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徐新

BIM技术在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徐新

山东蓝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市276000

摘要: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是指对基本建设项目费用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和判定。全过程造价管理由于涵盖了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与每一个业务环节息息相关,其周期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型复杂工程剧增,造价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高。目前的造价管理依然仅局限在事前的招投标和事后的结算阶段,无法做到对造价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新技术。

关键词:BIM;全过程;造价管理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量日益增大,项目工程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工程的造价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可以为参与建设工程的各方创建了一个便于交流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项目各主体的参与和配合,从而促进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鉴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一、BIM技术的特点

1.1模拟性

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引进BIM技术能够构建充分的建筑信息,为设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可视化三维模型,从而相较目前的二维设计图表达方式而言能够让设计人员更加直观地发现、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验证。当然,BIM技术的仿真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的设计中,同时还能够模拟预测实施过程中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

1.2协调性

BIM技术自身具备协调性特征。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充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如施工期间出现问题,各个人员需要集合到一起进行分析,快速找寻问题的原因,以此解决和改进。可是这些都已是事后的完善,主要是因为在工程设计环节,各专业的设计人员之间没有充分有效的沟通引起的,引进BIM技术能够良好的防止该问题的出现。

1.3优化性

整体而言,施工过程不断得到了改善,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两者没有直接的联系,可是,要想合理优化建设项目,离不开BIM技术的帮助,必须将其当作优化的主要依据。在对建筑工程实施优化工作的时候,不仅会受到工程约束量复杂性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信息因素的干扰,可是,BIM技术可以使其更加具备先进性,以此制定出完善的方案。

二、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2.1信息处理速度较慢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主要耗时的工作有:工程量计算及核对、清单编制及核对、定额套取及调整等。其中,工程量计算及核对占用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总耗时的大部分。目前主流的工程量计算方式还是使用三维算量软件对二维设计图进行三维建模(土建算量三维建模技术已逐步成熟,可以进行部分的自动识别,但识别的准确率仍不理想,此外安装三维建模仍不成熟)。而且一旦设计文件发生变化,对应的三维建模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的作业方式决定了工程量计算必然存在耗时过长的问题。

2.2数据准确性差

数据的准确性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但目前的造价管理方式导致其必然存在部分数据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传递过程中发生损失而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如造价人员在进行工程量三维建模时没有看清设计图而发生的输入错误,清单编制时的从三维算量软件导入数据时发生错误等。

2.3数据变化速度较快

因为工程造价管理参与单位比较多,信息数据变化快,无法实现数据资源的实时共享。在设计环节中,由于参与人员信息不一致,经常出现预算错误现象。

如果到了实行环节,才发现问题,那么便会影响施工成本费用,加大了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难度,无法确保质量。

三、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的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基本建设项目费用实施全过程的判定、控制和管理。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整个造价行业的水平仍然较低造价管理模式落后、工程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

3.1造价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目前主要使用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工程项目投资额的确定基本以定额为参照标准,材料单价按照早期标准确定的额度,在工程定额上片面强调统一性、综合性和指令性,这与市场经济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匹配。在工程造价管理上往往出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一定程度上导致“三超”问题的发生,给投资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3.2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

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也就是以地区主管部门统一编制的预算定额结合调整的市场动态价来计算。统一编制的预算定额指标是根据地区的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计算,且定额指标的更新有时间性和一定的阶段性,而实际生产力水平在不断发展,每年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定额指标具有严重的市场滞后性,会造成定额指标与市场实际不相符,最终也将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3.3造价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对造价实行动态管理,工程基础数据可以实时动态更新,各部门可以及时共享数据。但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信息化程度低,造价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更新和查阅。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造价基本通过二维图纸进行造价预算,不仅对造价人员的读图能力要求高,而且容易引起工程量的漏算或者误算,造价过程耗时耗力,造价信息的准确性需要核查。

四、BIM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4.1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BIM技术建立的三维模型和具有多元化功能的数据库,都能为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高质量的、直观立体的数据信息服务。在建筑工程中,业主的意见也是施工方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结合业主预期效果,融入到施工方案和设计方案中,再借助BIM技术的模拟审查,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和完善,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也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借助BIM技术的应用,施工方可以简化传统工程量计算的流程,并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从而站在整个项目的角度实现对项目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为科学地实现管理成本的降低。

4.2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体现

工程造价信息库是施工单位进行造价管理的必要工作,可以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信息服务。BIM技术中的造价信息库可以打破传统低效的数据信息管理模式,综合处理工程造价中的各个数据,提升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效率,实现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的预期目标。通过对工程造价详细分析,构建一个数据库,更好地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化汇总,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积累数据基础,为其工程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BIM技术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在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中,会呈现更多的造价管理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实现动态化的造价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建设工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着造价管理模式落后、与市场脱节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进行。而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充分协调与合作,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工程造价管理。因此,在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要合理应用BIM技术,做好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从而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建平.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四川水泥,2017(9):163.

[2]乔堃,张亮.建筑信息模型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某主题公园施工全周期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16,46(5):192-197.

[3]何丽琴.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6,24(3):83-84.

[4]栾凤娇,谭晓慧,薛松,李菲,苗群.BIM技术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5(05)

标签:;  ;  ;  

BIM技术在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徐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