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针对渤海J油田化学驱过程中部分井产液能力明显下降的问题,运用J油田的有关数据,通过建模计算,分析了聚合物驱与聚表二元复合驱阶段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因次产液指数在聚合物驱阶段先呈上升趋势,聚合物驱见效后开始下降,并在含水率最低点附近出现最低值,而后随着含水率的回返而升高,在聚合物产出质量浓度突破600 mg/L后则止升为降。转为聚表二元复合驱后,各井的无因次产液指数普遍进一步下降。在聚合物驱阶段,受效井无因次产液指数的最大下降幅度为74. 26%,大多数井的下降幅度为40. 00%~60. 00%,平均值为47. 82%。在聚表二元复合驱阶段,受效井无因次产液指数的最大下降幅度为86. 15%,平均值为61. 59%。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未志杰,陈冠中,康晓东,王旭东,张健
关键词: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无因次产液指数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上油田化学驱油技术”(2016ZX05025-00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重大项目“渤海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CNOOC-KJ135ZDXM36TJ02ZY)
分类号: TE53
DOI: 10.19406/j.cnki.cqkjxyxbzkb.2019.01.015
页码: 55-58+62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907K
下载量: 104
相关论文文献
- [1].考虑产液量变化的水驱油藏产量递减规律研究[J]. 石油钻探技术 2019(01)
- [2].整装油田提液井经济合理产液量研究[J]. 当代石油石化 2019(06)
- [3].基于泵功图的油井产液量实时计量新模型[J]. 科技通报 2017(11)
- [4].胜利探区低渗透油层产液量不足的原因及改造对策[J]. 石油实验地质 2015(04)
- [5].低产液量油井产量计量方式适应性分析[J]. 能源与节能 2013(06)
- [6].一种新型预测产液量模型的改进及应用[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5)
- [7].红山油田产液量计量方法探讨与实践[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11)
- [8].产液量与井温变化关系研究及应用[J]. 价值工程 2016(05)
- [9].致密含水气藏产液评价模型及应用[J]. 特种油气藏 2018(01)
- [10].海上油田平台扩容潜力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断块油气田 2018(02)
- [11].直井产液剖面预测及分层控水效果计算方法[J]. 油气井测试 2018(05)
- [12].单井产液量计量装置主控系统设计[J]. 电子世界 2017(10)
- [13].利用泵示功图的井口产液量计算[J]. 中国西部科技 2012(05)
- [14].分层采油井产液量调控技术[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09)
- [15].中高含水期油田最大产液量计算方法[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03)
- [16].油井功图量油误差分析及校正案例探讨[J]. 非常规油气 2019(06)
- [17].蓬莱油田压裂充填井产液量递减成因及控制因素分析[J]. 非常规油气 2017(06)
- [18].青海油田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资料的分析及应用[J].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8(01)
- [19].低液量水平井存储式产液剖面测井技术与应用[J]. 钻采工艺 2018(06)
- [20].特高含水期油藏经济极限产液量研究[J]. 石化技术 2015(04)
- [21].智能微差压计量系统在油井产液量计量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5(04)
- [22].海上高含水油田产液结构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13)
- [23].应用电机变速运动优化机抽井的产液量[J]. 国外油田工程 2008(11)
- [24].回压对油井产液量及电流的影响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20)
- [25].应用量油车标定北部过渡带产液量可行性研究[J]. 能源与节能 2013(09)
- [26].示功图法计算油井产液量的影响因素[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27].产液量变化对水锥的作用机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06)
- [28].单井计量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J]. 化工管理 2017(17)
- [29].产液量调整对ICDs完井水平井限流效果的影响规律[J]. 断块油气田 2020(02)
- [30].不同含水阶段合理产液量预测的一种新方法[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