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婷:《共产党宣言》文化观视域下“洋节”热探析论文

马爱婷:《共产党宣言》文化观视域下“洋节”热探析论文

【摘要】《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观视角分析当下中国“洋节”热现象,从“洋节”热的成因、政府态度以及立足于《共产党宣言》理论基础上分析当下“洋节”热现象,使人们以更开放和辩证的态度审视当下“洋节“热现象并坚定文化自信和防止文化殖民主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文化;“洋节”热

近年来,“洋节”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反响度”,不但成为众议话题之一,而且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更为频繁,而节日作为文化的一个缩影,由其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值得关注,近几年社会各界对洋节开始了认真反思。如虞卓的《城市“洋节热”背后的伦理及价值思考》[1]、铁翠香的《媒介环境下的“洋节热”》[2]等,作者对于“洋节”热现象的研究主要从伦理视角、区域城市文化建设以及跨文化对比分析。本文基于《共产党宣言》文化观的视角,从“洋节”热的成因、理论分析和如何正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洋节”热的成因与政府态度

洋节随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而来,民国时期出现了两种节日体系并存局面。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洋节”逐渐热了起来。此现象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毛泽东曾主张学习西洋先进文化,他指出:“西洋的东西也是要变的。西洋的东西也不是什么都好,我们要拿它好的。我们应该在中国自己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西洋有用的成分。”[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验方式、管理方法。”[4]文化上的开放加速了各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5]胡锦涛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7]。习近平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8]表明了各国命运的紧密性,文化深度交流融合的重要性。洋节随着我国开放程度加深而活跃,在刺激消费、繁荣商业、调节民众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

但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青少年正慢慢失去本民族文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国人过洋节的现象不能被单纯理解为一种娱乐性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已经涉及到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和民族信仰问题。

如图4所示,当微纳测头受Z向力时,每根梁的受力情况相同,单根梁受力FB=F/4。单根梁与柔顺机构的连接端可看作固定约束端。

二、《共产党宣言》文化观视域下“洋节”热的理论分析

“渐进式”教育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大学生,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同时,随时根据社会环境的最新变化来调整教育的内容,教育内涵应与时俱进。例如,习主席在2018年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教育要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方面下大功夫。因此,渐进式专业认知教育体系就应该将以上内容充分消化吸收,及时融合到教育实践中。

(一)资本拜物说下的“洋节”热

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处环境视角出发,洋节热无论是商家烘托、媒体宣传造势引起的还是年轻人追赶潮流所造成的,其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资本主义观念渗透。马克思、恩格斯揭露资本主义实质时,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9]洋节作为西方资产阶级的节日文化,反映着资产阶级所固有的生产意识即尽可能将一切物化为商品和金钱。而世界市场的开拓更增加了其资本的积聚。因此,洋节的最大受益者是商家,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商家都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如以圣诞节为例,国外为了迎接26日的传统礼节日,商会便会开门营业,这也成了圣诞节后的一个销售高峰;而中国圣诞节对商业化的增强是在西方圣诞购物季的基础上演化发展的。[10]商家将节日商业化,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资本主义文化理念中的金钱至上原则。甚至一些跨国公司力图在推销、美化西方世界的文化商品,将其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巧妙地融合在美轮美奂的商品中,以富有浓郁节日气息的氛围向人们灌输,使人们有意识地进行节日消费以获取更多的真金白银。因此,从本质上说,洋节折射出了资产阶级的拜物理念,反映着资产阶级的消费文化观。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既批判了资本主义的腐朽落后思想,也肯定了其开创“世界文学”的积极成分。所以对于“洋节”,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二)文化输入说下的“洋节”热

中国的“洋节”热在某种程度上是自身原有价值理念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理念冲击并得以渗透的现象。马克思、恩格斯曾揭示了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所谓的文明即资产阶级的文化理念,也即《共产党宣言》中讲的“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1]“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2]“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13]洋节在中国出现就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渗透的表现。国人出现过“洋节”现象,说明了洋节自身所具有的普适性,它能根据中国人喜热闹、重团圆、重感情的特点而渗透于中国人的主流文化之中,甚至能根据地方文化习俗而被赋予更多本土化的内涵,如平安夜里送苹果就意味着“平平安安”。“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等西方节日,因其传达出的理念刚好与中国人的伦理观念相符合而为广大中国人所接受。圣诞节来临时,商城、饭店、宾馆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等都会采购圣诞树,国人就为了营造“热闹”氛围,在不了解圣诞树的象征意义下无意识地认同了西方这种节日文化。总的来说,洋节传入中国,能为国人所喜爱也就在于其文化的移植性强。一些跨国公司会借助于节日时机,要求子公司在媒体平台上以节日为引子,将意识形态融进美轮美奂的商品中,以各种优惠形式博取中国人眼球。可以说,洋节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各种热闹表现,便是一种文化渗透的信号。

(三)精神价值说下的“洋节”热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释工业文明的到来,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世界”,[15]力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关税的统一民族”。[16]在这种全球化进程中,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一味地任其洗礼,那么最终会丢掉本民族的根。因此,我们必须要固守本民族传统节日在节日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要注意吸收借鉴外来节日文化中可取的部分如形式创新等。在对待洋节问题上,我们必须学会扬长避短,以理性的态度吸纳洋节的有益成分,同时防范洋文化中“享乐、个人、自由”主义对自身的影响。

三、科学看待当下“洋节”热现象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觉,敬重和珍视先人创造的优秀精神文化财富,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坚决维护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独特性。文化自信必须要有相关的文化标识,其一就是数千年的优秀文化,包括沉淀下来的传统节日文化。节日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仅能促进社会秩序安定,也起到了文化传承功效。“洋节”热现象暴露了一些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反映着本民族节日文化创新和弘扬力度的不足。因此,要在传统节日中彰显民族文化自信,第一,要立足传统节日,重视节日文化活动,并以此为平台促进人民对于地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第二,要有必要的“形式主义”,[17]节日形式是文化传承下来的关键,大多数节日都是因文化形式而存在,如元宵烧龙、清明扫墓、端午划龙舟等。第三,创新传统文化形式,如春节可以进行春联比赛、进行春游;中秋节进行画展、古诗词经典翻唱比赛、摄影比赛等。所谓“文化只有特色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18]因而,我们必须要打造出具有中国气派的节日文化品牌,警醒青年人的民族文化意识。

(一)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外来节日文化

从内容和精神层面看,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主要是以吃喝为主题,而以“情人节”、“圣诞节”为代表的西方传统节日主要是以玩乐为主题。饮食及繁琐习俗是中国节日文化的重要内容,传达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西方传统节日主要是吃喝玩乐、简单易行。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的比重逐渐增加,饮食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转向享受精神生活,而传统节日因繁琐陈旧的形式难以迎合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需求。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曾做过得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53.6%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才喜欢“洋节”的,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14]从这数据可以看出青年群体过“洋节”的出发点是寻求快乐,而西方节日恰好迎合了年轻人的狂欢娱乐需求。从价值取向层面看,中国的节日文化主要体现出集体主义思想,而西方节日文化则更多体现的是个人主义思想。如“春节”“中秋”“元宵”等节日是象征“团圆”,具有极大的人情味,缺乏世俗娱乐色彩;“情人节”“圣诞节”则象征着对个人自由、人性的解放,还原人的本性来追求个人乐趣。总体言之,洋节重精神的一面对于我们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上是值得借鉴的,但必须坚决抵制其骨子里所带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

(二)要坚定文化自信,创新传统文化形式

《共产党宣言》蕴含的文化思想对我们当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刻意义,其中文化全球化思想依然适用于当下我们面对“洋节”热现象所持有的态度。

(三)坚决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阐释了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不断走向世界,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19]这警醒我们要坚决抵制任何带有霸权主义色彩的文化殖民,对于民族传统节日,我们应该联动社会各阶层,强化民族节日的影响力度。从“洋节”和“双11”、“双12”以及“女王节”、“女生节”的消费热就可以看出,企业和商家在节热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所以可以提供机遇使商家在本民族节日中去挖掘更多具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商机来扩大民族节日影响力,从传播渠道上防止腐朽价值观的掺杂入侵。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过程。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潜心读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电影《手机》成就了范冰冰,这次危机也因“武月很开心”起。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的《手机》,被观众认为映射了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以及他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这给崔永元带来很大困扰。时隔多年,这件事也淡了下来。但今年5月,冯小刚在微博中公布《手机2》海报。同一时期,范冰冰个人微博中发文:“电影《手机2》拍摄现场!武月很开心!”

四、结语

对于“洋节”热这一文化现象,我们必须从历史和理论角度进行思考,以辩证客观的态度对待“洋节”热现象。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20]因此,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开放的眼光看当下洋节热现象,坚定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及殖民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唯有如此,中国文化才能彰显民族特性,源远流长并永久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虞卓:城市“洋节热”背后的伦理及价值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213-214.

[2]铁翠香:管窥媒介环境下的“洋节热”现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5):113-115.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0.

[6]胡锦涛:在第九次全国文代会第八次全国作代会讲话[EB/OL].2011-11-22.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234018/234019/16393706.html.

[7]王红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外交理念及其文化渊源[EB/OL].2011-08-24.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15495111.html.

[8]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64.

[9][11][12][13][15][16][1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9,32,31,31,32,32,32.

[10]盛婕:圣诞节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接受与影响[D].湖北工业大学,2012.

[14][17]贾延儒:对“洋节热”现象的反思——打铁还需自身硬[J].世纪桥,2015(7):82-83.

[18]龙东:在传统节日中彰显文化自信[N].宝鸡日报,2018-3-14(8).

[20]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5.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5/c64094-29966415.html.

〔本文为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与时代背景”(17JDSZK057)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理论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1.马爱婷,广东梅州,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王爱云,河南林州,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周洁

标签:;  ;  ;  ;  ;  ;  ;  ;  ;  ;  ;  ;  ;  ;  ;  

马爱婷:《共产党宣言》文化观视域下“洋节”热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