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惯性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惯性,正交,船体,薄壁,刚度,组合,激光器。
惯性矩论文文献综述
张元海,刘泽翔,王晨光[1](2019)在《带悬臂板薄壁箱梁极惯性矩的合理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带悬臂板箱梁横截面上各项剪应力及其合成的扭矩,导出极惯性矩和翘曲系数的表达式并论证计算极惯性矩时考虑悬臂板的必要性。在约束扭转控制微分方程基础上,给出简支箱梁跨中作用集中扭矩荷载时各广义位移和内力的初参数解。结合数值算例,分别按考虑和不考虑悬臂板情况计算极惯性矩,将求得的全截面翘曲正应力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壳单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极惯性矩计算结果对广义位移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极惯性矩考虑悬臂板时求得的翘曲正应力比不考虑时更接近ANSYS壳单元的计算结果,证实考虑悬臂板更合理;计算极惯性矩时是否考虑悬臂板,对箱梁扭转角和广义翘曲位移的影响较小,但对双力矩和二次扭矩有明显影响,不考虑悬臂板时跨中截面的双力矩和二次扭矩分别减小22%和39%。(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胡宽[2](2019)在《基于薄膜比拟的任意截面杆件抗扭惯性矩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计算任意截面杆件抗扭惯性矩,从应力函数方程出发,应用薄膜比拟方法,将抗扭惯性矩计算问题转化为一维有限元分析问题,推导了叁角形薄膜单元刚度矩阵与荷载向量的表达式。基于C#编程语言实现本算法,结合算例证明其通用性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晏钊,陈小亮,牟亚清[3](2019)在《任意单连通多边形截面惯性矩的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中,截面的几何性质包括形心、静矩、惯性矩、惯性积、极惯性矩、主惯性矩等,是进行机械设计和强度、刚度、稳定性校核时的重要参数。对截面几何性质进行手工计算,不仅计算量大,而且容易出错。本文通过引入叁角形几何性质公式,利用组合法推导了多边形的几何性质计算公式,在MATLAB软件上开发了计算单连通多变形几何性质的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只需输入顶点坐标就可以自动计算出截面的几何性质结果,并展开了算例验证。(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2期)
刘龙,张怀新,姚慧岚[4](2019)在《质量静矩和惯性矩对水翼流致振动及噪声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URANS方法数值计算了具有两个自由度叁维刚性水翼的流致振动和声辐射问题,叁维刚性水翼的振动是通过解刚性体的运动方程的方式实现,流场在Fluent里用k-ω SST湍流模型计算。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和时间步长的验证,并和相关的试验结果以及Theodorsen非定常理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重点计算了质量静矩和质量惯性矩对振动以及振动临界状态的影响,并且计算了不同振动状态下的声辐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质量静矩和质量惯性矩对水翼的振动有较大的影响,而水翼的振动会使噪声大幅增加。(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4期)
贾桂锋,陈伟,冯耀泽[5](2018)在《基于生物散斑图像和惯性矩谱分析的牛肉掺腐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牛肉掺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与经济利益,因此对牛肉掺假进行无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生物散斑技术对牛肉掺假进行定量检测。试验将新鲜牛肉和非新鲜牛肉按不同比例(0、1%、3%、5%~60%(5%梯度)和100%)混合制备掺假样本,并采集样本的生物散斑图像。针对单列惯性矩(inertia moment,IM)表征样本生物活性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首次提出惯性矩谱(IM谱)分析的方法并用于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machine,SVR)的牛肉掺假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IM谱建立的SVR模型能较为准确预测牛肉中掺假物含量,校正集和测试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5和0.8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2和0.11。该研究证明了利用生物散斑技术和惯性矩谱分析方法对新鲜牛肉中掺杂腐败牛肉进行定量检测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肖雪飞,冯浩[6](2018)在《车身主断面惯性矩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身结构主断面的设计与开发,是车身概念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主断面的惯性矩,特别是其主惯性矩分析和优化又是断面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将从主断面惯性矩的分析出发,研究断面的惯性矩对车身模态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断面形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车身结构性能,减轻车身重量。(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张政[7](2018)在《船体中横剖面模数和惯性矩的CAD辅助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河小型船舶,若需校核船体中横剖面模数和惯性矩时,采用本文介绍的CAD制图软件辅助计算,图形和标注一目了然,具有方便、快捷、准确度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珠江水运》期刊2018年09期)
李永乐,王磊,向活跃,陈新中[8](2018)在《板桁梁抗扭惯性矩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扭惯性矩是考察大跨度板桁梁受力性能的重要参数,但板桁梁精细化的有限元建模分析较复杂,结构模型试验成本较高,简洁可靠的计算分析方法是更好的选择。首先,针对桁架结构,基于剪切刚度相等原则,提出了考虑弦杆框架效应的桁架等效板厚度的解析表达式。其次,考虑桥面板与U肋在水平方向剪切变形的一致性,改进了正交异性板的等效板厚度的计算公式,给出了板桁梁扭转惯性矩的解析公式。最后,以实际板桁梁为例,采用精细化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该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板桁梁抗扭惯性矩的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03期)
杨成,陈文龙,赵人达,徐腾飞[9](2018)在《开裂钢筋混凝土梁正常服役有效惯性矩随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混凝土材料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性,开裂钢筋混凝土梁的有效惯性矩很难准确地预测,往往影响了对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准确估计.按我国规范,推导了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范围内,钢筋混凝土梁的有效惯性矩无量纲表达,并利用蒙特卡洛抽样进行了随机分析;对应不同的配筋率,研究了有效惯性矩随机分析和确定性分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机理,利用偏相关系数表达各随机变量与有效惯性矩之间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混凝土的开裂非线性,采用模型参数的均值进行确定分析的结果与采用模型随机参数进行随机分析结果的均值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由混凝土截面开裂发生的随机性与开裂前后刚度的差异共同引起;通过随机分析结果回归,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梁有效惯性矩的预测均值与95%保证率的预测范围列表;混凝土抗压强度对有效惯性矩几乎没有影响,而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敏感性最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周亮,凌昊[10](2017)在《一种利用CATIA求解剖面惯性矩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船体剖面惯性矩是完成船体强度计算的一项重要参数,其计算依据一直以来都是依据规范提供的解析公式来计算。随着造船精细化程度的加深,依据规范的计算已过于粗略。为精确求取船舶船体剖面惯性矩,本文提出构建船体剖面惯性矩表征模型的方法来精确求取,该方法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大幅提高了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2017年数字化造船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6-01)
惯性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计算任意截面杆件抗扭惯性矩,从应力函数方程出发,应用薄膜比拟方法,将抗扭惯性矩计算问题转化为一维有限元分析问题,推导了叁角形薄膜单元刚度矩阵与荷载向量的表达式。基于C#编程语言实现本算法,结合算例证明其通用性与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惯性矩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元海,刘泽翔,王晨光.带悬臂板薄壁箱梁极惯性矩的合理计算方法[J].铁道学报.2019
[2].胡宽.基于薄膜比拟的任意截面杆件抗扭惯性矩计算[J].山西建筑.2019
[3].晏钊,陈小亮,牟亚清.任意单连通多边形截面惯性矩的计算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4].刘龙,张怀新,姚慧岚.质量静矩和惯性矩对水翼流致振动及噪声影响的数值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5].贾桂锋,陈伟,冯耀泽.基于生物散斑图像和惯性矩谱分析的牛肉掺腐检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8
[6].肖雪飞,冯浩.车身主断面惯性矩分析及优化[J].汽车实用技术.2018
[7].张政.船体中横剖面模数和惯性矩的CAD辅助计算[J].珠江水运.2018
[8].李永乐,王磊,向活跃,陈新中.板桁梁抗扭惯性矩的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18
[9].杨成,陈文龙,赵人达,徐腾飞.开裂钢筋混凝土梁正常服役有效惯性矩随机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
[10].周亮,凌昊.一种利用CATIA求解剖面惯性矩的方法[C].2017年数字化造船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