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评价论文_韦凤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荒漠化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评价,塔里木河,生态,渔场,近海,囚徒,水土保持。

荒漠化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韦凤娟[1](2019)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防治荒漠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产生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人为原因与自然原因。自然因素作为荒漠化的基础,人为因素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文章从荒漠化成因入手,针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就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阐述,希望能对防止土地荒漠化带来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李雨薇,刘静,银山,包玉海[2](2019)在《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风险动态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集对分析法、熵组合权重法和格网GIS等方法,构建了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并对该区1990,2000,2010和2015年的荒漠化灾害风险进行了动态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研究区荒漠化灾害风险经历了增大—减小—增大的过程,以低风险到中等风险、中等风险到极高风险的转移模式为主;空间上,研究区西部易出现高和极高风险,极高风险等级的重心点由正镶白旗南部迁移至苏尼特左旗中部,从侧面证实了荒漠化灾害风险等级有向西南增高之势,而极低风险等级和低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西乌珠穆沁旗,亦说明了东北地区荒漠化灾害风险等级较小.(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子飞[3](2019)在《中国近海渔场荒漠化:评价、原因与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海渔汛消失甚至无鱼可捕等渔场荒漠化成为社会焦点。本文在构建渔业资源衰退分析框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估渔场荒漠化现状,剖析其原因,并提出治理方向。研究表明:(1)捕捞产量与增量是渔业资源状态的关键,当产量大于增量时渔场呈荒漠化趋势;(2) 1978—2016年,近海渔场荒漠化趋势明显,处于超负荷状态,近海捕捞量大于可捕量约59%;(3)捕捞强度和生境破坏是渔场荒漠化的主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现有治理政策依赖行政和缺乏激励相容机制,不能激发捕捞主体维护资源的集体行动和消除渔民竞争性捕捞的囚徒困境;(4)应从产权、渔民与社区视角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对现有唯利维坦式治理政策形成有益补充,从而扩大渔业资源增量和降低捕捞量。(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6期)

彭建新,范香香[4](2019)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位于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万km2,占全国总陆地面积的1/6。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荒漠化土地面积非常大,约占总面积的77.08%,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荒漠化问题现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加强荒漠化监测,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评价沙漠化土地类型及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0期)

张华,陈蕾[5](2019)在《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的民勤绿洲荒漠化治理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勤绿洲是干旱荒漠化的典型区域,生态系统脆弱,对该区域的荒漠化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为其生态修复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提供参考。采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将Landsat影像中的土地覆盖信息进行有效分解,通过分解后光谱在直方图上的特征值,确定合适的阈值,对荒漠化土地进行分类,分析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民勤绿洲1992—2017年荒漠化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992—2005年民勤绿洲荒漠化加剧面积大于改善面积,两者相差175.47 km~2,荒漠化加剧,治理效果不明显。(2)2005—2017年荒漠化改善面积大于加剧面积,两者相差174.18 km~2,荒漠化改善,治理效果显着。(3)1992—2017年民勤绿洲荒漠化总体趋于改善,局部地区加剧。其中,坝区和泉山区的荒漠化改善面积大于加剧面积,两者分别相差47.63 km~2和52.79 km~2,荒漠化改善,治理效果显着;而湖区荒漠化加剧面积大于改善面积,两者相差36.83 km~2,荒漠化加剧,治理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3期)

赵媛媛,高广磊,秦树高,于明含,丁国栋[6](2019)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宜的指标体系是高效开展荒漠化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关键。文中从地面调查和遥感监测两个方面综述了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地面调查的指标体系一般从叁个层次上构建:以单一植被盖度指示荒漠化,综合植被、气候、土壤、土地类型等监测荒漠化状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理论框架系统构建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体系。遥感监测与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多期影像分类指标、植被参数和土壤参数叁个方面。最后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类型-多尺度-多维度"的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框架,可为遥感与地面相结合的多类型和多尺度荒漠化过程监测与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陈红梅[7](2018)在《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其生态的脆弱与经济发展的贫困,导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很难兼顾,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对解决二者矛盾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态补偿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结合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功能区的实际情况,运用模糊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状况并不是很好,只过了及格线,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8年12期)

马玉新[8](2018)在《辽西荒漠化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以彰武县衙门小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彰武县衙门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确定了该小流域主要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域。探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各级的敏感地区交错进行,与人类活动的范围基本一致,人类活动的越多越集中的地区越是敏感,流域内约73%的敏感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王松涛,金晓媚,王大康[9](2017)在《新疆和田—若羌地区土地荒漠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andsat TM/ETM和OLI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植被覆盖率法,对新疆和田—若羌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5年,研究区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区域面积呈减小趋势;而轻度荒漠化、非荒漠化区域面积则呈增加趋势。研究区荒漠化的趋势变化与沙地戈壁以及耕地面积的变化密切相关,和田—若羌地区沙地戈壁面积在30年间减小4.19×105hm2,总体下降率为23.3%;而耕地面积则增加了1.03×105hm2,增加率为2.6%。(本文来源于《新疆环境保护》期刊2017年04期)

李明,李鹭辰,吴发启[10](2017)在《“双一流”建设视角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育也需要按照双一流的要求,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期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从而获取新的发展动力。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进行了评估,总结了目前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知识结构陈旧、部分学校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资源相对贫乏、师资力量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双一流视角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建议:首先扩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教学的内涵;其次,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第叁,要借助社会资源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办学;第四,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改革促进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社会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教育》期刊2017年05期)

荒漠化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集对分析法、熵组合权重法和格网GIS等方法,构建了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并对该区1990,2000,2010和2015年的荒漠化灾害风险进行了动态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研究区荒漠化灾害风险经历了增大—减小—增大的过程,以低风险到中等风险、中等风险到极高风险的转移模式为主;空间上,研究区西部易出现高和极高风险,极高风险等级的重心点由正镶白旗南部迁移至苏尼特左旗中部,从侧面证实了荒漠化灾害风险等级有向西南增高之势,而极低风险等级和低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西乌珠穆沁旗,亦说明了东北地区荒漠化灾害风险等级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荒漠化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韦凤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防治荒漠化的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

[2].李雨薇,刘静,银山,包玉海.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风险动态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刘子飞.中国近海渔场荒漠化:评价、原因与治理[J].农业经济问题.2019

[4].彭建新,范香香.荒漠化监测与评价[J].现代园艺.2019

[5].张华,陈蕾.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的民勤绿洲荒漠化治理效果评价[J].中国沙漠.2019

[6].赵媛媛,高广磊,秦树高,于明含,丁国栋.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7].陈红梅.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评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8].马玉新.辽西荒漠化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以彰武县衙门小流域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9].王松涛,金晓媚,王大康.新疆和田—若羌地区土地荒漠化评价[J].新疆环境保护.2017

[10].李明,李鹭辰,吴发启.“双一流”建设视角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及其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7

论文知识图

一4止蓝旗卜地荒漠化评价区域图荒漠化评价理论框架基于3S的沙质荒漠化评价与监测...小江蒋家沟流域土地荒漠化评价...基于3S的沙质荒漠化评价与监测技...研究区2001年NDVI影像图

标签:;  ;  ;  ;  ;  ;  ;  

荒漠化评价论文_韦凤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