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派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现代派,文学,菁英,朦胧诗,世界主义,民族主义,现代主义。
现代派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天慧[1](2019)在《美感与形式的追求:论日本现代派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产生了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感觉派。1924年10月,年轻的作家横光利一与川端康成、片冈铁兵、今东光等人共同创立刊物《文艺时代》。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头与腹》《新生活新文艺(代创刊辞)》。至此,日本文坛上便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新感觉派的文学运动。这一流派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文学目标与理论,而且坚持不懈进行文学实践,为世人留下许多修辞新颖、脍炙人口的小说。作为一个现代艺术派的文学流派,新感觉派有意识、自觉地有系统地引进了西欧小说的新方法,在日本创造出了新文学,一直引领着战前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潮流。(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徐靓[2](2018)在《现代派文学中的挣扎众生——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典型人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现代派文学是在时代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在人与时代相交融、相对抗的前提下,人在现代文明中不断异化,又在这种异化中不断地寻求自我,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恶之花》中带有审丑意味的现代性意识,《局外人》中有关于人的荒诞意识……这些都是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诞生的思想,而这些文学作品中也囊括了现代文学中的一些典型人物。无论是默尔索还是弗拉基米尔,都在身上带有时代的烙印。纵观这些典型人物,我们可以从中窥见现代派文学对于人物的典型描写,也能从中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7期)
王静斯[3](2018)在《20世纪80年代“现代派”文学论争中的“民族与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麦克卢汉对于"地球村"的预言于今天已经成为现实,在信息与交流渐趋成为常态的当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文学是呈现开放式状态的,文学与文化的融合及互相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于"民族与世界"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层次,在此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论争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其论争中所凸显的民族与世界的问题,于当下文学领域全球化时代的现状又有哪些创造性的启发与促进,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宁宁[4](2017)在《论影视媒体对后现代派文学作品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媒体的多样化以及技术的进步,文学作品得到了多样化的解读。后现代文学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手法的非传统性,影视等媒体进行改编时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必须坚持意蕴的探索式挖掘、碎片的精粹性整合、形象的凸显性提炼、氛围的烘托性布局等原则,才能较好地用影视等媒体形式诠释后现代派文学作品。(本文来源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裴萱[5](2017)在《从“感性主体”到“美学启蒙”——19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质与逻辑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学热"的兴起以及美学的"泛化"启发了众多文艺现象和文化活动的变革,美学理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对美学感性话语的体察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凸显都促使了朦胧派诗歌、现代艺术、新潮小说、先锋派小说以及女性文学崭新审美风貌的形成;而这些带有现代价值和审美形式探索的文学审美活动又给美学话语增添新质。美学热潮和现代文学探索之间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在赋予审美以"场域伦理"和学科自律的同时,具有了人学启蒙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从"感性主体"的视角而言,朦胧诗的自由意象建构和意识流话语、新潮小说的感性体验与形式探索都促成了审美从"他律论"到"自律论"的转型;从"身体美学"的视角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身体表征和对抗意识促成了现代性感性原则的另类释放。现代派文学和审美的探索最终呼应了美学理论热潮,共同成为审美反思政治、人性对抗霸权的人学启蒙方案。(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赵禹佟[6](2017)在《现代派文学在中国接受的曲折之旅》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派文学在中国有两个接受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20世纪的20、30年代,第二个高峰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承接这两个接受高峰的则是新中国成立叁十年来对现代派的长期批判。本文聚焦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派文学曲折的接受历程,并尝试分析学者在传播现代派文学时所运用的具有策略性的方式。(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9期)
孟媚[7](2016)在《浅谈西方现代文化之现代派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西方世界各种危机的反映,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一方面,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等,使人们变得悲观失望,烦闷颓废;另一方面,叔本华、尼采、伯格森及萨特等的哲学思想,弗洛伊德、詹姆斯等人的心理学,都影响甚至指导了现代派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23期)
朱双一[8](2016)在《台湾现代派文学运动成因的“菁英说”和“回响说”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台湾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成因和性质,至少有"菁英说"、"回响说"、"早熟说"、"冷战影响说"等不同说法。"菁英说"认为其发生动力在于承认"落后"而要学习西方、追求"现代化",是一"文化菁英分子的前卫艺术运动";强调其对现代文化的乐观态度和追求美感表现、语言创新,实质上更接近于自由人文主义。"回响说"固然认识到当时台湾并无产生现代主义的必然经济基础,却认为有可能源于其他原因(如战乱等)而引起类似的精神状态,台湾现代派乃从西方现代主义那里找到了可以移易借用的观物态度和方法,从而产生了一种发声体不同但音调相似的谐振共鸣式的回响。各种论说都未必能够穷尽全部真相,将它们合在一起,才能呈现这一运动的较完整景观。(本文来源于《文学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管楠[9](2016)在《论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审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塑造的人物形象——人格分裂社会在不断地变革,而西方社会革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此时世界文明的发展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需要更好的社会物质文化,但是那时人们已经满足于当时的工业文明。那时的工业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规模,而且各个工厂中基本都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作业台,流水线也比较长,工人要想顺利地完成任务,就只需要进行机器作业。但是,在产品生产中作业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部分,人们长时(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6年11期)
徐思煌[10](2016)在《解读现代派文学之《变形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夫卡《变形记》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方式,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本文借助现代派文学的特点来解读卡夫卡笔下的《变形记》(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6年08期)
现代派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在时代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在人与时代相交融、相对抗的前提下,人在现代文明中不断异化,又在这种异化中不断地寻求自我,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恶之花》中带有审丑意味的现代性意识,《局外人》中有关于人的荒诞意识……这些都是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诞生的思想,而这些文学作品中也囊括了现代文学中的一些典型人物。无论是默尔索还是弗拉基米尔,都在身上带有时代的烙印。纵观这些典型人物,我们可以从中窥见现代派文学对于人物的典型描写,也能从中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派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天慧.美感与形式的追求:论日本现代派文学[J].东岳论丛.2019
[2].徐靓.现代派文学中的挣扎众生——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典型人物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8
[3].王静斯.20世纪80年代“现代派”文学论争中的“民族与世界”[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
[4].刘宁宁.论影视媒体对后现代派文学作品的解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
[5].裴萱.从“感性主体”到“美学启蒙”——19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质与逻辑框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6].赵禹佟.现代派文学在中国接受的曲折之旅[J].青年文学家.2017
[7].孟媚.浅谈西方现代文化之现代派文学[J].北方文学.2016
[8].朱双一.台湾现代派文学运动成因的“菁英说”和“回响说”评析[J].文学研究.2016
[9].管楠.论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审丑性[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
[10].徐思煌.解读现代派文学之《变形记》[J].语文建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