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模子论文-张正琼

文化模子论文-张正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模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认同,培养计划,实践探索

文化模子论文文献综述

张正琼[1](2019)在《成飞公司新员工“入模子”认知认同企业文化的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入模子"最早是由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提出来的,即每一个初到联想的员工都必须参加"入模子"培训以及相应考核。所谓"入模子",意即企业像一个模子,有独特的企业管理和文化要求,新员工加入企业,就要进入到企业的"模子"里来,凝成企业的理想、目标、精神、情操行为所要求的模式,按照企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做事。所有加入公司的员工,都要通过企业文化培训,对公司文化要求以及各方面情况有更系统全面的认识,促进公司员工的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统一。企业文化认同是指企业员工接受组织文化所认可的态度和行为,并且不断将组织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内化的过程,可以分为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和社会化层面等四方面(本文来源于《中国培训》期刊2019年11期)

陆志胜[2](2016)在《“郁结”下的“求索”——叶维廉“文化模子”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在现代性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主体性丧失的危机,叶维廉先生提出的"文化模子"理论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否决和消解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中心主义,通过多元文化的平等对话,来促进彼此间的"互照互识";揭示了现代性进程下,西方工业文化对非西方国家民族意识弱化和文化独特性破坏的危害以及其中潜藏的某种权力关系,在方法论的层面,为我们反思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和重塑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丰雅楠[3](2013)在《寻求跨文化的秘响旁通》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叶维廉在《东西比较文学中模子的应用》中第一次提出“文化模子”概念,主张从互照互识的角度看待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基本差异性,以此审视受此影响而形成的东西方文论,发掘差异背后所隐藏的共同的文学规律。叶维廉的学术研究将道家美学的语言策略与逻辑方式运用到自己的理论建构之中,并融合西方文化研究理论平等对待异质文化的观点,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随着“文化模子”理论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古典文论在跨文化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影响不断加深,东西方诗学之间的不平等交流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中西方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本文一方面对叶维廉的“文化模子”理论提出的背景、核心的概念、产生的影响做了综合性的梳理和系统性的分析;另一方面在肯定叶维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反思该理论仍然存在的缺陷,并通过自己的论述指出其可以拓展的新维度,以期探寻这一比较文学方法论发展的可能性。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叶维廉的“文化模子”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第一部分梳理“文化模子”理论生成的背景,从叶维廉自身文化的郁结、道家美学的支撑和西方文论的影响叁个方面,论述理论存在的基础。第二部分介绍“文化模子”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包括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角度剖析“文化模子”概念的建构;从美学基点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分析“五据点”的内涵与;以及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互照互识”观点的比较文学学科意义。第叁部分主要从该理论对“中国学派”设想的影响和对多元文化下东西方文论平等交流的贡献两个方面,论述“文化模子”理论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则重在分析“文化模子”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可以发展的新方向,提出它所存在的狭义诗学观问题和忽略中国传统中非道家文化的问题。随便叶维廉的“文化模子”理论仍有不足之处,但这些缺点仅仅存在于理论实际应用时的内容方面,而非在本身建构层面存在逻辑上或美学上的偏误,因此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一种新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并从侧面反应了该理论尚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叶维廉辗转国内外的求学经历为他直接地接触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提供了条件,为其积累厚实的东西方文化学识创造了机会,这些双重文化的积淀使他的“文化模子”理论从诞生之初便展现出了独特的学术魅力和顽强的理论生命力。本篇论义旨在通过整体性的分析论述和建设性的理论思考,挖掘“文化模子”理论的内在逻辑和科学内涵,探究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争取为该理论在新阶段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4-20)

通讯员牛顺清[4](2008)在《巴里坤哈萨克族克模子毕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牛顺清报道 近日,在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活动中,巴里坤哈萨克族克模子毕、哈勒合安迭热、黑萨大斯坦、斯布孜额被作为重点项目进行了申报。 此次申报,除了克模子毕、哈勒合安迭热、黑萨大斯坦、斯布孜额外,巴里(本文来源于《哈密报(汉)》期刊2008-11-20)

龙怀宪[5](2008)在《认识我们的文化模子——读《贵州文化解读》随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为一名曾经在省外工作过多年的"游子",我特别能体味那种对生养、培育自己成长土地的深情。(本文来源于《当代贵州》期刊2008年21期)

张志国[6](2006)在《传释学与“文化模子”理论——叶维廉诗学批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叶维廉的诗学批评整合为传释学诗学体系,指出其开放性生长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叁个阶段:(一)七、八十年代中国古典传释学建构期,以“具体经验”为核心观念;(二)贯穿七、八十年代进而衔接九十年代的跨文化传释期,以“文化模子”为核心理论;(叁)九十年代以来走向文化批判的传释实践期。文章旨在揭示叶维廉诗学的理论背景,即以道家美学为核心并积极吸收西方现象学、诠释学;其研究态度和方法,即怀疑与批判态度、比较与历史寻根意识、以语言哲学为根基的美学、文化、政治哲学层层深入的方法;其文化立场与乌托邦向度,即站在道家美学的当代价值立场上,对于文化生态多元对话与平衡互补的不懈追求。(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06年03期)

李丽[7](2002)在《跨文化比较中模子的确认及应用——叶维廉诗学理论支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比较文学领域曾习惯于把西方的批评模子用在源于不同文化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中。叶维廉则在经验性的实践中确认了东西方具有不同的思维、美学和批评模子。对模子应用的具体关注和思考 ,是叶维廉诗学理论的支点。他的模子应用理论从解决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及批评理论的具体运用问题入手 ,为跨文化诗学比较提供了方法论上的依据 ,为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诗学的独特价值开启了一条可行之路。(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文化模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中国在现代性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主体性丧失的危机,叶维廉先生提出的"文化模子"理论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否决和消解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中心主义,通过多元文化的平等对话,来促进彼此间的"互照互识";揭示了现代性进程下,西方工业文化对非西方国家民族意识弱化和文化独特性破坏的危害以及其中潜藏的某种权力关系,在方法论的层面,为我们反思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和重塑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模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正琼.成飞公司新员工“入模子”认知认同企业文化的实践探索[J].中国培训.2019

[2].陆志胜.“郁结”下的“求索”——叶维廉“文化模子”理论[J].武夷学院学报.2016

[3].丰雅楠.寻求跨文化的秘响旁通[D].山东大学.2013

[4].通讯员牛顺清.巴里坤哈萨克族克模子毕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N].哈密报(汉).2008

[5].龙怀宪.认识我们的文化模子——读《贵州文化解读》随想[J].当代贵州.2008

[6].张志国.传释学与“文化模子”理论——叶维廉诗学批评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6

[7].李丽.跨文化比较中模子的确认及应用——叶维廉诗学理论支点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标签:;  ;  ;  

文化模子论文-张正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