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现象论文-余纪元,N.布宁

拯救现象论文-余纪元,N.布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拯救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拯救现象,真理,比较哲学

拯救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余纪元,N.布宁[1](2017)在《拯救现象: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比较哲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认为,现象并不是纯粹非真理的意见,其中也包含了部分的真理。采取亚里士多德的"拯救现象法",可以让我们辩驳"在西方之外的哲学传统并非严肃哲学"的偏见。如果把非西方传统中所说的东西考虑成现象的话,我们的方法是把这些现象放在与西方现象平等的地位上。同时,拯救现象的方法不同于零碎的哲学研究方法,它要求我们不要全盘接受西方学者通行的中西比较研究之中的标准性阐释。(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7年06期)

熊海洋[2](2017)在《从“拯救现象”到“拯救艺术”——论古希腊艺术理论的一条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柏拉图早年的"理念说"的最大特点是本质与现象的分离,反映在艺术上就是迷狂的诗歌与摹仿的艺术之间的对立。他晚年对自己"理念说"进行大幅度地修正,陈康先生将其称之为"拯救现象"。这个修正还隐含一条"拯救艺术"的思想线索。亚里士多德后来以道德哲学的突破,成功地改造了"摹仿说",并最终形成了西方艺术理论史第一个关于艺术的总体理论。这种成就的取得在相当程度得益于对柏拉图晚年的自我修正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道德哲学的突破。(本文来源于《中外文论》期刊2017年01期)

孙云龙[3](2011)在《从拯救现象到人的解放——论辩证法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辩证法的最初形态谈起,简要地回顾了观念论辩证法在哲学史发展阶段中的几种重要样式,以及在黑格尔哲学中的最终完成形态。上述回溯为马克思所发动的辩证法革命提供了发生学背景,由此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究竟从何种意义上讲,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观念论辩证法的倒转,从而彰显出这场哲学革命的深刻意义。简要地梳理了早期马克思哲学文本中的辩证法表述方式,主要论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最终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物质生产辩证法为最后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提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道路的理解方式。(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徐长福[4](2008)在《拯救现象与拯救实践——异质性问题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具体事物同时拥有多个普遍性质,并且,其中许多性质间彼此无关甚至相反,这就是异质性现象。"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较早遭遇到了这一现象,但却以同质性思路去化解,即通过普遍性概念之间的辩证关联而将各种差异和矛盾加以消除。这种哲学通过拯救现象来拯救实践,前者实现了哲学理论内部的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辩证法与实践论的统一;后者企图把哲学理想在政治实践中实现出来,由此就留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08年01期)

黄裕生[5](2005)在《论奥古斯丁对时间观的变革——拯救现象与捍卫上帝》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古斯丁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工作不仅体现在他通过把自由、历史引入哲学而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格局,而且体现在他通过对时间的追问而改变了古希腊人的传统时间观:时间不再是外在的物理之流,而是我们的思想-意识的伸展。对于奥古斯丁本人来说,这一时间观变革不仅使他得以捍卫上帝的超时间的绝对自由、全知全能以及关于上帝从无中创有的创世学说,而且使他得以“拯救”被物理时间带入“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现象世界的真实性;而对于哲学来说,这一时间观变革则使时间本身成了哲学的一个问题,并且是哲学切入其他问题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05年04期)

丁政[6](2002)在《拯救现象——关于《巴曼尼得斯篇》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不能把握柏拉图的原意 ,只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少年苏格拉底”相论的困难的根源之一在于“相的物体化”,而他是被“巴曼尼得斯”引上这条路的。“相的物体化”亦是“巴曼尼得斯”推论的前提之一(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02年02期)

拯救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柏拉图早年的"理念说"的最大特点是本质与现象的分离,反映在艺术上就是迷狂的诗歌与摹仿的艺术之间的对立。他晚年对自己"理念说"进行大幅度地修正,陈康先生将其称之为"拯救现象"。这个修正还隐含一条"拯救艺术"的思想线索。亚里士多德后来以道德哲学的突破,成功地改造了"摹仿说",并最终形成了西方艺术理论史第一个关于艺术的总体理论。这种成就的取得在相当程度得益于对柏拉图晚年的自我修正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道德哲学的突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拯救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余纪元,N.布宁.拯救现象: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比较哲学方法[J].世界哲学.2017

[2].熊海洋.从“拯救现象”到“拯救艺术”——论古希腊艺术理论的一条线索[J].中外文论.2017

[3].孙云龙.从拯救现象到人的解放——论辩证法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4].徐长福.拯救现象与拯救实践——异质性问题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J].求是学刊.2008

[5].黄裕生.论奥古斯丁对时间观的变革——拯救现象与捍卫上帝[J].浙江学刊.2005

[6].丁政.拯救现象——关于《巴曼尼得斯篇》的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2002

标签:;  ;  ;  

拯救现象论文-余纪元,N.布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