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文分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文地质,水文,分区,雅鲁藏布江,评价,隧道,地质。
水文分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会刚,刘兴,孙彭城,付开隆[1](2019)在《筠连隧道水文地质分区及涌突水危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筠连隧道工程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的研究,进行了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在水文地质分区的基础上对筠连隧道进行施工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总体上隧道中危险区以上占96. 2%,涌突水危险性较大;在水文地质分区及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又对初步拟定的隧道施工工作面进行危险性评价,为优化工作面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张国栋,樊东方,李其江[2](2018)在《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青海省水文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区,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水文条件复杂。根据青海省自然地理特征及气候特征的空间分布,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分区合理性分析,采用GIS综合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水文分区,将青海省划分为4个一级分区、8个二级分区和20个叁级分区,并参照每个分区的典型特征给分区命名,对每个分区的重要水文特性进行了描述。(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8年12期)
孙慧,刘胜乾,付强,叶飞[3](2018)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分区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文地质既是一种社会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水文地质条件,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工程施工应结合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通过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切实保障工程地质的稳定性.论文主要探讨了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分区在工程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21期)
黄坚生[4](2018)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分区在工程中的实施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文地质是自然界中的产物,它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具体的水文条件,将地质工程进行具体的分区实施,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效益的提高,而且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推进行业的进步。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家水文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对工程地质的分布区域进行阐述,探索以工程地质在水文工作中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27期)
匡林,李燕,薛寒冰[5](2018)在《中梁山某隧道隧址区水文地质与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涌突水是修建隧道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水文地质评价是隧址区的重要工作内容。以重庆中梁山某拟建隧道为例,在进行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分析隧址区水文地质特征,并对拟建隧道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拟建隧道工程中,相关段遭遇涌突水的可能性较大,施工前应做好处置预案,以确保施工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姬海娟,刘金涛,李瑶,江玉吉,汪银奎[6](2018)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水文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水系众多,水文站点稀疏,观测资料匮乏,通过水文分区可以将相似流域归为一类,实现其有限测站水文资料向无资料区移用以及达到站网优化设置的目标。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以下简称雅江)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象资料和反映下垫面条件的土地利用和地形等物理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K-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雅江进行水文分区研究。研究中,根据气候和地形的垂直特征,将雅江划分为5个水文分区,分别为高寒荒漠区、高原温带河谷区、高原峡谷稀林区、高原冰川雨雪区和亚热带山地多雨区,并阐述了各分区的特征。最后,采用斯米尔诺夫检验的方法,选取具有长序列水文资料的站点进行检验,论证了分区结果的合理性。此项成果可为雅江无资料流域水文预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8年02期)
王丽欣[7](2017)在《梅花井煤矿首采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及富水性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大部分煤矿都位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在开采过程中,煤层顶板砂岩导水裂隙带及垮落带随煤层开采发育,煤层顶板以上的承压水、潜水通过断层带、导水裂隙带涌入或渗入采区,从而引发矿井突水。同时,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布的不均一性,也增加了防治水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对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煤层顶板富水性分区进行研究,根据结果因地制宜地为煤矿制定防治水措施及方案,对煤矿安全生产及生产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梅花井煤矿首采区为背景,通过对煤矿勘探资料及水文地质勘探资料进行分析及处理,研究梅花井矿区井田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影响首采区的主要含水层。确定涌水量计算参数,并对涌水量进行计算与预测。利用瞬变电磁勘探方法对首采区工作面的充水条件及断层带进行探查。研究煤层两带发育高度,对煤层顶板冒裂安全性、富水性进行分区。通过以上研究成果对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提出了首采区防治水建议。本研究以梅花井煤矿首采区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富水性分区为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为煤矿防治水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星[8](2017)在《吉安市水文分区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文资料为工程设计、水资源管理与评价和防汛抗旱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水文站网是水文工作的基础,为水文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系统。如何建设以最大效益和最经济为目标,布设结构合理、项目齐全、功能完善的水文站网,实现流域内流量、水位、雨量和泥沙等水情数据的收集,是水文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课题。水文分区是水文站网规划的最基本前提,因此,在有限的水文站网投资下使得站网布局最优化,首先需要深入研究水文分区问题。本论文开展了对吉安地区的水文相似分区研究,其成果对吉安市水文站网布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湿润地区的产汇流特性,本论文从气象、水文、下垫面条件等方面因素选择水文特征因子,因子种类形式多样使得划分的合理性提高,本文综合考虑选取了9个水文特征值作为划分依据。(2)通过模糊聚类方法,针对水文现象的模糊性,依据所选水文特征值指标,采用层次聚类、k均值聚类和基于主成分的k均值聚类法对参站进行了划分。为了使得分区的结果更合理,本文还引入空间聚类法进行划分。(3)对模糊聚类和基于GIS的空间聚类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将吉安市划分为6个水文相似区。利用分区成果对吉安市区域代表站进行站点布设数量的检验,并提出合理建议。本文采用模糊聚类法对吉安市进行水文分区,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吉安地区的水文规律,这不仅是解决区域代表站调整问题,同时满足区域内无资料地区水文特征参数的内插。(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期刊2017-01-01)
刘沿武,薛浩,张辉[9](2016)在《滨州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分区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滨州市位于山东省鲁西北平原上,但由于国家政策原因,滨州地区一直是山东省内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但滨州地区一直缺少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宏观研究,通过查阅相关地质资料和咨询相关工程技术前辈的基础上,总结了滨州地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并结合自己实际勘察和检测的项目,对滨州地区地基土进行工程地质特征分区和适宜性评价,以此,为工程建设、岩土设计和城镇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Ⅱ》期刊2016-06-20)
张洪波,顾磊,陈克宇,俞奇骏[10](2016)在《渭河生态水文联系变异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生态水文联系分区以表征不同空间范围内的变异情势,进而为流域生态水文联系的良性维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统计渭河流域21个站点水文序列的水文改变指标(IHA),应用变化范围(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法对其不同时间段的生态水文联系改变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基于IHA构建分区指标体系,依据不同站点的生态水文联系变异程度,运用层次聚类法进行分区,并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其合理性。【结果】依据渭河流域内各站点的生态水文联系变异情况,将渭河流域划分为强烈变异区、中度变异区与轻度变异区3个变异区,不同分区可反映其生态水文联系综合变异的变异情势。根据各分区内的主导变异成分,可将3个分区再细化成5个变异小区,在强烈变异区中,将高、低脉冲流量和丰水期流量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强烈变异区Ⅰ,极端流量和流量变化率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强烈变异区Ⅱ;在中度变异区中,将高、低脉冲流量和流量变化率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中度变异区Ⅰ,将最小极端流量、高脉冲流量和丰水期流量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中度变异区Ⅱ;由于轻度变异区各主导变异成分均较轻,故未进一步细分。基于层次聚类法的生态水文联系的变异分区结果较为合理,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各变异分区可表征不同分区的综合变化强度和主导变异成分,通过该分区可基本了解渭河流域不同区域河流生态水文联系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水文分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海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区,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水文条件复杂。根据青海省自然地理特征及气候特征的空间分布,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分区合理性分析,采用GIS综合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水文分区,将青海省划分为4个一级分区、8个二级分区和20个叁级分区,并参照每个分区的典型特征给分区命名,对每个分区的重要水文特性进行了描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文分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会刚,刘兴,孙彭城,付开隆.筠连隧道水文地质分区及涌突水危险性评价[J].路基工程.2019
[2].张国栋,樊东方,李其江.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青海省水文分区研究[J].人民黄河.2018
[3].孙慧,刘胜乾,付强,叶飞.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分区在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4].黄坚生.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分区在工程中的实施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5].匡林,李燕,薛寒冰.中梁山某隧道隧址区水文地质与分区评价[J].中国市政工程.2018
[6].姬海娟,刘金涛,李瑶,江玉吉,汪银奎.雅鲁藏布江流域水文分区研究[J].水文.2018
[7].王丽欣.梅花井煤矿首采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及富水性分区[D].西安科技大学.2017
[8].李星.吉安市水文分区研究与应用[D].南昌工程学院.2017
[9].刘沿武,薛浩,张辉.滨州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分区及评价[C].《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Ⅱ.2016
[10].张洪波,顾磊,陈克宇,俞奇骏.渭河生态水文联系变异分区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