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评价体系论文-张婕

差异性评价体系论文-张婕

导读:本文包含了差异性评价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差异性,评价体系

差异性评价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婕[1](2019)在《大学生差异性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学生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高校多采用以智育成绩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未能考虑到学生潜能的最大限度发展,构建一种既能有效评价学生又具可操作性的差异性评价体系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08期)

阮亦[2](2019)在《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不同中医体质新兵新训疲劳差异性的初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现有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以军事训练人群为临床数据来源,初步建立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就不同中医体质新兵对新训疲劳的易感性差异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运动性疲劳尤其是军事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军事运动性疲劳防治研究的开展。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的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及海军军医大学图书馆纸质书籍,根据标题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后,逐一阅读全文,筛选有效信息,提取、分析、汇总现有的人体运动性疲劳评估方法或具体指标,对现有的评价指标进行初步筛选。第二部分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筛选出在军事训练中可能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人体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第叁部分以海军某部新兵新训疲劳为例,初步探究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步以《Borg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评分(RPE评分)为疲劳的评判标准,采集海军某部2018年新征召入伍士兵的各指标数据,根据RPE评分各等级值的临床意义,将受试者按训练后RPE评分值分为四个疲劳程度组(组1~4依次为不疲劳、轻度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组),比较各指标在训练前后、不同疲劳程度人群之间的差异,初步筛选出对海军新训疲劳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指标,以回归法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方程。第四部分为海军某部不同体质新兵新训疲劳易感性的初步探究:对海军某部2018年新训新兵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并探究新训后期不同体质新兵运动性疲劳发生率的差异,初步揭示不同中医体质新兵疲劳的差异性。研究结果1.第一部分共筛选出文献2971篇,按评价指标的检测方法,汇总和梳理出人体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近百个,共分为4大类12小类。2.第二部分通过2轮专家咨询,对文献报道的各个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具有潜在军事应用价值的评价指标32个,其中包括专家推荐强度较高的I级指标11个、推荐强度稍低的II级指标21个,共涉及心肺及氧转运系统机能、物质能量代谢水平、骨骼肌及组织氧化损伤水平、神经及心理学状态、内分泌系统机能、运动能力等6个系统。3.第叁部分(1)共采集了568名新兵的19个评价指标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为基础心率、纵跳高度、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P<0.05);而各组训练后肌酸激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较训练前均显着下降(P<0.05),训练后睾酮/皮质醇比值在组1、2中显着下降(P<0.05)而在组3、4中无显着改变(P>0.05);训练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乳酸均显着上升(P<0.05),训练后睾酮、皮质醇在组1~3中显着上升(P<0.05),在组4中无显着改变(P>0.05),但这10项指标在训练前后均无显着组间差异(P>0.05);反应时、尿潜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则既无显着组间差异也无组内自身前后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在组1~3中无自身前后差异,在组4中虽表现为训练后显着上升(P<0.05),但上升均值(0.76%)小于测量精度,同时在各组训练前后均无组间差异(P>0.05)。(2)对各指标组间变化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新训后RPE评分≥13分与多项生理机能水平指标改变相关。(3)以RPE=13分为界,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模,初步得到新训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模型1个,模型评价的准确度为85.7%、特异度为97.2%、敏感度为34.7%、Cox&Snell R~2值为0.226、Nagelkerke R~2值为0.367。4.第四部分(1)共调查791名新兵体质及新训后期RPE评分情况。(2)受试者的体质类型以平和质(42.7%)、基本平和质(20.0%)为主,8种偏颇体质中,未发现血瘀质受试者,其余7种偏颇体质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8.8%)、阴虚质(7.1%)、气虚质(7.1%)、湿热质(6.6%)、阳虚质(3.5%)、特禀质(2.3%)、气郁质(1.9%)。(3)不同体质新兵新训后中重度疲劳(RPE≥13分)发生率存在差异:平和质最低(19.2%),其次为基本平和质(29.7%);湿热质、阳虚质受试者中重度疲劳发生率虽略高于基本平和质组(34.6%、32.1%vs.29.7%),但差异无显着性(P>0.05);气虚质(44.6%)、痰湿质(45.7%)、阴虚质(46.4%)、气郁质(53.3%)、特禀质(61.1%)受试者的重度疲劳发生率逐次上升,与平和质或基本平和质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目前人体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很多,但尚无明确可用于军事运动性疲劳程度评价的指标,专家推荐强度较高的指标仅32项。海军新训疲劳的可能评价指标为基础心率、纵跳高度、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新训后RPE评分≥13分与多项生理机能水平指标改变相关,RPE≥13分者可能是新训疲劳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可能具有治疗或干预价值的人群。以RPE=13分为界,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模得到新训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模型准确度、特异度好,但敏感性较差,预测效果不够理想。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阴虚质、特禀质是新训疲劳的易感人群,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20)

郭兵,孔维华,姜琳[3](2017)在《高校多元化-差异性学生评价方法和体系构建的一点思考和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一的学生评价方法和体系已经不能适合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而多元化—差异性学生评价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并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评价方法和体系构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典型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进而就如何构建科学的多元化—差异性学生评价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7年44期)

潘春云[4](2016)在《绿色养老建筑评价差异性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养老建筑的特点出发,结合绿色建筑的评价需求探究绿色养老建筑不同于其他功能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介绍绿色养老建筑评价关键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养老建筑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的特点、绿色养老建筑的评价差异性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来源于《门窗》期刊2016年12期)

褚廷明,白莉,常文涛[5](2016)在《新旧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差异性表现及与LEED体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于2014年颁布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相对于2006年颁布的《绿色评价标准标》在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本文对两套标准的差异性做出了系统的对比,分析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并与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做出对比.(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陈瑶[6](2016)在《两种评价体系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质量作为农业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不可再生的资源,会直观的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我国现存的对耕地质量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国土部门的农用地质量分等;农业部门的耕地地力评价。以地理信息系统为辅助工具,对耕地开展这两项工作是近些年来国家开展的重大土地项目。这两项评价工作的评价对象都是耕地的质量,但是它们却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相互之间独立。这两套评价体系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目前,关于这两种评价体系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差异性研究较少。本文以庐江县为例,阐述庐江县的农用地分等过程以及耕地地力评价过程,得到两种评价结果。利用ArcGIS软件对这两种评价体系评价出的结果进行了修正,使得修正后的评价结果更具有可比性。采用空间迭加分析功能,将修正后的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等别差,比较这两种评价结果的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1)两种评价结果都将庐江县内的耕地质量划分了六个等别。在农用地分等工作中质量最好的被划分为五等地,最差为十等地;地力评价等别结果中,最好为六等地,最差为十一等地。总体上看,分等结果高于地力评价结果一个等别。(2)在各等别面积所占比例分布上,农用地自然等为七等地的分布面积比例占全县耕地的31.64%,分布面积较广,整体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态,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十等地分布极少,整体对农用地的评价结果较高;在地力评价结果中,七等地与九等地分布较广,占全县耕地的55.6%,每种等别的面积分布比例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呈现出两个峰值,评价结果低于农用地分等结果;(3)在等别空间分布上,庐江县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分布较为集中,最好为五等地,主要分布在庐江县的东北部,低等地主要位于西北角。地力评价等别较为分散,高等地主要分布在庐江县北部,低等地在西南角分布较多。(4)自然等高于地力等别所占百分比为71.68%,表明农用地分等结果中等别绝大部分高于耕地地力评价的结果;两者的等别差在两个等别以内的面积比例占66.08%,表明这两套评价结果等别差别不大,大部分区域的评价结果比较接近。(5)两者的等别差大于等于3个等别的面积比例为33.92%,表明在部分地块中这两种评价结果的等别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较多,其中,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权重的赋值、数据来源的差异是导致同一图斑等别差异的主要原因。(6)耕地地力评价侧重耕地土壤自身性状的优劣评判,农用地分等则侧重于耕地外部环境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两种评价用途不同。从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大小的确定来说,耕地地力评价过程更为细致,评价的结果更符合庐江县的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赵颖文,吕火明[7](2016)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区域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求,本文构建了包含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活质量、农业投入及产出水平、农村生态环境5个评价维度24个指标的农村全面小康发展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反映农村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份的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6个不同层次的农村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其差异主要归结为5个评价维度协同耦合的差异性。分别从5个评价维度分析各类地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优劣势,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问题》期刊2016年04期)

史敏,何亚峰,钟瑜[8](2015)在《中美两国冷水机组标准的IPLV评价体系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中美两国冷水机组IPLV评价的现状,从IPLV的构建原理和权重系数的推导方法、试验工况、测试方法、测试允差、插值计算方法等方面对两国冷水机组IPLV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当前IPLV评价体系已不适应我国建筑业和暖通空调产业现阶段发展水平,该工作对于明确两国标准的差异性、推动我国冷水机组产品性能评价体系的改进与完善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刘芳,朱沙[9](2015)在《学术期刊主要评价体系差异性研究——以SCI收录材料学期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对学术期刊的定量评价,普遍采用文献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文献计量指标。但因各学科自身特性及发展状况的差异,期刊自身稿源质量、办刊风格等不同,期刊评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利用JCR Web、中科院JCR分区表、SCImago网站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SCI收录的材料学期刊评价标准之间的差异性,探讨如何综合利用JCR的各项指标对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进行正确评价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查立舫[10](2014)在《综合社会实践基地与中小学校学生评价体系的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在教育职能和运行规律上与普通中小学存在很大区别,两者在评价的对象、时间、内容、目的、方法、结果呈现和使用等六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生活教育》期刊2014年07期)

差异性评价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现有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以军事训练人群为临床数据来源,初步建立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就不同中医体质新兵对新训疲劳的易感性差异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运动性疲劳尤其是军事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军事运动性疲劳防治研究的开展。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的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及海军军医大学图书馆纸质书籍,根据标题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后,逐一阅读全文,筛选有效信息,提取、分析、汇总现有的人体运动性疲劳评估方法或具体指标,对现有的评价指标进行初步筛选。第二部分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筛选出在军事训练中可能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人体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第叁部分以海军某部新兵新训疲劳为例,初步探究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步以《Borg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评分(RPE评分)为疲劳的评判标准,采集海军某部2018年新征召入伍士兵的各指标数据,根据RPE评分各等级值的临床意义,将受试者按训练后RPE评分值分为四个疲劳程度组(组1~4依次为不疲劳、轻度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组),比较各指标在训练前后、不同疲劳程度人群之间的差异,初步筛选出对海军新训疲劳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指标,以回归法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方程。第四部分为海军某部不同体质新兵新训疲劳易感性的初步探究:对海军某部2018年新训新兵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并探究新训后期不同体质新兵运动性疲劳发生率的差异,初步揭示不同中医体质新兵疲劳的差异性。研究结果1.第一部分共筛选出文献2971篇,按评价指标的检测方法,汇总和梳理出人体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近百个,共分为4大类12小类。2.第二部分通过2轮专家咨询,对文献报道的各个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具有潜在军事应用价值的评价指标32个,其中包括专家推荐强度较高的I级指标11个、推荐强度稍低的II级指标21个,共涉及心肺及氧转运系统机能、物质能量代谢水平、骨骼肌及组织氧化损伤水平、神经及心理学状态、内分泌系统机能、运动能力等6个系统。3.第叁部分(1)共采集了568名新兵的19个评价指标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为基础心率、纵跳高度、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P<0.05);而各组训练后肌酸激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较训练前均显着下降(P<0.05),训练后睾酮/皮质醇比值在组1、2中显着下降(P<0.05)而在组3、4中无显着改变(P>0.05);训练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乳酸均显着上升(P<0.05),训练后睾酮、皮质醇在组1~3中显着上升(P<0.05),在组4中无显着改变(P>0.05),但这10项指标在训练前后均无显着组间差异(P>0.05);反应时、尿潜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则既无显着组间差异也无组内自身前后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在组1~3中无自身前后差异,在组4中虽表现为训练后显着上升(P<0.05),但上升均值(0.76%)小于测量精度,同时在各组训练前后均无组间差异(P>0.05)。(2)对各指标组间变化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新训后RPE评分≥13分与多项生理机能水平指标改变相关。(3)以RPE=13分为界,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模,初步得到新训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模型1个,模型评价的准确度为85.7%、特异度为97.2%、敏感度为34.7%、Cox&Snell R~2值为0.226、Nagelkerke R~2值为0.367。4.第四部分(1)共调查791名新兵体质及新训后期RPE评分情况。(2)受试者的体质类型以平和质(42.7%)、基本平和质(20.0%)为主,8种偏颇体质中,未发现血瘀质受试者,其余7种偏颇体质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8.8%)、阴虚质(7.1%)、气虚质(7.1%)、湿热质(6.6%)、阳虚质(3.5%)、特禀质(2.3%)、气郁质(1.9%)。(3)不同体质新兵新训后中重度疲劳(RPE≥13分)发生率存在差异:平和质最低(19.2%),其次为基本平和质(29.7%);湿热质、阳虚质受试者中重度疲劳发生率虽略高于基本平和质组(34.6%、32.1%vs.29.7%),但差异无显着性(P>0.05);气虚质(44.6%)、痰湿质(45.7%)、阴虚质(46.4%)、气郁质(53.3%)、特禀质(61.1%)受试者的重度疲劳发生率逐次上升,与平和质或基本平和质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目前人体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很多,但尚无明确可用于军事运动性疲劳程度评价的指标,专家推荐强度较高的指标仅32项。海军新训疲劳的可能评价指标为基础心率、纵跳高度、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新训后RPE评分≥13分与多项生理机能水平指标改变相关,RPE≥13分者可能是新训疲劳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可能具有治疗或干预价值的人群。以RPE=13分为界,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模得到新训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模型准确度、特异度好,但敏感性较差,预测效果不够理想。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阴虚质、特禀质是新训疲劳的易感人群,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异性评价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婕.大学生差异性评价体系研究[J].国际公关.2019

[2].阮亦.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不同中医体质新兵新训疲劳差异性的初步探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3].郭兵,孔维华,姜琳.高校多元化-差异性学生评价方法和体系构建的一点思考和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7

[4].潘春云.绿色养老建筑评价差异性指标体系研究[J].门窗.2016

[5].褚廷明,白莉,常文涛.新旧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差异性表现及与LEED体系对比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6

[6].陈瑶.两种评价体系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差异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

[7].赵颖文,吕火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区域差异性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

[8].史敏,何亚峰,钟瑜.中美两国冷水机组标准的IPLV评价体系差异性分析[J].制冷学报.2015

[9].刘芳,朱沙.学术期刊主要评价体系差异性研究——以SCI收录材料学期刊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

[10].查立舫.综合社会实践基地与中小学校学生评价体系的差异性分析[J].生活教育.2014

标签:;  ;  ;  

差异性评价体系论文-张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