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Visual C#.NET开发土坝渗透数据处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嘉星[1](2020)在《基于BIM的土石坝渗流安全监控与预警》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领域的高速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高效的管理工程信息也正在工程领域普及。土石坝作为水利枢纽中的挡水建筑物,起着防洪蓄水的作用,其在运营期的渗流情况,关乎着下游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通过高效快捷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的掌握渗流信息情况,可以有效的保障土石坝安全健康的运行。本文就如何创建高效快捷的信息管理系统问题,主要开展了基于BIM的土石坝渗流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土石坝渗流信息存储与调用。根据土石坝各类工程图纸与工程文件,利用BIM软件Revit与Civil 3D通过装配式思想创建土石坝不同部位的构件,进行拼接得到三维BIM模型;利用Revit的参数化特性与视图管理功能,开发三维BIM模型的信息存储与可视化表达能力;最终得到可以存储与调用工程信息的BIM模型。利用SQL Server软件建立土石坝信息数据库,用来存储BIM模型难以存储与管理的工程信息;在Visual Studio程序开发软件上,通过Win Form控件设计SQL数据库前端界面;使用C#编程语言,通过Revit API将前端界面中的渗流监测信息窗体镶入Revit界面中,方便渗流信息的集成管理。2、土石坝渗流指标拟定及实时渗流可视化监查功能开发。根据热传导定律与渗流定律的相似性,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热模块分析了土石坝在不同库水位下的渗流情况,并计算出了渗流量,以此为参考判断土石坝渗流量是否异常;根据大坝安全监控理论,构建了单测点测压管水位统计模型,通过监测数学模型法拟定了测压管水位的监控指标,来判断测压管水位是否异常;利用水利规范对土石坝各分区土体进行分析,得到各分区的渗流变形类型及相应的渗流容许坡降比,来判断渗流坡降是否过高。建立Revit族参数控制形状的监测族模型,使用C#编程语言,通过ADO.NET体系、Revit API及文件流命令开发渗流情况监视功能,实现监测渗流数据定时导入SQL数据库、渗流情况的查看显示及BIM模型渗流情况可视化。3、土石坝渗流异常预警方式。建立Revit族参数控制形状与颜色的监测族模型,通过族参数中的公式栏设置判断逻辑,使用C#编程语言,通过Revit API开发渗流异常可视化预警,即在BIM模型中出现渗流异常时监测族会以异常情况的颜色来显示;使用C#语言,在渗流监测信息窗体中开发弹窗预警功能;使用C#语言,通过互联网协议,以网络短信发送平台为媒介,开发短信预警功能。
郭世奇[2](2020)在《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管理技术在日趋成熟。机械化施工作为重要的施工技术,其作用举足轻重。目前,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化也不断发展,已逐渐渗透到各个生活领域,使施工机械在信息化管理、实时监控、可视化管理等方面变为可能。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相关调查研究,对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可视化管理进行理论基础分析,并且对系统的架构进行了总体设计、对系统功能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对施工人员和机械的基本信息的管理、沥青路面施工成本的管理、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研究。采用监控系统和GPS定位系统对施工人员和机械进行实时监控和施工参数信息的采集,在Microsoft.NET Framework平台上采用C#语言技术进行数据模型逻辑运算,结合与SQL Server2012数据库开发工具,对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可视化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和一定程度的开发。首先,本文实现了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研究了可视化管理主要的三个方面:一是人员和机械管理,在传统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员和机械的现场施工的实时管理,为管理者实施监管提供便捷途径;二是施工成本管理。实现了对成本形成过程的实时监控,通过成本计划于实际成本的比对,分析成本偏差出现的原因,采用赢得值法得出成本偏差的相对值和绝对值,并且形成相应的纠偏措施,简化了管理者决策流程;三是施工质量管理。实现了施工机械作业参数的实时监控,并作出统计,缩短了施工质量问题出现时的原因查找过程。然后,根据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可视化管理的需求分析,对可视化管理系统进行模块设计,并且对主要功能进行开发。
马恕君[3](2020)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涌水与防护正反问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大众对于交通的需求愈发强烈,相比于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已实现从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历史性变化,为建设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隧道工程是交通行业必不可少的一项,截止目前,我国的总隧道长度多达15285公里,隧道总数量多达16229个,我国隧道数量已居世界首位。在修建隧道的过程中,隧道渗、涌水现象一直以来都被公认是困扰隧道设计、施工、运用与管理的难题,隧道渗水或涌水问题占隧道常见病害的80%以上。运用适宜的、多元的设计方法,解决隧道支护与隧道涌水问题不仅能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更能保证隧道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旨在以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涌水与防护为题,以边界元法参数反演技术为基础,以鸡公山隧道为实例,结合以基于M——C准则的局部拉裂破坏围岩安全系数为判据的强度折减方法,建立涌水隧道围岩支护结构正反分析与优化方法。基于无限大平面上的小孔洞问题,通过边界元中的假想应力法建立隧道围岩参数边界元反演方法。以各向均匀同性的圆形隧道的位移解析解,引入参数可辨识条件验证反演参数的唯一性,得出本文的待反演参数为弹性模量和侧压力系数;按照最大位移原则,确定隧道最佳量测内容为:拱顶下沉量与净空水平收敛量。通过反分析鸡公山隧道位移监测数据,求解得鸡公山隧道YK133+270断面的弹性模量为10.37GPa,侧压力系数为0.48。选取YK133+270断面地质条件相似的断面YK133+290进行模拟,比较该断面同一测线处的位移回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吻合程度,分析得二者相对误差为6.75%,表明隧道围岩位移反分析结果是可靠的;建立鸡公山隧道开挖模型,模拟并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涌水现象。受隧道开挖扰动,裂隙岩体的贮水特性及渗水特性发生改变,得出裂隙贯通是隧道渗水转变为隧道涌水的充分条件这一结论。结合鸡公山隧道大气降水等水源补给条件,确定注浆与敷设防水层的防水方式和“仰拱下设排水沟”的排水方式防治鸡公山隧道涌水;采用基于M——C准则的围岩局部拉裂破坏安全系数为判据,设计并模拟6个隧道支护结构方案,以强度折减法进行计算。综合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大小、隧道拱顶沉降量、隧道底部隆起量以及经济因素这四个因素考虑,确定鸡公山隧道最优支护方案为:两腰锚杆6根、拱顶锚杆12根、底部衬砌厚度60cm、两腰及拱顶衬砌厚度45cm。
刘清江[4](2019)在《船用二冲程柴油主机安装过程仿真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智能制造”以及“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提出与实施,造船业作为制造业的支柱性产业实现制造智能化当属时势所趋。随着目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的装配方法和可视化工艺正快速渗透到船舶制造业和的各个领域,主机安装虚拟仿真技术也是船舶实现智能制造的一种体现。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的船用二冲程柴油主机(安装三维工艺能让从事主机安装的相关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掌握主机的各部件的结构及安装要求,提前做好安装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分析和保证,有效提高主机的安装精度,避免因安装和设计失误而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本文以MAN B&W公司生产的7G80ME-C9.5船用电控ME型柴油主机安装过程为研究对象(ME,即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Marine Engine的中文简称,文中以下同),针对研究对象在不同时期安装特点,按照模块化建模思想建立了主机本体的容积法模型,采用3ds MAX和MAYA等软件等建立主机安装动画的仿真模型,Unity 3D引擎中搭建虚拟场景,用C++语言设计实现多种仿真操作计算机语言编程,在Visual Studio平台下将动画导入到OGRE和Unity 3D三维引擎技术进行模型渲染与制作显示功能的界面,实现船舶主机安装过程仿真。根据本论文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内容:熟悉ME型主机结构及部件组成,了解某船厂在船舶建造期间ME型7G80ME-C9.5船舶主机吊运安装的总成划分、安装流程和步骤、各总成的安装顺序、安装要求以及安装注意事项;阐述当前制造业领域装配工艺的发展形势,了解目前国内船舶主机安装的现状,选取典型部件安装过程,讲述装配虚拟仿真的策略和运用;对ME型船舶主机安装过程和动车测试进行仿真虚拟,对仿真效果进行分析,使ME型主机安装及设计手段可视化,提高现场安装精度和效率。
叶建侠[5](2017)在《基于Web技术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市场的逐步形成,导致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刻变化。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在国外得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对我国企业产生影响。构成供应链的代表要素主要有: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及物流、零售企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现代物流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水平还比较低。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以及提高服务水平是我国企业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一项重大任务。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项目,从而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是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以收取报酬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企业。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电子商务物流与采购一体化将成为大企业物流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巨大的产业群,对社会宏观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层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成本低廉、服务质量高等优点。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处还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在应用信息技术这一块相对薄弱。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的概念、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瓶颈,并阐明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进而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于B/S结构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系统采用了B/S结构,进一步克服了传统的C/S架构系统的投资较大、维护成本高、系统难以升级等诸多缺点,进而实现了服务器集中管理以及数据的安全性保障。在技术方面,通过ASP.net建立系统框架模型,用SQL Server建立数据库,Asp.net与SQL的完美结合,特别适合于构架中小型的电子商务站点,让编写基于数据库的网上应用程序变得非常容易。文中还详细介绍了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方案、系统模块设计、物流管理模块的功能介绍等内容。最后对本文做了总结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齐祥[6](2017)在《深部复合地层TBM选型与掘进适应性分析及评价软件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交通、水利和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重心向西部迁移,深长隧道的修建必不可少。从技术、经济和工期综合比较,采用TBM工法是首选。由于在深部复合地层条件下TBM工法的选用和实施会遇到较多困难,因此需要对其选型与掘进适应性进行深入分析。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软件编程方法,对深部复合地层TBM选型及掘进适应性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成果如下。(1)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专家意见及工程案例,筛选了与TBM选型及掘进适应性强相关的TBM设计、地质特征条件、不良地质问题及施工组织等因素;构建了 TBM选型指标体系与TBM掘进适应性指标体系。(2)首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确定了选型及掘进适应性指标模糊隶属函数;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全部评价指标的权重与排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深部复合地层TBM选型与掘进适应性的评价模型。(3)基于TBM选型和掘进适应性评价模型,采用Microsoft的Visual Studio平台和Access数据库以及Visual C#计算机语言,开发了"深部复合地层TBM选型及掘进适应性评价专家系统"专业评价软件;该软件具有计算准确高效、功能多样、操作过程与结果实时显现、数据环境安全等特点。(4)采用所开发的评价软件,对辽西北供水工程、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引大济湟引水工程、达坂隧道工程四项代表性工程的TBM选型与掘进适应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相比表明,所推荐的机型合理,掘进适应度与实际隧道掘进情况相符,表明了该评价软件具有准确性与实用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深部复合地层TBM选型与掘进适应性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用价值。
李续楠[7](2017)在《红黏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坝基覆盖层中的应力变形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土石坝为水利工程中最古老的一种坝形,在国内因其取材方便、施工简单被广泛应用,但大多数修建在上个世纪,由于施工技术及资金的限制,工程质量较差,目前多数带病运行,亟需进行除险加固。我国云南省有着大量的红黏土资源,是红黏土塑性混凝土的主要原料。本次模拟采用云南红黏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坝基防渗体,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云南省石林县某水库进行了红黏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与两侧覆盖层的应力变形及防渗的数值模拟分析,计算中各分区均采用Duncan-eb模型,水位分别为校核洪水位、正常蓄水位及死水位,墙体厚度分别为0.3m、0.4m及0.5m,利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进行建立模型、划分网格,利用非线性功能较强的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计算。计算中对分层填筑进行模拟、并考虑地应力平衡及网格划分的合理性及流固耦合的相互作用,保证数值模拟的精确性。对校核洪水位、正常蓄水位及死水位下0.3m、0.4m及0.5m厚防渗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各工况下防渗墙的应力情况、防渗效果及与覆盖层的变形协调性。计算结果显示,在坝基加入防渗墙后,坝体及防渗墙的应力变形值均在合理范围内,但防渗墙的墙顶及墙底处大主应力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应力突变,经过对比分析判断,突变应力值未达到红黏土塑性混凝土的破坏值,理论上不会发生破坏。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研究,对斜墙下覆盖层中红黏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不同水位和不同墙厚的工况下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校核洪水位、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下,防渗墙的铅锤向的位移随着墙体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各工况下协调性均在合理范围内,死水位下墙体铅垂向位移小于校核洪水位及正常蓄水位;顺河向位移最大值随着墙体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随着水位的下降,最大值发生高程点向墙顶偏移,且有向上游移动的趋势。(2)校核洪水位、正常蓄水位及死水位作用下,防渗墙顶部垂直应力值为墙底的50%-60%,随着水位的下降和墙厚的增加,防渗墙内部垂直应力值减小,有利于改善墙体内部应力不均的情况。(3)在校核洪水位、正常蓄水位及死水位作用下,各工况下墙体内部的大、小主应力均为压应力为主,其中大主应力只在墙体两端连接处出现极小部分的拉应力区,且数值极小。(4)在校核洪水位、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下,防渗墙厚度分别0.3m、0.4m和0.5m厚,浸润线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防渗墙厚度的增加,年渗漏量有减小的趋势。
张连仓[8](2016)在《公交车身媒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公交车是每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国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的背景下,它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公交车每天穿梭来往于城市中的大街小巷,把人们送往不同的地点,这种模式就使公交车身媒体成为渗透力很强的户外广告媒体。而公交车身媒体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对公交车身媒体的管理,从而可以充分的开发公交车身的媒体资源,使公交车身媒体企业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本课题是重点研究、开发公交车身媒体管理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公交车身媒体行业的预测分析。公交车因数量众多,所以是户外广告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车身媒体资源数据库的海量数据资源,作为车身媒体资源数据库的拥有者,可以通过公交车身媒体管理系统有效的发现数据、利用数据,并对广告主的投放模式进行精准预测,从而实现车身媒体的精准营销。公交车身媒体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通过需求调研、分析、系统可行性分析、总体设计、程序开发、系统测试等几个步骤来实现,与以往车身媒体管理系统不同的是,本系统基于车身辆数据、车身广告数据、财务数据、合同数据实现了决策分析功能。依据传媒公司的业务特点,开发一套实现对媒体各类信息查询、汇总、统计、报表、分析等功能,实现规范销售管理,加强分析和预测,提高媒体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能力的系统。本系统是采用B/S结构模式,通过Asp.net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编写实现的的公交车身媒体管理系统。
李雪[9](2016)在《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考种是玉米育种一个重要环节,玉米考种过去主要依靠人工,过程繁复,耗时耗力,无法完全准确掌握育种人员所需的全部数据。高通量玉米考种生产线的应用,可以实现玉米果穗、籽粒二十余项考种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一个中等规模的玉米分子育种单位每年有几万甚至十万个组合,这些组合一年的考种信息及田间的测试数据整合到一起是一个海量的数据。而且玉米育种周期长,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人员变动、材料变动、多年数据的累积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数据量更为庞大,因此,开发一个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非常必要,这样一个系统可以使玉米育种信息的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对提高玉米育种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取得的研究和设计成果有:根据对国内外玉米育种信息化现状的调研及对玉米育种相关单位的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并对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通过对作物遗传理论的研究,对作物遗传力和配合力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本系统中玉米育种分析方式—配合力分析法,为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应用C#语言,采用MVC设计模式和B/S架构,实现了前台玉米信息浏览及评论、留言信息反馈;后台系统管理员登录,玉米信息的管理,配合力分析等功能。本文所研究的基于配合力分析的玉米育种资源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在数据有效管理及利用的进程中以其简单、方便、直观等特点,大大提高了玉米育种信息管理与分析的效率与科学性。
王文斌[10](2016)在《航空发动机叶片超声自动检测的三维显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航空发动机叶片属于复杂曲面工件,是将燃气热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关键部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飞行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于航空发动机叶片,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分析的可靠性,是超声检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缺陷和厚度自动化无损检测”项目的具体需要,开展曲面工件自动超声检测三维显示技术研究和软件的研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IGES格式叶片CAD模型的三维显示技术。针对本系统叶片超声检测中CAD模型所用的IGES数据格式,采用C#.NET编程语言,结合第三方库Open TK,编写几何实体析取的算法和程序,根据绘图函数的参数数据类型,研究解析后的各几何实体数据的转换算法,编写Open GL渲染管线配置代码和几何实体的绘制代码,最终实现IGES格式叶片CAD模型的可视化。(2)提出了一种基于Delaunay与网格增长的混合曲面重构方法。根据叶片自动超声检测所得离散的C扫描点集数据,研究将这些离散点集信息重构为连续曲面,提出了一种基于Delaunay与网格增长的混合重构方法,开发了MATLAB和C#.NET混合编程技术的重构算法的程序,验证叶片超声C扫检测数据的三维显示,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3)研制了曲面工件自动超声检测三维显示软件。依据曲面工件自动超声检测三维显示的需求,设计了系统总体架构,分析了系统中各组成模块的功能,研究了各功能模块和系统数据库之间的关系。以C#.NET为开发平台,结合MATLAB、SQL Server2008与Open TK,开发了三维显示软件中用户管理、权限分配、文件管理和三维动态显示等功能模块,并通过实测验证了操作界面和关键功能模块的有效性。
二、用Visual C#.NET开发土坝渗透数据处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Visual C#.NET开发土坝渗透数据处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的土石坝渗流安全监控与预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BIM及土石坝渗流安全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BIM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土石坝渗流安全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基于BIM的土石坝渗流监控与预警系统框架构建 |
2.1 项目背景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3 系统技术调研 |
2.4 系统框架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土石坝信息储存模块开发 |
3.1 BIM模型创建与开发 |
3.1.1 土石坝建模方法 |
3.1.2 土石坝建模过程 |
3.1.3 库区环境建模 |
3.1.4 BIM模型信息化开发 |
3.2 土石坝数据库创建开发 |
3.2.1 土石坝数据库创建 |
3.2.2 数据库前端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土石坝渗流监控模块开发 |
4.1 渗流监控指标拟定 |
4.1.1 渗流量监控指标拟定 |
4.1.2 测压管水位监控指标拟定 |
4.1.3 渗流比降指标拟定 |
4.2 渗流情况监查功能开发 |
4.2.1 开发准备 |
4.2.2 监测数据定时导入 |
4.2.3 监测数据的查看 |
4.2.4 监测数据曲线分析 |
4.2.5 BIM可视化监视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土石坝渗流异常预警模块开发 |
5.1 客户端可视化预警 |
5.1.1 BIM可视化预警 |
5.1.2 弹窗预警 |
5.2 移动端短信预警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管理理论基础研究 |
2.1 施工人员和机械管理研究 |
2.1.1 施工人员和机械管理 |
2.1.2 基于GPS的沥青路面施工机群监控 |
2.2 施工成本管理研究 |
2.2.1 成本管理理论 |
2.2.2 赢得值法 |
2.2.3 纠偏措施 |
2.3 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开发技术基础 |
3.1 结构模式简介 |
3.1.1 B/S(Browser/Server)结构模式 |
3.1.2 C/S(Client/Server)结构模式 |
3.1.3 系统结构模式 |
3.2 系统开发工具 |
3.2.1 Microsoft.NET Framework简介 |
3.2.2 C#语言技术 |
3.3 道路及地形模型的建模与管理 |
3.4 数据采集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
4.2 系统需求分析 |
4.2.1 管理行为控制程序 |
4.2.2 指标控制程序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3.2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
4.4 系统建模 |
4.4.1 统一建模语言概述 |
4.4.2 UML建模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SQL Server简介 |
4.5.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5.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5.4 数据库的安全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1.1 系统硬件环境要求 |
5.1.2 系统软件环境要求 |
5.2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2.1 成本管理功能的实现 |
5.2.2 质量管理模块 |
5.3 系统运行算例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涌水与防护正反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1.2.1 反分析简述 |
1.2.2 反分析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
1.2.3 隧道涌水正反分析研究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2 确定待反演参数及反演围岩参数 |
2.1 确定待反演参数 |
2.1.1 圆形隧道位移解析解 |
2.1.2 参数可辨识条件 |
2.1.3 反演结果唯一性分析 |
2.2 反分析围岩参数方法 |
2.2.1 假想应力法 |
2.2.2 反分析围岩参数 |
2.3 小结 |
3 位移监测点布置与鸡公山隧道围岩参数反演 |
3.1 位移监测点布置原则及其优化布置 |
3.1.1 监测点布置原则及其量测内容 |
3.1.2 监测点优化布置判据 |
3.1.3 圆形隧道位移监测点的优化布置分析 |
3.2 鸡公山隧道围岩参数反演 |
3.2.1 鸡公山隧道工程地质 |
3.2.2 位移监测数据 |
3.2.3 反演结果分析 |
3.3 小结 |
4 隧道开挖渗流场分析及防、排水技术分析 |
4.1 鸡公山隧道涌水模型建立 |
4.1.1 正演模型建立 |
4.1.2 参数选取 |
4.2 隧道开挖的渗流场分析 |
4.2.1 渗流场分析 |
4.2.2 隧道涌水机理分析 |
4.3 隧道防、排水技术分析 |
4.3.1 隧道防水技术分析 |
4.3.2 隧道排水方式分析 |
4.4 小结 |
5 鸡公山隧道围岩结构正分析及支护结构优化 |
5.1 鸡公山隧道开挖的位移场分析 |
5.1.1 双洞隧道塑性变形分析 |
5.1.2 双洞隧道位移场分析 |
5.2 支护结构优化判据及准则 |
5.2.1 隧道围岩稳定性准则 |
5.2.2 隧道围岩稳定性判据 |
5.3 鸡公山隧道支护结构优化 |
5.4 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船用二冲程柴油主机安装过程仿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主机和安装过程介绍 |
2.1 电控ME型主机 |
2.1.1 电控ME型主机发展由来 |
2.1.2 电控ME型主机主要构成 |
2.2 电控ME型主机安装过程 |
2.2.1 主机参数 |
2.2.2 某船主机安装流程 |
2.2.3 安装基础准备 |
2.2.4 机座+曲轴总成安装 |
2.2.5 机架总成安装 |
2.2.6 缸体总成安装 |
2.2.7 缸盖总成安装 |
2.2.8 贯穿螺栓安装 |
2.2.9 排烟管安装 |
2.2.10 增压器组件安装 |
2.2.11 管系和其他部件的安装 |
2.2.12 主机定位和轴负荷测量 |
2.2.13 环氧树脂垫浇注 |
2.2.14 地脚螺栓安装 |
2.2.15 主要螺栓扭矩要求 |
2.3 安装注意事项 |
2.3.1 主机安装对环境和专用工具等要求 |
2.3.2 主机安装注意事项 |
2.4 本章小结 |
3 装配仿真技术 |
3.1 装配仿真系统概述 |
3.1.1 装配仿真技术的内涵与定义 |
3.1.2 装配仿真系统的内容 |
3.1.3 装配仿真系统的作用 |
3.2 装配仿真系统的相关技术 |
3.2.1 装配仿真系统的方案设计 |
3.2.2 装配环境的虚拟设计技术 |
3.2.3 装配顺序规划技术 |
3.2.4 虚拟装配干涉及约束处理技术 |
3.3 装配仿真系统的电脑配置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主机安装过程仿真模型构建 |
4.1 主机安装模型构建软件 |
4.2 主机安装本体模型建立 |
4.2.1 主机几何模型的建模方法 |
4.2.2 模型的建立与虚拟场景的搭建 |
4.2.3 主机模型着色器的实现 |
4.3 主机安装过程模型的建立 |
4.3.1 Unity 3D工具的简介 |
4.3.2 主机部件模型移动与实现 |
4.4 针对主机安装过程建模技术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5 主机安装过程仿真系统的实现 |
5.1 主机安装过程仿真系统概述 |
5.2 主机安装过程仿真思路 |
5.3 主机安装过程仿真系统的实现 |
5.3.1 碰撞检测 |
5.3.2 路径规划 |
5.3.3 摄像机控制 |
5.3.4 界面设计与实现 |
5.4 系统的测试和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6 二冲程柴油主机安装过程仿真系统应用 |
6.1 主机安装过程可视化 |
6.2 ME主机安装过程培训学习 |
6.3 主机安装后动车测试方案 |
6.3.1 主机转速控制测试方案设计 |
6.3.2 主机动车测试仿真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分编程代码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基于Web技术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1 国外应用状况 |
1.2.2 国内应用状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概述 |
2.1 开发环境 |
2.1.1 服务器端 |
2.1.2 客户端 |
2.2 开发工具 |
2.2.1 Visual Studio.NET的简介 |
2.2.2 IIS介绍 |
2.3 相关技术概述 |
2.3.1 ASP.net技术介绍 |
2.3.2 SQL数据库介绍 |
2.4 设计模式介绍 |
2.4.1 B/S模式 |
2.4.2 C/S模式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目标 |
3.2 业务模式分析 |
3.3 数据流内容分析 |
3.4 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图 |
3.5 系统管理平台 |
3.5.1 权限管理 |
3.5.2 角色设置 |
3.5.3 用户管理 |
3.5.4 密码管理 |
3.5.5 数据备份管理 |
3.5.6 数据恢复管理 |
3.5.7 日志管理 |
3.6 公司管理平台 |
3.6.1 基础信息维护 |
3.6.1.1 客户资料维护 |
3.6.1.2 同行信息维护 |
3.6.1.3 价格体系维护 |
3.6.1.4 部门信息管理 |
3.6.1.5 网点信息维护 |
3.6.1.6 运输路线维护 |
3.6.1.7 仓库信息设置 |
3.6.1.8 装卸组信息 |
3.6.1.9 货物包装定义 |
3.6.1.10 货物名称定义 |
3.6.1.11 财务科目维护 |
3.6.2 车队管理 |
3.6.2.1 车队资料 |
3.6.2.2 车队合同 |
3.6.2.3 车辆类型定义 |
3.6.2.4 司机档案管理 |
3.6.2.5 车辆档案管理 |
3.6.2.6 车辆成本录入 |
3.6.3 核销管理 |
3.6.3.1 运费核销 |
3.6.3.2 月结客户结算 |
3.6.3.3 车辆运费结算 |
3.6.3.4 同行运费结算 |
3.6.4 代收货款管理 |
3.6.4.1 代收货款信息回馈 |
3.6.4.2 代收货款确认 |
3.6.4.3 代收货款付款信息 |
3.7 业务运营平台 |
3.7.1 提货管理功能需求 |
3.7.1.1 预订单管理 |
3.7.1.2 提货配载 |
3.7.2 发货业务管理 |
3.7.2.1 运单录入 |
3.7.2.2 装车配载 |
3.7.2.3 发车 |
3.7.2.4 中途配载 |
3.7.2.5 同行转出配载 |
3.7.2.6 转出运达确认 |
3.7.3 到货业务管理 |
3.7.3.1 到货签收 |
3.7.3.2 到货通知 |
3.7.4 送货业务管理 |
3.7.4.1 客户自提 |
3.7.4.2 送货配载 |
3.7.4.3 送货信息反馈 |
3.7.5 仓库管理 |
3.7.5.1 库内转移 |
3.7.5.2 库存查询 |
3.7.6 回单管理 |
3.7.6.1 回单确认 |
3.7.6.2 回单配载 |
3.7.6.3 回单签收 |
3.8 其他系统功能分析 |
3.8.1 查询统计 |
3.8.1.1 货物跟踪查询 |
3.8.1.2 运单信息查询 |
3.8.1.3 装车配载查询 |
3.8.2 客户端查询 |
3.8.2.1 货物查询 |
3.8.2.2 货款查询 |
3.8.3 财务软件接口 |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模块划分 |
4.2 客户管理子系统设计 |
4.2.1 客户管理子系统架构 |
4.2.2 客户管理子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 财务子系统设计 |
4.3.1 财务管理页面 |
4.3.2 添加财务记录 |
4.3.3 添加/删除财务项目 |
4.4 订单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
4.4.1 用户订单界面 |
4.4.2 管理员管理用户订单 |
4.5 运输管理子系统设计 |
4.5.1 司机信息 |
4.5.2 车辆信息 |
4.5.3 运输单信息 |
4.5.4 数据库设计 |
4.6 仓储管理子系统设计 |
4.6.1 库存货物信息 |
4.6.2 入库单信息 |
4.6.3 出库单信息 |
4.6.4 采购信息 |
4.6.5 数据库设计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深部复合地层TBM选型与掘进适应性分析及评价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TBM工法与钻爆法对比 |
1.2.2 TBM选型 |
1.2.3 TBM掘进适应性评价 |
1.2.4 适应性评价方法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研究路线 |
1.5 创新点 |
2 适应性评价理论及方法 |
2.1 适应性分析 |
2.1.1 适应性含义 |
2.1.2 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2.2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 |
2.2.1 适应性评价方法 |
2.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2.3 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
2.2.4 权重确定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TBM选型适应性评价模型 |
3.1 TBM选型适应性评价体系 |
3.1.1 几何条件与线型条件 |
3.1.2 地质条件 |
3.1.3 不良地质问题 |
3.1.4 工期 |
3.1.5 TBM选型指标体系 |
3.2 TBM选型适应性评价指标隶属函数 |
3.2.1 曲线半径 |
3.2.2 单轴抗压强度 |
3.2.3 岩爆 |
3.2.4 断层破碎带 |
3.2.5 围岩大变形卡机 |
3.2.6 月进尺 |
3.3 TBM选型适应性评价权重 |
3.3.1 单层次指标权重 |
3.3.2 总层次指标权重 |
3.4 本章小结 |
4 TBM掘进适应性评价模型 |
4.1 TBM掘进适应性评价体系 |
4.1.1 TBM施工参数 |
4.1.2 地质条件 |
4.1.3 不良地质问题 |
4.1.4 施工组织 |
4.1.5 TBM掘进适应性指标体系 |
4.2 TBM掘进适应性评价指标隶属函数 |
4.2.1 掘进速度 |
4.2.2 总推力 |
4.2.3 刀盘转速 |
4.2.4 刀盘扭矩 |
4.2.5 单轴抗压强度 |
4.2.6 岩石完整性系数 |
4.2.7 石英含量 |
4.2.8 地应力水平 |
4.2.9 最大埋深 |
4.2.10 岩石磨蚀性系数 |
4.2.11 断层破碎带 |
4.2.12 围岩大变形卡机 |
4.2.13 岩爆 |
4.2.14 复合地层 |
4.2.15 突涌水 |
4.2.16 透水 |
4.2.17 高地温 |
4.2.18 有害气体 |
4.2.19 施工技术水平 |
4.2.20 施工管理水平 |
4.3 TBM掘进适应性评价权重 |
4.3.1 单层次指标权重 |
4.3.2 总层次指标权重 |
4.4 TBM掘进适应性评价标准 |
4.5 本章小结 |
5 TBM选型及掘进适应性评价专家系统软件开发 |
5.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5.1.1 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平台 |
5.1.2 .NET框架 |
5.1.3 Visual C#.NET 语言 |
5.1.4 Access数据库 |
5.2 软件开发流程 |
5.3 软件开发 |
5.3.1 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 |
5.3.2 软件运行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6 工程实例验证 |
6.1 辽西北供水工程(二段)施工五标TBM施工工程 |
6.1.1 依托工程地质条件 |
6.1.2 依托工程地质问题 |
6.1.3 依托工程TBM设计施工参数 |
6.1.4 TBM施工组织 |
6.1.5 TBM选型评价 |
6.1.6 TBM掘进适应性评价 |
6.1.7 评价结果分析 |
6.2 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试验段TBM施工工程 |
6.2.1 依托工程地质条件 |
6.2.2 依托工程地质问题 |
6.2.3 依托工程TBM设计施工参数 |
6.2.4 TBM施工组织 |
6.2.5 TBM选型评价 |
6.2.6 TBM掘进适应性评价 |
6.2.7 评价结果分析 |
6.3 青海引大济湟引水隧洞 |
6.3.1 依托工程地质条件 |
6.3.2 依托工程地质问题 |
6.3.3 依托工程TBM设计施工参数 |
6.3.4 TBM施工组织 |
6.3.5 TBM选型评价 |
6.3.6 TBM掘进适应性评价 |
6.3.7 评估结果分析 |
6.4 达坂引水隧洞 |
6.4.1 依托工程地质条件 |
6.4.2 依托工程不良地质问题 |
6.4.3 依托工程TBM设计施工参数 |
6.4.4 TBM施工组织 |
6.4.5 TBM选型评价 |
6.4.6 TBM掘进适应性评价 |
6.4.7 评估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红黏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坝基覆盖层中的应力变形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土石坝的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防渗墙的研究现状 |
1.3.1 刚性混凝土防渗墙 |
1.3.2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 |
1.3.3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数值模拟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意义 |
1.6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红黏土塑性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及分析方法 |
2.1 红黏土塑性混凝土物理性能 |
2.1.1 红黏土塑性混凝土原料构成 |
2.1.2 红黏土塑性混凝土特性及优越性 |
2.2 土体的本构模型 |
2.2.1 邓肯张E-v模型 |
2.2.2 邓肯张E-B模型 |
2.3 有限元的分析方法 |
2.3.1 计算软件 |
2.3.2 非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
2.4 有限元法计算模型及误差消除 |
2.4.1 有限元法模型的建立 |
2.4.2 模型的地应力平衡 |
2.4.3 划分网格与误差消除 |
2.5 计算参数与加载过程 |
2.5.1 计算参数 |
2.5.2 加载过程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蓄水期防渗墙及覆盖层的应力变形和防渗影响分析 |
3.1 水库概况 |
3.1.1 工程概况 |
3.1.2 水文概况 |
3.1.3 地形地质 |
3.2 蓄水期防渗墙与覆盖层应力变形影响分析 |
3.2.1 不同水位下防渗墙与覆盖层铅锤向变形协调分析 |
3.2.2 不同水位下防渗墙与覆盖层顺河向变形协调分析 |
3.2.3 不同水位下防渗墙应力变形分析 |
3.3 不同水位下防渗墙对坝基的防渗分析 |
3.3.1 边界条件的处理 |
3.3.2 不同水位下防渗墙防渗效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蓄水期不同厚度防渗墙应力变形和防渗影响分析 |
4.1 蓄水期不同厚度防渗墙土应力与变形分析 |
4.1.1 坝体及红黏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变形计算结果 |
4.1.2 蓄水期不同厚度防渗墙与覆盖层铅锤向位移变形协调分析 |
4.1.3 蓄水期不同厚度防渗墙与覆盖层顺河向位移变形协调分析 |
4.1.4 蓄水期不同厚度防渗墙变形及应力分析 |
4.2 蓄水期不同厚度防渗墙对坝基的防渗分析 |
4.2.1 工程渗流系数采用值 |
4.2.2 蓄水期不同墙厚防渗计算结果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学术成果情况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8)公交车身媒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某车身媒体行业公司简介 |
1.1.2 某车身媒体行业公司信息化现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及现状 |
1.3.1 车身媒体行业 |
1.3.2 数据挖掘技术在媒体管理系统的应用 |
1.4 发展趋势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 |
2.1 ASP.NET |
2.2 C#语言简介 |
2.3 SQL SERVER 数据库 |
2.4 开发环境 |
2.5 B/S运行架构 |
2.6 数据挖掘 |
2.6.1 回归分析概念 |
2.6.2 回归分析应用 |
2.6.3 回归分析步骤 |
2.6.4 决策树方法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分析 |
3.1 系统分析目的 |
3.2 需求分析 |
3.2.1 业务流程需求 |
3.2.2 系统功能需求 |
3.2.3 系统性能需求 |
3.3 可行性分析 |
3.3.1 社会可行性分析 |
3.3.2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3.3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3.4 运行可行性分析 |
3.3.5 管控可行性分析 |
3.4 系统效率及安全性分析 |
3.5 系统开发方法与模式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1.1 系统主要架构的选取 |
4.1.2 网络架构设计 |
4.1.3 关联规则挖掘 |
4.2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
4.3 系统功能模块图 |
4.4 系统用例图 |
4.5 系统数据流图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5.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5.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实现 |
6.1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6.1.1 登录界面 |
6.1.2 主界面 |
6.1.3 车身媒体管理功能 |
6.2 系统安全性实现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7.1 数据挖掘技术的架构设计 |
7.2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逻辑架构设计 |
7.3 系统环境实现 |
7.4 数据采样收集模块 |
7.5 数据分析处理模块 |
7.6 数据可视化模块 |
7.7 系统的优化 |
7.8 数据挖掘算法的实现 |
7.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玉米育种理论分析与系统开发技术选择 |
2.1 玉米育种的遗传力分析 |
2.1.1 广义遗传的环境方差估计 |
2.1.2 狭义遗传的回交估计 |
2.2 玉米育种的配合力分析 |
2.2.1 配合力育种分析基本原理 |
2.2.2 配合力的数学模型 |
2.2.3 配合力分析的方法 |
2.3 玉米育种数据分析方法选择 |
2.4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选择 |
2.4.1 Asp.net的技术发展与优势 |
2.4.2 玉米育种信息库使用的数据库技术 |
2.4.3 Ajax技术与JSON数据格式的使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1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
3.1.2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
3.1.3 系统的其他需求 |
3.2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模式的选择 |
4.1.1 ASP.NET MVC三层设计模式 |
4.1.2 NVelocity模板技术 |
4.2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框架设计 |
4.3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
4.3.1 客户端浏览器的业务流程 |
4.3.2 服务器端的业务流程 |
4.4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
4.5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UML建模设计 |
4.5.1 系统用例的设计 |
4.5.2 系统类图的设计 |
4.6 玉米育种信息数据库设计 |
4.6.1 玉米育种信息数据来源 |
4.6.2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6.3 SqlHelper助手类的引入 |
4.6.4 玉米育种信息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5.2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端的实现 |
5.3 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
5.3.1 玉米产品展示模块的实现 |
5.3.2 玉米育种科研人员登录过程的实现 |
5.3.3 玉米相关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4 玉米育种配合力分析模块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10)航空发动机叶片超声自动检测的三维显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复杂曲面自动超声检测技术 |
1.3.2 三维点云数据的曲面重构技术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自动超声检测三维显示系统架构 |
2.1 软件的总体设计 |
2.2 各模块功能设计 |
2.2.1 用户管理模块 |
2.2.2 权限分配模块 |
2.2.3 文件管理模块 |
2.2.4 数据三维显示模块 |
2.2.5 数据库模块 |
2.3 本章总结 |
第3章 IGES模型的三维显示技术研究 |
3.1 基于Open GL与 C#.NET的可视化平台搭建 |
3.1.1 OpenGL显示管线 |
3.1.2 OpenGL在 C#.NET环境下的配置 |
3.2 IGES格式叶片模型的可视化 |
3.2.1 IGES文件格式 |
3.2.2 叶片IGES格式文件的析取与显示 |
3.3 本章总结 |
第4章 基于Delaunay与网格增长的曲面重构 |
4.1 基于Delaunay与网格增长的混合重构方法 |
4.2 MATLAB与.NET项目的混合开发技术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界面及关键功能介绍与验证 |
5.1 系统各模块功能结构与联系 |
5.2 各模块功能 |
5.2.1 用户管理及权限分配模块 |
5.2.2 三维显示 |
5.2.3 文件数据库管理 |
5.3 本章总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用Visual C#.NET开发土坝渗透数据处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的土石坝渗流安全监控与预警[D]. 王嘉星. 南昌工程学院, 2020(06)
- [2]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郭世奇. 长安大学, 2020(06)
- [3]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涌水与防护正反问题分析[D]. 马恕君.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4]船用二冲程柴油主机安装过程仿真与研究[D]. 刘清江.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5]基于Web技术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 叶建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4)
- [6]深部复合地层TBM选型与掘进适应性分析及评价软件开发[D]. 齐祥.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1)
- [7]红黏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坝基覆盖层中的应力变形数值模拟研究[D]. 李续楠.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8]公交车身媒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连仓.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9]玉米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D]. 李雪.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1)
- [10]航空发动机叶片超声自动检测的三维显示技术研究[D]. 王文斌. 兰州理工大学,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