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压缩论文_李蔚霆,袁化成,郭荣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几何压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几何,层析,倾斜角,压缩比,缺陷,声速,数字。

几何压缩论文文献综述

李蔚霆,袁化成,郭荣伟[1](2019)在《一种曲面压缩的定几何宽速域进气道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种Ma=2.5~5.0范围工作的飞行器推进系统曲面压缩定几何进气道设计开展了初步研究,获得了该进气道的内外波系、流场性能及攻角特性,并对其前体构型做了相关研究。二维仿真模拟结果显示,采用曲面压缩设计的定几何进气道在Ma=2.5~5.0范围内均可正常工作,且具有较高的流量捕获能力;在二维构型基础上,开展了进气道叁维构型设计,研究了攻角对叁维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对进气道叁维构型开展了前体构型设计,对比分析了前体构型对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叁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叁维进气道同样可以在Ma=2.5~5.0范围内正常工作,但气动性能略低于二维流动情况;喉道总压恢复在α=-4°时达到极值; Case3的升阻比系数对于攻角变化较为敏感,在α<-4°时,Case3的升阻比系数占据优势地位。(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3期)

于岐[2](2019)在《VVA技术在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上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到爆震的影响,一直以来汽油机热效率的提升深受其几何压缩比的制约。可变气门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米勒循环改变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减少爆震,使得发动机的几何压缩比有提高的潜力,故而本研究课题为VVA技术在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上的应用分析。首先利用GT-Power仿真模型,在高几何压缩比汽油机上,在2000r/min,不同负荷下,设计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和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从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流向的角度,分别分析可变气门技术对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传热损失、排气损失、泵气损失和摩擦损失的影响,并最后总结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同时对采用可变气门技术在抑制爆震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在相同负荷下,随着进气门早关角度的变大,传热损失减少,排气损失增多,相应的指示功变大。并且泵气损失减小,摩擦损失略微减小,所以有效功增大,采用进气门早关角度最大的控制方式时,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最好。采用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有益于减少传热损失,但排气损失变大,相应的指示功增多。并且泵气损失减小,摩擦损失减小,有效功增大,动力性和经济性均有提高,采用进气门升程最大的控制方式时,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最好。在大负荷下,采用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和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均会减少爆震的发生。随后依照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在2000r/min时设计各负荷可变气门控制方式的方法,设计了发动机在其它转速下各负荷的可变气门控制方式。计算各控制方式下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挑选出各工况下最优的可变气门控制方式,发现发动机处于不同的工况下,不同控制方式对其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影响规律是相似的。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下,采用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相对于原机节气门控制方式在动力性和经济性上均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进气门关闭时刻最早的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经济性和动力性最佳。采用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时,进气门升程最大的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最优,在某些低速大负荷工况下会取得比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更好的性能,而在高转速某些工况下的性能却又低于原机节气门控制方式。当发动机处于高转速小负荷时,由于发动机物理因素的限制,无法采用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同时发动机负荷越小,采用可变气门控制方式对原机的改善效果越明显。最后为了探究采用可变气门技术的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利用GT-Drive模型仿真,分别计算装载采用可变气门控制方式与节气门控制方式的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的等速油耗及NEDC循环工况油耗。计算结果表明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控制方式的油耗明显低于采用原机节气门控制方式的油耗,在汽车时速为90km/h时,采用可变气门控制方式的油耗相对于原机降低0.4L/100km,当时速为120km/h时降低了0.3L/100km,整个NEDC循环工况的油耗下降了6.9%。(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江竹亭,段桃,黄韩凌燕[3](2019)在《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几何参数与坯料颗粒压缩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坯料颗粒压缩度偏小的问题,借助智能粉体物性测试仪分析陶瓷干法造粒机筒体倾斜角、叶片安装高度和主轴偏心率对坯料颗粒压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筒体倾斜角分别为0o、15o、30o、45o、60o时,坯料颗粒压缩度依次为10.6%、11.7%、13.3%、12.1%、9.7%;当叶片安装高度分别为5 mm、10 mm、15 mm、20 mm、25 mm时,坯料颗粒压缩度依次为8.6%、10.8%、12.5%、11.3%、8.9%;当主轴偏心率分别为0、0.15、0.25、0.35、0.45时,坯料颗粒压缩度依次为9.4%、11.6%、13.7%、12.1%、10.3%。综上分析可知:当筒体倾斜角为30o、叶片安装高度为15 mm、主轴偏心率为0.25时,坯料颗粒压缩度整体最优,造粒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张雨仁,刘凯,陈曲[4](2018)在《基于压缩感知和几何滤波的RTI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免携带设备定位因其不需要目标携带任何穿戴设备就能获取位置信息,在安防和紧急救援等应用场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免携带设备定位的关键技术就是利用目标引起的射频信号强度进行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几何滤波的免携带设备定位算法。该算法是基于无线层析成像(RTI)的定位算法,使用先验位置估计来构造一个圆形的先验区域,来移除外部链路,减少不可能的位置点,降低算法复杂度;其次将圆形先验区域进行像素的精确划分,将定位问题转化为稀疏信号的重构问题,最后利用压缩感知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计算的复杂度,提高了定位精度,降低了对存储和计算资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8年14期)

马梦常[5](2018)在《圆柱形岩石试件几何缺陷检测及单轴压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单轴压缩试验是岩石力学特性测试的基本试验之一,岩样加工精度影响岩石试验测试结果,主要包括端面不平行、端面与轴线垂直度和直径误差,端面不平行度包括顶面凸起、存在凹槽和局部翘起,端面与轴线垂直度则指端面与轴线存在倾斜情况。开发了用于测量圆柱形岩石试件几何缺陷的检测仪器,通过岩石单轴压缩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岩石试件几何缺陷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研发了圆柱形岩石试件几何缺陷检测仪。设计了仪器的主要测量原理,介绍了设计的过程,设计了仪器的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动力驱动系统、仪器支架模型的建立和加工。根据仪器的检测原理,推导了计算平整度和垂直度的算法,并编写了相应程序,继而开发了配套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程序。(2)进行了含几何缺陷岩石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设计加工了5组含缺陷的岩石试件组,即:顶面中间凸起、顶面偏心凸起、局部翘起、顶面凹槽、倾斜试件。对加工的岩石试件组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用声发射技术进行岩石破坏过程监测,得到了含缺陷岩石试件单轴压缩的声发射特征。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顶面中间凸起缺陷对岩石强度的影响较大,其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标准岩石的64%,而偏心凸起缺陷对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的削弱更明显,其平均抗压强度为标准岩石的33.8%,凸起试件组的破坏形式受凸起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凸起部分形成楔入体造成试件开裂破坏;局部翘起试件组平均抗压强度与标准岩石组较为接近,破坏形式与标准岩石较为相似,顶面翘起角度较大时,顶面破坏形成的滑移面有向顶面较低一侧倾覆的趋势;顶面凹槽试件组,在试验时顶面和压力机压头之间未涂抹润滑油,顶面形成环向的箍力,顶面凹槽附近未发生破坏;倾斜试件组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标准岩石强度的93.3%,倾斜角度较小时破坏形式和标准岩石相似,倾角较大时,岩石破坏后中间部分形成一个较大的楔入体,延伸到底面,两个破裂面呈“V”字形。单轴压缩试验中声发射检测到的数据显示:岩石在临近破坏时,声发射事件产生较为密集。(3)基于RFPA3D软件进行了含缺陷岩样的数值模拟,建立了含缺陷岩样模型,荷载通过加载盖板传递以模拟实际加载板,设计了端面不平行度的3种典型形式:端面单点凸起(中心或偏心)、端面存在凹槽和端面单侧翘起,对于端面与轴线垂直度设计了不同倾斜角度岩样。数值模拟表明:端面存在中心凸起时,凸起部分形成一个密实核,凸起较高时则呈现楔入效应,偏心凸起时岩样呈现偏心剪切破坏特征。端面单侧翘起时,在翘起侧出现应力集中而产生局部破坏。端面存在凹槽时,岩样端面应力发生转移,凹槽直径较大时,凹槽两侧出现应力集中。(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6)

管健[6](2018)在《流道几何造型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气轮机是航空飞行器和水面舰艇的优秀动力,高性能压气机的研制是提高燃气轮机性能的方向之一。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利用激波可以实现对气流的间断性高效压缩,具有压比高、结构紧凑、重量轻等优点,然而在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内部流场中存在激波-激波以及激波-附面层相互干涉及其所诱导的气流分离等复杂流动现象,这是造成流动损失和压气机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因而探索降低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内部由于激波和附面层及其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流动损失的相关研究方法是提高燃气轮机功重比、降低油耗率的重要方面,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以旋转冲压压缩转子为研究对象,首先获得其内部包括激波、气流分离等在内的详细流场结构,结果发现:隔板尾缘气流分离形成的低速团、隔板吸力面附面层和S1流面激波相互作用,使得靠近隔板吸力面侧的流体堵塞较为严重。泄漏流在遇到结尾激波/激波串后,在近机匣附近形成了较大范围的低能流体区。由泄漏所引起的流动损失是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流动损失的主要来源。在内部流场分析的基础上,重构轮毂压缩面和扩压面,重点关注压缩面和扩压面的起始和终止角度对压缩转子波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压缩面型线的变化主要影响喉部之前波系的强弱和位置。扩压面型线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喉部之前的流场,通过改变扩压面附近的流道扩张程度进而影响压升与气流分离特性。然后,借鉴常规叶轮机械叶片造型和弯掠设计思路,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隔板叶型进行重新构造,关注叶型型式、前缘气动掠和隔板后段倾斜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流场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压力面为等厚度直线、吸力面前/后部为二次曲线的压缩转子方案性能最佳。最大厚度起始点越靠后,其性能相对更好。而当最大终止点后移时,总压比和绝热效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掠的引入能够改变S1流面前缘激波的位置,进而影响隔板压力面附近的流场和激波结构。前掠使前缘激波和入射激波更容易分开,其隔板顶部负荷最小,有利于降低流动损失并提高绝热效率。后掠方案则使前缘激波和入射激波在近前缘附近更容易合并成一道更强的激波,增加隔板前部的气动负荷,提高总压比。隔板采用倾斜设计能够影响内部激波系的强度和位置、吸力面附面层低能流体的径向输运和堆积。保持顶部型面与原型一致的倾斜隔板方案反射激波和激波串向上游移动,其总压比达到2.902,比原型增加2.338%。.保持根部型面与原型一致的倾斜隔板方案激波系位置后移,能够推迟隔板吸力面附近的气流分离,隔板后部叶顶角区的堵塞受到抑制,其绝热效率为0.726,比原型提升了 0.462%。最后,对子午流道型式展开研究,分析子午面的不同收缩与扩张型式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的总压比和绝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午面为缩扩型式的压缩转子方案其流道前段气流马赫数的降低减弱了激波及其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流动损失,明显降低了流道内高损失区的范围和强度。总压比达到2.937,与原型相比提升了 2.075%;绝热效率达到0.748,比原型提高3.160%。随着收缩角度的增加,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总压比和绝热效率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当扩张角增加时,总压比逐渐提升,绝热效率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收缩角和扩张角同时变化时,子午前段的收缩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的流场起主要作用。收缩/扩张角增加时,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性能按先增后减的规律变化。(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永发[7](2018)在《基于图像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压缩感知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源于视觉,图像中包含了我们所需的大量信息,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图像成为了信息传递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各方面产生的信息量日益剧增,巨量的图像信息的存储、传输及处理成为我们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数字图像信息激增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关键在于图像的采集与压缩,而图像压缩感知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压缩感知理论采用满足等距约束条件的测量矩阵将稀疏信号压缩投影测量,然后以求解最优化问题来恢复数据。压缩感知可以用远低于现有的采样频率对图像进行压缩采样,有效地实现对图像的压缩。压缩感知理论研究主要围绕测量矩阵、稀疏表示和重构算法叁方面来研究讨论。课题从测量矩阵、稀疏表示和重构算法方面对压缩感知进行介绍和研究,对目前压缩感知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为提高图像压缩感知重构质量提出一些新的改进研究方法。压缩感知中构造测量矩阵对信号采集和重建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高斯测量矩阵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新的测量矩阵优化方法。采用对高斯随机矩阵进行正交均衡化处理来提高高斯随机测量矩阵的行正交性和列不相关性,同时保证测量矩阵能够满足约束等距条件。以优化后的矩阵作为测量矩阵,K-SVD训练字典作为稀疏基并采用OMP算法进行图像压缩感知实验,验证了矩阵优化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最小全变分法图像压缩感知算法低采样率重构图像纹理缺失不足,从图像多尺度几何分析角度出发,利用波原子变换能够有效的重构图像纹理特征的优点提出新的改进的多尺度全变分法压缩感知算法。其后又针对组稀疏压缩感知算法在低采样率重构图像出现纹理混乱的缺点进行研究,通过对图像波原子变换系数特点的研究提出一种抑制矩阵对其优化,最后出一种优化后的组稀疏压缩感知算法。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试验仿真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算法在重构质量上相较于原有算法有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吴晓军,徐广毅[8](2016)在《基于叁维模型几何信息的纹理图像压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压缩叁维模型数据,提高网络传输的速度,同时不降低模型渲染的视觉表现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叁维模型几何信息的纹理图像压缩算法.首先对模型叁维网格做重网格化,使网格具备半正则的规则拓扑结构;然后利用半正则网格表面的几何信息对模型的叁维特征点进行提取,对叁维特征点在纹理空间的映射点应用k-means聚类算法获取感兴趣区域;最后结合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嵌入式零树小波压缩算法,实现对模型纹理图像数据的编码和解码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的纹理图像感兴趣的细节区域更精确、压缩比高,经过解码和重建后的纹理图像在对叁维模型表面贴图映射后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连帅彬,王鹏,陈新武,张晓丽[9](2016)在《基于削峰尾插和几何级数压扩变换的OFDM时域信号压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FTTdp+GDSL(光纤到户+数字用户线路)组网中的OFDM时域信号有损压缩问题.为了降低OFDM信号的峰均比,分别提出了削峰尾插技术(CTP)和几何级数压扩变换(GSC)两种数据压缩算法,应用于数据压缩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光纤传输系统中OFDM时域信号的压缩,性能可达到压缩比为1.4∶1时,解压缩输出信噪比不低于55dB;压缩比为1.75∶1时,解压缩输出信噪比不低于50dB.(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张智邦[10](2015)在《动态几何序列生成与压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网格的动态几何序列生成与压缩是计算机动画的理论基础.几何序列的生成方式主要有扫描仪获取、基于关键帧的形状插值、基于物理驱动的变形、对已有几何序列进行编辑与操纵等.形状插值因其交互少、控制简易以及效果直观,成为动画设计常用的几何序列生成技术.通过对已有几何序列进行编辑与操纵,动画设计师能更加灵活地获得更丰富的、更具个性化的动态几何序列.另一方面,生成的原始几何序列往往占用大量存储空间,需要压缩技术对其进行高效存储.基于视觉误差的压缩方法在近年备受关注.本文对基于叁维网格的形状插值、序列编辑、序列姿态移植以及序列压缩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一种快速拟等距叁维网格插值技术,将形状插值问题表示为寻找叁角形边向量的拟等距路径的非线性问题,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求解非线性问题的初始化阶段,提出一种基于边正交标架及连结映射的传播-优化算法,能有效、快速地解决大尺度变形插值问题;在迭代优化阶段,采用块坐标下降法,将序列的全体未知量优化解耦为逐条边的优化,并进一步简化后者的求解,显着降低计算复杂度.对于序列编辑与姿态移植,通过操纵每一帧邻接顶点的相对速度以达到修改序列模型姿态的目的.最后,提出一个适用于形状插值、序列编辑以及序列姿态移植的统一计算框架.实验表明,相比目前最好的形状插值技术,拟等距形状插值算法能够获得更加符合等距约束的序列,而且更加高效.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同构网格序列的压缩算法.注意到对齐序列中的姿态会增加信息冗余度,本算法分析由网格序列所构成的顶点轨迹矩阵,通过刚性变换对齐序列模型,寻找轨迹子空间,使轨迹的线性相关性尽可能大.首先,算法对整个序列进行运动分析并分割网格模型的刚性块,然后对顶点轨迹矩阵进行低秩分解,用以引导刚性块对齐,并采用主成份分析表示刚性块对齐后的轨迹.刚性变换、主成分分析的基与其混合系数使用现有动态网格压缩技术保存.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视觉误差条件下,本算法的性能与目前最好的压缩方法相当;如果序列的运动接近分块刚性,本方法具有较大的压缩优势.(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11-01)

几何压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受到爆震的影响,一直以来汽油机热效率的提升深受其几何压缩比的制约。可变气门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米勒循环改变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减少爆震,使得发动机的几何压缩比有提高的潜力,故而本研究课题为VVA技术在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上的应用分析。首先利用GT-Power仿真模型,在高几何压缩比汽油机上,在2000r/min,不同负荷下,设计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和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从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流向的角度,分别分析可变气门技术对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传热损失、排气损失、泵气损失和摩擦损失的影响,并最后总结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同时对采用可变气门技术在抑制爆震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在相同负荷下,随着进气门早关角度的变大,传热损失减少,排气损失增多,相应的指示功变大。并且泵气损失减小,摩擦损失略微减小,所以有效功增大,采用进气门早关角度最大的控制方式时,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最好。采用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有益于减少传热损失,但排气损失变大,相应的指示功增多。并且泵气损失减小,摩擦损失减小,有效功增大,动力性和经济性均有提高,采用进气门升程最大的控制方式时,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最好。在大负荷下,采用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和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均会减少爆震的发生。随后依照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在2000r/min时设计各负荷可变气门控制方式的方法,设计了发动机在其它转速下各负荷的可变气门控制方式。计算各控制方式下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挑选出各工况下最优的可变气门控制方式,发现发动机处于不同的工况下,不同控制方式对其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影响规律是相似的。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下,采用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相对于原机节气门控制方式在动力性和经济性上均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进气门关闭时刻最早的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经济性和动力性最佳。采用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时,进气门升程最大的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最优,在某些低速大负荷工况下会取得比进气门早关控制方式更好的性能,而在高转速某些工况下的性能却又低于原机节气门控制方式。当发动机处于高转速小负荷时,由于发动机物理因素的限制,无法采用进气门晚关控制方式。同时发动机负荷越小,采用可变气门控制方式对原机的改善效果越明显。最后为了探究采用可变气门技术的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利用GT-Drive模型仿真,分别计算装载采用可变气门控制方式与节气门控制方式的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的等速油耗及NEDC循环工况油耗。计算结果表明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控制方式的油耗明显低于采用原机节气门控制方式的油耗,在汽车时速为90km/h时,采用可变气门控制方式的油耗相对于原机降低0.4L/100km,当时速为120km/h时降低了0.3L/100km,整个NEDC循环工况的油耗下降了6.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几何压缩论文参考文献

[1].李蔚霆,袁化成,郭荣伟.一种曲面压缩的定几何宽速域进气道设计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2].于岐.VVA技术在高几何压缩比发动机上的应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9

[3].江竹亭,段桃,黄韩凌燕.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几何参数与坯料颗粒压缩度的关系[J].中国陶瓷工业.2019

[4].张雨仁,刘凯,陈曲.基于压缩感知和几何滤波的RTI定位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8

[5].马梦常.圆柱形岩石试件几何缺陷检测及单轴压缩特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

[6].管健.流道几何造型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性能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

[7].李永发.基于图像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压缩感知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8

[8].吴晓军,徐广毅.基于叁维模型几何信息的纹理图像压缩[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6

[9].连帅彬,王鹏,陈新武,张晓丽.基于削峰尾插和几何级数压扩变换的OFDM时域信号压缩算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张智邦.动态几何序列生成与压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内插旋流片的光滑管的几何示意图燃烧模型设置最后为研究可变气门控制...节气门主要参数设置3)在探究可变气门...5-11不同几何压缩比的示功图曲...可以看出当几何压缩比提高后,...膨胀比(几何压缩比)增加引起...

标签:;  ;  ;  ;  ;  ;  ;  

几何压缩论文_李蔚霆,袁化成,郭荣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