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分离更多高效的锑氧化菌,本研究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的方法从锑矿区土壤中分离了8株耐锑微生物,分别命名ZH1~ZH8.且利用氧化性鉴定发现5株菌具有较强的锑氧化能力.对分离的8株菌株进行了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菌种鉴定,并分析了5株锑氧化菌的氧化效率以及生长特性.结果发现,分离的8株菌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贪铜菌属(Cupriavidus).氧化效率测定结果发现,5株锑氧化菌中,ZH4的氧化性最强,在培养的第十天将培养基的Sb(Ш)氧化95%.正交试验结果显示,ZH4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28℃,pH5.2,锑浓度50 μmol/L,盐度1%.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花莉,杨春燕,吴川,李军军
关键词: 锑污染土壤,锑氧化菌,分离鉴定,氧化特性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栾川县自然资源局
基金: 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SF363)
分类号: X53;X172
DOI: 10.19481/j.cnki.issn2096-398x.2019.05.007
页码: 40-45+57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2298K
下载量: 143
相关论文文献
- [1].蚯蚓对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24)
- [2].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研究概述[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9(06)
- [3].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与应对研究[J]. 中国锰业 2017(01)
- [4].矿区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分析[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6(04)
- [5].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探讨——以新余市仰天岗为例[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5(04)
- [6].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安全风险计量与可视化表达[J]. 科技导报 2017(08)
- [7].晴隆锑矿区土壤中锑的释放探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8].贵州万山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1)
- [9].开阳磷矿区土壤放射性影响与防治[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S1)
- [10].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研究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5)
- [11].西部生态脆弱矿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 煤炭工程 2020(08)
- [12].陕西潼关矿区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探讨[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6(03)
- [13].淮南矿区土壤中6种典型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7(05)
- [14].南京某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5(03)
- [15].测定煤矿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的火焰原子吸收法[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0(01)
- [16].四川马边某磷矿区土壤重金属特征及形态分析[J]. 四川环境 2020(02)
- [17].多元统计学理论在矿区土壤重金属溯源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09)
- [18].某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J]. 广东化工 2016(10)
- [19].苎麻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原位去除效应[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3)
- [20].苎麻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原位去除效应(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2)
- [21].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金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比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6)
- [22].西藏拉屋和扎西康矿区土壤的黏粒矿物组成研究[J]. 土壤通报 2012(03)
- [23].镍钼多金属矿区土壤铀污染状况及来源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4].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学修复治理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6(22)
- [25].九里山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 洁净煤技术 2011(04)
- [26].湖南省某锑矿区土壤砷形态与剖面分布特征[J].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7].赣南某钨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8)
- [28].有色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18)
- [29].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中高岭土对氨氮的吸附研究[J]. 中国矿业 2016(12)
- [30].煤矿区土壤—植被恢复过程及模式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