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传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总线,光纤,电传,通道,波导管,控制系统,复用。
光传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何辰飞[1](2019)在《纳米波导管在光传控制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主要采用机械控制、电传控制以及光传控制。其中,前两者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成熟,光传技术则处于研究阶段。相对于前两者而言,光传控制系统具有在强电磁干扰下飞行、减轻机载设备重量、数据传输速率高和传输容量大、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等优点。由于光子的电中性,导致光信号的存储与读取相对于电信号具有较大的难度。国外的学者已经通过纳米波导管设计出了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振动的力学记忆开关。该开关的动力学模型是一个SD振子,并且装置的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徐坚,车意彬[2](2018)在《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实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技术层面上不再拘泥于电力传输,在之前的技术层面上,我们的电磁干扰技术不成熟,相对于其他的传输通道来说,传输容量低已经成了难以攻克的难题,存在着面积小重量难以达标的问题,电力传播操纵系统的弊端展露无遗。但是技术难题的不断攻克,使得光传操纵系统得以横空出世,解决了以上的种种难题,给未来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谱出一条康庄大道,成为了未来飞行控制系统的指明灯。(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33期)
王新华[3](2012)在《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实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电传操纵,光传操纵具有抗电磁干扰、传输容量大和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是未来飞行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热点。本文以舰载机起降光传飞行控制地面半物理仿真验证平台建设为引导,对光传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信号光传/能量电传作动器系统、光传现代飞行控制律以及光传余度实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设计开发与仿真验证,研究成果对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的核心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根据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工程化实现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舰载机光传飞行控制地面半物理验证系统的结构和实现方案,并对其中的主要组成部件的功能、实现方案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由于该地面半物理验证系统具有多功能、模块化和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其次,针对光传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工程实现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模块化、开放性光传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实现方案,并重点研制了光传飞行控制计算机输入/输出底板、MIL-STD-1773光总线等核心硬件,建立了相应的开发样机。性能测试表明,该光传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数据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好、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可直接移植应用于我国新一代的军民用飞机的光传飞行控制系统中。第叁,针对光输入作动器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信号光传,能量电传的作动器系统实现方案,研究并开发了其中的关键功能模块、直流伺服电动机数学模型以及双回路PI控制律等,建立了相应的开发样机。动静态性能测试表明,该作动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输出扭矩大、动态响应快、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第四,针对舰载机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实现的要求,在建立和分析某型舰载机非线性气动力学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基于模糊参数自适应的显模型跟踪控制系统,阐述了其控制机理,给出了设计方法,并最终建立了舰载机目视引导的光传验证系统。仿真验证表明,该光传着舰系统具有优良的自适应性和动态特性,具有工程应用前景。第五,为了提高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给出了一种基于光交叉通道数据链路的叁余度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故障容错能力的光交叉通道数据链路,建立了马尔可夫可靠性数学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开发样机。仿真验证表明,该数据链路具有多故障工作能力,且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工作稳定。最后建立的叁余度光传综合火力/飞行控制叁维可视化仿真平台,为我国光传飞控余度技术的验证与开发提供了通用平台。(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2-04-01)
王新华,甄子洋,杨一栋,龚华军[4](2011)在《光传飞行控制交叉通道数据链路接口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通道数据链路是实现叁余度飞控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换的枢纽,以往开发的叁余度光传操纵系统大都采用了串口(RS232)协议来实现,其传输速率较低,达不到现代飞控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的高要求。为此,设计了一套以PCI总线控制器PLX9054和FPGA为核心的双向高速数据光纤传输接口卡,设计了该数据传输卡的基本结构和单元组成;详细阐述了PCI总线接口软硬件设计方法、时序及注意事项,并深入分析了FPGA的功能逻辑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的实现方案;最后开发了基于DriverStudio的设备驱动程序,并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本接口卡可以满足飞控计算机之间余度数据交换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1年08期)
李玉飞,苏媛[5](2009)在《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回顾了光传飞控系统的发展背景,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光传飞控系统发展历程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光传飞控系统的光纤传输系统、光传感器、光纤数据总线以及光传飞控系统的构型,最后讨论了光传飞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光传飞控系统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09年05期)
张益东[6](2007)在《基于PCI总线的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光传飞行控制技术发展的要求,不断跟踪国外先进光传飞行控制技术,本文开发了PCI光传接口电路,以实现基于PCI总线的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并开发了相应的演示系统,其有效性得到了验证。本文首先讲述了现代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发展历史,并选择PCI总线作为光传飞控系统的传输总线;基于对PCI总线的基本结构﹑协议和命令的分析,得出了PCI总线能适合未来飞行控制系统的传输要求的结论。其次,本文从抗干扰、传输速率、可靠性、实时性等方面论证了所要开发的PCI光纤传输接口电路的可行性;接着对PCI光传接口电路进行了开发,阐述了接口电路的PCI9054模块、FPGA模块和光电模块的工作原理;所开发的接口卡可同时传输双通道的串行信号。第叁,为了完成数据传输,开发了PCI光传接口电路的驱动程序。本文从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原理出发,对PCI接口电路的驱动程序进行了开发,包括PCI接口电路的读、写、中断等操作的程序,并在DriverStudio的开发环境里对驱动程序进行了调试,提出了驱动程序安装的注意事项。最后,运用Visual C++开发了PCI总线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测试程序和演示程序。经测试表明,所开发的接口电路可实现4Mbps速率下的高可靠、全双工、实时数据地传输数据,达到了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7-01-01)
杨柳,杨一栋,王新华[7](2006)在《基于USB的波分复用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飞行控制系统的特点,开发了一套基于USB的多路数字信号进行波分复用的光纤传输系统,以提高光传系统的传输速率。着重构建了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及光波分复用器的物理系统。在直升机显模型跟踪电传飞行控制系统(MFCS)的基础上,开发了直升机贴地飞行波分复用光传系统实时半物理仿真验证平台。通过光传与电传性能对比,验证了所开发系统的可行性,具有工程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06年09期)
黄智锋,杨一栋,王新华[8](2005)在《波分复用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传飞控系统的技术特点,开发了一种多路数字信息进行波分复用的光纤传输系统。着重构建了光发射端机、光接收端机及光波分复用器的物理系统,开发途径力求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减少误码率。在具有良好解耦及动特性的直升机显模型跟踪电传飞行控制系统(MFCS)的基础上,进行了直升机贴地飞行波分复用光传系统地面实时半物理仿真验证,通过光传与电传性能对比,验证了所开发的波分复用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期刊2005年04期)
朱家强,韩传冰,朱纪洪[9](2005)在《基于Fiber Channel光传总线的飞行控制仿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iber Channel光传总线设计了分布式实时飞行控制与仿真系统。地面控制站、嵌入式飞行控制计算机、飞机动力学与运动学仿真系统基于FC光传网络高速互连,飞行状态通过视景仿真实时显示。通过实际仿真测试,验证了嵌入式飞行控制计算机、统一航空网络总线、光传数据通讯协议等航空电子关键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提出FC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8-01)
米宁,周海涛,朱纪洪[10](2005)在《基于光纤通道的光传飞行控制系统通信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传统电传操纵系统抗电磁干扰能力差、带宽低等问题,提出了飞行控制系统光传方案。作为新一代飞行控制技术,光传操纵有许多电传不可比拟的优势。以一个实际的伺服系统为例,阐述了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深入论证了光传飞控系统的关键元器件和关键技术,对几种光传总线的主要特性以及光传总线的拓扑结构、余度方案等进行了分析比较。该系统通过实现了一个基于光纤通道协议的原型系统得到验证,已成功应用于飞行控制系统与飞行仿真系统之间的通信。(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7期)
光传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社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技术层面上不再拘泥于电力传输,在之前的技术层面上,我们的电磁干扰技术不成熟,相对于其他的传输通道来说,传输容量低已经成了难以攻克的难题,存在着面积小重量难以达标的问题,电力传播操纵系统的弊端展露无遗。但是技术难题的不断攻克,使得光传操纵系统得以横空出世,解决了以上的种种难题,给未来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谱出一条康庄大道,成为了未来飞行控制系统的指明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传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何辰飞.纳米波导管在光传控制领域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9
[2].徐坚,车意彬.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实现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
[3].王新华.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实现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4].王新华,甄子洋,杨一栋,龚华军.光传飞行控制交叉通道数据链路接口技术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1
[5].李玉飞,苏媛.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09
[6].张益东.基于PCI总线的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7].杨柳,杨一栋,王新华.基于USB的波分复用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开发[J].光通信技术.2006
[8].黄智锋,杨一栋,王新华.波分复用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开发[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5
[9].朱家强,韩传冰,朱纪洪.基于FiberChannel光传总线的飞行控制仿真系统研究[C].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2005
[10].米宁,周海涛,朱纪洪.基于光纤通道的光传飞行控制系统通信方案[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