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论文和设计-洪五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所述的框架结构通过锚杆固定在岩质边坡上,在框架结构内填充有植被型生态袋,在框架结构内按一定的间距固定连接有一组横向钢丝绳和一组纵向钢丝绳,所述横向钢丝绳和纵向钢丝绳形成的钢丝绳网覆盖在植被型生态袋上。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通过锚杆固定在岩质边坡上,再在框架结构内填充植被型生态袋,然后用钢丝绳网覆盖在植被型生态袋上,形成整体固定方式,有效解决了植被型生态袋在雨季等不良条件下发生整体滑动或垮落的情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倒刺刺入植被型生态袋中进行辅助固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包括框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结构(1)通过锚杆(2)固定在岩质边坡上,在框架结构(1)内填充有植被型生态袋(3),在框架结构(1)内按1m的间距固定连接有一组横向钢丝绳(5)和一组纵向钢丝绳(6),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形成的钢丝绳网覆盖在植被型生态袋(3)上。

设计方案

1.一种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包括框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结构(1)通过锚杆(2)固定在岩质边坡上,在框架结构(1)内填充有植被型生态袋(3),在框架结构(1)内按1m的间距固定连接有一组横向钢丝绳(5)和一组纵向钢丝绳(6),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形成的钢丝绳网覆盖在植被型生态袋(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的相交处采用锚杆(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2)入岩深度大于3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间距均为0.8~1.6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的表面均采用土工布包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上均固定连接有倒刺(4),倒刺(4)的尖端刺入植被型生态袋(3)中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4)的排距为0.8~1.6m,其行距为0.6~2.7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属于边坡绿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铁路、公路、水利、建筑等领域的岩土工程中,高陡岩质边坡通常采取在边坡上设置种植槽、喷射播种植物等方法,来达到绿色生态护坡的目的。

现行的生态护坡方法中,在边坡上设置种植槽的这类结构比较多,如公告号为“CN2825747Y”、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植生槽”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和公告号为“CN203559424U”、发明名称为“一种适用于高陡坡上的轻型柔性结构绿化槽”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这两个专利都是在边坡上设置类似挡墙的结构与坡面形成种植槽的结构,然后在种植槽内填充种植土后种植绿色植物来达到生态护坡的目的。还有的进行喷射绿色混凝土层,混凝土内部包含大量孔隙,利于植被生长,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1835285U、发明名称为“一种新型护坡植被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现在也出现了一种植被型生态袋进行绿色护坡,但大多数只是生态袋之间用连接板连接,没有进行整体固定。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之后边坡仍然时常出现问题,当边坡的岩石较为破碎或土质松软时,很容易导致种植槽脱落,植被型生态袋发生滑动,造成安全事故。所以进一步的加强边坡的生态护坡安全性是一个长期需要研发的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成本低、固定可靠的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以解决植被型生态袋在雨季等不良条件下发生整体滑动或垮落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所述的框架结构通过锚杆固定在岩质边坡上,在框架结构内填充有植被型生态袋,在框架结构内按一定的间距固定连接有一组横向钢丝绳和一组纵向钢丝绳,所述横向钢丝绳和纵向钢丝绳形成的钢丝绳网覆盖在植被型生态袋上。

进一步,所述横向钢丝绳和纵向钢丝绳的相交处采用锚杆固定。

更进一步,所述锚杆入岩深度大于3米,应尽量避开强风化岩层,若岩体破碎可采用注浆锚杆。

进一步,所述横向钢丝绳和纵向钢丝绳间距均为0.8~1.6m。

进一步,所述横向钢丝绳和纵向钢丝绳的表面均采用土工布包裹,采用土工布包裹钢丝绳既可以防止钢丝绳之间相互滑动,保证固定牢靠,又能有效保护钢丝绳,耐腐蚀,且美观经济。

进一步,所述横向钢丝绳和纵向钢丝绳上均固定连接有倒刺,倒刺的尖端刺入植被型生态袋中固定。

更进一步,所述倒刺的排距为0.8~1.6m,其行距为0.6~2.7m。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通过锚杆固定在岩质边坡上,再在框架结构内填充植被型生态袋,然后用钢丝绳网覆盖在植被型生态袋上,形成整体固定方式,有效解决了植被型生态袋在雨季等不良条件下发生整体滑动或垮落的情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倒刺刺入植被型生态袋中进行辅助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正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结构,2-锚杆,3-植被型生态袋,4-倒刺,5-横向钢丝绳,6-纵向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框架结构1,所述的框架结构1通过锚杆2固定在岩质边坡上,在框架结构1内填充有植被型生态袋3,在框架结构1内固定连接有一组横向钢丝绳5和一组纵向钢丝绳6,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间距均为1m。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形成的钢丝绳网覆盖在植被型生态袋3上。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的相交处采用锚杆2固定,所述锚杆2入岩深度位3.2米,应尽量避开强风化岩层,若岩体破碎可采用注浆锚杆。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的表面均采用土工布包裹,采用土工布包裹钢丝绳既可以防止钢丝绳之间相互滑动,保证固定牢靠,又能有效保护钢丝绳,耐腐蚀,且美观经济。所述横向钢丝绳5和纵向钢丝绳6上均固定连接有倒刺4,倒刺4的尖端刺入植被型生态袋3中固定,所述倒刺4的排距为1m,其行距为1.5m。

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1通过锚杆2固定在岩质边坡上,再在框架结构1内填充植被型生态袋3,然后用钢丝绳网覆盖在植被型生态袋3上,形成整体固定方式,有效解决了植被型生态袋在雨季等不良条件下发生整体滑动或垮落的情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倒刺4刺入植被型生态袋3中进行辅助固定。

设计图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4454.0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669897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E02D 17/20

专利分类号:E02D17/20

范畴分类:36C;36E;

申请人:贵州大学

第一申请人:贵州大学

申请人地址: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北校区科学技术处

发明人:洪五华;史文兵;王勇;梁风;彭雄武

第一发明人:洪五华

当前权利人:贵州大学

代理人:朱法恒;程新敏

代理机构:52100

代理机构编号: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植被型生态袋固定结构论文和设计-洪五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