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一次雷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回波,反射率,偏振,风暴,接收机,多普勒,那曲。
一次雷达论文文献综述
金少华,朱莉,周泓,陆雯茜,艾永智[1](2019)在《滇中一次局地大暴雨雷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NCEP 1°×1°每6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7年6月20日发生在滇中的局地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层700hPa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产生局地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局地大暴雨发生在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的弱对流环境中,低层局地强水汽辐合为本次大暴雨提供了水汽条件;局地大暴雨发生在对流云团边缘TBB梯度最大的位置,暴雨发生前6h地面露点温度上升明显,同时对流有效位能CAPE也出现显着增加。本次强降雨过程先后出现两轮降雨高峰,第1轮强降雨持续时间长,雨强大,主要为强降水超级单体和中气旋造成;第2轮强降雨持续时间较短,雨强较弱,主要为多个对流风暴引发。两轮强降雨多普勒雷达图上为低质心结构,径向速度有逆风区形成,逆风区的出现比暴雨提前约1h,降水强度随着逆风区的消失而减弱。局地大暴雨发生地呈"喇叭口"地形,强降雨点位于山谷且叁面环山,进入"喇叭口"山谷内的对流风暴在地面气旋和地形作用下稳定少动,是导致本次局地大暴雨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龚成龙,杨远航,任雍[2](2019)在《叁明CINRAD/SA型天气雷达一次接收机故障分析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03-06在对叁明新一代CINRAD/SA型天气雷达进行巡查时发现报警现象,系统噪声温度、地物抑制标定等多项接收机测试数据异常。文章通过对系统噪声温度、线性通道增益标定测试、线性通道增益标定常数3条故障告警信息以及故障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接收机主通道以及测试通道进行了排查,最终排除故障。(本文来源于《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期刊2019年04期)
兰群英,张杰,马琳昌,李明利[3](2019)在《叁维激光测风雷达在昆明机场一次飑线天气过程中对风切变的监测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明机场自转场以来,冬季受天气影响较严重,极端天气对飞行安全和服务保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冬季对极端天气的预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等,对昆明机场2018年2月5日的一次特殊冰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锋面雾和低温是造成此次积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报思路。(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1期)
吴少峰,赵琴,郝笑,傅佩玲[4](2019)在《一次雷暴过程的双偏振雷达观测量与闪电频次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广州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和粤港澳闪电定位网数据,分析了2017年7月27日发生在广东深圳的一次雷暴个例中双偏振雷达观测量与闪电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平反射率Z_H、差分反射率Z_(DR)和差分相移率K_(DP)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雷暴发展变化的特征。零滞后相关系数ρ_(HV)主要用于雷达回波降水类型以及非降水(非气象回波)的判断,与闪电频次的相关性不高。(本文来源于《广东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朱海燕,洪俊,沈宁[5](2019)在《一次罕见的致灾飑线天气雷达回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MICAPS资料、江西强天气监测数据、江西WebGIS雷达拼图数据和江西自动站等数据,采用数据统计、形态分析、个例对比等方法,对2019年3月21日江西上饶强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是在低层暖湿、中层干冷,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以及江南暖倒槽发展、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低层切变线、急流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前期属于槽前暖平流强迫类强对流,后期冷锋强迫抬升转为斜压锋生类强对流;2)对流回波带发展成弓状回波结构后,回波强度CR可达60~70 dBz,弓状回波带中段前沿向前突出,移动速度达到110 km/h,带来雷暴大风、冰雹、强雷电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3)对流风暴前端大的回波梯度、快速移动的弓状回波,以及明显的悬垂结构、强的VIL都是容易造成雷暴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典型特征。(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筱杨,郑佳锋,朱克云,张杰,王雨琪[6](2019)在《基于雷达资料的一次高原涡天气云降水宏微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并结合第叁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的毫米波云雷达资料和激光雨滴谱仪雨滴谱资料,对影响那曲地区的一次高原涡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天气背景和云-降水水平、垂直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高原涡天气形成了涡旋状的云系,从垂直结构看本次过程由对流云演变为积层混合云。对流云阶段,回波多呈小面积的零星稀疏分布,持续时间较短,与此同时还伴有强烈的上升运动,云中正速度区多呈条状或细带状,云顶较高,呈"蘑菇状",此时对应降水强度小,雨滴粒子浓度较低。混合云阶段,回波多呈整齐的片状,回波持续时间较长,云中的正速度区常呈柱状或方块状,近地面1km位置处亮带明显,是由于粒子相态变化造成的,亮带以下降水粒子碰撞破碎,反射率因子明显降低,对应雨滴粒子直径多处于1~3mm,且浓度较大。高原涡过程中不同阶段云所对应的雷达回波结构和降水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本研究可为高原天气预报和物理过程等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10期)
方桃妮,张小泉,叶妍婷,傅帅[7](2019)在《浙中一次多风暴类型强对流天气成因及多普勒雷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探空资料、GFS 0.25°×0.25°逐6h的分析场数据和SB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8年5月18日发生在浙中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产生了脉冲风暴、中等到强多单体风暴和飑线这3种风暴类型,分别出现冰雹、大范围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天气。3种风暴的雷达回波在回波形态、强度、垂直结构、平均径向速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等特征如下:①脉冲风暴呈块状,初始回波高度在6~9km,强回波所在高度在-10℃等温线附近,强回波值达60dBz以上,VIL值出现跃升且最大值在50kg·m-2以上,冰雹出现在反射率因子核和VIL值迅速下降之后;②中等到强多单体风暴呈带状,大降水效率和"列车效应"是发生大范围强降水的主要原因,雷雨大风天气则与反射率因子核迅速下降、MARC、低层强辐散区有关;③飑线呈弓形回波形态,移速快,引起了大范围的雷雨大风天气。此次过程影响系统多,天气复杂,存在较大预报难点,在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研究上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侯思远[8](2019)在《双线偏振雷达在一次冰雹过程中的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单体风暴是局地对流系统发展的最强烈的形式,具有突发性强、历时短、范围小、局地性强的特点,常伴随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气象灾害。冰雹对航空运输往往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损失,飞行中的航空器遭受雹击的新闻屡见不鲜,轻则机体受损,重则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同时机坪服务人员和设施设备也面临着重大的安全威胁。冰雹云在雷达回波图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回波(本文来源于《民航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陶岚,管理,孙敏,戴建华[9](2019)在《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对一次降雹超级单体发展减弱阶段的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4月28日,在高空冷涡的天气背景下,一个伴有较长生命史中气旋的超级单体在上海南汇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范围内经历了发展减弱阶段,并产生了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利用常规天气观测、南汇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双雷达反演风场等资料分析发现,超级单体在发展成熟阶段呈现出回波悬垂、低层入流缺口、中气旋以及叁体散射等经典特征,以及表示雷暴处于发展加强阶段的差分反射率因子柱。差分反射率因子柱通常意味着雷暴中上升气流的加强,同时说明大量的水滴可以被强上升气流托举到0℃层以上,形成过冷水滴,从而有利于冰雹的形成。超级单体经过的区域0~6 km垂直风切变达到了22~26 m·s~(-1),强垂直风切变环境有利于水平涡度发展,南汇雷达观测范围内中气旋维持了100 min左右,有利于雷暴的发展维持。此外,基于模糊逻辑法对此次降雹强对流天气过程开展了相态识别,结果表明,模糊逻辑法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冰雹、降水等不同性质的降水能够进行有效的识别,有助于对雷暴降水相态本质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月华,王健,郑玉萍,张云惠[10](2019)在《风廓线雷达资料在乌鲁木齐一次大暴雪过程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观测、自动站逐时降水量、乌鲁木齐市风廓线雷达及ECMWF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8年10月17—18日乌鲁木齐雨夹雪转大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雪是在低空西北气流与中高层西南急流迭加并维持的有利环流背景下,由700~850 hPa风切变、风速辐合、地面冷锋及地形强迫抬升等多尺度系统共同作用造成的。强降雪时雷达探测高度维持较高达7500 m,随着降雪结束探测高度明显降低。水平风场表明低空西北急流与中高层偏南急流形成的垂直风切变廓线的维持,是强降雪持续的动力条件。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_n~2、垂直速度的大小与雨雪的开始、结束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低层较强偏北风与C_n~2大值区相对应,降雪时低层垂直速度为0.8~1.2 m·s~(-1),雨或雨夹雪时垂直速度为1.8~2.5 m·s~(-1)。因此,水平风向风速、C_n~2和垂直速度的垂直变化对暴雪短临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一次雷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7-03-06在对叁明新一代CINRAD/SA型天气雷达进行巡查时发现报警现象,系统噪声温度、地物抑制标定等多项接收机测试数据异常。文章通过对系统噪声温度、线性通道增益标定测试、线性通道增益标定常数3条故障告警信息以及故障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接收机主通道以及测试通道进行了排查,最终排除故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次雷达论文参考文献
[1].金少华,朱莉,周泓,陆雯茜,艾永智.滇中一次局地大暴雨雷达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19
[2].龚成龙,杨远航,任雍.叁明CINRAD/SA型天气雷达一次接收机故障分析处理[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9
[3].兰群英,张杰,马琳昌,李明利.叁维激光测风雷达在昆明机场一次飑线天气过程中对风切变的监测情况[J].农家参谋.2019
[4].吴少峰,赵琴,郝笑,傅佩玲.一次雷暴过程的双偏振雷达观测量与闪电频次的关系分析[J].广东气象.2019
[5].朱海燕,洪俊,沈宁.一次罕见的致灾飑线天气雷达回波分析[J].江西科学.2019
[6].李筱杨,郑佳锋,朱克云,张杰,王雨琪.基于雷达资料的一次高原涡天气云降水宏微观特征研究[J].气象.2019
[7].方桃妮,张小泉,叶妍婷,傅帅.浙中一次多风暴类型强对流天气成因及多普勒雷达特征[J].气象科技.2019
[8].侯思远.双线偏振雷达在一次冰雹过程中的监测分析[J].民航管理.2019
[9].陶岚,管理,孙敏,戴建华.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对一次降雹超级单体发展减弱阶段的演变分析[J].气象科学.2019
[10].张月华,王健,郑玉萍,张云惠.风廓线雷达资料在乌鲁木齐一次大暴雪过程分析中的应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