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分子气体分离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体,高分子,微孔,系数,传感器,聚乙烯醇,功能。
高分子气体分离膜论文文献综述
王耀,陈卓[1](2017)在《高性能气体响应、湿度传感及气体分离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围绕气体响应、湿度传感以及气体选择性分离的研究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航空航天生命保障等诸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开发高灵敏性、高分离效率的新型多功能气体响应、湿度传感及气体分离材料成为目前的迫切需求。在气体响应方向,本课题组利用超分子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多种不同结构的小分子和高分子复合的石墨烯基响应材料,展示出了优异的气体响应综合性能;在湿度传感方向,本课题组制备了一系列高灵敏度的湿度传感材料,能够实现"一秒级"检测,极大的提升了实用化湿度传感器的监测效率;在气体分离方向,本课题组设计合成了多种功能性聚合物并制备出高分离效率的气体分离聚合物复合膜,对CO_2的分离透过率和选择性都有大幅提高,分别为构建新型气体响应、湿度传感以及气体分离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和实例。(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郝益民[2](2015)在《高温条件下高分子材料与离子液体气体分离复合膜的合成及特性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高温条件下用聚苯并咪唑(PBI)、聚酰亚胺(PI)与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叁氟甲烷磺酰亚胺盐([C4mim][NTf2])制备不同组分的高分子复合膜的合成方法,并用SEM、TGA、DMTA测试了各复合膜的机械稳定性、抗拉强度、热稳定性以及表面形态.实验结果表明,PBI-[C4mim][NTf2]复合膜在100~200℃,PI-[C4mim][NTf2]复合膜在100~300℃范围内结构稳定、致密,具有足够的机械及热稳定性,适用于制备在高温下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并提供良好气体分离率及经济适用通过率的高分子膜.(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王栋,王正宫,靳健[3](2014)在《微孔性高分子膜制备与气体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薄膜由于良好的可处理性、结构可调性以及低制备成本在气体分离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理想的气体分离薄膜应该同时具有高的气体透过通量以及分离选择性,然而高分子膜的气体通量与分离选择性之间却存在一个Robeson上限。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去试图突破这个经验关系的限制。新型自聚微孔高分子具有高的自由体积和刚性的高分子主链使其具有高的气体透过通量的同时保持高的分离选择性,有望成为突破Robeson上限的理想选择材料[1]。最近,McKeown等人报道了一种基于特勒格碱的新型微孔性高分子,其显示了突出的气体分离性能[2]。本文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基于特勒格碱的高分子并研究了其气体分离性能,结果显示特勒格碱的引入能增强高分子膜的分离选择性和通量性能,超高的二氧化碳溶解性也为我们设计新的高性能高分子二氧化碳气体分离膜提供了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期刊2014-08-04)
吴新妹,张秋根,朱爱梅,刘庆林[4](2014)在《自具微孔高分子气体分离膜的结构调控与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具微孔高分子(polymers of intrinsic microporosity,PIM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有机微孔材料,由含有扭曲结构的刚性单体聚合而成,具有比表面积高、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微孔结构可控等优点,在均相催化、氢气储存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因其优越的气体分离性能,PIMs气体分离膜更是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发展迅速。本文总结了PIMs的分类及其在气体分离膜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PIMs气体分离膜的结构调控与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PIMs的分子结构与气体分离性能间的内在关联,最后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做出了简要的评述。(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4年07期)
滕一万,武法文,王辉,李磊,张志炳[5](2007)在《CO_2/CH_4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膜分离法正在成为分离CO2/CH4体系的一项重要技术。概括介绍了该领域国内外的主要高分子膜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聚酰亚胺膜和促进传递膜材料,并提出了膜材料的改进方向,以期为制得更好的膜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07年08期)
张健,后晓淮[6](1993)在《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化学结构与气体透过性能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硅橡胶和聚酰亚胺为基础,从高分子的化学组成、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侧基的大小及其作用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对其均质膜的气体选择透过性能的影响,以溶解扩散过程对气体分离膜材料的透气行为进行了剖析,井简述高分子化学结构对其成膜时结晶情况的影响及对气体透过的作用;还概述了气体分离膜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基本原理.(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1993年01期)
龚张水,张一烽,沈之荃[7](1993)在《高选择性透过SO_2气体分离膜研究 Ⅱ.丙基乙烯基亚砜改性聚乙烯醇功能高分子膜的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基乙烯基亚砜改性聚乙醇功能高分子膜对SO_2,N_2及SO_2-N_2混合气体的渗透性能研究表明,该膜具有高选择透过SO_2的优良性能.透过SO_2的速率随着亚砜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亚砜基含量为25(mol)%时,经一次分离能使混合气体中SO_2的含量从1.54%提高到78.8%.(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3年01期)
张一烽,龚张水,沈之荃[8](1992)在《高选择性透过SO_2气体分离膜研究 Ⅰ.丙基乙烯基亚砜改性聚乙烯醇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聚乙烯醇与丙基乙烯基亚砜经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含亚砜基的改性聚乙烯醇功能高分子.用IR、~1H-NMR、X-射线衍射等鉴定反应产物.结果表明,随着亚砜基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结晶性降低,而在冷水,DMSO,CH_3OH,C_2H_5OH和CH_2Cl_2中的溶解性提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2年06期)
董建华,黄长凯,江英彦[9](1988)在《高分子金属络合物与气体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和气体选择性分离技术一般采用深冷分离法和吸附分离法。节约能耗,简化操作的气体分离方法一直是受人们重视的研究课题。70年代下半期,高分子膜在气体分离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寻找具有实用前景的气体分离膜中的主要困难是:分离性好的膜总是透过速度慢;透过速度快的膜总是分离性能差。金属络合物作为膜材料是已实现的能够同时提高透气率与分离系数的主要方法。金属络合物与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被应用于气体分离是从生物体内O_2输送过程而受启发的,血红蛋白中的Fe~(2+)等金属离子选择性地与O_2 形成络合物,同时,在特定条件下又可逆地解离出O_2。最初,人们分离出天然的能与气体分子选择性络合的金属络合物如血红蛋白,用于气体分离研究,进而,人们开始寻找可与气体分子可逆络合的金属络合物。近年来,(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1988年11期)
上元[10](1988)在《超薄型高分子气体分离膜的成膜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气体分离膜渗透过被分离气体的量与膜的渗透系数成正比、与膜厚度成反比。膜的渗透系数与膜材料的性质直接相关。为了寻求渗透系数大的膜材料,欧美各国和日本的膜材料科技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发出一系列性能优异的膜材料,诸如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碳酸酯的嵌段共聚物、聚二甲(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1988年14期)
高分子气体分离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高温条件下用聚苯并咪唑(PBI)、聚酰亚胺(PI)与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叁氟甲烷磺酰亚胺盐([C4mim][NTf2])制备不同组分的高分子复合膜的合成方法,并用SEM、TGA、DMTA测试了各复合膜的机械稳定性、抗拉强度、热稳定性以及表面形态.实验结果表明,PBI-[C4mim][NTf2]复合膜在100~200℃,PI-[C4mim][NTf2]复合膜在100~300℃范围内结构稳定、致密,具有足够的机械及热稳定性,适用于制备在高温下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并提供良好气体分离率及经济适用通过率的高分子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分子气体分离膜论文参考文献
[1].王耀,陈卓.高性能气体响应、湿度传感及气体分离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2017
[2].郝益民.高温条件下高分子材料与离子液体气体分离复合膜的合成及特性表征研究[J].河南科学.2015
[3].王栋,王正宫,靳健.微孔性高分子膜制备与气体分离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2014
[4].吴新妹,张秋根,朱爱梅,刘庆林.自具微孔高分子气体分离膜的结构调控与改性研究[J].化学进展.2014
[5].滕一万,武法文,王辉,李磊,张志炳.CO_2/CH_4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7
[6].张健,后晓淮.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化学结构与气体透过性能之间的关系[J].高分子通报.1993
[7].龚张水,张一烽,沈之荃.高选择性透过SO_2气体分离膜研究Ⅱ.丙基乙烯基亚砜改性聚乙烯醇功能高分子膜的分离性能[J].高分子学报.1993
[8].张一烽,龚张水,沈之荃.高选择性透过SO_2气体分离膜研究Ⅰ.丙基乙烯基亚砜改性聚乙烯醇功能高分子的合成[J].高分子学报.1992
[9].董建华,黄长凯,江英彦.高分子金属络合物与气体分离[J].自然杂志.1988
[10].上元.超薄型高分子气体分离膜的成膜技术[J].材料导报.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