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压胀形轧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轧辊,液压,应力,残余,位移,函数,有限元。
液压胀形轧辊论文文献综述
李宁,王媛[1](2012)在《液压胀形轧辊过盈配合区受二次函数分布压力的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出液压胀形轧辊各处应力的准确值,采用通过弹性力学计算的方法,对液压胀形轧辊过盈配合区受二次函数分布压力并在两端面上有不同的剪力和弯矩作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构造位移函数,利用边界条件和圆柱薄壳理论,得到轧辊各处残余应力的解析解,在理论和工程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物理测试》期刊2012年06期)
陈延德,单锐,刘芳[2](2007)在《液压胀形轧辊过盈配合时残余应力的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通过弹性力学的计算,对液压胀形轧辊过盈配合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构造位移函数,利用边界条件和圆柱薄壳理论,得出轧辊各处残余应力的解析解,在理论和工程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陈延德[3](2007)在《液压胀形轧辊残余应力的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力学的解析解既可以全面彻底地阐明它所表达的力学图景,又可以作为标准解,促进广泛应用的各种数值解的产生。因此它在理论上很有价值,对工程问题也很有实际意义。论文是将数学工具与弹性力学有机地结合,致力于理论和工程实际中解析解的研究,从分析研究液压胀形轧辊的结构和过盈配合区出发,构造出既满足双调和方程又满足边界条件的应力函数或位移函数,得出了液压胀形轧辊的残余应力解析解。首先,对液压胀形轧辊结构和芯轴与轧辊的过盈配合区进行分析,以液压胀形轧辊静载时过盈配合为例,通过构造位移函数,给出了回弹时残余应力的解析解,为求解液压胀形轧辊中部受控制压力作用后的残余应力解析解打下了基础。其次,对液压胀形轧辊中部受控制压力作用,过盈配合区内柱面受到的压力改变量分别为线性分布和二次函数分布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构造既满足轴对称问题的双调和方程又满足边界条件的应力函数给出了解析解答,并通过数值算例证明了解析解的正确性。最后,论文通过构造位移函数得出了液压胀形轧辊端面上受不同的弯矩和剪力作用,中部受控制压力作用,过盈配合区内柱面受到的压力改变量分别为线性分布和二次函数分布时的解析解。(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07-11-01)
刘助柏,李纬民,赵长才,刘国晖[4](2002)在《液压胀形轧辊功能的动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研制了一对用于四辊轧机的液压胀形支撑辊 ,并在国内完成了液压胀形轧辊的动载实验。研究表明 :液压胀形轧辊系统具有很强的板形控制能力和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李纬民[5](2001)在《液压胀形轧辊的承载特性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板形是带钢的重要质量指标。板形控制技术是板带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链节,是板形控制系统的核心和灵魂。为了满足现代板带生产高质量、高生产率的要求,不仅希望板形控制技术能够确保较高的精度,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在线可操作性。在目前有成效的板形控制方法中,液压胀形轧辊技术在满足上述两个要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国际板带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日渐增多,且进一步发展的势头看好。然而,此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在国内基本上属于空白,甚至连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鲜见报端。虽然国内屡有厂家对此表示出很大的兴趣,但苦于没有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而无法付诸实施。 本文结合国家机械局“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中的研究课题,对液压胀形轧辊系统的承载特性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有实际意义的重要结论和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的创新性成果。 首先,有效地解决了高压旋转密封技术难题,研制了一对液压胀形轧辊。进行了液压胀形轧辊静载凸度特性的测试,得到了不同控制压力条件下,轧辊凸度的分布规律。利用研制的液压胀形轧辊作为支撑辊,在燕山大学轧钢实验室的300mm冷轧机上进行了铝板压痕实验,测试了不同轧制载荷作用下,轧辊某些典型位置上的应变,获取了大量的、体现液压胀形轧辊技术特性的实验数据,并为数值分析中计算模型的建立提供了边界条件和检验标准。 为了进一步检验液压胀形轧辊改善板形的能力,进行了铝板轧制实验。根据控制压力的不同,以液压胀形轧辊作为支撑辊时,可使来料状态及性能相同的板带试件在轧制后,出现中浪或边浪缺陷,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板形,充分说明这项技术具有较强的板形控制能力和优良的控制效果。 利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探讨了液压胀形轧辊在轧制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特点、结构参数对轧辊系统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轧辊结构参数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形成了液压胀形轧辊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液压胀形轧辊控制、改善板形的力学原理:液压胀形轧辊之所以能够达到控制板形的目的,在于控制压力的胀辊效应能够使得轧制载荷在工作辊上产生一个使其产生正弯曲的附加弯矩。依据这一原理,辊套与芯轴间的过盈配合长度,是使液压胀形轧辊系统的板形控制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关键。 根据其承载特性,液压胀形轧辊只有在临界控制轧制力的范围内工作,对于板 蒸山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形控制才有实际意义。当轧制工艺要求的轧制力大于液压胀形轧辊的临界控制轧制力时,采用弯辊技术与之联合使用,可以获得凸度小于或等于0的负载辊缝及板带产品。 基于液压胀形轧辊的板形控制原理,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板形控制新方案:将双腔液压胀形轧辊与单腔液压胀形轧辊配合使用,可以获得各种不同形状的空载辊缝,不但具有CVC轧辊的功效,且具有CVC轧辊所缺憾的在线控制能力。 本文还以宝钢203()llHl冷连轧机为背景,分析了宽板大尺寸规格轧机应用液压胀形轧辊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宽板轧机中应用本项技术,控制效果更明显。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液压胀形轧辊的设计制造、板形控制模型的建立等提供技术支持,对子液压胀形轧辊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及进一步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01-10-01)
李本利,刘助柏,刘国晖,李蕴权[6](1995)在《液压胀形轧辊油槽深度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液压胀形轧辊(即国外的VC轧辊)辊套热装后的弹性变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给出了确定油槽最小深度的计算公式。本文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某些结论可为液压胀形轧辊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1995年12期)
李本利,刘助柏[7](1995)在《液压胀形轧辊高压密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近年获得迅速发展的新型轧辊──液压胀形轧辊的高压密封性能进行了静载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满足高压密封条件的判据。公式的正确性已被实验验证。某些结论可用于液压胀形轧辊的结构设计。(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1995年05期)
刘助柏,李本利,刘国晖,李蕴权,李忠立[8](1995)在《液压胀形轧辊性能的静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胀形轧辊系统是近年获得迅速发展的新型轧辊系统。本文在国内首次完成了液压胀形轧辊系统的静载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液压胀形轧辊的胀形变形规律。所得结论在开发及应用液压胀形轧辊系统方面具有直接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1995年04期)
李本利,刘助柏,李纬民[9](1993)在《液压胀形轧辊胀形凸度的弹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几年在国外获得迅速发展的新型轧辊——液压胀形轧辊的胀形凸度进行了弹性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受动应力边界条件逼近真实应力边界条件这一新方法。本文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某些结论可用于指导液压胀形轧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本文来源于《锻压机械》期刊1993年05期)
液压胀形轧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次通过弹性力学的计算,对液压胀形轧辊过盈配合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构造位移函数,利用边界条件和圆柱薄壳理论,得出轧辊各处残余应力的解析解,在理论和工程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压胀形轧辊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宁,王媛.液压胀形轧辊过盈配合区受二次函数分布压力的解析解[J].物理测试.2012
[2].陈延德,单锐,刘芳.液压胀形轧辊过盈配合时残余应力的解析解[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陈延德.液压胀形轧辊残余应力的解析解[D].燕山大学.2007
[4].刘助柏,李纬民,赵长才,刘国晖.液压胀形轧辊功能的动载实验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2
[5].李纬民.液压胀形轧辊的承载特性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1
[6].李本利,刘助柏,刘国晖,李蕴权.液压胀形轧辊油槽深度的确定[J].钢铁.1995
[7].李本利,刘助柏.液压胀形轧辊高压密封性能研究[J].锻压技术.1995
[8].刘助柏,李本利,刘国晖,李蕴权,李忠立.液压胀形轧辊性能的静载实验研究[J].钢铁.1995
[9].李本利,刘助柏,李纬民.液压胀形轧辊胀形凸度的弹性有限元分析[J].锻压机械.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