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访问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据,访问控制,缓存,机制,多核,子网,孔子。
访问机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雒江涛,何宸,王俊霞[1](2019)在《命名数据网络中可追溯且轻量级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命名数据网络(NDN)具有网内缓存特点,任意用户可直接从中间路由节点获取数据,同时,内容提供商也无法得知用户的访问信息。针对这些问题,该文结合基于身份的组合公钥和Schnorr签名方法,提出了"叁次握手"匿名安全认证协议,同时,采用改进的秘密共享方法来高效分发内容密钥,实现了一种可追溯且轻量级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机制(TLAC),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TLAC机制的高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金鹏,宫新鹏,刘斐[2](2019)在《一种以RBAC为基础、以UCON模型作为访问决策机制的新的数据仓库安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当前数据仓库在进行访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RBAC,并且以UCON作为访问机制的新型数据仓库安全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前数据仓库的灵活性、权限的动态性以及数据访问的细粒度控制能力,进而提高了数据仓库的安全性能,为用户进行安全访问提供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10期)
[3](2019)在《蔡达峰访问巴西并出席中巴议会(众院)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巴西利亚9月18日电 应巴西众议院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于9月15日至18日率团访问巴西,其间,会见巴西众议长马亚,并同中巴议会(众院)交流机制巴方主席达马塔举行中巴议会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蔡达峰表示,建交45年来,中巴始终秉持(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09-19)
金芳[4](2019)在《基于信任子网的信任数据搜索访问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信任模型中信任数据搜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信任数据搜索机制,即基于信任子网的信任数据搜索访问机制,该搜索机制的第一阶段采用普遍搜索方法查找持有目标节点信任数据的节点,以缩小第二阶段信任子网建立过程中信任数据的搜索范围。信任子网建立完成后,采用一种基于最小消息转发集合的优化洪泛策略在信任子网内部搜索访问目标节点的信任数据,该优化策略可以避免大量的消息冗余,有效地节约网络资源。由仿真结果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基于信任子网的搜索机制在转发消息数量和响应时间等方面的性能均比其它几种搜索方法有较大提高。在信任模型中采用基于信任子网的搜索机制搜索访问信任数据,可以提高信任度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曹震寰,蔡小孩,顾梦鹤,顾小卓,李晓伟[5](2019)在《基于访问控制列表机制的Android权限管控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Android采用基于权限的访问控制方式对系统资源进行保护,其权限管控存在管控力度过粗的问题。同时,部分恶意程序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隐私场景下偷偷地对资源进行访问,给用户隐私和系统资源带来一定的威胁。在原有权限管控的基础上引入了访问控制列表(ACL)机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ACL机制的Android细粒度权限管控系统。所提系统能根据用户的策略动态地设置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避免恶意代码的访问,保护系统资源。对该系统的兼容性、有效性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为应用程序提供稳定的环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谢绒娜,郭云川,李凤华,史国振,王亚琼[6](2019)在《面向数据跨域流转的延伸访问控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网络环境中数据跨域流转后的受控共享,提出了一种延伸访问控制机制。所提控制机制分为约束控制和传播控制2类,其中,约束控制解决访问请求实体在访问请求前对数据的访问授权问题,传播控制用于数据脱离数据中心后对数据的延伸控制。所提机制基于数据自身及数据流转过程中的起源信息,实现了对数据的直接和间接访问控制。理论分析证明了所提机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电子发票全生命控制为例,展示了所提机制的实施方法,该实例表明,所提机制能解决跨域跨系统交换后的数据细粒度延伸控制问题。(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瑞君,祝可,程燕[7](2019)在《基于SVM访问预测机制的Web缓存数据库级替换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Web缓存用于解决网络访问延迟和网络拥塞问题,缓存替换策略直接影响缓存的命中率。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访问预测机制的Web缓存替换策略。首先,根据用户之前的访问日志,通过预处理操作提取多项特征以构建特征数据集。然后,通过训练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来预测缓存对象是否可能被再次访问,将分类为不会再次被访问的缓存对象删除以腾出空间。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LRU,LFU和GDSF方案相比,提出的策略具有较高的请求命中率和字节命中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何宸[8](2019)在《命名数据网络中基于内容加密的访问控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传统的TCP/IP网络呈现出安全性差、内容分发效率低、移动性差等诸多弊端。为了更好地适应用户对网络的需求,作为新一代网络架构的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NDN)应运而生。由于NDN具有网内缓存特性,非授权用户可直接从中间路由节点获取数据,使得内容提供商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访问控制,也使得内容提供商无法得知用户的访问信息。因此,如何构建一种灵活高效且可对访问进行追溯的访问控制机制是提高NDN可用性的重要研究方向。本课题受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重点项目支持,对NDN中访问控制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为在NDN中实现灵活高效的访问控制,本文提出了基于内容加密的访问控制机制。为提高内容的安全性,首先提出一种逐包保护(Per-Packet Protection,PPP)的访问控制方法,采用单向散列函数生成数据包的密钥,并结合基于身份密码学方法和改进的Shamir秘密共享方法来高效地分发密钥信息。其次,结合PPP方法提出基于秘密共享方法和对称加密方法的访问控制机制(Secret Sharing and Symmetric Encryption,SSSE),以完成内容的分发与撤销。SSSE机制采用基于异或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法完成内容的编码处理,再从中选择部分数据进行对称加密。因此,在权限撤销阶段,仅对部分数据进行重加密操作,减少了计算开销。仿真验证了SSSE机制的高效性。2.为在NDN中实现访问追溯,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追溯且轻量级的访问控制(Trackable and Lightweight Access Control,TLAC)机制。TLAC机制结合基于身份的组合公钥方法和Schnorr签名方法,提出了“叁次握手”匿名安全认证协议。该机制在边缘路由器上对用户进行“叁次握手”认证,可以过滤非法用户的请求,并保证访问的可追溯性。考虑到请求的连续性,该机制在完成“叁次握手”认证后,基于共享的秘密值并采用轻量级的单向散列函数来减少后续认证开销。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在内容请求时仅引入了可接受的少量时延。(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2)
王磊[9](2019)在《片上多核处理器混合缓存架构生成与访问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片上多核处理器核数的持续增加,对片上缓存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基于SRAM缓存所带来的功耗开销在多核处理器系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具有非易失性、近零的泄漏功耗和高存储密度等优良特性,为片上缓存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也存在写延时大、写功耗大和有限的写寿命的问题等。因此,构建基于NVM与SRAM的混合缓存架构是一种更为合理的多核处理器缓存设计方法。本文针对基于一种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STT-RAM与SRAM的片上叁维多核处理器混合缓存架构生成与访问机制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并建立了片上多核处理器的功耗、热传播以及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耐久性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TT-RAM与SRAM的混合缓存架构优化生成方法。该生成方法在满足多核处理器系统最大温度与NVM耐久性约束下,确定每级共享缓存层不同类型存储器的最佳容量,以使得系统功耗开销最小;并进一步考虑“暗硅”的影响,将每级缓存层最佳容量进行分配,确定每个缓存块的打开关闭情况,得到最优化的缓存块布局。基于Gem5仿真平台通过实验验证,相比采用同等面积的SRAM的片上缓存架构,采用所提出生成方法生成的缓存架构的多核处理器系统功耗降低了28.9%,性能提升了44.81%。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缓存架构动态生成策略。该策略在片上多核处理器运行过程中,监测缓存块当前的使用率与热度指标,并与相应的阈值比较来判断是否可能被打开或者关闭。然后将缓存块进行优先级判断,并执行打开关闭算法,最终确定需要打开或者关闭的缓存块数目。本文还设计了指标采集器、读写命中率采集器和缓存块优先级判断器,以较低的硬件开销实现了动态生成策略。通过实验仿真,相比固定的混合缓存架构,采用所提出策略生成的混合缓存架构功耗降低14%,性能仅降低6%。最后,基于前述所提出的混合缓存架构,提出了一种混合缓存的访问机制。该访问机制首先将缓存行划分成了死亡行和写频繁行,然后根据这两种类型的缓存行从缓存填充、缓存替换和数据迁移叁个方面对传统访问机制进行了优化。该访问机制减少了不必要的缓存填充、优化了缓存行的替换并减少了对STT-RAM的写操作,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功耗开销并提升了性能。通过实验仿真,在使用动态生成策略的情况下,相比于传统的写回访问策略,所提出的访问机制可以提升性能约24.1%,节省功耗约29%。(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6-01)
庞海鹏[10](2019)在《基于属性加密的分布式服务访问控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网络化时代,各种依赖网络的在线服务不断出现,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注册、请求并获取服务。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服务,云服务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它通过在线方式为用户提供硬件、软件和应用等各种类型的服务。随着服务类型的不断增多,用户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关联变得复杂:一方面,用户可以同时订阅不同服务提供商的不同服务,并且订阅的每一种服务都具有时限性;另一方面,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服务以及为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而定制不同的服务包。在用户数量巨大,服务众多的情况下,用户需要进行查询、比较和选择各种服务,而服务提供商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用户对服务的访问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本论文针对网络在线服务的发布、授权和访问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设计了一个层次化的时间属性加密方案,本方案中服务提供商能够有效地组织及发布服务,并灵活地授权和控制用户对服务的访问。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服务提供商将提供的服务依据包含关系构建服务属性树,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系统中服务管理和访问控制的难度;(2)服务属性树的每一个节点对应一个服务包作为一种属性,通过服务属性密钥确定用户订阅的服务包,这种层次化的服务属性树实现了高效的密钥管理和分发;(3)引入时间属性,通过时间属性密钥对用户订阅的每一种服务包进行细粒度的限定,实现高效的用户权限的撤销;(4)引入边缘化的计算模型——雾计算为用户提供服务访问和控制,降低了用户服务访问的延迟。其次,扩展上述方案为一个多属性权威的层次化时间属性加密方案,实现分布式的服务访问控制。该方案的优势如下:(1)支持用户跨域访问多个服务提供商的服务;(2)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服务供应商的动态加入和退出;(3)支持多服务提供商汇集的统一服务发布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个服务提供商发布自己服务属性树的目录,用户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服务的查询和在线订阅,从而大大提升网络在线服务管理的效率。最后,本文证明了提出的两个方案在一般群模型下的安全性,并通过性能比较和实验仿真分析了提出方案的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6)
访问机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对当前数据仓库在进行访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RBAC,并且以UCON作为访问机制的新型数据仓库安全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前数据仓库的灵活性、权限的动态性以及数据访问的细粒度控制能力,进而提高了数据仓库的安全性能,为用户进行安全访问提供可靠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访问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雒江涛,何宸,王俊霞.命名数据网络中可追溯且轻量级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机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2].张金鹏,宫新鹏,刘斐.一种以RBAC为基础、以UCON模型作为访问决策机制的新的数据仓库安全模型[J].信息通信.2019
[3]..蔡达峰访问巴西并出席中巴议会(众院)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N].人民日报.2019
[4].金芳.基于信任子网的信任数据搜索访问机制研究[J].通信技术.2019
[5].曹震寰,蔡小孩,顾梦鹤,顾小卓,李晓伟.基于访问控制列表机制的Android权限管控方案[J].计算机应用.2019
[6].谢绒娜,郭云川,李凤华,史国振,王亚琼.面向数据跨域流转的延伸访问控制机制[J].通信学报.2019
[7].杨瑞君,祝可,程燕.基于SVM访问预测机制的Web缓存数据库级替换策略[J].计算机科学.2019
[8].何宸.命名数据网络中基于内容加密的访问控制机制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
[9].王磊.片上多核处理器混合缓存架构生成与访问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10].庞海鹏.基于属性加密的分布式服务访问控制机制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