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置系统论文和设计-不公告发明人

全文摘要

一种悬置系统,包括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三个悬置,左悬置包括主动侧支架Ⅰ和被动侧支架Ⅰ,右悬置包括主动侧支架Ⅱ和被动侧支架Ⅱ,后悬置包括主动侧支架Ⅲ和被动侧支架Ⅲ,被动侧支架Ⅰ包括安装支架Ⅰ和带有连接轴的连接支架Ⅰ,连接支架Ⅰ上开设有连接孔Ⅰ,安装支架Ⅰ包括减震部Ⅰ和带有安装孔Ⅰ的安装部Ⅰ;被动侧支架Ⅱ包括安装支架Ⅱ和带有螺柱的连接支架Ⅱ,安装支架Ⅱ包括减震部Ⅱ和带有安装孔Ⅱ的安装部Ⅱ;被动侧支架Ⅲ包括安装支架Ⅲ和带有连接孔Ⅲ的连接支架Ⅲ,安装支架Ⅲ包括带有连接杆的减震部Ⅲ和带有安装孔Ⅲ的安装部Ⅲ。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结构简单、结构制造简单以及成本较低。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悬置系统,包括设置在发动机(1)和车身(2)之间的左悬置(3)、右悬置(4)和后悬置(5)三个悬置,左悬置(3)包括有与发动机(1)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Ⅰ和与车身(2)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Ⅰ(6),右悬置(4)包括有与发动机(1)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Ⅱ和与车身(2)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Ⅱ(7),后悬置(5)包括有与发动机(1)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Ⅲ和与车身(2)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Ⅲ(8),其特征在于:被动侧支架Ⅰ(6)包括安装支架Ⅰ(9)和带有连接轴(11)的连接支架Ⅰ(10),连接支架Ⅰ(10)上开设有连接孔Ⅰ(12),安装支架Ⅰ(9)包括减震部Ⅰ(13)和带有安装孔Ⅰ(15)的安装部Ⅰ(14),连接轴(11)固定在减震部Ⅰ(13)内;被动侧支架Ⅱ(7)包括安装支架Ⅱ(16)和带有螺柱(18)的连接支架Ⅱ(17),安装支架Ⅱ(16)包括减震部Ⅱ(19)和带有安装孔Ⅱ(21)的安装部Ⅱ(20),螺柱(18)一端固定在减震部Ⅱ(19)内;被动侧支架Ⅲ(8)包括安装支架Ⅲ(22)和带有连接孔Ⅲ(24)的连接支架Ⅲ(23),安装支架Ⅲ(22)包括带有连接杆(26)的减震部Ⅲ(25)和带有安装孔Ⅲ(28)的安装部Ⅲ(27),连接杆(26)固定在连接支架Ⅲ(23)内。

设计方案

1.一种悬置系统,包括设置在发动机(1)和车身(2)之间的左悬置(3)、右悬置(4)和后悬置(5)三个悬置,左悬置(3)包括有与发动机(1)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Ⅰ和与车身(2)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Ⅰ(6),右悬置(4)包括有与发动机(1)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Ⅱ和与车身(2)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Ⅱ(7),后悬置(5)包括有与发动机(1)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Ⅲ和与车身(2)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Ⅲ(8),其特征在于:被动侧支架Ⅰ(6)包括安装支架Ⅰ(9)和带有连接轴(11)的连接支架Ⅰ(10),连接支架Ⅰ(10)上开设有连接孔Ⅰ(12),安装支架Ⅰ(9)包括减震部Ⅰ(13)和带有安装孔Ⅰ(15)的安装部Ⅰ(14),连接轴(11)固定在减震部Ⅰ(13)内;被动侧支架Ⅱ(7)包括安装支架Ⅱ(16)和带有螺柱(18)的连接支架Ⅱ(17),安装支架Ⅱ(16)包括减震部Ⅱ(19)和带有安装孔Ⅱ(21)的安装部Ⅱ(20),螺柱(18)一端固定在减震部Ⅱ(19)内;被动侧支架Ⅲ(8)包括安装支架Ⅲ(22)和带有连接孔Ⅲ(24)的连接支架Ⅲ(23),安装支架Ⅲ(22)包括带有连接杆(26)的减震部Ⅲ(25)和带有安装孔Ⅲ(28)的安装部Ⅲ(27),连接杆(26)固定在连接支架Ⅲ(2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支架Ⅰ(10)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轴(11)和三角形的连接板(29),连接孔Ⅰ(12)包括有三个,分别开设在连接板(29)的三个夹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支架Ⅱ(17)包括带有螺柱(18)的端盖(31),端盖(31)边缘设置有翻边(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支架Ⅲ(23)包括U形支架(33)和焊接在U形支架(33)两端的固定端Ⅰ(34)和固定端Ⅱ(35),固定端Ⅰ(34)包括固定轴(36)和套设在固定轴(36)上的套筒(37),固定轴(36)两端分别开设有连接孔Ⅲ(24),套筒(37)与U形支架(33)一端焊接连接,固定端Ⅱ(35)包括带有通孔(38)的限位板(39),U形支架(33)内还焊接有带固定孔(40)的固定板(41),连接杆(26)是螺栓,螺栓穿过通孔(38)和固定孔(40)后用螺母(42)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部Ⅰ(14)是设置在减震部Ⅰ(13)端部的安装架Ⅰ,安装架Ⅰ上设置有与车身(2)左悬置(3)连接件对应的三个支耳(43),每个支耳(43)上均开设有安装孔Ⅰ(15)。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部Ⅱ(20)是与车身(2)右悬置(4)连接件对应并焊接在减震部Ⅱ(19)侧表面的四个安装架Ⅱ(44),每个安装架Ⅱ(44)上均开设有安装孔Ⅱ(21)。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部Ⅲ(27)是与车身(2)后悬置(5)连接件对应并焊接在减震部Ⅲ(25)侧表面的安装架Ⅲ(45),安装架Ⅲ(45)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Ⅲ(2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减震部Ⅰ(13)的侧表面设置有加强筋(4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端盖(31)上与主动侧支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环向加强筋(47)。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架Ⅱ(44)的形状是U形,安装架Ⅱ(44)的两侧设置有加强边(48)。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发展,汽车的噪声、振动和舒适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汽车车内的振动一部分来自发动机的怠速激励,为了降低发动机的振动直接传递到处车身,通过布置在发动机和白车身上的悬置系统来改变发动机和车身的硬性连接,进而降低发动机带来的振动。通常情况下,悬置系统包括设置在发动机和车身之间的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三个悬置,左悬置包括有与发动机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Ⅰ和与车身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Ⅰ,右悬置包括有与发动机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Ⅱ和与车身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Ⅱ,后悬置包括有与发动机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Ⅲ和与车身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Ⅲ。

目前很多汽车企业往往是几款车型搭载同一或者相似的动力总成,因此每款车型研发时往往需要设计相应的悬置支架连接动力总成,导致项目“通用化率”很低,往往能达到多款车型通用化以及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时,其本身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悬置系统,其结构简单、结构制造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悬置系统,包括设置在发动机和车身之间的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三个悬置,左悬置包括有与发动机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Ⅰ和与车身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Ⅰ,右悬置包括有与发动机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Ⅱ和与车身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Ⅱ,后悬置包括有与发动机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Ⅲ和与车身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Ⅲ,被动侧支架Ⅰ包括安装支架Ⅰ和带有连接轴的连接支架Ⅰ,连接支架Ⅰ上开设有连接孔Ⅰ,安装支架Ⅰ包括减震部Ⅰ和带有安装孔Ⅰ的安装部Ⅰ,连接轴固定在减震部Ⅰ内;被动侧支架Ⅱ包括安装支架Ⅱ和带有螺柱的连接支架Ⅱ,安装支架Ⅱ包括减震部Ⅱ和带有安装孔Ⅱ的安装部Ⅱ,螺柱固定在减震部Ⅱ内;被动侧支架Ⅲ包括安装支架Ⅲ和带有连接孔Ⅲ的连接支架Ⅲ,安装支架Ⅲ包括带有连接杆的减震部Ⅲ和带有安装孔Ⅲ的安装部Ⅲ,连接杆固定在连接支架Ⅲ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减震部Ⅰ内填充有硫化橡胶,减震部Ⅱ内填充有硫化橡胶,减震部Ⅲ内填充有硫化橡胶。左悬置中,主动侧支架Ⅰ与发动机连接,被动侧支架Ⅰ通过连接支架Ⅰ上的连接孔Ⅰ与主动侧支架Ⅰ连接,被动侧支架Ⅰ通过安装支架Ⅰ上的安装孔Ⅰ与车身连接,连接支架Ⅰ与安装支架Ⅰ通过固定在减震部Ⅰ内的连接轴连接;右悬置中,主动侧支架Ⅱ与发动机连接,被动侧支架Ⅱ通过连接支架Ⅱ上的螺柱与主动侧支架Ⅱ连接,被动侧支架Ⅱ通过安装支架Ⅱ上的安装孔Ⅱ与车身连接,连接支架Ⅱ与安装支架Ⅱ通过一端固定在减震部Ⅰ内的螺柱连接;后悬置中,主动侧支架Ⅲ与发动机连接,被动侧支架Ⅲ通过连接支架Ⅲ上的连接孔Ⅲ与主动侧支架Ⅱ连接,被动侧支架Ⅲ通过安装支架Ⅲ上的安装孔Ⅲ与车身连接,连接支架Ⅲ与安装支架Ⅲ通过固定在连接支架Ⅲ内的连接杆连接。减震部Ⅰ、减震部Ⅱ和减震部Ⅲ均包括有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内填充有硫化橡胶,硫化橡胶起到减震的作用,连接轴固定在减震部Ⅰ的硫化橡胶内,螺柱一端固定在减震部Ⅱ的硫化橡胶内,螺柱另一端与主动侧支架连接,连接杆固定在减震部Ⅲ的硫化橡胶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其适用于多款车型,还具有结构制造简单、成本较低、强度和刚度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悬置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悬置系统的左悬置的被动侧支架Ⅰ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悬置系统的左悬置的被动侧支架Ⅰ的连接支架Ⅰ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悬置系统的左悬置的被动侧支架Ⅰ的安装支架Ⅰ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悬置系统的右悬置的被动侧支架Ⅱ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悬置系统的左悬置的被动侧支架Ⅱ的安装支架Ⅱ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悬置系统的后悬置的被动侧支架Ⅲ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悬置系统的左悬置的被动侧支架Ⅰ的连接支架Ⅲ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2.车身;3.左悬置;4.右悬置;5.后悬置;6.被动侧支架Ⅰ;7.被动侧支架Ⅱ;8.被动侧支架Ⅲ;9.安装支架Ⅰ;10.连接支架Ⅰ;11.连接轴;12.连接孔Ⅰ;13.减震部Ⅰ;14.安装部Ⅰ;15.安装孔Ⅰ;16.安装支架Ⅱ;17.连接支架Ⅱ;18.螺柱;19.减震部Ⅱ;20.安装部Ⅱ;21.安装孔Ⅱ;22.安装支架Ⅲ;23.连接支架Ⅲ;24.连接孔Ⅲ;25.减震部Ⅲ;26.连接杆;27.安装部Ⅲ;28.安装孔Ⅲ;29.连接板;30.减重腔;31.端盖;32.翻边;33.U形支架;34.固定端Ⅰ;35.固定端Ⅱ;36.固定轴;37.套筒;38.通孔;39.限位板;40.固定孔;41.固定板;42.螺母;43.支耳;44.安装架Ⅱ;45.安装架Ⅲ;46.加强筋;47.环向加强筋;48.加强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8所示,一种悬置系统,包括设置在发动机1和车身2之间的左悬置3、右悬置4和后悬置5三个悬置,左悬置3包括有与发动机1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Ⅰ和与车身2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Ⅰ6,右悬置4包括有与发动机1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Ⅱ和与车身2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Ⅱ7,后悬置5包括有与发动机1连接的主动侧支架Ⅲ和与车身2连接的被动侧支架Ⅲ8,被动侧支架Ⅰ6包括安装支架Ⅰ9和带有连接轴11的连接支架Ⅰ10,连接支架Ⅰ10上开设有连接孔Ⅰ12,安装支架Ⅰ9包括减震部Ⅰ13和带有安装孔Ⅰ15的安装部Ⅰ14,连接轴11固定在减震部Ⅰ13内;被动侧支架Ⅱ7包括安装支架Ⅱ16和带有螺柱18的连接支架Ⅱ17,安装支架Ⅱ16包括减震部Ⅱ19和带有安装孔Ⅱ21的安装部Ⅱ20,减震部Ⅱ19内填充有硫化橡胶,螺柱18固定在减震部Ⅱ19内;被动侧支架Ⅲ8包括安装支架Ⅲ22和带有连接孔Ⅲ24的连接支架Ⅲ23,安装支架Ⅲ22包括带有连接杆26的减震部Ⅲ25和带有安装孔Ⅲ28的安装部Ⅲ27,减震部Ⅲ25内填充有硫化橡胶,连接杆26固定在连接支架Ⅲ23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减震部Ⅰ内填充有硫化橡胶,减震部Ⅱ内填充有硫化橡胶,减震部Ⅲ内填充有硫化橡胶。左悬置3中,主动侧支架Ⅰ与发动机1连接,被动侧支架Ⅰ6通过连接支架Ⅰ10上的连接孔Ⅰ12与主动侧支架Ⅰ连接,被动侧支架Ⅰ6通过安装支架Ⅰ9上的安装孔Ⅰ15与车身2连接,连接支架Ⅰ10与安装支架Ⅰ9通过固定在减震部Ⅰ13内的连接轴11连接;右悬置4中,主动侧支架Ⅱ与发动机1连接,被动侧支架Ⅱ7通过连接支架Ⅱ17上的螺柱18与主动侧支架Ⅱ连接,被动侧支架Ⅱ7通过安装支架Ⅱ16上的安装孔Ⅱ21与车身2连接,连接支架Ⅱ17与安装支架Ⅱ16通过一端固定在减震部Ⅰ13内的螺柱18连接;后悬置5中,主动侧支架Ⅲ与发动机1连接,被动侧支架Ⅲ8通过连接支架Ⅲ23上的连接孔Ⅲ24与主动侧支架Ⅱ连接,被动侧支架Ⅲ8通过安装支架Ⅲ22上的安装孔Ⅲ28与车身2连接,连接支架Ⅲ23与安装支架Ⅲ22通过固定在连接支架Ⅲ23内的连接杆26连接。减震部Ⅰ13、减震部Ⅱ19和减震部Ⅲ25均包括有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内填充有硫化橡胶,硫化橡胶起到减震的作用,连接轴11固定在减震部Ⅰ13的硫化橡胶内,螺柱18一端固定在减震部Ⅱ19的硫化橡胶内,螺柱18另一端与主动侧支架连接,连接杆26固定在减震部Ⅲ25的硫化橡胶内。

进一步地,连接支架Ⅰ10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轴11和三角形的连接板29,连接孔Ⅰ12包括有三个,分别开设在连接板29的三个夹角处。由于三角形的连接板29具有稳定性,且连接板29通过三个夹角处开设的连接孔Ⅰ12与主动侧支架稳定连接,因此使得连接支架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从而提高了左悬置3支架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连接板29一侧设置有减重腔30。减重腔30开设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减重腔30开设有5个,减重腔30的作用在于减轻连接板29的重量,从而减轻左悬置3的重量,从而使汽车更轻量化。将减重腔30设置成多个的作用是减轻连接板29的重量的同时提高连接板29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连接支架Ⅱ17包括带有螺柱18的端盖31,端盖31边缘设置有翻边32。上述连接支架Ⅱ17结构简单、强度高、连接方便。连接支架Ⅱ17一端通过螺柱18与安装支架Ⅱ16连接,连接支架Ⅱ17另一端通过螺柱18与发主动侧支架Ⅱ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翻边32沿端盖31边缘向安装架Ⅱ44方向设置,在最接近安装架Ⅱ44的端盖31边缘设置有翻边32缺口,避免翻边32与安装架Ⅱ44之间发生干涉。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右悬置连接更稳定,且其强度和刚度进一步提高,螺柱18固定在端盖的中心轴上。

进一步地,连接支架Ⅲ23包括U形支架33和焊接在U形支架33两端的固定端Ⅰ34和固定端Ⅱ35,固定端Ⅰ34包括固定轴36和套设在固定轴36上的套筒37,固定轴36两端分别开设有连接孔Ⅲ24,套筒37与U形支架33一端焊接连接,固定端Ⅱ35包括带有通孔38的限位板39,U形支架33内还焊接有带固定孔40的固定板41,连接杆26是螺栓,螺栓穿过通孔38和固定孔40后用螺母42固定。U形支架33设置为“U”型结构能提高连接支架Ⅲ23的刚度,连接支架Ⅲ23通过固定轴36两端的连接孔Ⅲ24与主动侧支架Ⅲ连接,安装支架Ⅲ22上的连接杆26依次穿过限位板39上的通孔38和固定板41上的固定孔40,然后用螺母42将连接杆26固定在连接支架Ⅲ23上,从而使安装支架Ⅲ22与连接支架Ⅲ23固定连接。在U形支架33内焊接有带固定孔40的固定板41的作用一是使安装支架Ⅲ22与连接支架Ⅲ23固定连接,二是提高后悬置5的强度。

进一步地,安装部Ⅰ14是设置在减震部Ⅰ13端部的安装架Ⅰ,安装架Ⅰ上设置有与车身2左悬置3连接件对应的三个支耳43,每个支耳43上均开设有安装孔Ⅰ15。上述安装部Ⅰ14的结构简单、强度高、连接方便。安装部Ⅰ14通过三个支耳43上的安装孔Ⅰ15与车身2连接,使得右悬置4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且受力均匀。减震部Ⅰ13的作用在于对左悬置3减振,避免发动机1的振动激励直接传递到车身2,能起到很好的避振效果。

进一步地,安装部Ⅱ20是与车身2右悬置4连接件对应并焊接在减震部Ⅱ19侧表面的四个安装架Ⅱ44,每个安装架Ⅱ44上均开设有安装孔Ⅱ21。上述安装部Ⅱ20的结构简单、强度高、连接方便。安装部Ⅱ20通过四个安装架Ⅱ44上的安装孔Ⅱ21与车身2连接,使得右悬置4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且受力均匀。减震部Ⅱ19的作用在于对右悬置4减振,避免发动机1的振动激励直接传递到车身2,能起到很好的避振效果。

进一步地,安装部Ⅲ27是与车身2后悬置5连接件对应并焊接在减震部Ⅲ25侧表面的安装架Ⅲ45,安装架Ⅲ45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Ⅲ28。上述安装部Ⅲ27的结构简单、强度高、连接方便。安装部Ⅲ27通过安装架Ⅲ45上的安装孔Ⅲ28与车身2连接,使得后悬置5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且受力均匀。减震部Ⅲ25的作用在于对后悬置5减振,避免发动机1的振动激励直接传递到车身2,能起到很好的避振效果。

进一步地,减震部Ⅰ13的侧表面设置有加强筋46。减震部Ⅰ13的侧表面设置加强筋46的作用在于提高安装支架Ⅰ9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左悬置3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端盖31上与主动侧支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环向加强筋47。端盖31上与主动侧支架连接的一侧设置环向加强筋47的作用在于提高端盖31与发动机1相连接部位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右悬置4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安装架Ⅱ44的形状是U形,安装架Ⅱ44的两侧设置有加强边48。加强边48是设置在U形的安装架两侧的边缘上的加强筋,将安装架Ⅱ44的形状设置成U形的作用在于提高安装架Ⅱ44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安装支架Ⅱ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右悬置4的强度和刚度,在安装架Ⅱ44的两侧设置加强边48的作用在于进一步提高安装架Ⅱ44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安装支架Ⅱ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右悬置4的强度和刚度。

悬置系统对汽车的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其设计上要求结构简单,本身刚度和强度要高,同时尽可能的轻量化和通用化,节省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系统设计的结构简单、结构制造简单、节约成本、强度和刚度均较高,还具有轻量化的优点,此外,该悬置系统还能适用于多款车型。

设计图

一种悬置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5429.3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719245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60K5/12

专利分类号:B60K5/12;F16F15/08

范畴分类:申请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栖霞路18号19幢1单元5-3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第一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当前权利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郭桂林

代理机构:50214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悬置系统论文和设计-不公告发明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