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辖政区论文-于文豪

县辖政区论文-于文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县辖政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县辖市,镇级市,行政区划

县辖政区论文文献综述

于文豪[1](2019)在《县辖市问题的宪法评价与政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建立县辖市或者镇级市的制度设想和某些实践,但其可行性受到质疑。从《宪法》的规范体系上看,如果按照政区间的管辖关系,县辖市或者镇级市难以获得成立依据。但是,《宪法》中的"市"和"镇"可以从城市功能的层面予以理解,由此,二者的制度鸿沟并非不可跨域。县辖市是基于城市化程度而给予某些地区以特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政区载体,实质上是具有城市功能的小微型城市,是设在县以下政区层级上的市。县辖市有助于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制度供给的不平衡问题,能够完善城市类型,发挥城市公共生活的民主训练功能。以县辖市为切入点,我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存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必要和空间。未来,我国省以下政区的优化方向应当是简化层次、融合城乡、促进联动,形成叁级区划体系。(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范今朝[2](2014)在《浙江省1979年以来“县辖政区”行政区划改革的阶段与特征——兼论“强镇扩权”与“小城市培育”的重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省1979年以来,"县辖政区"层级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很大的调整和变迁;其中,以建制变更(即乡与镇、街道的变化)和辖域变化(主要是乡级政区的合并)为最。大体上,可以分为5个阶段:(1)1958年以来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延续阶段(1979—1982),(2)恢复为1958年之前的"区-乡"二级制阶段(1983—1991),(3)变"区-乡"二级制为乡、镇并立的一级制,且设镇模式由"切块设镇"改为"整乡改镇"的撤区、扩镇、并乡阶段(1992—2000),(4)在县级中心区推行的以"整乡(镇)设街"为模式的乡、镇改设街道和进一步进行乡镇合并、强化中心镇建设的阶段(2001—2009),以及(5)"小城市培育"阶段(2010—今)。其最为成功之处是在"县辖政区"行政区划外在调整的同时,更关注乡镇管理体制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通过2000年前后开始的"强镇扩权"和2010年之后的"小城市培育"等措施,不断对中心镇实行扩权,实质上是逐渐赋予乡镇层级的政区以类似"市"一级的管理权限。这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县辖政区"改革的方向,也是新型城镇化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地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地理学与“两美浙江”建设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1-08)

张锦玲[3](2011)在《基于GIS的安吉县乡镇势力圈测度与县辖政区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区划是关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县辖政区是国家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其区划的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然而,现行很多乡镇暴露出经济发展与建制不匹配、建设标准低等问题,不利于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第叁产业的发展,因而乡镇区划调整至关重要。而在现有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中,定性的、经验式的判断占主导地位,其合理性存在争议。因此,寻求一种科学的乡镇区划调整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弥补非量化经验型行政区划调整方式的缺陷,本文引入城市地理学中的势力圈概念,并以安吉县为例展示了势力圈导向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制定的方法。该方法借鉴“场强”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划分各个乡镇的势力圈范围。在对安吉县的实证研究中,本文从各乡镇势力圈的大小,势力圈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势力圈与行政区迭合等叁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势力圈范围与行政区范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以此为基础将15个乡镇分为四类。之后,结合分类结果、势力圈内人口、区域面积等因素制定区划调整的标准及原则,给出安吉县行政区划的调整方案,并利用GIS软件实现安吉县区划调整结果可视化。(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3-01)

贺曲夫[4](2007)在《我国县辖政区的发展与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县辖政区是指我国县以下的由县统辖的基层政区。我国自秦朝正式确立行政区划体制以来,直至清末,国家设治都是以县为最低层,所谓“皇权不下县”,但历代在县以下均存在系统的乡里组织,虽然皇权不至,然事务不可不管,乡官的任命虽不在中央政府,却也仍然需要上级任命,具有国家基层官员的性质,县以下仍然可以而且应该被看成我国行政区划体制上的一个层级。我国作为农村基层行政建制的乡,则萌芽于春秋战国,定型于秦汉时期,隋朝把乡亭制改为乡里制,乡才不再是地方基层政权。清末又有变化,1909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又重新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城、镇、乡为县以下的基层单位。民国时期的《县各级组织纲要》也是明确规定乡、镇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域。新中国成立以后即规定,乡为县领导下的基层行政区域。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农村基层政权为乡、民族乡和镇,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乡镇为一级行政区划。这也就是说,至少从秦至隋初期,以及清末至今,我国的行政区划体制都存在正式的县辖政区层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生活面临新的环境,全球化与WTO规则对我国各级政府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与城市的分异和城乡相对地位变化等一系列新的背景都对包括县辖政区在内的整个国家的行政区划体制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县域发展意义重大,必将对我国县辖政区体制产生深刻影响。首先,新农村建设必将对县域农村地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促进乡向镇、镇向市方向发展。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全面深化乡镇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并还将在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大有作为,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和民主自治意识的培养,这有利于我国最终实现地方民主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化是我国21世纪的主旋律之一,关系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小城镇推动的我国城市化进程开辟了我国一条新的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19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的快速城市化和乡镇的分化发展,使得部分乡镇发展成为县域的重点中心镇。200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为此,在保持我国县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从行政区划体系和县域城镇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性和全局性角度出发,借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日、德、法等)与我国台湾地区市镇区划制度的经验,并结合若干案例研究,应对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发展需要,选择其中规模较大、具备条件、有发展前景的中心镇(新市镇)试行县辖市制度(镇级市),实现我国由县一乡、镇体制向县一乡、镇、市体制转变,为我国县辖政区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目前我国主流设市模式已从以往的“切块设市”转变为城乡合治性的“整建制改市”(县改市、地改市等)模式,表明中国政区体制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将原本属于聚落性建制的城市型政区改造成为区域性建制的地域型政区,忽略了此两种建制性质的炯异,从而产生很多问题,并造成目前我国市制与国际不可比拟性。中国市制改革需要寻求新的出路,探索新的模式,“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的要求。研究实行叁级市制(直辖市、省辖市、县辖市)与“适度切块”设市模式等对创新我国市制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这决定了在府际关系上地方政府在政治上服从中央,受中央的直接领导和监督,地方政府不可能像联邦制国家那样成为相对独立的一级政治实体。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处在一个趋于分权化的调整过程中,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扩大,必然要求拥有与之相应的政治权力,政治关系也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革,主要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立法关系、干部人事关系和行政关系等诸多方面。这就需要从府际关系(主要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思考我国今后地方治理的问题。同时,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参政议政议事能力的大大增强,也要求中央适度向地方分权,最终实现地方自治。笔者认为,县辖政区在地方自治上可先行一步,积累经验再推广;同时本文提出乡镇市自治制度的具体构想,并对我国县辖政区体制改革提出一系列配套措施。本文围绕县辖政区这一研究主题,以历代县辖政区(县下行政组织)的沿革、发展脉络为主线,综合运用地理学、历史学、行政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萃取各学科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历代各时期主要的县辖政区(县下组织)设置与管理体制的沿革与特点进行描述,总结其发展规律,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镇政区发展演化的内在机制作深入剖析,围绕当前以县辖政区为中心的行政区划改革,进行多角度、多学科系统分析,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并借鉴国际和我国台湾地区市镇制度的经验,构设出我国未来县辖政区体制改革方向。全文由如下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导论,引入研究主题——县辖政区,对县辖政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分类,还对相关的几个概念加以比较,并指出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概括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章,本章重点就我国有关县辖政区体制改革的文献回顾与研究综述,从乡镇政区体制和乡镇管理体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就当前几种主要的关于乡镇体制改革的主张进行总结与评价。第2章,对县辖政区的理论基础以及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城市化、城乡关系、府际关系与地方自治等理论加以梳理,并分析它们与本文研究的县辖政区体制及其改革的关系。第3章,从我国县制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切入,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秦汉至民国各历史时期县辖政区(县下组织)制度的发展与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新中国成立前我党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政区体制,探索这一特殊时期县辖政区设置与管理体制。并总结各时期县辖政区的特点与发展演变的规律:城乡分治与地方自治。第4章,对新中国县辖政区体制进行分阶段考察,探讨新中国各个时期县辖政区体制演进规律,并对县辖政区的城市化趋势和管理幅度扩大与层级减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阐述了目前我国县辖政区(乡、镇)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我国现行乡镇体制的不适应性与县辖政区改革的必要性。第5章,针对我国面临的WTO与全球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我国政治民主化及新农村建设等新形势,提出对未来我国县辖政区的重新定位,通过分析指出未来我国县辖政区(乡、镇级)体制改革方向:行政区划建制多元化发展——创新县辖市制度,实现县一乡、镇体制向县一乡、镇、市体制转变;行政制度自治化发展——推行地方自治制度,实行县辖乡(民族乡)、镇、市自治。第6章,本章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市镇制度(包括市镇建制与管理权限等),总结其经验教训,并对清术民初县辖市体制探索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我国县辖政区体制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第7章,从“足履相适”原则、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国家行政区划体制整体改革的主要方向、公众认知度调查,论述我国实行县下辖市体制的可行性,并论述了未来县辖市体制基本内容:设市体系——构建我国未来叁级市制体系:直辖市、省辖市、县辖市叁级市制;设市模式——实行“城郊合治”管理理念下的“适度切块设市”模式:设市标准——合理拟定了县辖市设置的标准;审批制度——确定未来我国县辖市的审批程序与审批机构;并明确我国未来县辖市的若干设置类型。第8章,本章先从新中国中央与地方府际关系的演变,分析各历史阶段府际关系的特点及其规律,指出分权化是我国府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本章还从我国各历史时期地方乡绅自治特点分析了中国自古并不缺乏地方自治的传统,并结合我国近代以来地方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指出我国未来行政体制走向地方自治是必然趋势,而县辖政区自治可以先行一步。本章还阐述了实行县辖政区自治的可能性与基本原则,并从乡镇市性质的认定、自治权限的划分、及县下自治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初步构建我国县辖政区管理新体制:乡、镇、县辖市自治制度。第9章,分析了我国县辖政区体制改革即创新县辖市与乡镇市自治的诸多制约性因素与障碍,提出我国县辖政区体制改革的主要配套措施。第10章,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解剖,以期对我国县辖政区体制改革有更为直观、更为具体的认识。结语部分,对全文重点探讨的问题和所形成的结论进行了总体概括。(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县辖政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浙江省1979年以来,"县辖政区"层级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很大的调整和变迁;其中,以建制变更(即乡与镇、街道的变化)和辖域变化(主要是乡级政区的合并)为最。大体上,可以分为5个阶段:(1)1958年以来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延续阶段(1979—1982),(2)恢复为1958年之前的"区-乡"二级制阶段(1983—1991),(3)变"区-乡"二级制为乡、镇并立的一级制,且设镇模式由"切块设镇"改为"整乡改镇"的撤区、扩镇、并乡阶段(1992—2000),(4)在县级中心区推行的以"整乡(镇)设街"为模式的乡、镇改设街道和进一步进行乡镇合并、强化中心镇建设的阶段(2001—2009),以及(5)"小城市培育"阶段(2010—今)。其最为成功之处是在"县辖政区"行政区划外在调整的同时,更关注乡镇管理体制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通过2000年前后开始的"强镇扩权"和2010年之后的"小城市培育"等措施,不断对中心镇实行扩权,实质上是逐渐赋予乡镇层级的政区以类似"市"一级的管理权限。这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县辖政区"改革的方向,也是新型城镇化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县辖政区论文参考文献

[1].于文豪.县辖市问题的宪法评价与政区优化[J].法学评论.2019

[2].范今朝.浙江省1979年以来“县辖政区”行政区划改革的阶段与特征——兼论“强镇扩权”与“小城市培育”的重要意义[C].浙江省地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地理学与“两美浙江”建设论文摘要集.2014

[3].张锦玲.基于GIS的安吉县乡镇势力圈测度与县辖政区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D].浙江大学.2011

[4].贺曲夫.我国县辖政区的发展与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县辖政区论文-于文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