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头及应用其的真空吸附装置论文和设计-张志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真空吸头及应用其的真空吸附装置,真空吸头包括吸附部、密封部和连接部,吸附部包括吸附面,吸附面用于接触吸附对象,吸附面上设置有沿中心对称的若干真空气孔,真空气孔呈同心圆排列,同心圆至少有两个,吸附部内设置有真空吸附腔,真空吸附腔由若干同心圆槽组成,真空气孔设置在同心圆槽槽底,密封部与吸附部相连,用于密封真空吸附腔,密封部上设置有通孔,连接部安装在密封部上,用于外接真空发生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应用此真空吸头的真空吸附装置。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片料和软料的取放时,能有效避免吸附不平整的情况出现,避免产品贴合位置存在偏差,提高产品良率,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真空吸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部(1)、密封部(2)和连接部(3),所述吸附部(1)包括吸附面(11),吸附面(11)用于接触吸附对象,所述吸附面(11)上设置有沿中心对称的若干真空气孔(12),所述真空气孔(12)呈同心圆排列,所述同心圆至少有两个,所述吸附部(1)内设置有真空吸附腔(13),所述真空吸附腔(13)由若干同心圆槽(14)组成,所述真空气孔(12)设置在所述同心圆槽(14)槽底,所述密封部(2)与所述吸附部(1)相连,用于密封所述真空吸附腔(13),所述密封部(2)上设有通孔(21),所述连接部(3)安装在所述密封部(2)上,用于外接真空发生器。

设计方案

1.真空吸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部(1)、密封部(2)和连接部(3),

所述吸附部(1)包括吸附面(11),吸附面(11)用于接触吸附对象,所述吸附面(11)上设置有沿中心对称的若干真空气孔(12),所述真空气孔(12)呈同心圆排列,所述同心圆至少有两个,

所述吸附部(1)内设置有真空吸附腔(13),所述真空吸附腔(13)由若干同心圆槽(14)组成,所述真空气孔(12)设置在所述同心圆槽(14)槽底,

所述密封部(2)与所述吸附部(1)相连,用于密封所述真空吸附腔(13),所述密封部(2)上设有通孔(21),

所述连接部(3)安装在所述密封部(2)上,用于外接真空发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腔(13)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径向沟槽(15),所述径向沟槽(15)连通全部所述同心圆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2)与所述吸附部(1)相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内设置有轴向孔,所述轴向孔与所述通孔(2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上设置有紧固螺纹孔(31)。

6.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发生装置(5)、气管(6)和至少一个真空吸头(7),所述真空发生装置(5)和所述真空吸头(7)通过所述气管(6)相连,所述真空吸头(7)为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真空吸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6)的长度范围为0.5m-1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6)的管径范围为4mm-6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真空吸头及应用其的真空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目前,许多电子产品的零件都是由不同的部件贴合组装而成的,在贴合过程中,涉及到元件的抓取和安放,一般使用机器视觉与真空吸附装置解决元件抓取的问题。真空吸附装置中通常会包括一个真空吸头,工作时在工件和真空吸头表面接触区域产生真空,依靠工件两侧压力差产生的压力将工件固定在真空吸头上,从而进行物品的搬运和传递。

在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片料和软料的取放,仍然使用传统吸头,传统吸头在吸附片料和软料时,由于吸附面小和吸头会产生吸附不平整的情况,产品褶皱,造成产品贴合位置存在偏差,产品不良率居高不下,进一步导致生产成本升高,给生产线造成不良影响。对位不准确,吸取速度慢,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真空吸头及应用其的真空吸附装置,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头,包括吸附部、密封部和连接部;

吸附部包括吸附面,吸附面用于接触吸附对象,吸附面上设置有沿中心对称的若干真空气孔,真空气孔呈同心圆排列,同心圆至少有两个;

吸附部内设置有真空吸附腔,真空吸附腔由若干同心圆槽组成,真空气孔设置在同心圆槽槽底;

密封部与吸附部相连,用于密封真空吸附腔,密封部上设有通孔;

连接部安装在密封部上,用于外接真空发生器。

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真空气孔的孔位,扩大了真空吸头的吸附面积;并且通过改变了真空吸头内部的腔体结构,以达到缩小内部空间加快抽真空速度的目的,由此,真孔吸头吸附面积大,抽真空速度快,极大降低了吸附片料或软料时,发生褶皱的可能性,避免产品贴合位置偏差,提高产品良率,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真空吸附腔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径向沟槽,径向沟槽连通全部同心圆槽。由此,径向沟槽与同心圆槽相互连通,促进了气体通道的畅通,流速均匀,从而保证了工件与真空吸头吸附面贴合平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与吸附部相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中设置有密封圈。由此,设置密封槽与密封圈,可以使真空吸头的腔体处于密封状态,防止真空泄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内设置有轴向孔,轴向孔与通孔连通。由此,轴向孔、通孔、真空吸附腔和吸附孔构成气体通路,用以排出吸附部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上设置有紧固螺纹孔。紧固螺纹孔用以安装螺栓,螺栓用以将气管固定在轴向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包括真空发生装置、气管和至少一个真空吸头,真空发生装置和真空吸头通过气管相连,真空吸头为上述任意一种真空吸头。

其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片料或软料的吸附时,极大降低了工件发生褶皱的可能性,避免产品贴合位置偏差,提高产品良率,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管的长度范围为0.5m-1m。由此,将真空发生装置设置在真空吸头附近,加快了抽真空速度,降低片料或燃料在吸附时发生吸附不平整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管的管径范围为4mm-6mm。由此,通过加大气管管径,加快抽真空速度,降低片料或软料在吸附时发生吸附不平整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吸头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真空吸头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真空吸头的吸附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真空吸头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头,解决了传统真空吸头在进行片料或软料吸附时,出现吸附不平整的问题。

图1-4所示,真空吸头,包括吸附部1、密封部2和连接部3,吸附部1包括吸附面11,吸附面11用于接触吸附对象,吸附面11上设置有沿中心对称的若干真空气孔12,真空气孔12呈同心圆排列,同心圆至少有两个。

吸附部1内设置有真空吸附腔13,真空吸附腔13由若干同心圆槽14组成,真空气孔12设置在同心圆槽14槽底。

密封部2与吸附部1相连,用于密封真空吸附腔13,密封部上设置有通孔21。

连接部3安装在密封部2上,用于外接真空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真空气孔的孔位,扩大了真空吸头的吸附面积;并且通过改变了真空吸头内部的腔体结构,以达到缩小内部空间加快抽真空速度的目的,由此,真孔吸头吸附面积大,抽真空速度快,极大降低了吸附片料或软料时,发生褶皱的可能性,避免产品贴合位置偏差,提高产品良率,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真空气孔12排布成4个同心圆,相应的,同心圆槽14有4个。真空气孔12和同心圆槽1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优选地,真空吸附腔13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径向沟槽15,径向沟槽连通全部同心圆槽14。径向沟槽15与同心圆槽14相互连通,促进了气体通道的畅通,流速均匀,从而保证了工件与真空吸头吸附面贴合平整。

优选地,密封部2与吸附部1相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中设置有密封圈。设置密封槽与密封圈,可以使真空吸头的腔体处于密封状态,防止真空泄露。

优选地,连接部3内设置有轴向孔,轴向孔与通孔21连通。

优选地,连接部3设置有紧固螺纹孔31。连接真空发生器的气管放入轴向孔内,螺栓穿入紧固螺纹孔31,将气管紧固在连接部3内。

更进一步地,真空吸头可作为一体构成,能够有效减少零件个数和组装工时。

更进一步地,连接部3可以是直型或者弯头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装置,结合图5进行说明,包括真空发生装置5、气管6和至少一个上述任一所述的真空吸头7,由真空吸头7接触吸附对象的面进行真空吸附。真空吸头7的连接部3连接气管6的一端,气管6为密封管,另一端连接真空发生装置5。工作时,通过气管6抽出真空吸头7内的空气,使真空吸头7牢牢吸附于物料表面,从而进行物料的搬运、传递。

本实施方式的真空吸附装置,在进行片料和软料的吸附时,能有效避免吸附不平整的情况出现,避免产品贴合位置存在偏差,提高产品良率,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气管6的长度范围为0.5m-1m。将真空发生装置设置在真空吸头附近,加快了抽真空速度,降低片料或燃料在吸附时发生吸附不平整的可能性

优选地,气管6的管径范围为4mm-6mm。通过加大气管管径,加快抽真空速度,降低片料或软料在吸附时发生吸附不平整的可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真空吸头及应用其的真空吸附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0109.X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55257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25J15/06

专利分类号:B25J15/06;B25B11/00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经济开发区经八路东侧

发明人:张志佳;高强

第一发明人:张志佳

当前权利人: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代理人:邢若兰;高之波

代理机构:1140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真空吸头及应用其的真空吸附装置论文和设计-张志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