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然: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移民的社会团体——以长吉图三地为例论文

陈陶然: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移民的社会团体——以长吉图三地为例论文

[摘要]清末民初,随着朝鲜移民的不断涌入,在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很多朝鲜移民建立的社会团体,它们五花八门,类型繁多。早期朝鲜移民为了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谋求生存与发展,自发建立了一些社会团体,这种团体相对较少。及日本灭亡朝鲜后,朝鲜移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自觉地建立了一些反日团体,这种团体数量很多。此时,日本扶持的亲日社会团体也广泛存在。朝鲜移民建立的社会团体一般都是秘密的,数量多,规模小,存在时间短,目的性强,重视教育,在当时都起了很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 ;朝鲜移民 ;社会团体

近代,朝鲜人不断迁居到中国东北地区。1930年,在中国的朝鲜移民已达到60.7万人,仅延边地区就有68 200户,388 366人。随着人口的增加,各种社会团体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近代在中国东北出现的朝鲜移民建立的社会团体有数十个,它们或依法,或违法,或公开,或秘密,五花八门,类型繁多。本文试对此作一番简单梳理,以求教同仁。

一、朝鲜移民社会团体的类型

朝鲜移民建立的社会团体数量虽然很多,但如果按性质划分,无外乎四种类型,即自发组建的社会团体;爱国志士建立的社会团体;朝鲜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社会团体;亲日朝奸建立的社会团体。

(一)团结互助的社会团体

朝鲜移民来到中国东北后,由鸭绿江、图们江逐渐深入到东北腹地,与中国各民族杂居相处。由于语言和风俗等不同,在异国他乡自然有孤独之感。而来到中国的朝鲜移民多为贫苦的劳动者,他们衣食无着,举步维艰,大多为人佣耕。为了归化入籍,争取土地所有权,必然与中国各级政府打交道。因而,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参与和协助中国地方政府处理朝鲜移民事务,朝鲜移民便开始自发地组建一些社会团体。延边地区最早的朝鲜移民的近代社会团体是清末的延边侨民会,这个团体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朝鲜移民之间的联络,维护他们的权益。”[1]377延边侨民会后来发展成为垦民教育会,并由秘密组织转为公开组织。1913年,原垦民教育会的领导人李同春等人向延边地方政府提出申请,得到吉林东南路观察使陶彬的批准,成立垦民会。垦民会既是当时延边地区最大的朝鲜移民社会团体,又是一个公开合法的朝鲜移民社会团体。《垦民会草案》第二条明确规定,该会成立是为了“杂居垦民联络感情,研求中国法律,同一语言风尚。”[注]参见延边档案馆藏《延吉县延吉府文集》卷28,1913年2月26日成立垦民会《请愿书》,《吉林东南路观察使署文件》。该草案第六条又说,“关于垦民公众事件,本会对地方官有建白权。”[注]参见延边档案馆藏《延吉县延吉府文集》卷28,1913年2月26日成立垦民会《请愿书》,《吉林东南路观察使署文件》。垦民会会长金跃渊也对东北地方政府说:“本会为联络感情而成立。”[注]参见延边档案馆藏《延吉县延吉府文集》卷28,1913年2月26日成立垦民会《请愿书》,《吉林东南路观察使署文件》。由此可见,垦民会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朝鲜移民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谋求生存与发展,解决朝鲜移民与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加强与中国地方政府的联系,为朝鲜移民服务。垦民会成立后,在朝鲜移民加入中国国籍、朝鲜移民争取土地所有权等问题上都做了很多工作。当然,鉴于当时的形势需要,他们也进行一些反日活动。朝鲜移民建立的这类社会团体还有农务契、孔教会以及吉林朝民会等。

(二)爱国志士建立的社会团体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大批朝鲜爱国人士被迫逃到中国进行反日活动。“独立运动之份子,于朝鲜境内皆被驱逐,于是相率而入我延边及奉天南部诸县,以图再举。”[2]42及1919年,朝鲜 “三·一”运动被镇压后,“不想留在朝鲜或不能留在朝鲜的反日不满分子陆续离境,特别是移居‘满洲’的甚多。这种政治移民浪潮,经过大正八年(1919)的独立万岁事件后再度达到高峰。”[3]48朝鲜移民建立的反日团体很多都拥有独立武装,他们经常深入朝鲜,袭击日军和警察所,这些反日社会团体还开设学校,培养朝鲜移民子弟的民族意识,创办军官学校,培养军事人才,为光复朝鲜做着各种努力。

早期反日团体最著名的是一丙会,“朝鲜自归日本保护后,日人所行政策多不满于韩人之意,因此韩人中之刚强者组织一会,名曰一丙,揭竿倡叛之举,时时间作,遇有日人孤身在途,必绝其命而后快,日人咸畏而避之。”[4]吉林市是朝鲜移民建立社会团体,进行反日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区,各种反日团体很多。“朝鲜义烈团:1919 年 11 月 9 日,金元凤、尹世胄等 13 人在吉林市巴虎门外的汉族潘氏家成立。他们采取游击式的武装斗争方式,袭击朝鲜总督府等日本殖民统治机构,暗杀朝鲜各地的日本警察、亲日土豪劣绅、亲日地主、卖国贼、日帝头目等。这个组织有 10 条反日公约和宣言,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政治纲领。”[5]反日团体不仅出现在城区,周围农村更是他们频繁活动的地方。1924年11月,吉林居民会等12个反日团体各派代表,在桦甸县的官街举行会议,建立正义府,第二年1月,发表了《正义府宪章》。此后,他们在委员长李沰领导下,统一进行反日斗争,经常活动于桦甸、磐石一带。在吉林和长春地区,还有“固本契”、“义诚团”、“卡伦住民会”等朝鲜移民建立的反日社会团体。

综上可以看出,20世纪20—30年代朝鲜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朝鲜移民中建立了许多社会团体,发动和领导人民进行反日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后来建立抗联进行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

朝鲜移民建立的社会团体,目的性都很强。早期的团体一般都是为了维持生存,加强团结而建立的。以垦民会为例,在《垦民会草案》中明确规定,本会是为“杂居垦民联络感情,研求中国法律,同一语言风尚”而建立的。朝鲜被日本吞并后,反日斗争成为一股潮流,故以反日为目的建立的社会团体非常多。以朝鲜义烈团为例,他们在1922年发表了由申采浩起草的《朝鲜革命宣言》,其中规定义烈团的宗旨为:“民众是我们革命的大本营,暴力是我们革命的唯一武器。我们应当到民众中去,同民众携手以不断的暴力、暗杀、破坏、暴动等手段打倒强盗日本的统治,改造我们生活中不合理的制度,建立人类不能压迫人类,社会不能剥削社会的理想社会。”[6]296亲日社会团体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日本对中国和朝鲜进行侵略,充当他们的鹰犬。“1907年8月,日军打着‘保护间岛韩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帽子窜入龙井村之后,……笼络一小撮朝鲜族亲日分子,组织所谓“朝鲜人民会”、“保民会”、“朝侨同乡会”、“东亚保民会”等亲日团体,到处渗透,以此取缔朝鲜族反日力量。”[7]

(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团体

朝鲜移民建立的社会团体虽然数量很多,但存在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有的是因为发展、联合而改变了名称,有的是无法开展活动而被迫解散。前者如,1907年,延边侨民会建立,为求发展,1909年,改名为垦民教育会,1913年,为适应形势需要,又更名为垦民会。1922年8月,原北满地区的北路军政署、血诚团、新民团、义民团、大韩光复团、义军府等小团体就联合起来成立了大韩独立军团。1925年3月,大韩独立军团又与军政署结成新民府,成为北满地区最大的反日团体。后者如,1921年,南满地区的军备团、兴业团、太极团、大农团等联合组成大韩国民团,几个月后就宣布解散。

朝鲜移民建立的社会团体大多数规模都比较小,这主要是朝鲜移民居住相对分散和秘密结社等原因造成的。朝鲜移民的社会团体多为几十人、几百人的中、小组织,上千人者为数很少,著名的“安重根断指同盟”仅有7人,义烈团建立之初也只有13个人(一说12人)。这些社会团体一般都以乡、县为区域,少数比较大的团体也只是活动在几个县的范围内而已,像韩侨同乡会那样在东北47个县设立分会的大团体数量极少,出现的时间也较晚。各团体之间有明确的界限,越界活动会引发矛盾,甚至争斗,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团体的扩大和发展。后期各反日团体逐渐联合起来形成比较大的组织,但人数也不是很多。

1927年,根据共产国际 “一国一党”的原则,在中国的朝鲜共产党员陆续转入中国共产党。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朝鲜的独立与中国革命的胜利息息相关,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促进朝鲜革命的动力。在这种认识之下,他们继续建立各种社会团体,投身中国革命。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金成柱)在吉林毓文中学读书时,“为了团结朝鲜青年一同参加革命,亲自组成了‘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 ’、‘吉林朝鲜人留学学生会’、‘朝鲜少年会’等革命组织”,领导学生进行反日活动。[注]参见《吉林市朝鲜族志》,吉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专志编写领导小组编,吉林市内部资料准印证第99006号,1999年,第52页。192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朴奉受‘满洲’省委派遣来到磐石驿马开展工作,在姜三等人帮助下,1930年,除建立中国共产党磐石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外,还组建了“农民协会”、“反帝同盟”等社会团体,发动农民,准备暴动。[注]参见《吉林市朝鲜族志》,吉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专志编写领导小组编,吉林市内部资料准印证第99006号,1999年,第52页。

汪家寨选煤厂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改造措施,保证了选煤厂连续稳定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实践证明,选煤厂只有加强技术改造才能适应矿井生产及市场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竟争力,提升企业形象,创建科技创新型、环保经济型、高效优质型选煤厂。

延边地区是朝鲜移民反日社会团体最早出现的地方,比较著名的有军政署、国民府、高丽革命军、血诚团、国民会、珲春韩民会、汪清自卫团等。1920年,日本出兵延边,进行所谓的“庚申年讨伐”,镇压反日团体,逮捕和屠杀反日人士和百姓数万人,使反日团体遭到严重破坏,以致无法开展活动。1921年日军撤走后,各团体的幸存者,如具春善、李鸿来等人又陆续开始进行重建反日团体的工作,却没能如愿,但反日团体在各学校中却不断出现。这项斗争以东明、正东两校最为活跃,并逐渐向其他学校扩展,他们在“忠烈队”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小营子光成学校青年教师金商镐为团长的“猛虎团”,领导学生开展反日活动。

(四)亲日朝奸建立的社会团体

日本吞并朝鲜后,竭力推行换位移民政策,引诱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而后打着保护朝鲜人的幌子,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侵略借口。为了拉拢在东北的朝鲜移民,加强对他们的控制,防止反日活动的发生,日本还竭力组织和扶持朝鲜移民建立亲日的社会团体。这种社会团体主要有一进会、朝鲜人会、朝鲜民公会、保民会、朝鲜人民会、光明会等。“延边亲日派之发生,与独立党同时,但于民九日方出兵以前,其活动只限于商埠地。及独立党退出延边,此等份子无所畏忌,任意活动,其今日之活动范围,可以朝鲜民会及光明会二者代表之。”[2]45日本扶持的朝鲜移民社会团体都直接或间接受日本政府的控制,秉承日本政府旨意办事。“1913年11月,日本外务省首先允准成立安东朝鲜人组合,令安东日本领事馆掌握和操作朝鲜人组合会员的选定、六项规约的制定等全过程。”[1]381日本扶持朝鲜移民建立社会团体的目的就是使其为日本的侵略活动服务。“日人以金钱勾引韩人,暗为侦探,或则收买其中份子,密通消息。”[2]44保民会正式成立后,一方面,参加中日合同调查班,充当日本走狗,取缔和镇压反日活动;另一方面,兴办学校,扶持朝鲜移民进行农业生产,以笼络人心。这些看似帮助朝鲜移民的做法,实质上用心极为险恶。“民会一方由会员征收会赋加金,同时又在日领馆取得补助费,各地设立学校,美其名曰朝鲜人之教育机关,实则采用日本教科书,图为日方裁(栽)培侵略之人才而已。”[2]47不仅保民会这样,光明会也是如此。“日人高丙子郎乃联合各地中韩人中较有名望之人物,组织光明会,标榜东亚亲善主义。……高氏原为日人来延之先锋,始至延边经营商业,暗为朝鲜总督府密使,在日本威胁政策之下,以个人名义组织会社,依日领及朝鲜总督府之种种援助,实行怀柔政策。”[2]47-48一进会更甚,纯由地痞流氓纠合组成。“一进会,始于日俄战役之际,日人召集朝鲜无赖游民从事军役,罢战后无所事事,遂皆断发易服,貌为日人装束,组织一进会,以欺压韩民。一进会举动,深为韩人所痛心疾首。”[4]为了吸引朝鲜移民加入亲日团体,他们还使用多种卑劣手段。“日方金融部之设立,虽由日本总领事馆代为监督,名为救济贫民,代资营业,实则用以扩张民会之组织,笼络韩民之情感也。盖人民欲在金融部借款,必须有民会之介绍,延边韩民之加入民会,细考其故,约有二端:第一,民会为日本人统治延边人之机关,若不加入,则受排日之嫌疑,在在应加防患,甚为烦扰;第二,人事不常,设有意外需款之事,民间私人借贷极难,且利率过高,若加入民会则可得其介绍,向金融部借款,藉济眉急。”[2]46-47

在吉长两地也有亲日的朝鲜移民的社会团体,例如,“敦额农民暴动失败后,同乡会在敌人的镇压下被解散,相继以朝鲜族所谓的上层人物为主成立了‘朝鲜人民会’。他们主要是为反动政权服务,这个会的主要人物有曹钟伍、朴道天、金佑植等。”[注]参见《吉林市朝鲜族志》,吉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专志编写领导小组编,吉林市内部资料准印证第99006号,1999年,第52页。还有一些朝鲜移民建立的反日社会团体在日本的残酷镇压下屈膝投降,叛变成为亲日团体,这种类型以金旋凤、李英哉、宋云峰建立的“鲜民府”(朝侨同乡会)最具代表性。

定理 2.1 设S是具有可乘拟恰当断面S°的富足半群,对S的任意好同余对(σ,τ),关系ρ(σ,τ)是S的在R和L上的限制分别为σ和τ的唯一的好同余。

亲日朝奸建立的社会团体大都受到日本的直接或间接扶持,规模一般都很大,许多基层成员是被欺骗或被利诱而加入的。日本扶持建立这种团体的目的就是要使其成为日本侵略活动的急先锋,帮助日本镇压中国人民和朝鲜移民的反日活动,其危害性极大。

三是增强村委会的代理能力。从已经比较成熟的专业代理(如保付代理、保险代理、专利代理)的实践经验来看,代理人只有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办好委托事项,其代理行为才经得起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农业领域PPP项目涉及大量法律政策、土地估值与资金预算等方面知识以及复杂的操作流程,对此,村委会成员往往并不熟悉。因此,一方面要将推行农业领域PPP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加强对村委会成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农业领域PPP项目中的专业代理人,弥补村委会代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不足。

二、东北地区朝鲜移民社会团体的特点

(一)数量多、规模小、存在时间短

近代朝鲜移民在中国东北建立的社会团体数量非常多,其中反日团体占绝大多数,仅吉林市就先后出现过朝鲜义烈团、吉林市朝鲜人会、义成团、正义府、吉林朝鲜族人妇女会、大岔劳动青年会、吉林青年会、吉林少年会、留吉学友会、旅吉学友会、农业互助社、东省归华韩族同乡会、革新会、国民会、在满朝鲜族同乡会、农民协会、反帝同盟等20多个反日团体。

共产党建立社会团体首先是在工人队伍中进行的。“1922年,朝鲜早期共产主义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传播到延边,启发工人觉悟,引导工人开展斗争。1924年,延边运输工人和计量工人联合罢工。……在斗争中成立了“龙井建设者同盟”、“延边运输组合”、 “延边计量组合”等工人组织。朝鲜共产党人不仅在工人中建立各种社会团体,在学生中也建立了许多社会团体。“最初的朝鲜共产主义者李东辉等人,把地下刊物《晨钟》杂志和其他一些小册子送到龙井的几所中学里。1922—1923年间,在东兴、大成两校学生中,成立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课外活动小组——‘光明会’。”[注]参见《延边文史资料》第六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吉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5439号,1988年。青年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许多人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因而,共产党在青年学生中也建立了许多社会团体。“一九二三年九月,韩斌、金刚、朴允瑞等人从滨海州来到龙井,在东兴中学的学生中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与学生亲睦会,宣传马列主义。”[注]参见《延边文史资料》第二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吉林省内部资料,1984年。除了这样的武装斗争团体之外,还有以宣传爱国思想为主,从事其他反日活动的社会团体,如朝鲜义成团、吉林朝鲜人妇女会、大岔劳动青年会、吉林青年会、吉林少年会、留吉学友会等。 “长春韩侨根据奉天大会议决案,由金东晚、赵宪、金利三等人发起组织‘长春鲜人协会’”。[注]参见《吉林省大事记》吉林省档案馆,1988年,第321页。他们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开展各种反日活动。

非开行呼吁增强非洲农业竞争力。5月21日,非洲开发银行(AfDB)第53届年会农业领导力论坛指出,非洲需增强农业竞争力,以创新技术带动农业转型。非开行将继续致力于把非洲农业打造为价值1万亿美元的产业,制定农业发展对策,确保农业增长。论坛强调,非洲还需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提高竞争力以跻身世界前列。

如果在对船舶进行制造的过程中,焊接质量出现问题的话不仅会使制造的成本增加,还极有可能在后期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进行修复,甚至于可能使船舶的航行遇到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如果是货船发生问题的话极有可能使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商人的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基于此就需要对焊接生产技术和质量进行一定的改进,而这对于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

“庚申年讨伐后”,民族主义反日团体已无法在延边开展大规模的反日活动,共产党乘机进入延边开展革命斗争。“延边独立党既退,其继起者,则为共产党。”[2]4420世纪20年代,朝鲜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为了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斗争,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各种社会团体,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团结群众,开展革命工作。日本政府都惊叹“赤色的洪流不间断地浸润着‘间岛’地方”。

(二)目的性都很强

近代朝鲜移民建立的反日团体数量非常多,这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这些团体一般来说都是秘密的,规模很小,存在的时间也比较短,而且屡次变更,性质和成分也非常复杂,有的甚至蜕变为亲日团体。由于史料匮乏,极难一一梳理弄清。

(三)以秘密结社为主

朝鲜移民建立的社会团体绝大多数都是以秘密结社形式出现的,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极大关系。起初,朝鲜移民的社会团体都不是公开的,没有经过中国政府批准。只是在个别时候,为了促进朝鲜移民归化入籍,才批准韩侨同乡会这样的组织存在。及朝鲜移民在中国东北的反日斗争风起云涌之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已经很大,公开反日不仅会受到日本军、警的镇压,也不会得到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允许,故反日社会团体基本上都是秘密成立的。张作霖控制东北以后,不断根据时局的变化而调整对日、对朝政策,因而对朝鲜移民建立社会团体的态度各时期也是不同的,总体上采取的是反对、限制的做法。日本吞并朝鲜后,实行“换位移民”,引诱朝鲜人迁居中国东北,然后打着保护朝鲜人的幌子,制造事端,扩大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还有一些朝奸,在日本指使下破坏中国法律,危害中国百姓,帮助日本侵略中国,因而,奉天当局与百姓都认为,朝鲜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尖兵,所以对朝鲜移民由同情逐渐转变为排斥。1925年,中日签订《关于取缔不逞鲜人的朝鲜总督府与奉天间的协定》(三矢协定),这是奉天当局对朝鲜移民态度转变的标志。1928年,张学良上台后,加大了对朝鲜移民的排斥力度。由于以上原因,朝鲜移民建立各种社会团体基本上都是不被允许的,他们只能秘密建立,秘密活动。

(四)重视教育,设立学校

朝鲜移民都很重视教育,广办学校,但各社会团体办学的目的是不同的。进步的社会团体设立学校的目的一是传承朝鲜民族文化,二是培养骨干,更好地对日进行斗争。“龙井教育,自二十世纪初就具有爱国排日的性质与广泛的群众性。特别是那些私立学校不仅在排日,而且在反封建、反儒教斗争中一马当先,起了先锋作用。同时那些私立学校积极提倡学习自然科学,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因此,在当时掀起的排日文化教育运动,不仅具有爱国排日的文化启蒙性质,还成了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一部分。”[注]参见《延边文史资料》第二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84年,第6页。共产党人和他们建立的社会团体对兴办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把创办学校,进行文化教育事业,视为恢复国权的主要途径。在以李东辉为中坚人物的‘西北学会’的宗旨里,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我同胞青年之中,积极勉励教育,培养人才,以知识启发大众,便是恢复国权,保障人权之基础’。”[注]参见《延边文史资料》第5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86年,第82页。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他们把所办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同反日独立运动结合起来,在学校中广泛宣传反日思想,启发学生的反日意识,传授民族文化,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反日武装斗争人才。

天南星妖眼见东海龙君追来,一个飞身,想要冲出海面。我抽出腰间软鞭,细长鞭身游蛇般地缠住天南星妖的一只脚腕,那妖重重摔了下来。

朝鲜移民不仅自己重视教育,也积极争取中国政府及东北地方政府帮助他们兴办教育。1929年,韩侨同乡会在给南京中央政府的呈文中就提出:“请中央及东北地方政府际此建设新政兴办教育之时,应可注意东省归化韩族之教育设施,翻译韩汉文教科书、养成教材、图普及党化国民教育。增设收容韩族儿童之学校,防止日本帝国主义教育之侵入,以保持教育权事。”[6]294

朝鲜移民中的亲日社会团体也设立学校,它和日本所设的学校一样,对朝鲜移民子女实行奴化教育,灌输臣民意识,目的显然就是培养亲日分子,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正如其在《朝鲜教育令》中所言;“教育以有关教育的敕语趣旨为基础,以培养忠诚的国民为本意”。[注]参见《朝鲜教育要览》,朝鲜总督府学务局,1915年,第10—11页。

清末民初,随着东北地区朝鲜移民人数的增加,他们开始组建社会团体。在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1860—1910),朝鲜移民组建社会团体是自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生存。当时,中国政府(特别是东北地方政府)比较同情朝鲜移民的处境,为了能使他们归化入籍,对他们组建各种团体采取了默认的态度,甚至在个别时候允许朝鲜移民建立一些社会团体。如,1913年,李同春等人向延边地方政府提出建立垦民会的申请,得到吉林东南路观察使陶彬的批准。后期(1910—1931),朝鲜移民组建社会团体是自觉的,主要是为进行反日斗争而建立的,当然,也不乏日本扶持的亲日团体。这时,中国政府鉴于日本利用朝鲜移民挑动事端,制造矛盾,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做法,对朝鲜移民建立社会团体,一般都不予以支持,甚至是加以限制和反对。如1914年初,延吉县下令严禁朝民擅自组织各种团体。1920年4月,吉林省政府颁布“取缔韩党办法”等。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完全发生作用,朝鲜移民或明或暗的社会团体,在近代中国东北是一直存在的。朝鲜移民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各种团体,是近代意义上的社会团体,是当时国内外多种原因下的产物,起了很特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移民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陈作樑.东省韩民问题[M].北京:燕京大学政治学系印行,1931.

[3] 杨昭全.东北地区朝鲜人革命斗争资料汇编[G].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48.

[4] 吉林省档案馆.光绪年间吉林敦化朝鲜侨民史料[J].历史档案,1999(3):63-67.

[5] 苏营,廉松心.近代朝鲜人在吉林地区的生活状况及反日活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1-55.

[6] 秋宪树.韩国独立运动(2)[M].汉城:韩国延世大学校出版部,1972.

[7] 崔洪彬.朝鲜族研究论丛(4)[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200.

SocialGroupofKoreanImmigrantsinNortheasternChinaintheLateQingDynastyandEarlyRepublicofChina——Take Three Areas Changjitu as an Example

ChenTaoran

(HistoryandCultureCollegeofBeihuaUniversity,Jilin132013,China)

Abstract: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with the continuous influx of Korean immigrants,there appeared many social groups established by Korean immigrants in northeastern China,which were various and varied.In order to deepen mutual feelings,unite and help each other,and seek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early Korean immigrants spontaneously established some social groups,which were relatively few.After Japan’s destruction of Korea,Korean immigrants consciously established some anti-Japanese groups for national liberation,and there were many such groups.At this time,pro-Japanese social groups supported by Japan also existed widely.The social groups established by Korean immigrants were generally secret,large in number,small in size,short in existence,purposeful,and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which played a special role at that time.

Keywords: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Northeastern China;Korean immigrants;Social groups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01(2019)02-0068-06

[收稿日期]2018-12-16

[DOI]10.19669/j.issn.1009-5101.2019.02.008

[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长吉图地区关内移民与社会结构变迁”(2014B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陶然,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东北地方史研究。(吉林 132013)

【责任编辑李丽】

标签:;  ;  ;  ;  ;  ;  ;  ;  ;  ;  ;  

陈陶然: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移民的社会团体——以长吉图三地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