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轴心时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轴心,时代,贝尔,中国,格林,轴心国,哲学。
轴心时代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康[1](2019)在《浅析“轴心时代”的精神要旨》一文中研究指出"轴心时代"这一历史概念已为当代大众所接受,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历史常识。然而,人们往往记住的只是人类轴心时期的辉煌成就而对于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却忽视了。英国宗教学家凯伦·阿姆斯特朗的大着《轴心时代》基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有关轴心时代的基本描述,在此基础上对"轴心时代"这一概念其进行了宏大的历史叙述,深度阐发了轴心精神的历史与当代内涵。博爱、仁慈这些轴心精神的关键词对于当代世界的和平与人类文明发展仍然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对于人类分歧的解决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对"轴心时代"的基本精神内核做出阐释。(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4期)
任钊仪[2](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轴心时代理论与中国之互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轴心时代理论自改革开放初期传入中国后,学界对此多持无条件接受的态度,并把其作为研究的理论前提,而对该理论与中国之互动研究较少。轴心时代理论有吸收中国思想的元素,中国思想界也有类似轴心时代的表述。轴心时代概念在中译过程中有争议,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也需要加以界定。过于强调轴心时代思想文化的奠基性,容易使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忽视前轴心时代的价值,甚至可能影响中国文化创新的积极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小枫[3](2019)在《从“轴心时代”到“天下时代”——论沃格林《天下时代》中的核心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初以来,欧洲的思想家开始面对和思考"中国精神",典范人物可从莱布尼茨、黑格尔、韦伯一直数到沃格林。其中,沃格林算得上20世纪思考得最深的历史哲学家。他从世界政治史和政治观念史的双重角度思考人类的诸种"秩序与历史"之间的关系,用"天下时代"概念取代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在地理上和历史时间上,"天下时代"指西方从波斯帝国到罗马帝国的帝国更替,与此平行的是中华帝国在远东的崛起,西方和东方平行发展出两种不同的"天下意识"。"天下时代"还有形而上学的普遍含义,即寓指这个世界的恒在性质:世界因群体或政治单位之间的冲突永远充满暴力、不幸和灾变。"天下意识"意味着对天下征服的精神反应:人类政治体之多样性及其冲突这件事困扰着我们,同样困扰过早期天下的帝国时代。无论在帝国式的政治体还是希腊城邦或以色列式的政治体那里,关于政治体起源的思辨都与历史之域相关。这意味着政治秩序的思考受到历史之域的限制,史学带有神话时间与溯源式叙事的基本形式。宇宙论式的帝国秩序紧紧包裹着人类的观念,以色列的存在经验才让人类的观念突破了帝国式的宇宙秩序。东西方文明的根本差异因此在于:存在的飞跃没有像西方那样彻底打破宇宙论秩序。(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闻中[4](2019)在《悉达多与轴心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也许,是现在人们的意志、勇气太弱了,故四处寻觅,寻找各种各样的依靠,无论是身体的,还是精神的,后者容易陷入神秘主义,尤其可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人,年龄不一,学历参差,但有一点则是相似的,即动不动在非专业地谈量子力学、平行宇宙,还动不动在非经验地谈论上帝、灵魂、悟道,以及六(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9年08期)
温灵,吴丽莹,梁凌[5](2019)在《轴心时代希印文化与中华文化创造力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创造力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文化思想是激发创造力的核心动力。轴心时代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一度辉煌,如今希腊文化早已衰亡;印度文化因坚持奥义书思想而没落,大乘佛法思想完全迁移至中国,与中国原始儒家、原始道家思想相互融合。中华文化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波折却从未中断,至今仍朝气蓬勃。因为中华文化能"得其圜中",能应对无穷的变化,在任何时空中激发社会的创造力,推动世界文明发展。(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0期)
黄玉顺[6](2019)在《复兴儒学、综合创造:新轴心时代之价值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王杰教授~((1))话题中的几个关键词,我的发言主要分成叁个大部分。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王杰教授的发言,我觉得与今天儒学界的某种现象很类似。儒学界有一部分人是很原教旨主义的,凡是西方的东西,他们都拒绝;但是,他们的原教旨主义是非常有趣的,但凡要论证他们的观点的时候,所引证的往往是西方的哲学家,例如马克斯·韦伯。这是一件很吊诡的事情。王杰教授在谈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却用了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来论证其命题的合法性。但我其实(本文来源于《当代儒学》期刊2019年01期)
董成龙[7](2019)在《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与欧洲文明的战后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雅斯贝尔斯1946年首次提出"世界历史的轴心"概念,后来在1949年发展为"轴心时代"的术语。学界关于"轴心时代"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史实对比或用以反对欧洲中心论;澄清"轴心时代"的历史命意,有助于准确定位该术语及雅斯贝尔斯的历史哲学。通过历史语境的文本考查,可以发现,轴心时代的提出及其伴随的世界历史叙事,包含着深刻的时代精神诊断:一是以新的"欧洲精神"对抗纳粹的"精神";二是以轴心时代的文明共振,对抗轴心国的同盟;叁是以"世界秩序"对抗纳粹的"世界帝国";四是以世界的欧洲对抗欧洲的世界,以欧洲的德国对抗德国的欧洲。然而,"轴心时代"以戏仿"轴心国"的方式对抗它,却也可能堕入该词的思想陷阱,后人应当慎用深思。(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9年03期)
王秋梅[8](2019)在《新轴心时代中国道路的机遇和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轴心时代与旧轴心时代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着区别,新轴心时代与中国道路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新轴心时代既使中国道路获得了创造性传承中华文明、向世界贡献和平发展的新文明形态、使传统文化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等机遇,又使中国道路遭遇了如何正确认识复古、回到古典马克思主义、西化叁种改革路径,以及话语影响力与国家实力不匹配、文化不自信等挑战。(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扬[9](2019)在《“轴心时代”的概念与中国哲学的诞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轴心时代"源于西方哲学家对哲学文化的研究,是一种理论假设概念,主要是用来说明在公元前6至公元前4世纪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现象: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存在某些相似之处,或是在这一阶段他们共同发生了某些相同事件。对于"轴心时代"的概念,东方哲学家和西方哲学家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本文简单介绍了轴心时代的概念,阐述了中国哲学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及其对后来各个时代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王飞跃[10](2019)在《从人工智能到智能产业:迈向第叁轴心时代的智慧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工智能到智能产业,是人类从工业社会向智业社会发展的必须,也是必然。对人工智能的起源进行回顾;将AlphaGo作为一种典型的人工智能案例进行分析,剖析其研究意义,引出了叁个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人工世界)叁种不同的IT技术(工业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进而提出人类利用智能技术开发人工世界进入第叁轴心时代的理念;并对新时代的技术特征进行总结;对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放眼未来,人工智能将会给人类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本文来源于《无人系统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轴心时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轴心时代理论自改革开放初期传入中国后,学界对此多持无条件接受的态度,并把其作为研究的理论前提,而对该理论与中国之互动研究较少。轴心时代理论有吸收中国思想的元素,中国思想界也有类似轴心时代的表述。轴心时代概念在中译过程中有争议,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也需要加以界定。过于强调轴心时代思想文化的奠基性,容易使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忽视前轴心时代的价值,甚至可能影响中国文化创新的积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心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康.浅析“轴心时代”的精神要旨[J].大众文艺.2019
[2].任钊仪.改革开放以来轴心时代理论与中国之互动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刘小枫.从“轴心时代”到“天下时代”——论沃格林《天下时代》中的核心问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闻中.悉达多与轴心时代[J].读书.2019
[5].温灵,吴丽莹,梁凌.轴心时代希印文化与中华文化创造力的差异[J].文教资料.2019
[6].黄玉顺.复兴儒学、综合创造:新轴心时代之价值重建[J].当代儒学.2019
[7].董成龙.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与欧洲文明的战后重建[J].探索与争鸣.2019
[8].王秋梅.新轴心时代中国道路的机遇和挑战[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张扬.“轴心时代”的概念与中国哲学的诞生[J].文化学刊.2019
[10].王飞跃.从人工智能到智能产业:迈向第叁轴心时代的智慧世界[J].无人系统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