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效应论文-张琪琪

沉没成本效应论文-张琪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沉没成本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距离,沉没成本效应,预期后悔,解释水平理论

沉没成本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琪琪[1](2019)在《心理距离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的生活决策中,人们往往会出现许多非理性决策,沉没成本效应就是其中之一。本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探讨了心理距离的各个维度对个体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的315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一和实验二各自包括6个小实验。前者通过研究货币性沉没成本效应和行为性沉没成本效应两种不同的沉没成本效应类型,来比较个体在近心理距离和远心理距离的沉没成本效应差异;后者考察了预期后悔对心理距离影响不同类型沉没成本效应的中介作用。综合两个实验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心理距离中的时间距离及社会距离维度对货币性沉没成本效应存在显着影响;对于行为性沉没成本效应,心理距离的叁个维度——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及社会距离均存在显着影响。2、预期后悔在时间距离与货币性沉没成本效应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在空间距离、社会距离与货币性沉没成本效应之间,以及时间距离、社会距离与行为性沉没成本效应之间,预期后悔也起到相同的作用。但在空间距离对行为性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中,预期后悔的中介作用并不明显。另外,在面对沉没成本情境时,通过对心理距离的操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个体的预期后悔,从而减少其表现出沉没成本效应。由此研究者提出建议:在实际生活中有关赌博沉迷、非理性货币或行为投资等问题上,借助新媒体等工具宣传近期、近地或者身边人的非理性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提升个体的预期后悔,从而减少个体的沉没成本效应。(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俊杰,马晓芸[2](2019)在《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和投资活动中的沉没成本效应研究——基于浙江省农民工创业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吸收前人前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研究,并尝试结合沉没成本的内涵,利用SPSS22.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343份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沉没成本效应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进行投资与决策的影响,也是进一步深入了解如何更好地使返乡农民工在乡村进行创业。通过对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决策和投资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沉没成本效应在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是存在的,且对其进行创业的决策和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晋良海,李宬,郑霞忠,郝胜,韩兰珍[3](2018)在《不同解释水平下工程变更决策的沉没成本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建筑企业在工程变更时产生的沉没成本问题,引入解释水平理论,构建解释水平与情景交叉的沉没成本效应四表格卡方检验模型,并借助对比实验手段分析决策主体沉没成本效应的差异,以揭示工程变更决策沉没成本效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采用低水平解释,决策主体在面对生活情境或工程情境的沉没成本时,都会产生沉没成本效应;采用高水平解释,工程情境容易产生沉没成本效应,而生活情境很少产生沉没成本效应。(2)同一情境下,决策主体采用低水平解释比高水平解释更容易产生沉没成本效应;同一种解释水平下,决策主体在工程情境中比在生活情境中更容易产生沉没成本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变更决策主体的理性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管理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相鹏,耿柳娜,徐富明,张慧,李欧[4](2017)在《沉没成本效应的产生根源与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没成本效应是指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因受沉没成本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决策现象。针对这一决策偏差的产生根源,研究者从认知、动机和神经叁个角度提出了解释。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沉没成本特性、情境因素、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等。基于先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沉没成本效应的未来研究应着眼于改进研究方法,探究产生根源,关注行为沉没成本和加强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相鹏,徐富明,史燕伟,张慧[5](2017)在《消费者决策中的沉没成本效应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消费者决策中最为常见的决策偏差之一,沉没成本效应是指消费者的当前决策受到沉没成本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决策现象。文章简要回顾了沉没成本效应的概况,然后着重探讨了沉没成本在消费领域的叁种表现形式以及沉没成本效应对消费者决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应着眼于明确沉没成本效应影响消费者决策的界限,关注沉没成本效应对消费者的积极作用和提升沉没成本效应影响消费者决策的解释机制。(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汤可[6](2017)在《正念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是一种常见的决策偏差,日常生活和企业活动中,人们容易过多地受到过去投入和预期收益的影响,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从而产生沉没成本效应。传统的经济学仅从现象学角度解释沉没成本效应,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背后的心理行为机制进行研究。正念(Mindfulness),主张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身心。正念通过专注呼吸或者控制注意,更多地关注当下,减少人们总是关注过去或未来的倾向,这为人们摆脱或减轻沉没成本效应提供了可能。同时,研究发现情绪会对决策产生影响,而正念能够减轻负面情绪,因此,本文将探讨正念冥想技术能否成为一种有效帮助个体拒绝沉没成本效应、减轻决策偏差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是否通过情绪发生作用。本文包括两个研究。研究一通过432人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人们的正念特质水平和沉没成本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研究二通过117名被试用实验的方式考察短期正念语音引导引起的正念状态、情绪和沉没成本效应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特质正念分数高的人能更好地拒绝沉没成本效应;(2)自尊与沉没成本效应显着相关,在控制了自尊变量后,特质正念和拒绝沉没成本得分仍旧成正相关;(3)经过短期正念语音引导,引起的正念状态比心智游移状态的人更容易摆脱沉没成本效应;(4)短期的正念引导对情绪有显着影响,可以提高正性情绪,减轻负性情绪;(5)负性情绪对沉没成本效应有显着影响,且负性情绪在正念影响沉没成本效应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不论是特质正念还是状态正念,都能够减轻沉没成本效应,使人们更为理性地做出决策判断。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继续展开正念对决策等其他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5-01)

陈佳丽[7](2017)在《时间、金钱及其主体角色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没成本效应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非理性决策现象,它是指人们在投入了一定程度的金钱、时间和努力之后表现出的一种继续投入的非理性投资倾向,它对人们的日常决策、经营投资产生重大影响。而实际生活中,时间和金钱作为两种主要成本形式往往会同时存在于决策情境中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影响。不过目前关于时间和金钱沉没成本对沉没成本效应影响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时间或金钱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在时间沉没成本方面的研究结果上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探究时间和金钱沉没成本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对人们做出理性决策、预防沉没成本效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包括叁个系列实验,每个实验均采用情境实验法。实验一在充分总结以往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更合理的实验设计单纯从时间沉没成本出发对时间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性进行科学地验证;在此基础上,实验二通过在单一主体角色情境中对时间和金钱沉没成本不同水平的操纵,探讨了时间和金钱沉没成本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机制;最后,实验叁通过对决策情境中不同主体角色的设定,进一步探究时间、金钱及其主体角色叁者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系列实验探究,得到以下结果:(1)决策过程中个体会因为时间成本的投入而产生沉没成本效应,即时间沉没成本效应确实存在。(2)时间和金钱沉没成本通过不同的路径各自独立地对沉没成本效应产生影响,金钱侧重于物质性,而时间侧重于主观体验。(3)个体在决策过程中承担的主体角色不同,时间和金钱沉没成本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也就不同。即在决策中,当个体主要作为物质承担者,个体对金钱沉没成本更敏感,金钱沉没成本对沉没成本效应所起的作用就更大;而当个体主要作为主观体验者,个体则对时间沉没成本更敏感,时间沉没成本对沉没成本效应所起的作用就更大。(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蒋多,鲁铱[8](2016)在《行为决策中的沉没成本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但是众多研究表明,坚持不一定能带来胜利,这是因为人们在决策的过程中存在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指的是决策者受到沉没成本(金钱、时间和精力)影响而做出非理性决策的现象。目前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包括:前景理论、自我申辩与避免浪费等。灵活掌握应对沉没成本效应的策略,可以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决策与信息》期刊2016年08期)

张国桐[9](2016)在《领导决策视域下的沉没成本效应与未来价值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取向是领导者决策的前提和依据,在决策中总结过去、立足当前、把握未来是领导者价值判断的根本要求。因此,沉没成本效应与未来价值选择就成为影响领导者决策方向的核心问题。只有规避沉没成本效应,面对未来价值选择,才是创新时代领导决策的终极价值遵循。一、沉没成本效应对领导决策的内在影响假如你今天晚上经过电影院,决定进去花50元随便看一场电影,15(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6年19期)

李爽,马冲[10](2016)在《购买类型对沉没成本效应下的消费决策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没成本效应是一种有趣且普遍的决策偏见现象。本文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体验性消费和物质性消费二者在消费决策中的沉没成本效应上的差异。研究结果验证了自我调节导向和问题调节导向对体验性消费和物质性消费的沉没成本效应差异起调节作用。本文探索了影响体验性消费和物质性消费在消费决策上的沉没成本效应差异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体验性消费和物质性消费、沉没成本效应的研究,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沉没成本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吸收前人前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研究,并尝试结合沉没成本的内涵,利用SPSS22.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343份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沉没成本效应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进行投资与决策的影响,也是进一步深入了解如何更好地使返乡农民工在乡村进行创业。通过对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决策和投资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沉没成本效应在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是存在的,且对其进行创业的决策和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没成本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琪琪.心理距离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张俊杰,马晓芸.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和投资活动中的沉没成本效应研究——基于浙江省农民工创业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3].晋良海,李宬,郑霞忠,郝胜,韩兰珍.不同解释水平下工程变更决策的沉没成本效应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8

[4].相鹏,耿柳娜,徐富明,张慧,李欧.沉没成本效应的产生根源与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2017

[5].相鹏,徐富明,史燕伟,张慧.消费者决策中的沉没成本效应研究述评[J].心理研究.2017

[6].汤可.正念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7

[7].陈佳丽.时间、金钱及其主体角色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7

[8].蒋多,鲁铱.行为决策中的沉没成本效应[J].决策与信息.2016

[9].张国桐.领导决策视域下的沉没成本效应与未来价值选择[J].领导科学.2016

[10].李爽,马冲.购买类型对沉没成本效应下的消费决策影响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6

标签:;  ;  ;  ;  

沉没成本效应论文-张琪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