,但都遵循简化原文的原则。第二部分为小学古典小说教学内容及问题的探究。文本内容和学生固有印象两个方面是小学古典小说教学难度所在,课程标准和教材各处对古典小说选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归纳后,可发现其在阅读上对学生的要求在于阅读方法、字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文章表达方法和阅读量这几方面。而教材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具体化后,古典小说选文教学要求更加清晰明了、丰富多样,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也很好地体现了古典小说教学价值。近年的25个小学古典小说选文教学设计案例有助于考察目前教学状况,提取其中的教学内容,结合最新的语文教学内容、小说教学内容研究成果之后,可以发现案例教学内容的以下几点不足:教学内容过于分散且浮于表面、教学内容不够恰当、教学内容未紧密联系单元目标、个别教师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需要。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发挥古典小说的教学价值。第三部分为小学古典小说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的示例。首先鉴于当前教学内容不够深入的情况对小学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进行了探索,指出教师在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更加谨慎细致,小学古典小说的整本书阅读应该让原着本和改编本之间相辅相成;其次在进行选文教学时,也可以适时地引入原文来弥补简化选文的缺憾,让学生感受到古典小说的丰富内涵;最后要回归古典小说本身,关注古典小说体裁特征,落实“定篇”类型选文的教学目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草船借箭》为例完成较有新意的小学古典小说选文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宜且集中,专注于作品本身的学习,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穆欣[10](2020)在《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肖培东,当代语文教坛最负盛名的名师之一。他在34岁的时候,就被评为浙江省特级语文教师,是当时浙江省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秉持着“浅浅教语文”的语文教学理念,追求语文课的本真,竭力真正将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肖培东的语文课,特别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课,既具有实用性,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又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内含丰富的教学艺术,让听课者收获颇丰并赏心悦目。本文以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对前人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是对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进行概述。在这一部分,笔者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概念进行界定,还从肖培东的人生经历、教育实践和语文教育理念三个方面研究了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形成基础,并论述了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特性。第三部分是对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具体剖析。笔者在前四节分类分析了肖培东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这四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艺术,并在最后一节对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进行了总结。在第四部分,笔者在前两节分别分析了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给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带来的启示,并在最后一节提出了自己对于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思考。本文旨在通过对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深入研究、细致梳理和提炼总结,帮助广大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和中文师范专业的高校学生快速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也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有关语文特级教师和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引导对比朗读 感受阅读发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导对比朗读 感受阅读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中英小学母语阅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 小学母语 |
(二) 阅读课程 |
(三) 课程标准 |
四、文献综述 |
(一) 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
(二) 小学母语阅读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
(三) 小学母语阅读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
(四) 简要评述 |
五、研究方法 |
(一) 文本分析法 |
(二) 比较研究法 |
第一章 中英小学母语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及概况 |
一、中英小学母语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 |
(一) 中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 |
(二) 英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 |
二、两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理念 |
(一) 中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理念 |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二) 英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理念 |
1.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别教育 |
2. 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 |
3. 为全面的社会参与做准备 |
(三) 分析与比较 |
1. 两国均提到面向全体学生,但英国高度重视个别教育 |
2. 两国都注重母语和生活的联系,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
三、两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框架 |
(一) 中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框架 |
(二) 英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框架 |
(三) 分析与比较 |
1. 我国课程标准中的模块划分更加细致 |
2. 英国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低年级的教学安排 |
四、阅读在两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的地位 |
五、中英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阅读部分与其他部分的联系 |
(一) 阅读与口语交际 |
(二) 阅读与识字写字 |
(三) 阅读与写作 |
第二章 中英小学母语阅读课程的目标比较 |
一、中国小学母语阅读课程的目标 |
(一) 良好的阅读兴趣习惯 |
(二) 丰富的语言积累 |
(三) 独立的阅读能力 |
(四) 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
二、英国小学母语阅读课程的目标 |
(一) 广泛阅读的兴趣 |
(二) 获取信息的能力 |
(三) 阅读理解的能力 |
(四) 欣赏与表达的能力 |
三、分析与比较 |
(一) 两国的阅读课程目标都强调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求 |
(二) 英国的阅读课程强调通过广泛阅读达成阅读兴趣的培养目标 |
(三) 我国阅读课程目标更加强调对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
第三章 中英小学母语阅读课程内容及教学建议的比较 |
一、中英小学母语阅读课程内容的比较 |
(一) 词句阅读 |
(二) 文本阅读 |
1. 文本阅读类型的范围比较 |
2. 文学性文本阅读的比较 |
3. 实用性文本阅读的比较 |
(三) 阅读方法 |
1. 中英两国阅读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方法 |
2. 分析与比较 |
二、中英小学母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建议比较 |
(一) 中英阅读课标中的教学建议 |
(二) 分析与比较 |
1. 两国的阅读教学建议都突出“提问教学法”的应用 |
2. 我国阅读教学建议强调对话主体的多重性 |
3. 英国阅读教学建议更加突出“以说促读”法 |
4. 英国的教学建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
第四章 中英小学母语阅读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比较 |
一、我国阅读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 |
(一) 更加关注各种“读书方法”的评价 |
(二) 不同文本类型阅读的评价各有不同 |
(三) 能体现出不同学段评价的侧重点 |
二、英国阅读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 |
(一) 评价关注具体的学习过程 |
(二) 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
(三) 评价注重学习阶段之间的衔接 |
三、分析与比较 |
(一) 中英两国的阅读课程评价都关注具体的学习过程 |
(二) 英国“充分展示学生具备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知识基础” |
(三) 我国对不同阅读方法和不同文体在不同学段的评价各有不同 |
第五章 英国小学母语阅读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
一、课程理念更加倡导指向未来的实践参与 |
二、通过广泛阅读来达成培养阅读兴趣的目标 |
三、中低年段适当增加实用性文本的阅读 |
四、借鉴“有声思考”的阅读方法,重视朗读与听读 |
五、通过“以说促读”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 |
六、阅读评价中更加关注差异,注重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语文核心素养下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一、核心素养与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概述 |
(一)自读课文概念界定 |
(二)自读课文的重要地位及教学价值 |
1.自读课文的重要地位 |
2.自读课文的教学价值 |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选编概述 |
1.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编选情况分析 |
2.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编选特点 |
(四)自读课文中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 |
1.语言建构 |
2.思维发展 |
3.审美鉴赏 |
4.文化传承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和学习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对象 |
2.问卷设计 |
3.调查过程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2.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三、语文核心素养下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 |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读课文 |
1.正确认识自读课文定位 |
2.发挥自读课文编排优势 |
3.提升教师素养,改善教学内容 |
4.完善课后检测,提升拓展延伸 |
5.做好课堂小结,促进知识迁移 |
(二)挖掘语文核心素养,创设自读教学过程 |
1.教学目标中的语言建构与应用 |
2.问题意识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
3.教学设计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
4.教学感悟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
(三)关注自读文本特点,因体施教 |
1.文学类自读课文 |
2.实用类自读课文 |
3.文言文类自读课文 |
(四)关注学情特点,提升核心素养 |
1.通过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
2.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
3.把握初中生的学情,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四、自读课文教学案例分析 |
(一)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之略读案例分析 |
1.回顾梳理,承接精读 |
2.任务驱动,逐篇品读 |
3.交流展示,及时点拨 |
4.总结归纳,促其自悟 |
(二)《雨的四季》教学分析 |
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
2.引导以读促感,提升教学效率 |
3.引导自主阅读,运用批注欣赏 |
4.做好课文小结,及时归纳方法 |
5.教学反思 |
(三)两种案例的比较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朗读活动的编排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核心概念辨析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朗读活动的教学价值和实施现状 |
第一节 朗读活动的教学价值 |
一 在朗读积累中提升语言修养 |
二 在读思结合中提升思维品质 |
三 在朗读鉴赏中培养审美情趣 |
四 在朗读理解中继承传统文化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学朗读活动实施现状 |
一 朗读活动的学习 |
二 朗读活动的教学 |
第二章 初中朗读活动的建构 |
第一节 教材中朗读活动建构的依据 |
一 遵循课标朗读要求 |
二 落实落细朗读编排 |
第二节 教材中朗读活动的布局及特点 |
一 集中式分布及其利弊 |
二 随文式分布及其利弊 |
第三节 教材中朗读系统的特点 |
一 朗读系统覆盖率高 |
二 朗读系统梯度性一般 |
第四节 教材中朗读活动的科学性分析 |
一 朗读与课文内容和文体紧密结合 |
二 注意朗读与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 |
三 朗读活动的安排和要求较随意 |
四 单元知识与朗读结合较少 |
第三章 初中朗读活动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教授相应的朗读知识 |
一 朗读知识的重要性 |
二 朗读知识的教学 |
第二节 优化朗读活动的教学设计 |
一 适当改编教材活动 |
二 基于文体制定朗读策略 |
第三节 加强朗读与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 |
一 朗读与默读 |
二 朗读与想象 |
第四节 完善朗读能力的测评 |
一 建立朗读能力评价表 |
二 设计朗读测评题目 |
三 丰富教师朗读评价用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初中统编本教材“朗读”随文式系统分布表 |
附录2:问卷调查表 |
附录3:访谈提纲及设计意图 |
致谢 |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加深对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认识 |
1.2.2 有利于探索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新思路 |
1.2.3 有利于促进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发展 |
1.2.4 有利于丰富课例比较研究的研究角度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课例研究”的研究 |
1.3.2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 |
1.3.3 关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研究 |
1.3.4 小结与反思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 |
2.1 课例研究与课例比较研究 |
2.1.1 课例研究 |
2.1.2 课例比较研究 |
2.2 现代诗歌与现代诗歌阅读教学 |
2.2.1 现代诗歌 |
2.2.2 现代诗歌阅读教学 |
2.3 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 |
2.3.1 体验 |
2.3.2 体验式阅读教学 |
2.3.3 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 |
3 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进行课例比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3.1 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进行课例比较的必要性 |
3.1.1 彰显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 |
3.1.2 体现现代诗歌的课程要求 |
3.1.3 开掘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新思路 |
3.2 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进行课例比较的可能性 |
3.2.1 名师现代诗歌教学理念中对体验的强调 |
3.2.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价值 |
4 三位名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概述 |
4.1 三位名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
4.1.1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
4.1.2 李华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
4.1.3 肖培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
4.2 三位名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
4.2.1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
4.2.2 李华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
4.2.3 肖培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
5 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名师课例比较 |
5.1 课例中学生的体验内容对比 |
5.1.1 文本与学生体验内容的关系梳理 |
5.1.2 名师课例中学生的体验内容分析 |
5.2 课例中学生的体验方式对比 |
5.2.1 余映潮课例:读写结合式体验 |
5.2.2 李华平课例:语言品味式体验 |
5.2.3 肖培东课例:联合生成式体验 |
5.3 课堂呈现的体验情境对比 |
5.3.1 余映潮课例:氛围营造型情境 |
5.3.2 李华平课例:生活事件型情境 |
5.3.3 肖培东课例:想象描绘型情境 |
6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
6.1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 |
6.1.1 基于“主体间性”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
6.1.2 “主体间性”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
6.2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体验内容的生成 |
6.2.1 结合现代诗歌文体特征生成体验内容 |
6.2.2 结合学生个体体验生成体验内容 |
6.2.3 结合编者意图生成体验内容 |
6.3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体验方式 |
6.3.1 通过多感官并用的朗读进行体验 |
6.3.2 通过充分的想象进行体验 |
6.3.3 通过阅读互文本进行体验 |
6.3.4 通过揣摩关键词句进行体验 |
6.4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 |
6.4.1 结合学生生活形成情境 |
6.4.2 立足诗歌语言生成情境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寓言理论的研究 |
(二)关于寓言教学及教学内容的研究 |
(三)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内容的分析依据 |
一、基于寓言文体选择教学内容 |
(一)抓住寓言的语言特征 |
(二)抓住寓言的内容特征 |
二、基于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
(二)小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 |
三、基于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 |
(一)总体要求 |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内容的文本分析 |
一、第一学段教材中的寓言教学内容分析 |
(一)第一学段的寓言选文分析 |
(二)练习系统呈现的寓言教学内容 |
二、第二学段教材中的寓言教学内容分析 |
(一)第二学段的寓言选文分析 |
(二)辅读系统呈现的寓言教学内容 |
(三)练习系统呈现的教学内容 |
三、第三学段教材中的寓言教学内容分析 |
(一)第三学段的寓言选文分析 |
(二)辅读系统呈现的寓言教学内容 |
(三)练习系统呈现的寓言教学内容 |
第四章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内容实践分析 |
一、第一学段《狐假虎威》课例综述 |
(一)文本解读 |
(二)教学内容综述 |
(三)教学内容评析 |
二、第二学段《鹿角和鹿腿》课例综述 |
(一)文本解读 |
(二)教学内容综述 |
(三)教学内容评析 |
三、第三学段《两小儿辩日》课例综述 |
(一)文本解读 |
(二)教学内容综述 |
(三)教学内容评析 |
第五章 寓言教学内容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一、寓言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课标指向的教学内容 |
(二)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比教学实践中的更欠缺 |
(三)部分内容不符合学情 |
二、合宜寓言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
(一)对话课标,增强语文课程性质意识 |
(二)对话文本,做好文本解读 |
(三)以生为本,基于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部编版教材中第一学段练习系统中的练习题与提示 |
附录 B 部编版教材中第二学段的辅读系统与练习系统中的练习题与提示 |
附录 C 部编版教材中第三学段的辅读系统与练习系统中的练习题与提示 |
附录 D 课例中呈现的教学内容 |
致谢 |
(6)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学术意义及应用价值 |
(一)学术意义 |
(二)应用价值 |
三、概念界定 |
(一)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 |
(二)阅读练习系统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研究 |
(二)关于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研究 |
(三)关于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研究 |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全面关注阅读过程 |
第一节 阅读过程的考查全面 |
一、PIRLS阅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 |
二、基于PIRLS测评指标体系阅读练习题统计 |
第二节 阅读过程指标考查细化 |
一、关注并提取明确的信息 |
(一)识别与阅读的特定目标相关的信息 |
(二)寻找特定的想法 |
(三)搜索词语或短语的定义 |
(四)识别故事的背景 |
(五)寻找主题句或主旨 |
二、直接推断 |
(一)推断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 |
(二)总结一系列论证的主要观点 |
(三)识别文本中的概括 |
(四)描述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 |
三、解释和整合信息和思想 |
(一)识别文本的整体信息或主题 |
(二)考虑人物行为 |
(三)比较和对比文本信息 |
(四)推断故事的情绪或语气 |
(五)解释文本信息的实际应用 |
四、评价内容和文本元素 |
(一)判断文本中信息的完整性或清晰度 |
(二)评估所述事件实际发生的可能性 |
(三)评估作者的论点改变人们的想法和行为的可能性 |
(四)判断文本标题是否能很好地反映主题 |
(五)描述语言特征的影响,如隐喻或语气 |
(六)确定作者对中心主题的观点 |
第二章 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 |
第一节 读法指导具体化 |
一、朗读 |
二、默读 |
三、诵读 |
四、精读 |
五、略读和浏览 |
第二节 方法训练专题化 |
一、作批注 |
二、学习结合资料阅读 |
三、提高阅读速度 |
四、带着问题默读 |
第三章 关注阅读策略的指导 |
第一节 设置独立训练单元 |
一、预测策略 |
二、提问策略 |
三、复述策略 |
四、概括策略 |
五、联想策略 |
第二节 策略渗透全面化 |
一、体现图像化策略应用 |
二、体现推论策略应用 |
三、体现找出主旨及重点策略应用 |
四、体现联结策略应用 |
第四章 体现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 |
第一节 类型多样化 |
一、流程图 |
二、图文结合 |
三、表格 |
四、思维导图 |
第二节 渗透阅读策略 |
一、复述策略 |
二、预测策略 |
第五章 反映文体知识 |
第一节 不同文体特征的体现 |
一、诗歌 |
二、散文 |
三、小说 |
四、说明文 |
第二节 呈现形式多样化 |
一、直接引导式 |
二、读写结合式 |
三、阅读链接式 |
第六章 兼顾综合性学习 |
第一节 训练内容体现不同阶段课程目标 |
一、体现低学段的趣味性目标 |
二、体现中学段的实践性目标 |
三、体现高学段的应用性目标 |
第二节 以不同形式在中高年级体现 |
一、剧本表演 |
二、主题跨学科 |
三、语言实践应用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阅读能力指标分布相对均衡,对推论能力考查欠缺 |
二、阅读方法编排具有过渡性,专题化训练指向性不强 |
三、阅读策略单元训练重点突出,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较弱 |
四、非连续性文本类型多样,渗透阅读策略,学生自主建构较少 |
五、文体知识多种形式呈现,凸显特征,缺乏趣味性 |
六、彰显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训练比较分散 |
第二节 教科书改进建议 |
一、适当增加直接推论类题型的比重 |
二、注重阅读方法专题化训练的指向性 |
三、加强阅读策略单元之间的关联性 |
四、增加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练习 |
五、体现文体知识训练的趣味性 |
六、多层次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训练 |
第三节 教学建议 |
一、全面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
三、关注阅读策略训练单元的彼此渗透 |
四、引导学生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高效阅读 |
五、组织富有趣味性的文体知识训练 |
六、开展多层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9)小学古典小说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古典小说选文统计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古典小说选文概况统计分析 |
一、选文数量情况分析 |
二、选文来源情况分析 |
三、选文分布情况分析 |
第二节 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古典小说单元类别编排情况 |
一、中外名着主题 |
二、人物品质主题 |
三、技能训练专题 |
四、选读课文专题 |
第三节 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古典小说改编情况 |
一、题目的改编 |
二、正文的改编 |
第二章 小学古典小说教学内容及问题探究 |
第一节 小学古典小说教学难度高 |
一、文本内容 |
二、学生固有印象 |
第二节 小学古典小说教学要求 |
一、课程标准的概述 |
二、教材中的具体要求 |
第三节 小学古典小说教学内容概述与现状分析 |
一、小学古典小说教学内容概述 |
二、人教版古典小说选文代表性课例教学内容统计分析 |
第四节 人教版古典小说选文教学内容评析 |
一、人教版古典小说选文教学内容合理性分析 |
二、人教版古典小说选文教学内容不足之评议 |
第三章 小学古典小说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示例 |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理念在小学古典小说教学中贯彻的可能性 |
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及其在小学阶段的特性研究 |
二、小学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理论支撑 |
三、小学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参考 |
第二节 与原着进行有机链接 |
一、回目阅读 |
二、原文阅读 |
第三节 感受古典小说体裁特征 |
一、作品背景 |
二、表达特征 |
三、文学常识 |
第四节 小学古典小说选文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四、《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经验总结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10)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概述 |
第一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概念界定 |
一、文学类文本的概念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概念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概念 |
第二节 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形成的基础 |
一、肖培东的人生经历 |
二、肖培东的教育实践 |
三、肖培东的语文教育理念 |
第三节 肖培东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特性 |
一、基础性 |
二、逻辑性 |
三、生成性 |
四、巧妙性 |
五、情感性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具体剖析 |
第一节 肖培东散文阅读教学艺术 |
一、紧扣散文文眼,领会作者情思 |
二、以读触摸语言,紧贴文本细读 |
三、把握课堂节奏,启发个性解读 |
第二节 肖培东小说的教学艺术 |
一、精选教学内容,精设课堂提问 |
二、巧选解读支点,师生互动生成 |
三、重视朗读体验,营造情感氛围 |
第三节 肖培东诗歌的教学艺术 |
一、诵读涵泳语言,以读入境入情 |
二、以点带面品读,由浅入深感悟 |
三、启发个性解读,教授解读方法 |
第四节 肖培东戏剧的教学艺术 |
一、细读戏剧语言,感受角色个性 |
二、创新问题角度,连缀戏剧解读 |
三、探索戏剧主题,由戏感悟人生 |
第五节 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总结 |
一、立足文本,浅读深悟 |
二、立足课堂,浅问深思 |
三、立足学生,浅教深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启示 |
第一节 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
一、坚守文本本身 |
二、借助朗读体悟 |
三、问题引领课脉 |
四、善用课堂生成 |
第二节 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对语文教师的启示 |
一、注重平时积累 |
二、重视有效备课 |
三、收缩课堂拓展 |
四、培养教育机智 |
五、用心体察学生 |
第三节 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的思考 |
一、减少课堂扩展与拓宽语文视野的矛盾性 |
二、教师的引导点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适应性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引导对比朗读 感受阅读发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英小学母语阅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 成轼. 扬州大学, 2021(09)
- [2]语文核心素养下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研究[D]. 代秋瑾.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朗读活动的编排与运用[D]. 董梦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视角[D]. 谭梦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内容研究[D]. 许思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研究[D]. 石芳砚. 喀什大学, 2020(07)
- [7]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单玉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
-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9]小学古典小说教学研究[D]. 王波羽.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肖培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艺术研究[D]. 穆欣.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课程标准论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论文; 读书论文; 文本分析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