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论文_曲慕格,张思航,胡斐,游瑶瑶,陈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分子,复合材料,吡咯,噻吩,各向异性,敏感,结构。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曲慕格,张思航,胡斐,游瑶瑶,陈胜[1](2019)在《共轭导电高分子/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纤维素为基体材料、共轭导电高分子为功能材料,制备的共轭导电高分子/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兼具共轭导电高分子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纳米纤维素易改性、易成膜、可降解等优良特性,由此而拓宽了二者的开发与应用范围,并促进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发展。综述了几种典型的共轭导电高分子/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聚苯胺/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聚吡咯/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和聚噻吩/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付海,李航,尹晓刚,班大明,龚维[2](2019)在《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由其优异的电学特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总结了国内学者在碳纳米管表面修饰技术的基本原理;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学相关应用的研究动态,展望了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功能性应用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针对制备高性能的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陈爱娟[3](2019)在《铝/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和红外辐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片状Al粉是具有较低红外发射率的一种低红外辐射材料,与导电聚合物复合,可以得到具有低红外发射率的微波吸收材料。本工作制备了Al/PANI,Al/PPy和Al/PDA叁种复合材料,用SEM、XRD和FT-IR等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及其成分,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样品在2-18GHz范围内的电磁参数,用IR-2双波段发射率测量仪测试了样品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片状铝粉、苯胺为原料,浓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Al/PANI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形貌结构、Al与AN的质量比对Al/PANI的微波吸收性能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苯胺的用量可以有效地调节材料的微波吸收及红外发射率的数值。当m_(Al):m_(AN)=1:1,样品厚度为1.0 mm时,Al/PANI的最小微波反射损耗数值为-46.09 dB,红外发射率为0.72,样品具有较佳的微波吸收性能但红外辐射较强;当m_(Al):m_(AN)=1:2时,样品厚度为1.0 mm时,Al/PANI的最小微波反射损耗数值为-33.33 dB,红外发射率为0.55,样品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及较低的红外辐射,此时复合材料兼有微波吸收及红外隐身性能。(2)以片状铝粉、吡咯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原位聚合法法制备了Al/PPy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形貌结构、Al与Py的质量比对Al/PPy的微波吸收性能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吡咯的用量可以有效地调节材料的微波吸收及红外发射率的数值。当m_(Al):m _(Py)=5:2,样品厚度为2 mm时,Al/PPy的最小微波反射损耗数值为-20.19 dB,红外发射率为0.524,样品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及较低的红外辐射,此时复合材料兼有微波吸收及红外隐身性能;当m_(Al):m _(Py)=10:3时,样品的阻抗不匹配且衰减系数也过小,没有微波吸收性能,但此时材料却具有较低的红外辐射,红外发射率为0.55。(3)以片状铝粉、盐酸多巴胺为原料,叁羟甲基氨基甲烷为缓冲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Al/PDA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形貌结构、Al与DA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盐酸多巴胺的用量可以有效地调节材料的微波吸收及红外发射率的数值。当m_(Al):m_(DA)=5:3,样品厚度为4.5 mm时,Al/PDA的最小微波反射损耗数值为-26.50 dB,红外发射率为0.5692,材料具有较佳的微波吸收性能及低的红外辐射,此时复合材料兼有微波吸收及红外隐身性能;当m_(Al):m_(DA)=5:2,样品厚度为1.5 mm时,Al/PDA的最小微波反射损耗数值为-18.01 dB,红外发射率最低为0.5098,材料具有较佳的微波吸收性能及较低的红外辐射,此时复合材料兼有微波吸收及红外隐身性能。图[25]表[7]参[105](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2)

齐容榕[4](2019)在《介孔二氧化硅/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湿敏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敏感材料是湿度传感器的核心。近年来,金属氧化物、聚电解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和各类复合材料在湿度传感领域的发展有了极大的突破。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融合了两者的优势,通过控制其化学组成与含量,研究人员获得了各类高性能的湿度敏感材料。本论文采用一步原位聚合法,通过控制导电高分子的聚合时间,制备出一系列含量比不同的介孔二氧化硅/导电高分子复合湿敏材料,并将其进行湿敏特性测量与感湿机理探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封闭体系内,保持0°C,在涂覆有介孔二氧化硅材料MCM-41的陶瓷衬底上,原位聚合聚吡咯(PPy)。通过调控吡咯的聚合时间,制备了MCM-41/PPy(X,X=30,60,90,120)系列的湿度传感器。对该体系进行了材料表征,如FT-IR、XRD、SEM、TGA等,验证两种单体材料是否成功复合,分析了聚合时间对复合材料中PPy含量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对所获元件进行了湿度敏感性能测试,包括感湿特性曲线、响应恢复特性曲线、频率特性曲线等,并与单体MCM-41元件和PPy元件进行了对比。基于该体系复合材料的元件结合了二者的优点,避免了MCM-41低湿不敏感和PPy高湿饱和的缺陷,并且具备高灵敏度和较好的线性度,不足之处是响应恢复时间较长,响应时间为915 s,恢复时间为100 s,(11%-75%-11%RH)。2.为改善上述元件的响应恢复特性,尝试构筑了新的材料体系,将EDOT材料原位聚合到MCM-41骨架中,并通过调节聚合时间对其含量进行控制。最终获得了MCM-41/PEDOT(X,X=30,60,90,120)系列的湿度传感器,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湿敏特性测试。该体系在保持高灵敏度的前提下,具有较短的响应恢复时间,相比于MCM-41/PPy体系有了明显的改进,其响应时间为165 s,恢复时间为115 s,(11%-95%-11%RH)。为进一步分析介孔二氧化硅/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感湿机制,我们测试并分析了其介电损耗图谱、复阻抗图谱以及相角-频率关系图谱。导电高分子材料中含有大量的π键,可以改善二氧化硅材料的介电性质,使其在低湿下具有足够的活性位点;而介孔二氧化硅的高比表面积和孔隙度为导电高分子材料提供了稳定的骨架,使其不易在高湿状态下流失。两者相辅相成,最终获得了高性能电容型湿度传感器。本论文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构筑复合材料并获得了全湿度范围敏感的传感器件,为电容型湿度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刘虎,刘永志,代坤,郭战虎,刘春太[5](2018)在《柔性力敏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力敏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可穿戴人-机交换界面、医疗监控、便携式运动设备及仿生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介绍了力敏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理论、响应机理和灵敏度,综述了不同类型力敏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力-电响应特性,总结了数值模拟方法在力敏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力敏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8年05期)

武泽润,孙瑞洲,宗继友,展鹏飞,代坤[6](2018)在《石墨烯-碳纳米管/热塑性聚氨酯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气体敏感响应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基体、石墨烯与碳纳米管联用的油墨(G-CNTs)为导电填料,通过静电纺丝和喷墨涂覆的技术制备出柔性G-CNTs/TPU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气体敏感响应行为,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G-CNTs/TPU导电纤维膜拥有叁维多孔支架结构和完善稳定的导电网络,这使复合材料的气敏行为具有高的灵敏性和优异的可回复性,复合材料在有机气体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09期)

石玉东[7](2018)在《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粒子可控分布及形态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电学、力学和成型加工性而备受关注。制备性能优异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关键在于在低导电粒子含量下实现高导电性。但是,对于常规的填料分散,由于空间效应往往需要很高的添加量才能形成导电网络;并且由于导电填料的随机分布,使得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各个方向并无差别,这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因此,有效的导电填料分布将决定复合材料最终的导电性能。本文重点从导电填料分布的角度和形态调控出发,旨在调节导电填料在高分子基体中的有效分布,构建高效且具有各向异性的导电网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隔离结构、磁场对磁性粒子的取向排列来有效地控制导电填料在高分子基体中的分布,通过形态调控的方法设计了不同形态结构的导电复合材料,降低了材料的导电逾渗值,并且使其具有各向异性导电。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在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壁碳纳米管(PLLA/PCL/MWCNTs)复合材料组装形成具有隔离结构的导电网络,降低导电复合材料的逾渗阈值。首先,将MWCNTs分散在PCL中以获得PCL/MWCNTs母料。其次,将此母料在100℃下良好地涂覆在PLLA颗粒上。最后,将包覆的PLLA颗粒模压成型以形成隔离结构。形貌观察显示MWCNTs只分散在连续PCL相中,这种结构使其拥有0.0085wt%MWCNTs的超低逾渗阈值。并且在仅含0.05wt%的MWCNTs的复合材料中实现了3.84×10~(-4) S/m的高电导率。此外,具有隔离结构的复合材料不仅比相应的常规复合材料具有高10%的杨氏模量,而且保持了高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2)通过磁场诱导磁性纳米粒子定向排列自组织调控等规聚丙烯(iPP)/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的形态结构。首先,将氧化铁(Fe_3O_4)与LLDPE熔融共混形成LLDPE+Fe_3O_4母料;其次,将此母料与iPP熔融混合形成具有随机分布的LLDPE+Fe_3O_4“岛结构”的iPP/(LLDPE+Fe_3O_4)复合材料。最后,将随机分布的复合材料在低磁场中进行磁场处理,从而诱导LLDPE“岛结构”相互聚结形成“带状结构”。结果表明,具有平行“带状结构”的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杨氏模量和储能模量均高于具有“岛结构”的复合材料。由于界面滑移,具有“带状结构”的样品的复数粘度低于具有“岛结构”的样品。(3)利用磁性粒子在磁场作用下的定向排列来实现各向异性的导电网络。首先将PCL与纳米镍颗粒(Ni)熔融共混,然后将其在100℃下包裹在PLLA/MWCNTs颗粒表面,再将包裹有Ni/PCL的PLLA/MWCNTs颗粒在190℃下热压形成隔离结构;最后将具有隔离结构复合材料在低磁场中100℃下处理30min。结果表明,磁场处理后,不同方向的导电性能展现出有很大的差异。当导电测试方向与磁场处理方向平行时,样品的导电性能明显好于与磁场垂直的方向,如当加入4.5wt%的纳米镍时,平行方向的电导率为1.28x10~(-3)S/m,而垂直方向的电导率为4.76x10~(-9)S/m,相差了大约6个数量级,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导电性能。对于非隔离的体系,在相同镍含量和磁场处理条件下,未表现出导电各向异性,说明导电各向异性与隔离结构和磁场排列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23)

魏向东[8](2018)在《基于PDMS微结构调控构筑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应变敏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CPCs)是由导电填料和高分子基体复合制备而成,其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功能化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外场刺激下,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响应行为而被广泛应用。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作为CPCs的重要方面,在人体健康监测、病情诊断、柔性机器人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柔性CPCs表面结构的构筑和调控,制备了具有不同微观形貌的CPCs,探究了CPCs对应力外场的响应行为。具体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褶皱结构碳纳米管(CNTs)/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导电复合材料和“叁明治”结构PDMS/CNTs/PDMS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通过对制备出双层膜结构的PDMS薄膜进行拉伸和释放,制备出褶皱结构的柔性PDMS薄膜。再用喷涂法,制备出褶皱结构的CNTs/PDMS透明导电复合材料。对纯PDMS膜、酸化和喷涂CNTs的薄膜透明度进行研究,并对CNTs在褶皱表面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喷涂在PDMS薄膜上的CNTs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且CNTs/PDMS薄膜透明度高。探究了酸化后和未处理的PDMS薄膜疏水性。酸化后的PDMS薄膜和未处理的PDMS薄膜相比断裂伸长率有一定的下降。CNTs/PDMS薄膜对应变有较高响应且循环拉伸后阻值能够回到初始值,但应变-电阻稳定性差。为提高CNTs/PDMS薄膜微结构及导电网络的稳定性,我们制备出“叁明治”夹层结构的PDMS/CNTs/PDMS CPCs。探究了“叁明治”结构导电薄膜喷涂次数与透明度及阻值间的关系。该导电薄膜透明度高且响应速率(265 ms)与无结构CNTs/PDMS薄膜(400ms)相比有大幅提升,与褶皱结构CNTs/PDMS薄膜(260 ms)相当。“叁明治”结构导电薄膜在大应变下亦具有很好的响应,这与褶皱结构可提供拉伸空间来延缓拉伸作用对导电网络的破坏有很大关系。研究发现2000个加载-卸载循环后薄膜仍有很好的稳定性。即该结构设计显着提高了PDMS柔性应变复合材料的敏感稳定性。2、裂缝结构的导电油墨(CI)/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变敏感性研究。通过酸氧化法制备出双层膜结构PDMS薄膜,经机械拉伸、喷涂导电油墨制备出具有裂缝结构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对不同酸化时间形成的裂缝的形态进行了详细表征,对裂缝的宽度进行了统计。探究了在拉伸和未拉伸状态下喷涂导电油墨的分布情况,并对两种工艺制备得到的试样的拉伸响应行为进行了对比。拉伸响应研究发现该复合膜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响应时间只有90ms,且其应变响应范围能够到达100%以上。材料对不同应变有显着的响应,在10000次循环拉伸后,阻值仍可回到初始值,说明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以及稳定性。对不同弯曲方向(内弯和外弯)可表现出相反的响应行为。基于此材料组装的应变传感器可对人体运动进行在线监测,比如关节的弯曲、声音、面部表情、脉搏等。并可通过对所采集的图形(如波形和振幅)进行分析,判断人体所做运动的类型和次数。这说明该材料具有应用在人体健康监测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潜力,这种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调控方法为制备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4-01)

路礼军[9](2018)在《柔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微结构构筑及应变敏感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CPCs)是将一种或多种导电填料(如:碳系材料,金属,金属氧化物等)与高分子基体复合制成的一类具有导电功能的复合材料。CPCs不仅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与可加工性,而且还对外场作用(如应变,温度,气体,液体等)表现出丰富的响应行为,其中,CPCs在应力场中表现的应变敏感响应行为,为其在柔性可拉伸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填料选择,结构调控分别制备出了具有不同结构的CPCs,重点研究了它们在不同类型应变下(如拉伸,弯曲,扭曲等)的应变响应行为,分析了CPCs结构与性能的内在关系。我们将制备好的CPCs组装为电阻型柔性应变传感器,探索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人体运动监测效果,发现材料具有优异的响应灵敏度、超低的检测线和高稳定性,这表明材料在可穿戴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银纳米线(AgNWs)/热塑性聚氨酯(TPU)/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变敏感行为研究(1)我们制备了AgNWs作为导电填料,然后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TPU电纺膜作为柔性基底。利用真空抽滤的方法将AgNWs转移到TPU表面,构建导电网络,后悬涂PDMS制备出具有自成型叁明治夹层结构的AgNWs/TPU/PDMS导电复合材料。PDMS-TPU-PDMS叁明治结构自成型的关键在于TPU电纺膜的多孔性以及PDMS的流动性。(2)对AgNWs的形貌以及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证明了AgNWs结构的均匀性和高纯度。对TPU电纺膜及复合材料形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进一步探明了复合材料中“自成型叁明治”结构的形成机制。(3)详细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拉伸及弯曲应力场中的应变-响应行为。发现复合材料具有很大的响应范围(50%)以及良好的循环性能(1600循环),同时其响应行为在不同的拉伸速率下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复合材料同时具备良好的弯曲循环响应性能(800循环)。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导率(5000 S/m),且在30天内几乎无变化,这证明复合材料叁明治结构的设计使AgNWs的电性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4)我们基于该复合材料的组装了电阻型应变传感器,并固定在人体各个部位,实现了对人体运动如手指弯曲,手腕动作和握拳动作等运动的实时检测,表明它在可穿戴电子应用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基于碳纳米管(CNT)导电油墨修饰的纤维状柔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变敏感行为研究(1)通过超声法制备了一种CNT油墨修饰的纤维状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该纤维具有特殊的双层结构,芯层为天然橡胶(Rubber),皮层为聚丙烯纤维(PP)。通过SEM对纤维拉伸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复合材料外层螺旋PP纤维由肩并肩紧密排列同时转变为两个层次的大小裂缝,这种结构设计使得该复合材料具备了优异的应变敏感性能。(2)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小应变下的拉伸-响应行为,发现该复合材料具备超低的检测线(0.01%应变)。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只有一级大裂缝或者只有一级小裂缝的复合材料检测线分别是0.2%与1.0%,远远地高于我们的复合材料,这也证明了对复合材料两个层次的大小裂缝结构的设计是材料具有极低的检测线的根本原因。(3)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变-响应行为,发现其具有非常大的拉伸应变监测范围(200%应变),极高的响应速度(70 ms)以及极好的耐久性(20000循环),并且响应行为几乎不受应变作用速度的影响。(4)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应变-响应行为,发现其在弯曲形变中,滞后性小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与稳定性(5000循环)。(5)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扭曲应变-响应行为,得益于复合材料独特的外层螺旋状纤维状结构,它可以有效地将检测范围扩大至1000 rad/m,这是平面状应变传感器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此外,复合材料还具备非常优异的扭曲应变循环响应性能(5000循环)。(6)鉴于该复合材料在各种应变-响应行为中的良好性能,我们组装了电阻型柔性应变传感器分别对人体微小的生理活动(如手腕脉搏,说话和呼吸)和剧烈的肢体运动(如手指弯曲和下肢运动,如散步,跳跃和慢跑)进行在线监测,发现均可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这为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张超[10](2017)在《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柔性储能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大容量、高功率特性、长寿命和良好安全性等优良特性,超级电容器在现代电源存储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高法拉第赝电容特性的导电高分子如聚吡咯(PPy)、聚苯胺(PANI)是一类重要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制备简便,较高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可逆性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受到的广泛关注,但其相对较低的电化学利用率、脱掺杂态下的(本文来源于《第二届淮海绿色功能材料论坛暨第四届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摘要集》期刊2017-10-20)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由其优异的电学特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总结了国内学者在碳纳米管表面修饰技术的基本原理;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学相关应用的研究动态,展望了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功能性应用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针对制备高性能的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提出了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曲慕格,张思航,胡斐,游瑶瑶,陈胜.共轭导电高分子/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

[2].付海,李航,尹晓刚,班大明,龚维.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J].功能材料.2019

[3].陈爱娟.铝/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和红外辐射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4].齐容榕.介孔二氧化硅/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湿敏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刘虎,刘永志,代坤,郭战虎,刘春太.柔性力敏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2018

[6].武泽润,孙瑞洲,宗继友,展鹏飞,代坤.石墨烯-碳纳米管/热塑性聚氨酯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气体敏感响应行为研究[J].塑料工业.2018

[7].石玉东.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粒子可控分布及形态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18

[8].魏向东.基于PDMS微结构调控构筑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应变敏感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8

[9].路礼军.柔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微结构构筑及应变敏感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18

[10].张超.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柔性储能器件[C].第二届淮海绿色功能材料论坛暨第四届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摘要集.2017

论文知识图

×750型超声波破碎...型数字式旋转粘度计Fig.2.5Dig...具有取向多孔结构的导电高分子复合型绝缘电阻测试仪Fig.2.7Measu...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凝胶模型(a)(b)不同放大倍数的纤维状CNT~...

标签:;  ;  ;  ;  ;  ;  ;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论文_曲慕格,张思航,胡斐,游瑶瑶,陈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