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一性论文_王慧楠,汤俪瑾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同一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非同,辩证法,主体,黑格尔,勋伯格,吴语,马克思。

非同一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楠,汤俪瑾[1](2019)在《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发展与超越——基于阿多诺非同一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霍耐特基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维提出"为承认而斗争"的理论,其内涵包括"爱、法律、团结"叁种承认形式和"强暴、剥夺权利、侮辱"叁种蔑视形式。霍耐特承认理论与阿多诺非同一性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承认理论对非同一性思维,首先完成了社会批判到政治伦理批判、从异质性到同质性、从绝对否定到相对否定的发展,然后又从解决路径和物化概念上实现了从艺术之路到承认之路、从客体优先到主体优先的超越路径。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使承认理论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挥更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盛益民[2](2018)在《从特殊音变看宁波话传教士文献中多功能虚词“等”的来源——兼论苏沪、宁波方言多功能虚词“搭”的非同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增生鼻音这种虚词的特殊音变模式,探讨了宁波话传教士文献中多功能虚词"等"的来源。文章认为,宁波话传教士文献中的多功能虚词"等"并非从给予动词或者等待义动词"等"发展而来,"等"只是个记音字,是传教士文献中另一个多功能虚词"搭/得"增生鼻音尾的结果。同时,文章还认为宁波方言的多功能虚词"搭/得"和苏沪吴语中与之对应的"搭"只是偶然同音,并非同源成分。(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郝健亚[3](2018)在《阿多诺之“和解”与马克思之“解放”的比较分析——基于“非同一性”的辩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同一性"为思想基点的阿多诺提出了"和解"式的人类解放的最终图景;"和解"所要达到的不是一个总体性的社会秩序,而是包容性的、个体之间的丰富而具体的联系。马克思的人的解放学说也包含了"非同一性"的要素,阿多诺的"和解"与马克思的"解放"在此达成契合。虽然阿多诺最终因为缺乏革命实践的意志而落入艺术幻境,但他打开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阐释者总体性原则取向之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维度,其理论对我国的建设和解放事业也极富启示价值。(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8年11期)

陈娟[4](2018)在《耿占春非同一性主体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耿占春诗学观念的转变显示了主体问题域的变化,他自身的写作是理解其思想的补充语境。早年的耿占春坚持的是语言本体论,他将自己的主体性交付于语言,企图寻找超越现实的永恒性因素。随着对主体压迫性环境的认识,在激进的语言形式主义与极端的浪漫主义之外,耿占春引进感受性主体的概念。他充分尊重感性经验,特别是负面经验。在一种特殊的语言之中,耿占春恰当地处理了语言与主体的关系,实现了从同一性向非同一性的转变,呈现出自我的生成性。对于耿占春而言,主体意识向外指涉的社会功能正在丧失,向内指涉的功能却在持续增长。本文在细读耿占春着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耿占春非同一性主体意识的形成,试图探寻耿占春新的主体范式所提供的更为深刻的内涵。论文分为四个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讨论耿占春非同一性主体意识形成的原因。作为原始场景的童年经验是耿占春强大的内趋动力,童年模糊的语言意识让耿占春始终坚持对语言的关注,对早年亲人死亡的回忆,让耿占春抛弃了不顾现实寻求永恒的立场,转而关注生成性的感性经验。对社会语境的反思,促使耿占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在压抑的环境中策略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西方思想的影响拓展和加深了耿占春的思想,让他得以不断调试自己思想的触点。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耿占春非同一性主体意识的形成,即耿占春从认可同一性到意识到压迫性环境、语言与经验存有巨大裂缝的过程。具体来说,80年代初写作的《隐喻》集中体现了耿占春同一性的思想,他将主体性让渡于语言,试图通过语言、身体、自然的合一关系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永恒性因素。随着对身体所遭受的控制和压抑因素的认识,耿占春意识到人质困苦的遭遇、人的负面经验被迫沉默、言词与生命具有非同一性,进而质疑自己早期有意识不顾主体具体语境的观念。第叁部分讨论耿占春非同一性主体意识的坚守,是感受到社会、时代给予的压迫感之后,耿占春对负面经验的正视。它并不是粗暴地向外指向社会伦理领域,而是通过向内转,重新拥有经验,获得内心主权。在这一过程中,耿占春特别注意过去,通过阅读加密被意识形态化的语言所忽视的真实经验,关注知识人现今的处境,清楚地明白知识人话语的有限性,更加重视与经验紧密结合的文学话语,赋予诗歌特别的意义。第四部分主要讨论耿占春非同一性主体意识两个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表达特征,即日常生活的命题化和越界意识。日常生活的命题化将知识与经验结合起来,是耿占春着意解决知识人面临的自我转换与社会转换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它让耿占春始终处于问题的在场,保持自我与社会时事对话。有意识的学科越界、文体越界让耿占春摆脱了权力在知识领域的诸多限制,遵从思想本身的生成过程,拥抱更多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黄玮杰[5](2017)在《非同一性辩证法的继承与断裂——作为阿多诺主义者的齐泽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阿多诺所开辟的理论战场上,齐泽克以"象征"与"真实"悖论公式化了阿多诺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并以索恩-雷特尔和斯洛特戴克的理论作幌子重述了阿多诺文本中已然构筑的先验主体结构及犬儒主义批判,而他所打造的黑格尔辩证法则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框架下彰显阿多诺所谓"对象的优先性"的回溯性特质,其本质同样是将认识论上的局限性转化为本体论上的不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周逸煊[6](2017)在《拼贴艺术中的“陌生化”联想——论根植于其中的非同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初期,自拼贴艺术出现后,从此模糊了真实与幻象之间的壁垒,拼贴艺术中洒脱的多元手法与特别的质感肌理,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新的艺术形式。反讽的特质与游戏的趣味在画面中通过非现实的分割重组,达到了各个要素上的变形或扭曲,产生出一种"疏离化"和"陌生化"效果,表现了人们真实的内在自我,具有超现实的内涵。本文着眼于拼贴艺术中"陌生化"效果的角度,通过联想去探索拼贴艺术中的非同一性,希望藉此基础可以进而感触到拼贴艺术中独具魅力的美学思维。(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7年02期)

李轶璇[7](2016)在《非同一性哲学视域下人的存在——对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中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是通过非同一性得以表述的一种批判经验,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理解,建立在其对于非同一性的理解的基础之上。阿多诺对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解是特殊的、差异的和非概念的。本文选择阿多诺对个人存在和自由的理解来阐释其非同一性哲学,明确了阿多诺对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强调,以恢复客体的优先性,清除对概念的崇拜。作为非同一性思想中的人的存在应当消除自身的第一性的主宰力量,将自我复归到原始的客体存在状态,以建立一种全新的主客和平共处的新的主体,使个人的存在不再具有压迫性,而是处在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之中,还现实的人一个真正的自由。(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会论坛》期刊2016年06期)

罗松涛[8](2016)在《个体生命的优先性——论阿多诺非同一性道德哲学的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研读阿多诺《最低限度的道德:对被损害生活的反思》《道德哲学的问题》和《否定的辩证法》等着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其非同一性道德哲学的主题:个体生命相对于道德法则的优先性。文章认为,阿多诺在其非同一性哲学的视域中,试图以解决客体与主体、特殊与一般、个体与社会之间对立关系的否定的辩证法("非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来赋予个体生命以优先性。与此同时,这种基于个体生命的非同一性道德哲学是一种否定主义,它强调作为一种私人伦理学的道德哲学只能是一种通向正确生活的"否定的指南"。(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6年07期)

汤伟[9](2016)在《勋伯格与非同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一性逐渐成为启蒙理性的基础,其实质却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社会利益而整合现实下个体与他者的统治性观念。阿多诺强调"非"的凸显,源自对一切整体逻辑的瓦解与加强矛盾过程的争持,力图打破概念秩序的建立,坚持事物中包含的差异与特殊要素,以此克服理性中的狭隘面。作曲家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满足阿多诺的理论原旨:力图否认主音在调性中成为同一性的绝对地位,并打破曲式结构本身固有的完整性与封闭性。本文立足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理论,从阿多诺何以推崇勋伯格之缘由、传统和谐音的深层内核与无调性的本质叁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6年01期)

王贺[10](2016)在《论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同一性和非同一性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直接关涉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和非同一性有自然基础和实践基础。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具有自然必然性,人与自然的同一性的实现即共产主义的理想诉求。(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15期)

非同一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基于增生鼻音这种虚词的特殊音变模式,探讨了宁波话传教士文献中多功能虚词"等"的来源。文章认为,宁波话传教士文献中的多功能虚词"等"并非从给予动词或者等待义动词"等"发展而来,"等"只是个记音字,是传教士文献中另一个多功能虚词"搭/得"增生鼻音尾的结果。同时,文章还认为宁波方言的多功能虚词"搭/得"和苏沪吴语中与之对应的"搭"只是偶然同音,并非同源成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同一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楠,汤俪瑾.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发展与超越——基于阿多诺非同一性思维的基本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盛益民.从特殊音变看宁波话传教士文献中多功能虚词“等”的来源——兼论苏沪、宁波方言多功能虚词“搭”的非同一性[J].语文研究.2018

[3].郝健亚.阿多诺之“和解”与马克思之“解放”的比较分析——基于“非同一性”的辩证法[J].南方论刊.2018

[4].陈娟.耿占春非同一性主体意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5].黄玮杰.非同一性辩证法的继承与断裂——作为阿多诺主义者的齐泽克[J].广东社会科学.2017

[6].周逸煊.拼贴艺术中的“陌生化”联想——论根植于其中的非同一性[J].中华少年.2017

[7].李轶璇.非同一性哲学视域下人的存在——对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中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解[J].山东工会论坛.2016

[8].罗松涛.个体生命的优先性——论阿多诺非同一性道德哲学的主题[J].哲学研究.2016

[9].汤伟.勋伯格与非同一性[J].艺术评鉴.2016

[10].王贺.论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同一性和非同一性思想[J].商.2016

论文知识图

非同一性的阵列的外部负载上的...一68,尽管建筑外观和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一47,FOA.日本横滨国际客运港空间结构...一46.FOA.日本横滨国际客运港室外既可被...一61,鱼群是庞大的、有组织的.又是转瞬...一14,伊斯兰的清其寺鑫克勒的“趁构”...

标签:;  ;  ;  ;  ;  ;  ;  

非同一性论文_王慧楠,汤俪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