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分级视频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频,质量,信道,差错,矢量,视点,自适应。
可分级视频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丁健宇[1](2018)在《基于压缩感知的快速可分级视频编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对于高清视频进行压缩处理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视频编码只能够编码单一性质的码流,并不能够完全适应丰富多样的用户需求。而通过可分级视频编码来适应多变的情况便成为了视频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然而,可分级视频编码中增强层由于精细量化等原因会造成编码效率下降,因此通过利用压缩感知的稀疏表示来解决分级编码效率较低的问题具有很重大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一种通用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可分级编码框架,然后在此框架的基础上,以H.264的SVC为具体对象,针对叁种不同可分级编码类型,提出相应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可分级快速算法。论文的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质量可分级快速编码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在保持质量可分级视频编码的基本层原有编码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利用层间相关性快速得到增强层子块的待编码模式,之后对需要精细量化的增强层部分结合压缩感知理论,对满足压缩感知稀疏性的增强层残差系数设立标志位并进行补0操作后稀疏编码传输,在解码端通过对标志位的识别判断来进行压缩感知重构。(2)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空间可分级快速编码算法。该算法利用基本层和增强层之间的层间相关性,将稀疏表示理论与空间可分级视频编码的增强层待编码子块相结合,在空间可分级视频编码的基本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通过快速模式选择后的满足稀疏表示的增强层待编码残差块设立标志位并进行稀疏编码,利用压缩感知的稀疏性降低空间可分级视频编码中增强层的码率。(3)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混合可分级快速编码算法。该算法基于时间可分级中层次化帧结构的思想,并将压缩感知理论与质量以及时间可分级视频编码结合,对基本层关键帧进行相应的帧内帧间编码,对增强层中通过层次化预测快速选择算法得到增强层待编码分块模式和前面两种算法相同进行有选择地补0操作、设立标志位,最后编码传输。在解码端通过判断标志位的有无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压缩感知重构。论文通过标准测试序列,将本文所提出的算法与SVC的标准参考软件JSVM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PSNR衰减可以不计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提高的可分级视频编码的效率,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马滔,王军棉[2](2018)在《基于运动矢量可分级的视频编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统视频可分级编码效率低、运动矢量幅值小等问题,提出运动矢量基础上能够实现可分级的视频编码方法。对运动矢量的可分级编码是一个重要要求,特别是在低码率或者小图像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矢量的视频可分级编码思想,引入可分级编码概念对运动矢量可分级的视频编码方法予以研究。结果证明,可分级视频编码能够促使视频流适应多种不同网络环境及用户终端,呈现出明显的容错性与可分级性。对比特流进行截取,促进质量分级,经过试验验证,其可行性得到证实,提示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15期)
艾新宇,黎洪松[3](2016)在《基于模式识别的质量可分级视频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质量可分级视频编码算法的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质量可分级视频编码算法。该算法将自组织神经网络用于可分级视频编码,利用较粗糙的特征模式库对图像编码生成基本质量层,通过精细的特征模式库对重建图像质量较差的部分区域编码生成质量增强层,从而实现质量可分级编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质量可分级编码性能,在高压缩比情况下,其压缩性能优于传统的粗粒度质量可分级编码算法。(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赵明君,赵文静[4](2015)在《可分级视频编码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nternet和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网络上实时的获取图像和视频数据己经成为可能。然而由于网络的异构性、数据丢失率、传输延迟等的存在,给视频编码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图像和视频的编码也正从面向存储向面向网络转变,此时可分级性编码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32期)
沈欣[5](2015)在《支持可分级视频编码的MIMO视频传输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发射端的多个天线可以各自独立发送信号,同时接收端能利用多个天线接收并恢复出原始信息。它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和通信的可靠性。MIMO系统可以通过预编码、功率控制和自适应编码调制等技术为不同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不同的信道传输速率。H.264/SVC (Scalable video coding)可分级视频编码技术,是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的扩展。SVC编码技术能够从单一码流中通过比特流抽取的方式得到不同帧率、不同分辨率和不同图像质量的视频数据,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网络和不同用户终端的异构性,为用户提供不同速率的视频流。当信源编码速率和信道传输速率相匹配时,系统才能获得最高的传输效率。因此,在无线视频传输的系统设计中,我们需要对视频流的编码速率和信道的传输速率进行联合优化,以达到最大化视频质量或最小化资源损耗的目的。本论文研究了在MIMO系统如何实现视频编码和传输方案的联合优化。MIMO系统可分解为不同信道增益的子信道,用不同的子信道传输优先级不同的视频包可以实现对视频信息的非均匀错误保护。论文提出一种利用MIMO系统的不同天线传输不同优先级的视频包的传输方案。为降低信道传输错误对视频质量的影响,我们将功率控制和自适应编码用于视频信息的传输。在考虑视频质量和传输时延的前提下,对可分级视频流的层数、MIMO子信道的发送功率、编码调制方式,以及不同视频层和物理子信道的映射关系进行联合优化,以达到最小化系统功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01)
马兴誉,白俊梅,李晶[6](2014)在《可分级视频编码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设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监测系统视频图像的编码系统复杂度,提出一种视频/图像一体化状态监测技术,采用可分级编码方式压缩编码一次即可同时获得较低分辨率的视频流和高分辨率的图片信息,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带宽情况或者用户需求从编码的可分级视频流中提取较低分辨率的监控视频码流或抽取相应的高分辨率、高质量的I帧图片进行传输。(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许琮,宋立锋[7](2014)在《可分级视频编码差错控制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H.264/AVC视频压缩标准相比于H.263和MPEG-4,H.264,其压缩性能提高了近一倍,但H.264/AVC局限于传统的单层编码模式,即便在编解码两端添加差错控制措施,仍不足以达到在高丢包率信道下流畅清晰观看视频的要求。分析了SVC(可分级视频编码)在高丢包率信道下的容错性,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目前SVC中提出的一些容错编码以及差错掩盖的方法,并介绍了SVC差错控制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吴笛[8](2013)在《可分级的多视点立体视频编码及传输关键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立体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视点立体视频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多视点立体视频包括不同视点视频的整合应用,使用者能除了能感受到立体的场景之外,它也提供收视者与播放系统间的互动性。多视点立体视频系统不同于以往的视频特性,为了使收视者能感觉到画面深度的变化,通过相关的播放系统,能够将拍摄的场景从各种角度完整忠实呈现给收视者。利用多视点立体视频多视角以及立体影像重现的特性,收视者能够体验到不同于以往的视觉效果。相对于传统视频而言,多视点立体视频的数据更为庞大,且各视点间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开发高效率的多视点立体视频压缩技术便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达到任意视点的立体视频交互响应,各视点视频资料以及交互式呈现系统所需的视差信息以及切换信息都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有效的压缩这些信息将是未来多视点立体视频压缩技术的研究重点。在研究多视点立体视频编码的同时,客户端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也需要同时考虑。尤其近来随着手机运算能力的提高,透过手机观赏数字电视已不再是梦想,移动影音服务的质量逐渐成为备受重视的新领域。但因为网络环境及封包传输行为的不同,必须依据其特性分别加以处理,如何能够随着现有带宽状况快速调整多视点视频当前码率,以增进系统效能与影音服务质量便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根据多视点立体视频的特点,通过多视点立体视频其视点间高度相关性,研究了如何快速提取多视点立体视频的深度图,并且优化视点间互相参考编码的参考架构,降低视点间的冗余计算,提高多视点视频的编码效率。然后提出了可分级多视点立体视频编码的并行架构,最后对该编码方案在网络上的传输策略进行了研究,使视频数据流具备快速随机切换能力,提高了多视点立体视频的应用范围。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多视点立体视频中现有的深度估计准确性差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如何快速准确的提取多视点立体视频的深度图用于后续编码算法。包括如何在多视点立体视频的多个视点的图像上找出尺度不变的特征点,并建立特征点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特征点的关系使用自适应的匹配算法建立局部匹配。综合运用了光流法、马尔可夫随机场等算法,可以让初始深度图在视觉上更舒适和保留细节,并且在时间域上形成连续的深度结果,减少弱纹理区域的错误及异常值。(2)根据不同视点图像彼此的相关性和深度信息提出了快速模式选择算法。根据邻近视点图像压缩时选择的模式来减少每个宏块需要计算的模式数量,结合以基于阈值的提前中止模式选择机制来进一步的加速模式选择的流程。同时利用运动矢量补偿的结果去决定是否需要计算视差矢量补偿,分别减少运动矢量补偿和视差矢量补偿的搜索范围。(3)在基于可分级视频和多视点视频的并行化算法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可分级多视点视频并行化编码算法。针对可分级多视点立体视频编码的存取单元、预测顺序、编码结构进行了研究,使可分级多视点立体视频编码能获得根据视点的数量和扩展层的数量调整编码的能力,‘并综合提高了编码性能。(4)由于在可分级多视点立体视频的播放过程中,客户端可以自由的选择不同的视点或者码率。为了在不增加太多存储空间但又能提高视频的切换速度的情况下,本文研究了通过SP帧使视频传输支持无缝切换的多层可分级视频编码方法。该方法根据多视点立体视频的特点,同时具备非可分级视频编码的高编码效率和可分级视频编码方法的灵活性,从而在更宽的带宽范围内获得了更好的流化视频服务质量,并且减少了视频占用存储空间的大小。综上,本文以可分级多视点立体视频的编码效率为目标,在视点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分别对深度图生成、模式选择、快速估计、并行编码和码流切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相关的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10-30)
李丽洁,李金,杨大伟,赵春晖[9](2013)在《空间可分级视频编码的层间预测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分级视频编码中图像输出质量与编码所需时间的权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层间预测算法.该算法结合空间可分级的层间结构特点,充分利用基本层宏块及其邻域宏块的备选模式,依据其统计规律计算当前增强层待编码宏块可能的最优备选模式,有效地减少参与运动估计运算的模式数量,以达到降低编码时间的目的.通过JSVM的仿真实验,该层间预测算法与传统的层间预测算法相比,在输出图像质量变化较小的前提下,能够大幅降低编码时间,提高编码效率.(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曲闯[10](2013)在《基于可分级视频编码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3G技术的成熟,移动多媒体应用正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热点。人们迫切需要在各个终端间通过无线网络流畅的传输音视频。本文在对视频编解码技术、实时流传输技术和Android平台的多媒体技术介绍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h.264SVC可分级视频编码和Android平台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完成PC端与Android手机的无线视频传输,并加入基于Android振动器和方向传感器的手机转向控制系统。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后对本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h.264视频编码技术、实时流媒体传输技术和Android平台多媒体技术,接着论文对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且简单介绍了软硬件环境。然后论文按功能将系统分为视频传输与旋转控制两个子系统,并针对两个子系统分别进行了详细设计,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图和状态图等,随后又对各个子系统的实现做了详细的说明,对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流程的实现代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除此之外,论文还介绍了系统的测试环境和测试过程,对系统的单元测试以及最后的集成测试内容和测试结果做了分析,证明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了既定的需求。论文最后对全文的内容做出了总结,对系统目前的不足和今后的工作做了分析和规划,总结了本人在研究生阶段的工作和成果。(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1-03)
可分级视频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传统视频可分级编码效率低、运动矢量幅值小等问题,提出运动矢量基础上能够实现可分级的视频编码方法。对运动矢量的可分级编码是一个重要要求,特别是在低码率或者小图像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矢量的视频可分级编码思想,引入可分级编码概念对运动矢量可分级的视频编码方法予以研究。结果证明,可分级视频编码能够促使视频流适应多种不同网络环境及用户终端,呈现出明显的容错性与可分级性。对比特流进行截取,促进质量分级,经过试验验证,其可行性得到证实,提示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分级视频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丁健宇.基于压缩感知的快速可分级视频编码方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2].马滔,王军棉.基于运动矢量可分级的视频编码方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8
[3].艾新宇,黎洪松.基于模式识别的质量可分级视频编码算法[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6
[4].赵明君,赵文静.可分级视频编码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5].沈欣.支持可分级视频编码的MIMO视频传输方法[D].南京大学.2015
[6].马兴誉,白俊梅,李晶.可分级视频编码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设备研究[J].电视技术.2014
[7].许琮,宋立锋.可分级视频编码差错控制技术综述[J].电视技术.2014
[8].吴笛.可分级的多视点立体视频编码及传输关键算法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
[9].李丽洁,李金,杨大伟,赵春晖.空间可分级视频编码的层间预测新算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
[10].曲闯.基于可分级视频编码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D].北京邮电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