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溶蛋白论文_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醇溶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玉米,纳米,溶剂,颗粒,叶黄素,正交。

醇溶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1](2019)在《葡萄糖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物化性质及在胶囊壳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糖为原料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以抗拉强度为指标,考察最佳改性成膜工艺,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蛋白膜的物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糖与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比1∶10、超声功率450 W、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制得玉米醇溶蛋白-葡萄糖膜的抗拉强度达到34.06 MPa,接枝度为63.05%。玉米醇溶蛋白以共价键的方式与葡萄糖结合,使糖基化改性产物结构更加稳定。改性蛋白膜的表面较改性前更加平整,凹陷凸起基本消失。玉米醇溶蛋白-葡萄糖膜热变性温度从改性前的157.95℃升高到164.26℃,膜的热稳定性提高。经葡萄糖糖基化改性后的玉米醇溶蛋白胶囊壳指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2期)

董辉[2](2019)在《亲水性玉米醇溶蛋白的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好的植物大分子,其作为食品和药物递送载体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Zein的强疏水性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为此综述了亲水性Zein的改性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催化改性,以期为Zein的亲水改性研究及作为递送载体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9年04期)

杨爽,郑明珠,李晟,肖瑜,曹勇[3](2019)在《蛹虫草液体发酵玉米醇溶蛋白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利用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方法改性玉米醇溶蛋白,研究发酵培养基组成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得到液体发酵醇溶蛋白的最适培养基,并对液体发酵蛋白水解物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葡萄糖7%、醇溶蛋白6%、VB1 120 mg/100 mL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19.02%。液体发酵提高醇溶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其中赖氨酸含量达3.90 g/100 g。(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袁永凯,汪东风,徐莹[4](2019)在《基于反溶剂沉淀法的硫酸葡聚糖稳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由于胶体稳定性差而导致其使用受到限制。本文的目的是使用硫酸化阴离子多糖——硫酸葡聚糖稳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在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质量比为1:2(w/w)的优化条件下,利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pH 4.0),所得的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在pH 2.0~9.0下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对于连续加热也是稳定的。此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呈规则的球形,其主要是通过静电吸引形成,然后是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硫酸葡聚糖的掺入导致玉米醇溶蛋白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硫酸葡聚糖的沉积,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的表面疏水性降低。此外,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细胞系基本无毒。(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高健,项楚越,曹梦娜,章雨桐,谢湖均[5](2019)在《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输送EGCG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一种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一系列生物活性,但由于口服生物利用率非常低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采用反溶剂共沉淀技术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用于包载EGCG,以达到保护EGCG的目的。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制备条件下,EGCG的包封率从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46.3%提高到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的73.2%。傅里叶红外实验表明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纳米颗粒主要是依靠静电、疏水和氢键相互作用。在光照、热稳定和酸碱稳定性实验中,复合纳米颗粒包载的EGCG均有较良好的稳定性。在抗氧化实验中,较之单独的EGCG,包载在复合纳米颗粒中的EGCG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说明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体系提供了有利于EGCG和DPPH反应的环境。故本实验发现的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较高包封效率和化学稳定性的潜在输送体系,是EGCG的优良载体。(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袁永凯,徐莹,汪东风[6](2019)在《基于玉米醇溶蛋白和槐糖脂的负载叶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提高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叶黄素是一种疏水性类胡萝卜素,具有各种有益的生物活性。然而,目前它作为功能性食品的用途受其低水溶性,化学不稳定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差的限制。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制备负载叶黄素的纳米颗粒以克服这些挑战。将叶黄素包封在涂有槐糖脂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SLNPs)中。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来表征ZSLNPs的性质。结果表明,ZSLNPs是粒径约为200 nm,负表面电位(ζ=-54 mV)的球体。ZSLNPs中叶黄素的包封率和负载率分别为90.04%和2.89%。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形成ZSLNPs的主要驱动力包括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X射线分析表明包封的叶黄素呈无定形形式。圆二光谱分析表明叶黄素或槐糖脂的掺入导致玉米醇溶蛋白二级结构的改变。另外,ZSLNP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再分散性,能增加叶黄素的水溶性。此外,体外研究表明,ZSLNPs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叶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总而言之,这些发现表明,在本研究中开发的核/壳纳米颗粒可能适合于将这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包封在功能性食品中。(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孙格格,赵庆峰,胡俊杰,李艳[7](2019)在《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共稳定皮克林乳液的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玉米醇溶蛋白的强疏水性,其纳米粒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稳定性较差,在储藏过程中发生破乳现象。研究表明多糖、蛋白等表面活性物质的复配可以改善该乳液的稳定性。本研究将甲壳素纳米纤维与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复配,作为乳化剂制备皮克林乳液,研究其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甲壳素纳米纤维的复配能大大提升玉米醇溶蛋白乳液的稳定性。pH条件对玉米醇溶蛋白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及其复配物的稳定性及微观形貌有很大影响。玉米醇溶蛋白粒子在pH≥6时,出现很大的团聚,并沉淀。甲壳素纳米纤维的复配能避免粒子的聚集。不同pH条件下形成的复配物对乳液的稳定性和消化特性有明显差别。pH 8条件下所得复配物对油脂水解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种不同形貌皮克林乳化剂复配及pH调节可以调控乳液的特性及油脂消化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王键,何余堂,韩爽,解玉梅,刘贺[8](2019)在《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制备与溶解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作为世界上叁大粮食作物之一,除了具有食用价值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中副产品玉米醇溶蛋白应用广泛,因其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在食品、医药和生物降解塑料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但玉米醇溶蛋白在水中不容易溶解,为了增强其水溶性,以玉米醇溶蛋白粉为原料,研究了乙醇浓度、水浴温度、蛋白质浓度、甘油质量分数、柠檬酸质量分数5个因素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水溶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玉米醇溶蛋白膜水溶性最佳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80%,水浴温度为80℃,甘油质量分数为30%,柠檬酸质量分数为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膜表面光滑,透光性好,柔软又有韧性,水溶性最好,为24.6%,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孙阳,张利铭,刘战丽,王晓敏[9](2019)在《油酸对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将壳聚糖液与玉米醇溶蛋白液共混,向其中加入含量为0、15%、30%、45%(以复合膜液中壳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的油酸进行改性,制得复合膜液。考察了膜液的粒径、Zeta电位、静态和动态流变特性;分析了油酸添加量对膜阻隔性能、机械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油酸后,膜液体系粒径增大、分散均匀,添加30%油酸的膜液分散性更好,PDI为0.34,粒径为1307.5 nm。随着油酸含量增大,膜液黏度减小,流动指数增大,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增加。含30%油酸的膜机械性能较好,抗拉强度为36.37 MPa,断裂伸长率为22.32%。与不含油酸的膜相比,添加45%油酸膜的阻隔性增强,水蒸气、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了44.21%和67.52%。复合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相容性较好,表面光滑平整。(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王喜庆,刘颖,刘东琦,郭天时,张晓琳[10](2019)在《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配比对面粉及速冻水饺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筋小麦粉为材料,通过分离重组的方法,将小麦中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淀粉分离成单体,然后按所需条件进行重组配比,分析不同醇溶蛋白与谷蛋白配比重组面粉对面筋蛋白二级结构、面团热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及速冻水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醇谷比的增加(01,13,11,31,10,g/g),重组体系的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逐渐下降,β-折迭含量逐渐上升,热变性温度和焓值逐渐上升,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逐渐下降,流变损耗角tanδ逐渐上升。当重组体系中醇谷比为11(g/g)时,制作的速冻水饺的感官得分最高为87.27。该条件下的速冻水饺冻后形态完好、无裂纹、表面光滑,煮后外观颜色均一、完好无损、爽口不黏牙,有韧性和咬劲,饺子汤清晰、透明、无浑浊。(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醇溶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好的植物大分子,其作为食品和药物递送载体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Zein的强疏水性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为此综述了亲水性Zein的改性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催化改性,以期为Zein的亲水改性研究及作为递送载体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醇溶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葡萄糖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物化性质及在胶囊壳中的应用[J].中国油脂.2019

[2].董辉.亲水性玉米醇溶蛋白的改性研究进展[J].胶体与聚合物.2019

[3].杨爽,郑明珠,李晟,肖瑜,曹勇.蛹虫草液体发酵玉米醇溶蛋白培养基优化[J].食品工业.2019

[4].袁永凯,汪东风,徐莹.基于反溶剂沉淀法的硫酸葡聚糖稳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5].高健,项楚越,曹梦娜,章雨桐,谢湖均.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输送EGCG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袁永凯,徐莹,汪东风.基于玉米醇溶蛋白和槐糖脂的负载叶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提高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孙格格,赵庆峰,胡俊杰,李艳.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共稳定皮克林乳液的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8].王键,何余堂,韩爽,解玉梅,刘贺.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制备与溶解性能的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9].孙阳,张利铭,刘战丽,王晓敏.油酸对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能的影响[J].精细化工.2019

[10].王喜庆,刘颖,刘东琦,郭天时,张晓琳.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配比对面粉及速冻水饺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浓度玉米醇溶蛋白降解产物...地塞米松磷酸钠-玉米醇溶蛋白微...经过改良的冰颗粒-冷冻干燥法制备活性...肝素-醇溶蛋白微球薄膜形态(a...高浓度蛋白和长时间处理条件下制备的...低浓度蛋白和短时间处理下制备的,扩...

标签:;  ;  ;  ;  ;  ;  ;  

醇溶蛋白论文_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