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浅谈老子思想的时代价值论文

陈婷婷:浅谈老子思想的时代价值论文

摘 要: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始祖,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道”。在老子看来,“道”既是万物的起源,又是万物发展要遵循的规律。老子所说的“道”是一种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都能够和谐相处的准则。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老子 “道” “无为” “无争”

一、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最初含义就是我们所走的路。《说文解字》说:“道,所行道也。”后来含义逐渐扩大,自然与人事所遵循的途径即规律,二者皆称之为道,遂有天道、人道之说。至老子,始将“道”提升至一个最高的哲学范畴。老子之“道”,兼有宇宙的本原、万物存在的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修养的最高境界等多重含义。自从老子赋予“道”以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后,“道”就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道”在老子哲学思想中具有核心地位。老子以“道”作为其哲学体系的基础,认为万物起源于“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第二十五章)。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均由道产生。“道”产生万物是自然而然的循环往复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作为世界的起源,让世界万物依其自然规律任意发展,不加约束。

(二)什么是“自然”和“无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谓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指事物自己如此而没有外力强迫的状态。所谓无为,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不强作妄为。自然是事物的理想状态,而无为则是保持这一状态的方法。老子希望人们以道为榜样,按照自然、无为的原则处理一切事务。老子的“无为”思想,针对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妄为”,提出了顺应自然规律的“无为”思想。他认为,人的行为规范应当顺应自然,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都是其“无为”思想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并且,在当代,我们还将老子的这些思想主张具体化。我们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具体化为一种理想的人格,就像儒家思想中孔子将“君子”理想化为一种人格品质一样。我们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视作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并将其视作一种具有引领作用的精神力量,鼓励那些身处逆境和困境中的人能够认清自己所处的形势,趋利避害,以“不争”实现逆转,摆脱困境。“无为”思想是老子的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今天仍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老子认为“道”是变动的、发展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与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以转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转变成好事,两者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且依据形势的变化随时发生着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判断,还要随时观察形势,事情总是随着时势的变化不断变化的,不能刻舟求剑。

二、老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和启示

我们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

一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这方面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问题比我们今天严重得多。比如说,全国人民都在抱怨的雾霾。英国在工业化进程当中空气污染也是很严重的。伦敦有个称号叫“雾都”。一年365天,每5天就有一天是雾天。因为这个气候特点加上重工业生产产生的有毒物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雾霾问题。相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发展速度更快。尽管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力图克服困难,但集中爆发出来的矛盾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化解的。二是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改革过程中解决,通过进一步改革、发展解决。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党和政府对这些问题矛盾看得很清楚,对群众诉求给予积极回应。比如说,为了解决雾霾问题,北京在2017年春节的时候出台了这么一个办法,通过在城市中建设通风廊,形成通风廊网络系统,提升城区的整体空气流动性。通过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将霾等污染物吹走,达到除霾的目的。诸多问题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正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起源。万物始于“道”,“道”又让万物按照自然规律运行和发展。因此,老子倡导的“道”对于人类而言,是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地相处,保持平衡的生态体系,不要“妄为”。“妄为”违反和破坏自然的规律,违背了“道”,这是“道法自然”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启示。

三、老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价值和启示

“上善若水”塑造的理想人格。老子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第八章)最高的德行就像水一样,为一切事物提供便利,而自己却能够摒除欲望,不与万物争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二十二章)老子塑造的是一种高尚而深邃的人格。一个能够做到像水一样,为一切人提供便利,内心却没有任何欲望的人,才能够做到“不争”。没有争执就没有怨尤。所以,老子倡导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的态度,相反是非常积极的态度,是为一切人提供便利的“无所不为”。

注释:

老子思想对我们党以民为本思想的启示和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对于理想社会有着许多憧憬和期待。用小康这个词形容一种社会状态,最早出现在我国古典文化典籍《礼记·礼运篇》中,用小康描述一种比天下和谐的大同社会低一个层次的社会环境。我党第一次把小康作为一种标准用来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于邓小平同志。1979年,邓小平同志接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在同他会谈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第一次用“小康”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他设计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也提到,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让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①。小康这个词承载了很多东西。一方面,承载着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和愿景。另一方面,承载着我们党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承诺。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老子认为,施政者应该是群众的服务者,以民为贵,以民为重,为百姓着想,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人民之后,从而实现与民众和谐相处。老子的政治理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实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到了将人民利益摆在首位,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我党的这一民本思想大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以人民为重,以符合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这一标准成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成败的标准。“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地位,关注民众的利益,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完善和健全公共医疗等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老子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在的时代价值。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②我们党“以民为本”的思想,既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又是我们党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行动指南。

四、老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的价值和启示

老子思想中塑造的理想人格和倡导的和谐人际交往模式,对现代人的人际交往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老子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观念和行为模式,有助于培育人们和谐相处、乐于助人、不慕名利、与人为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子的思想为我们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交往模式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无为”、“不争”的人际交往模式对现代生活人际关系仍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是针对自己的心,告诫人们要摒弃庸俗欲望,才能达到内心的清净与宁和,才能做到无争、无尤,与人为善。与人方便,与人无尤,内心又没有庸俗欲望的人,才能达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由此可见,老子的“不争”思想,并不是要人们以消极的态度做人,什么事都不可以争取,相反,他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以为他人提供便利、摒弃自己内心庸俗欲望的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处世哲学。他倡导的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没有争执、没有怨尤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上善”是老子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因此,拥有这种品格的人可谓是“上善”,拥有最高的德行,就达到了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最高人生境界。

(6)井口及井下排砂采油装置无运动部件,从根本上解决了井筒杆管偏磨现象的发生,维护简便,油井免修期长。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EB/OL].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5/1231/c1003-27997293.html,2018.11.20.

这些人是要敲打敲打,不然不晓得老子天下第几。当然也不能搞狠了,彻底翻脸,他们也会搞你的名堂。这种事要拿捏到位,他就把你尊重了。

②十八大报告[EB/OL].新华网,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7.htm,2013.9.20.

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看,一个创立十年以上且不断被后续研究运用或与之对话的理论已经可算是本学科的重要理论了。㉑在时间上,工作重塑理论已有较长积淀,但从理论创立的初衷看,它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弼,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朱晓鹏.老子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梁联强.浅论道家思想的“无为”与“有为”[J].广西社会科学,2006(11).

标签:;  ;  ;  ;  ;  ;  ;  ;  ;  ;  ;  ;  

陈婷婷:浅谈老子思想的时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