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子·水地》作为古代尚水的著作之一,从人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试图寻找隐藏其中的自然规律和准则。它推崇水、崇拜水,把水看成万物的本原,水创生并滋养万物,甚至神灵也由水中生出,并由水的自然特性联系到人的道德品性、家国治理。水在不同维度上有不同的价值,不仅有重要的生命属性,还有独特的哲学意义,更有难得的社会意义,水关乎人之道德品性,圣人以水施行教化,充分表达了水在人类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管子·水地》;尚水;生命;哲学;社会
水无处不在,充盈于天地之间,与万物生命息息相关。有关水的哲学,最广为人知的是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1](P10)的思想。这个命题被认为是人类发出的“什么是世界的本原”[1](P10)这一意义非凡的哲学问题的最早解答。泰勒斯的哲学回答,虽然是西方哲学的渊源,但其思想却没有留下具体的详细材料[2](P182)。作为中国古代鸿篇巨著之一的《管子》,同样提出了水本原思想,有关水的论述遍及全书,尤以《水地》篇最为集中。《管子·水地》篇在充分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水为万物本原’的学说”[3](P73),论述新颖深刻,从不同层面展开对水的思考。水在现象层面生成万物,在形而上层面则孕育人和玉的德性。水不仅是自然生物的根源,还是人类社会的准则,言水亦是言人类社会。
一、水之生命维度
水的生命维度,首先表现在对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养方面。水为生命之源,自然万物都离不开水,水“集于草木,根得其度,华得其数,实得其量,乌鲁得之,形体肥大,羽毛丰茂,文理明著。”[4](P211)自然界的生物,因为水的滋养而显得勃勃生机,众生得水而丰华茂盛、纹理彰著,是水造就了丰富多彩而各具姿态的自然万物。
其次,水为生命之源也体现在人的孕育生长上。《水地》认为,人之生成乃是“精气合而水流形”,“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隔,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内已具,而后发为九窍。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五月而成,十月而生。”[4](P213)人类生命的孕育,从男女精气交合开始,由水流布而成胎儿,数月之中生发出躯体四肢,后十月而生。在人的生命孕育过程中,流动之水生成人之生理形体,水使人有了形成社会属性的自然生理基础。
1.3 观察指标 两组早产儿在 纠正月龄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头围、身长、体重的测量,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量表对早产儿的机体和智力发育情况进行评价,<70分为发育异常;采集两组早产儿外周静脉血2 ml,置于AXTGL20M血清离心机内,2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出分离好的血清冷藏保存待检,分别采用ELISA法和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对早产儿的免疫状态指标CD3+、CD4+及FEER、RBCC3bR水平进行测定,将检测结果核对记录并比较分析差异。
最后,水具有生的功能,还体现在孕育出超越万物的神灵。“龟生于水,发之于火,于是为万物先,为祸福正。龙生干水,被五色而游,故神。”[4](P215)“故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徙,水之不绝者,生庆忌。”“涸川之精者,生于蟡。”[4](P216)龟能预测福祸,龙能腾云驾雾,是人间祥瑞的象征;而庆忌和蟡是与水相关的罕见精灵。此时的水,已经不仅是现象之水,更是神灵的渊源。水生神灵,一方面强化了人对龟和龙等神物的信仰和崇拜;另一方面,使水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人对水的感情从自然生理的需求上升到原始崇拜和敬畏的高度。
二、水之哲学维度
水在自然层面上创生万物,人类的孕育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人群聚合的社会的产生也离不开水,社会文明亦起源于水。作者在这个层面上赋予水以社会属性,认为水是道德和正义的象征。“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4](P211)水之德性有仁、诚、正、义、卑。谦卑是“道”的所在,是帝王的气度,水正是以谦卑而自居的。水之五种特性成为人们追求的美好品德,水成为德性的象征。
水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4](P211)水无处不在,普遍存在于万物之中,草木鸟兽的生命都来源于水;“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玉因有水集成而具有九德;“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因为水的存在人得以生出形体与意识;甚至神灵之物龟与龙皆“生于水”,精怪蟡、庆忌等也都是缘水而生。万事万物因水而生,因水得存,与水不可分离须臾,揭示了水的普遍性特征。
作者还以玉为比,“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4](P213)水聚集在玉中就生出玉的九种品德:玉有温润、清澈、坚硬、清正、鲜明、不屈、声音清越等特征,对应了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等九种品德。玉从水中生成,可以看作是水的化形。君主珍视玉,制玉为符瑞,亦是主流社会对水之德性的认可和彰显。
三、水之社会维度
《管子·水地》开篇提出:“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官、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4](P211)所谓本原,亚里士多德认为,“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5](P15)地为各种动植物生命蓄养的苑囿,是万物的本原,水又是“地之血气”,如同人的血脉贯穿整个身体一样,水贯穿于大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4](P218)人体与血脉不可分离,水与地同样具有不可分离性,因此,“言水即等于言地,水与地无殊也”[6]。土地因为有水的滋养才能生长万物,地是万物的本原,水也是万物的本原。“以水地为万物本原,是古代朴素物质一元的哲学本体论。”[7](P120)
此外,水还是万物的准则。“准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质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4](P211)水是万物的准则,是不同事物共同的基础,是隐含在万物特殊性、差异性中的同一性。作者对水的思考已经从对现象的探析深入到现象背后本质的挖掘,试图寻找事物内在的秩序和规律。这个内在的普遍规律便是水,自然界中的种种,无论是现象还是本质都是以水为基础和原则。这一点体现了《管子》思想中朴素的唯物特性,相对于远古流传下来的盘古开天等神人创世思想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
在齿圈淬火处理时根据供应形式的不同,可以通过淬火机床程序设定相应工艺参数完成自回火处理,还可以利用淬火余热实现齿圈与飞轮件的热装,减少整机厂齿圈热装工序二次加热带来的能源浪费,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减小齿圈二次(重复)加热导致硬度降低退火的风险。
清澈澄明之水生出具有九德的美玉,成为品德高洁的君子配饰,引领一国风尚人情;而湍急污浊之水,亦以其特性影响一地人情风物。“夫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冣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枯旱而运,淤滞而杂,故其民谄谀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4](P21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地域水土不同,人的品性和习俗也不同。不同的水孕育出不同品性的人,治人与治水之间也存在某种神秘联系,水也就顺理成章与社会治理联系起来。圣人施行教化,便是根据各地水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改良水性则可转移人性,“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4](P218)
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合并症及病程。术前每例患者均行标准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为减小测量误差,窦性心律患者,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房颤患者取5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根据MG(≥40 mmHg或<40 mmHg)及LVEF(≥50%或<50%)分为四组,即组1:高跨瓣压差正常射血分数组;组2:高跨瓣压差低射血分数组;组3:低跨瓣压差低射血分数组;组4:低跨瓣压差正常射血分数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
四、结语
《管子·水地》是一篇专门论述水的文章,水生万物,从草木金石到鸟兽人神;水有德性,使人有五德、玉有九德。水是生灵差异性中的本质,乃世界之本原万物之准则,此时水已经从具体的自然事物上升到形而上的世界本原,但水的形而上学意义最终还要回归到现象层面,回归到人类世界。水影响人类社会的道德行为和风俗习惯,圣人据此以水治理国家。《管子·水地》篇虽然以大量篇幅言水,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以水为起点进行哲学思考,但其逻辑终点在人,水是圣人达到治理社会和百姓目的的途径,这是《管子·水地》篇的一大特色。以水为万物之本原,使自然形态的水具有了超越性品质,形成了水的形上学意义;但取用自然形态的水作为万物的本质,也决定了在哲学思辨方面,水不如抽象事物(如道、气等)具有更广阔的建构空间。对水的哲学思考,从万物本原到人类社会,更多的是关注事实和应用方面,缺少深入的抽象建构,这也是《管子·水地》篇中水哲学的一处局限。
参考文献
[1]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 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4] 耿振东.管子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
[5]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王博.《管子·水地》篇思想探源[J].管子学刊,1991(3):8-10.
[7] 孙中原.管子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中图分类号:B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7-0023-02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7.009
收稿日期:2019-07-05
作者简介:李雪林(1996—),女,河南信阳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哲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
(责任编辑:张红雨)
标签:万物论文; 本原论文; 水地论文; 哲学论文; 自然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法家论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论文;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