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垂线流速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速,垂线,明渠,植被,含沙量,公式,对数。
垂线流速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王鸿杰,张建云,王兴泽,贺瑞敏[1](2019)在《基于横断面垂线平均流速分布的流量计算模型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分析横断面流速分布特性,提出横断面垂线平均流速分布模型及计算公式。该模型利用大断面、河道水位及断面上一条垂线的平均流速,即可较准确地计算出断面上任意一条垂线的平均流速,从而计算出断面流量。这种方法缩短了测流历时,在保证测流精度的同时,为防汛调度决策延长了预见期。讨论了该方法的应用条件、误差来源和误差控制方法。为明渠实时在线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明渠流量计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9年05期)
张绍培,杨阳,杨奉广,王协康,刘兴年[2](2019)在《山区河道粗颗粒床面垂线流速分布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粗颗粒床面普遍存在于山区河道中,在浅水条件下,水深与床面颗粒粒径的比值h/d较小,此时河道中水流垂线流速分布难以用传统的对数公式或对数补偿公式进行准确描述。在室内概化水槽中,利用玻璃珠及乒乓球模拟粗颗粒床沙,对不同h/d下的垂线流速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前人研究发现,不同淹没度(h/d)下的理论床面取值并不统一。考虑到工程应用方便,作者采用普通粗糙床面河道下的理论床面值,即y0为0.2d。将试验测得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与对数补偿公式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对比,并率定公式中的系数B与尾流系数Π到最佳。结果表明:当h/d较小时,系数B随着h/d的增大减小,尾流系数Π随着h/d的增大而增大;而当h/d较大时,B与Π都趋于一个常数。最后,建立了适用于山区粗颗粒卵砾石泥沙河道的垂线流速分布公式,并将其与众多前人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作者提出的垂线流速分布公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同时对于普通粗糙床面河道,该公式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俊,倪志辉,吴立春,钟亮[3](2018)在《山区河流垂线流速分布类型的分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长江上游螃蟹碛至火焰碛水道实测资料,对该河段水流垂线流速分布类型进行归纳;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3"型垂线流速分布,并探讨流量、水位和河道横纵坡降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垂线流速分布可分为"3"型、"反3"型、"C"型、"反C"型、"1"型、"S"型、"7"型、"反S"型和"类指数"型,其中"3"型流速分布出现频率最高;"3"型垂线流速分布呈一阶累计和变维分形,其实质上是对数流速分布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偏离的结果;垂线流速分布的分形维数与流量、水位和坡降成正相关,但叁者对分形维数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郜国明,马子普,李书霞,邓宇[4](2018)在《冰盖对层流垂线流速分布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盖下的缓慢水流流动可近似为两平行斜板间的层流流动,这为求解冰下层流的垂线流速分布提供了理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明渠层流及冰下层流的垂线流速分布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的垂线流速分布均可用统一形式的抛物线型公式表示。其中,明渠层流的垂线流速分布可完全确定,冰下层流的垂线流速分布则会因水流纵向压强梯度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冰下层流同一水深处的流速、垂线平均流速、最大流速、单宽流量、流速梯度的最大值均小于明渠层流对应值。结果表明,冰盖通过影响垂线流速分布来影响过水断面的流量,造成流量及输水效率大幅降低,为保证冬季输水渠道的输水效率,应尽力避免冰盖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8年07期)
师冰雪[5](2018)在《淹没植被作用下流速及含沙量垂线分布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生植被作为一种既环保又有效的透水性障碍物,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固岸固滩等作用。在河道中,植被的存在改变了水流结构和泥沙浓度的分布,使河道水力学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目前已有学者研究了植被对水流和泥沙的影响,但对淹没植被作用下流速及含沙量垂向分布研究甚少,而此研究对于今后开展河道修复及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验分别选取了刚性和柔性材料模拟植被,两种设定布置密度和15种淹没度,采用只突出单一因素而隔离其他因素影响的方法,逐个分析淹没度、植被密度、植被特性等要素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植被对水流结构和含沙量垂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的存在明显影响了水流流速及其紊动特性,植被对水流的阻滞作用大于底层切应力,改变了流速垂向分布结构。流速受刚性植被存在的影响,不再呈半对数分布,而是划分为叁个区域,分别是:植被层底部区域(h<0.8h_v),植被层顶部区域(0.8h_v<h<1.5h_v)和植被层上部水流区域(h>1.5h_v)。在h<0.8h_v区域内流速缓慢增大,至0.8h_v<h<1.5h_v区域流速呈线性增长,且增速较快,在h>1.5h_v区域内流速呈对数分布;淹没柔性植被作用下流速也划分为叁个区域,不同的是:h<0.6h_v为植被层底部区域,叁个区域内流速分布定性规律与刚性植被作用下一致;(2)对于同一种植被特性,布置密度不同时流速分区相同,但随着植被密度的减小,h>1.5h_v区域内水流流速受植被的影响范围越小;(3)相同淹没度时,刚性植被不同布置形式的糙率不同,糙率值随着植被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同等淹没度增量时,糙率值的减小值随淹没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同布置形式,在淹没度H/h_v<3.0时,含刚性植被时的糙率比含柔性植被时大,当淹没度H/h_v≥3.0时,则相反;糙率值与淹没度呈幂函数分布:n(28)C(7)H h_v(8)~m;(4)挟沙水流含细沙且含沙量小时,近水槽底部的含沙量稍大,淹没度H/h_v<3.0,植被作用下垂线含沙量随距水槽底部距离的增加缓慢减小,与无植被时基本一致;淹没度H/h_v≥3.0时,植被层内垂线含沙量明显随距槽底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植被层上部垂线含沙量缓慢减小,符合Rouse公式。(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贾海涛,赵明登,范子龙,张颖[6](2017)在《植被水流阻力及垂线流速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力的平衡原理推导出了恒定均匀植被水流的运动微分方程,引用圆柱绕流阻力公式得到了刚性植被阻力的表达式。根据无植被水流实验资料对比分析了四种零方程紊流模型条件下的流速分布,根据挺水植被水流实验资料,对比分析了线性模型和抛物模型条件下植被水流的流速分布,结果表明,线性模型条件下计算的流速分布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能很好地反映植被水流流速分布规律。在线性模型条件下,分析研究了植被水流流速随紊动系数和植被孔隙率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期刊2017-08-08)
谢佳明[7](2017)在《顺直河道垂线流速分布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顺直河道垂线流速分布,本文采用水槽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EXCEL软件绘制顺直水槽垂线流速分布曲线,通过基于实验数据绘制的顺直水槽垂线流速分布曲线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提出流体力学中几种流速分布公式,以便于与本次实验研究得到结论对比,从而验证研究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7年21期)
王伟[8](2017)在《天然河道垂线流速分布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均为非恒定流,当前,河道非恒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明渠非恒定流本身较为复杂,对明渠非恒定流的很多特性方面的研究一直未能有较大的突破。研究天然河道的垂线流速分布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对正确的掌握流速垂线分布规律及天然河流河床演变、水利学科的发展以及港口、航运及城市防洪等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为探讨天然河道的垂线流速分布类型,本文以室内ADV清水试验和长江螃蟹碛至冰盘碛水道实测资料为基础,分别研究其流速分布形态,对比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对研究河段的推移质输沙率进行计算。通过对垂线流速分布和推移质输沙率、地形坡降和流量的关系探讨,进一步明确天然河道垂线分布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室内ADV清水水槽试验,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清水非恒定流流速剖面为常规的“上大下小”型,其流速分布满足传统的对数分布。(2)以长江螃蟹碛至冰盘碛水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实测流速资料,天然河流的非常规流速分布可归纳总结为7种类型,分别为“3”型、“C”型、“1”型、“S”型、“7”型、“反S”型和“反C”型。(3)初步分析认为“7”型垂线流速多出现在地形陡升处。“1”型垂线流速多出现在河床洼地的中心处。“C”型垂线流速常出现于河道沿水流方向缩窄、洪峰陡涨以及挖槽和港池的出口等处。“反C”型垂线流速常出现在雍水水库的回水末端、河道沿水流方向展宽、河道洪水陡落、挖槽和港池进口等处。“S”型与“反S”型垂线流速多出现于河道近岸的有植被地带。(4)研究河段垂线流速分布形态绝大多数呈“3”形分布,此流速分布模式多出现在地形较平坦的河道主流区,由于长江河道宽阔,河道主流区流速不受两岸边壁及植被影响,初步分析认为天然河道水流的紊动性为该种分布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5)在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和推移质输沙率的内在关系分析得出,研究河段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和推移质输沙率变化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成严格的线性关系。(6)在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和地形坡降的内在关系分析得出,研究河段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和地形纵、横坡降变化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垂线平均流速与地形纵坡降成严格的二次函数关系,与地形横坡降的相关性较差。(7)分别将不同流量情况下的垂线平均流速和垂线最大流速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垂线平均流速和垂线最大流速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各断面测点平均流速和最大流速增幅不一,初步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各断面形状不一以及各断面上下游地形变化导致。(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6-06)
毋敏,梁越[9](2016)在《受边壁影响的矩形光滑明渠垂线流速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明渠宽深比较小时,由于边界剪切应力分布不再是均匀的。垂线流速分布由底向上,从某一高度开始,在该点以下为对数分布,在该点以上为抛物线分布。本文在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验证了流速最大点位置α分布公式的正确性,提出了光滑矩形明渠各垂线上流速分布的新抛物线公式。(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16年06期)
赵树林,诸裕良,邵宇阳[10](2016)在《基于对数线性流速分布的含沙量垂线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河口海岸地区非恒定流条件下的流速剖面常偏离传统的对数流速分布问题,以对数线性流速分布为基础,推导出动量交换系数,并基于扩散理论得出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利用长江口及杭州湾金山海域各层含沙量实测资料对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不仅克服了Rouse公式表面水体含沙量为零的缺点,而且在整个水深上与实测含沙量吻合得更好,能够较好地反映河口海岸地区含沙量垂线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垂线流速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粗颗粒床面普遍存在于山区河道中,在浅水条件下,水深与床面颗粒粒径的比值h/d较小,此时河道中水流垂线流速分布难以用传统的对数公式或对数补偿公式进行准确描述。在室内概化水槽中,利用玻璃珠及乒乓球模拟粗颗粒床沙,对不同h/d下的垂线流速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前人研究发现,不同淹没度(h/d)下的理论床面取值并不统一。考虑到工程应用方便,作者采用普通粗糙床面河道下的理论床面值,即y0为0.2d。将试验测得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与对数补偿公式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对比,并率定公式中的系数B与尾流系数Π到最佳。结果表明:当h/d较小时,系数B随着h/d的增大减小,尾流系数Π随着h/d的增大而增大;而当h/d较大时,B与Π都趋于一个常数。最后,建立了适用于山区粗颗粒卵砾石泥沙河道的垂线流速分布公式,并将其与众多前人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作者提出的垂线流速分布公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同时对于普通粗糙床面河道,该公式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线流速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王鸿杰,张建云,王兴泽,贺瑞敏.基于横断面垂线平均流速分布的流量计算模型研究与应用[J].水文.2019
[2].张绍培,杨阳,杨奉广,王协康,刘兴年.山区河道粗颗粒床面垂线流速分布规律试验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3].王俊,倪志辉,吴立春,钟亮.山区河流垂线流速分布类型的分形研究[J].水运工程.2018
[4].郜国明,马子普,李书霞,邓宇.冰盖对层流垂线流速分布的影响研究[J].人民黄河.2018
[5].师冰雪.淹没植被作用下流速及含沙量垂线分布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8
[6].贾海涛,赵明登,范子龙,张颖.植被水流阻力及垂线流速分布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2017
[7].谢佳明.顺直河道垂线流速分布实验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
[8].王伟.天然河道垂线流速分布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初探[D].重庆交通大学.2017
[9].毋敏,梁越.受边壁影响的矩形光滑明渠垂线流速分布研究[J].吉林水利.2016
[10].赵树林,诸裕良,邵宇阳.基于对数线性流速分布的含沙量垂线分布[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