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西方哲学比较视域中探析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
魏 三 原
(西北大学 哲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 要: 中国哲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问题相结合,将主要问题落实在人身实践上。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在世界的地位一直备受质疑。要讲清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须了解东西哲学的产生并分析其自身不同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趋势,比较东西方哲学的异同及其对各自民族文化带来的影响,结合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产生与存在的时代局限与历史背景,不难发现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是一个伪命题。中国哲学立足于历史潮头,应在坚持传统哲学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看作中西哲学融合与交流的可行性之路,坚信自身可以走向世界并逐渐占据主流。
关键词: 中国哲学;合法性;融合;历史规律;以人为本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哲学”一词的字面含义都是智慧之学。对人类思维的探索、人类生命意义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反思正是哲学的本质。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推移哲学有着不同的侧重与发展,但不可否认在现今如此枝繁叶茂的庞杂的哲学体系中,它的根与本质应当更为人们所关注、探究。无论东方或是西方,其自身思想与文明都对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世界的把握,对人类思维的探索以及人类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应是东西方对于哲学的共同理念理解的初衷。在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哲学研究的内容有不同的重点,出现了不同分支的哲学流派、不同层次的研究内容、不同领域的哲学问题。在此过程中,东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哲学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碰撞与摩擦。时至今日,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也引来了不同的争议,甚至中国古代有无哲学未来能否发展哲学也打上了问号。
综上所述,多相位分段调制干扰是一种部分相干干扰,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各分路长度和相位调制值的不同组合,干扰方可以改变干扰信号对回波信号特征的保留程度与破坏程度,从而实现干扰效果的多样性。
一、东西哲学的划分与发展历史趋势
哲学作为时代的精华,它是人类智慧对于人与世界把握的结晶,对“哲学”理念的把握,大体可从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来区分,具体来说可以有四个维度的方向:对把握世界本质的差异——唯物或唯心;对研究内容的划分——语言、宗教、道德等;因不同时代历史过程中精神信仰的差异;还有以特有民族文化表现出的形态比如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没有大的交流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而东西方对于哲学的理解以及把握势必蕴含在这种文化形态中。简而言之,西方哲学注重逻辑形式,以教父或经院哲学为主,中国哲学则是注重思想内容,强调了天、神、命与人的统一,关注思想内容对人的生命的影响。
为避免其它杂散光的影响,在分光棱镜与球面镜之间放置一个小孔光阑,用于隔绝远轴从球面反射镜透射出的杂光,只让近轴光反射回光电探测器2.在AFM工作时,样品表面的起伏使得微悬臂发生微小的偏移,微悬臂因为偏移而偏离球面反射镜的圆心,但因为微悬臂的偏移在纳米量级,因此可以认为此时微悬臂仍位于球面反射镜的圆心处.
按照产权理论,社会组织所使用的政府性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而社会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形成的资产需按资源投入比例等划分权属,但这显然与社会组织宗旨及相关管理制度相悖。按照超产权理论,社会公共资产未必一定需要界定为社会组织的法人产权才能实现资产保值和社会组织人员的尽职尽责。另一种可行的途径是使社会组织更具开放性和竞争性。事实上我国现阶段也在大力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发展,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业务服务领域,以及2016年推行的打破“一行一会”制,都能看到显著的变化趋势。但这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如过度竞争是否会导致社会组织的营利性转向、或假借非营利之名从事违法违纪活动、监管失控等问题需进一步思考。
在笔者看来,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本就不存在合“法”与否,这个“法”也是通过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去支撑它的存在[5]。自东汉起,印度哲学也在不断涌入中国本土,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并且逐渐汉化融入中国本土哲学本身之中,中国哲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包含接纳来自全世界的不同思想。而到了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尘封的国门,西方近现代科学与哲学的强硬涌入,彻底改变了中国哲学在中国本土与在世界的地位。从一千年前世界各地文明来向中国文明求教到今日中国哲学在世界舞台极难占据话语权,甚至导致数千年中国哲学的研习模式备受质疑而不得不借用西方哲学范式来解释中国本土传统义理思想,如此落差使得当今中国传统哲学的地位备受质疑。这也就产生了当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出现。
总体来说,中西方哲学都在关注世界与自然,寻求解决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包括政治、道德等,但是因不同哲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更强调一种人与自然的平衡,如“阴阳之道”“守中”“天人合一”“无著”等,而西方则更可能多地强调定义自然,改造与征服自然,可以看到尤其是体现在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的飞速发展,对于外在物质世界的不断探索。
因此,对哲学不同维度的把握势必导致不同的哲学内涵与形式,但究其根本,哲学的产生、解释与发展植根于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哲学有各自特有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以及关注重点。目前学术界对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不在少数,同样对于哲学的产生以及其自身发展来看,不同的地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人类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地域条件的限制,从而会影响到人类的语言,而语言就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思维方式。在语言基础上,形成了不同文明特有的文字,也就是每种文明的见证,它可以记载历史,传承智慧,从而形成其自身传统文化,而哲学就如同一个胚胎一样在其进程中不断孕育成熟。不论东西哲学,亦是如此。
二、东西哲学产生的不同历史文化影响
从中西哲学的比较来看,尤其是在中西哲学发展过程与内在精神上具有极大不同。西方传统哲学关注的是“实体”,注重事物的“原子”式组成,注重“实体的本性”,从而衍生出单元个体的思维定式和看待世界的“心物”二分模式。这种实体化、分析性的思维方式是西方传统哲学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根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有一种有机整体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模式已经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中,融化在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之中[2]。而西方哲学则有一种单元个体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模式一直在西方哲学史中延续下来。西方侧重于通过逻辑与思辨来打造人们把握世界与人类自身的理念与范畴,中国哲学则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通过身体力行与参禅悟道来感知意象与境界。中国哲学往往以“天”“命”“道”“气”等来把握世界,理解世界,而西方哲学则更倾向于把世界本原归于某一物质,将精神信仰重新归结于上帝、灵魂等。
姜黄素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逆转人食管癌Eca-109/VCR细胞对长春新碱的耐药性(牛树荣)(6):526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是经济、政治乃至人类思想均发生巨大摩擦、碰撞与融合的世界。不同民族、不同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哲学。上文已提到,哲学的标准与定义不一,这往往以一个民族为大环境而形成自身的特点。广义来讲,中国学者用中国语言讲述的即可为中国哲学;从狭义来讲,应当是中国学者用中国语言以中国传统义理文化为基础进行讲述的才为中国哲学。同理,西方哲学或印度哲学等亦为如此。因此在看待东西哲学及其文化碰撞问题时,首要的便是东西方哲学的本质与关注点,其次才可从可探讨的维度、范式或某种思想中比较异同[1]。
中国哲学更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更多地以一种辩证的态度去解释生命,西方哲学则更多地相信真理,探索逻辑,这不仅体现在整个哲学史中不同流派与哲学家的传承,也体现在每位哲学家自身的思想体系之中,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家,其著作往往彰显其不同的关注点,集文学、神学、世界本源、道德、政治等方面于一体,而西方哲学家则有着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与系统板块,这样的哲学思维对中西文明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西方历史中,更强调人的独立性、自由和权利;而中国则更强调群体和社会,义务与责任。中国人更倾向于族群定居,有着悠久的血缘宗亲制;对于西方来讲则更多地热衷于探险征服,杂居贸易。尤其对于伦理道德方面来说,西方强调法律调控,而中国则过多地依赖于道德。中国哲学史即为一部中国伦理学史,中国哲学家的关注点大体都在于形而上之道与人的生命过程的结合,进而势必关注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国家的理解;西方哲学家同样关注道德哲学,则更关注人的具体道德行为的正当性以及其产生与存在的种种理解。同样地在政治方面,西方的民主城邦与奴隶制民主制,并影响了文艺复兴后三权分立的国家政体,这在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在中国,势必需要统一的集权统治,并且进行不同层次的平衡。可以说,西方哲学一直在以对知识真理的不断验证中批判创新,而中国哲学则一直关注于价值形态在不同时代的需求中起起伏伏。
三、从东西哲学发展史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如果将中国哲学(包括其基本精神、研究范式、发展趋势)比作一个圆圈,可以将西方哲学看作一个矩形。不论中国哲学或是西方哲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在世界都会处于不同地位,二者始终处于一个运动的交集的过程。这就是目前所谓的哲学合法性问题;简言之,不过是由何种哲学较为先进或是以何种哲学较为规范的比较导致的。对于中西方哲学比较而言,这一问题永远都处于运动过程中。中西哲学不论从基本精神或研究范式都会有异同,但这种异同从学术角度极难论及“合法”二字。
(1)探索出的新工艺为黄观音鲜叶→轻晒青(地表温度28 ℃,空气湿度64%,30 min)→轻摇青(2次,每次1 min)→室内萎凋(空调控温)→揉捻(40~60 min)→发酵(4~5 h,控温控湿)→理条(针型)→烘干→提香→成品茶,制成的黄观音红茶花香明显,滋味醇和甘甜,酚氨比较低,综合评价比传统工艺更为理想。
用中国古话来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哲学学术层面这本就难以比较,可以互相批判辩驳,但无法以谁为主。然则,在不同文明自身之中,不同哲学流派思想与观点势必会受到不同时代政治、经济尤其是以生产力为代表的科学的影响,必会以某一哲学思想为主。科学与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把钥匙,此二者本就相互缠绕融合,互为犄角,看谁先触及人类终极意义的大门[6]。哲学与科学可以用《道德经》中一句来比喻“此二者,同出而异名”,相互影响作用,或是哲学引领科学的革新,或是科学刺激哲学前进的方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占据不同的主导地位。探讨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也要受此二者影响,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谁说了算”的问题。在东西方哲学比较视域中,需要比较不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架构与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其核心理念。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哲学势必有自身价值所在,其内在核心思想也有着不同层次的交融程度,实难讲孰优孰劣。即使如此,同民族文明下的不同哲学思想其哲学思维方式基本一致,其基本发展过程也大体不差,且看如何适应不同时代需求即可。但是在不同文明之下的哲学比较,不同哲学思维的冲突会更加明显,上帝不会来平衡双方的矛盾,这样比较之下的冲突势必会通过不同民族文明的综合实力尤其是科学来进行碰撞。在近代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前,东西方不管是学术思想层面,还是科学器物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交流,印度哲学因其自身不断衰落,而中国以其自身国力影响,其传统哲学也长期在世界有着一席之地甚至占主导地位并对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力。东汉至隋唐时期,印度佛学东渐,尽管其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影响,但最终佛学在不断适应中国本土,最终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本身之中,这势必也受到了当时中国自身在世界综合实力与地位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有着不同见解:一是肯定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基本精神与逻辑论证体系为主的研究范式,强调全盘西化;二是认可近代以来以冯友兰、胡适提出的“选著而叙述之”的范式,借用西方逻辑体系与基本问题来套用在中国传统思想之上,为中国哲学戴上手铐脚镣以正学术[3];三是推翻现有近代以来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范式,提倡回归传统重视经史子集,认为需得用原本适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范式与语言来研究[4]。将此问题抛至国际学术界,势必会引来更多不同的观点。
不同民族文明本就有区别其他民族文明的思维方式、核心思想与研究范式。正如前文所说,哲学学术永远无法评判何种学说、研究范式是永远正确,仅仅是在哲学影响之下,某个具体时代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表现出的以科学为代表的差异比较,会反作用于人们对于哲学比较的认识,并且势必会影响不同哲学在不同时代与不同文明中的地位所在,尤其是在当今时代用世界的眼光去审视不同民族文明的哲学之时,会对某种哲学是否为主流存在产生巨大影响。
然则在近代东西方正面冲突之后,不仅是战争,西方同样地在文化、哲学、思想层面对中国乃至东方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正是从此开始,中国人开始反思自身的思想体系与逻辑范式,因为在中西方的正面冲突中,科学落后于西方的事实已摆在面前,而对科学的变革无法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只有在思想层面的变革才能触及民族与文明的根本。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使得以往传统中国哲学地位大不如从前,其原本哲学基本精神与研究范式备受质疑。因此,在笔者看来,不论是东西方,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哲学都会存在合法性问题,也可以说都不存在合法性问题。因为从哲学自身比较来讲,东西方不同哲学的基本思想与逻辑体系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但是从哲学影响之下具象民族与文明在不同表现形式下的对比中,则会产生明显的差距,例如经济、军事、制度等等尤其是科学。这些对比之下差距会以极大的反作用迫使处于弱势文明与民族中的人去反思自身哲学,这就是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产生的根源。用中国哲学的“道”来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东西哲学最真实的写照,也就导致了东西方哲学“法”随时变,而这样的动态的多样性的“法”,怎能够质疑中国哲学的价值呢?
四、未来中国哲学之路——以人为本,走向世界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历史生活里盛行过的各种社会矛盾交替的产物,是民族成员的观念自觉和精神本质,是他们正在思维着并贯穿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时代精神,深入于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将智慧认识着落在民族成员主体性的发现和培养上,“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与“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它的早期使命,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更多地集中在后者,从而建立起人文特质的哲学。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在形而上学的建构并没有西方所谓的严密的逻辑与框架体系,其重点就是在于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究,甚至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并反映在种种层面,最为重要的是历代哲学家不同的思想主张、不同的重点关注都在身体力行、躬亲实践,无论形而上学的思想去往何处,但最终一定要落在人生实践。
作为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夏商周三代开始孕育出《周易》《尚书》《礼记》等经典著作,是华夏民族哲理智慧的根本性载体。这一时期各个经典所体现出的辩证、整体人与自然等思想与民本、社会秩序等价值观点对后世的百家争鸣有着巨大的影响。及至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一时期又涌现出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等思想大家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哲学的巅峰时期,后世历朝历代的思想流派甚至哲学体系无不受此时代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学说磅礴各异,但是其核心内容无不涉及人与社会,即使观点千差万别,但关注点始终在人“本身”。孔子以“仁、义”为内核而阐述自身的思想,其对于“人”的关注的重视对后世儒家影响至深,无论是孟子的“心、性”人性论,还是荀子的“重心化性,化性起伪”,作为内圣与外王的核心载体“人”及怎样为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7]。不仅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无一不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等进行探讨,从而达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哲学或者称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研究本质就是对人的研究,对人性的思考,对人与自然的探究,究天人之际,探天人合一,无论各家各派思想无一不是关注人与伦理、社会与政治,强调人的生命的意义之所在,为人当如何生活而不断探究。尽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西哲学的方法论行走在不同的轨道上,但应当说,以人为哲学研究的本质是中西文明所共同秉持的基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关注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瞩目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土壤上与中国哲学的融合提供了内在契合点。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为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而全面地阐述了有关人及其时间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论,建构了一种新世界观,实现了哲学由传统形同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这一转换标志现当代哲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不管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时代精神密切相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提供了中西哲学融通的基本原则和时代精神升华的基本方向。
因此对于中国哲学来讲,无论是放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之中,还是置身于世界哲学史的发展潮流之中,目前大量西方哲学思想与范式的冲击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这符合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国哲学当今阶段势必要走中西结合之路,这是其自身发展甚至走向未来与世界的必经之路,这是历史规律导致的必然结果。随着时间推移,为中国哲学正名的声音势必也会越来越多,这不仅是由于中国哲学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也在于本民族国家以科学为主的经济、军事等实力的侧面影响。笔者断言,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并不必杞人忧天,亦不可揠苗助长,只需顺其自然,在当今时代作为哲学工作研究者应做好中西哲学的理论研究[8],对中国哲学自身义理充满信心,尽可能多地扩展中西哲学的交流渠道,为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做好准备。
【参 考 文 献】
[1]黄见德,汤一介.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15.
[2]王宏波,李建群.哲学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45-56.
[3]程志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辨析[J].文史哲,2007(01):71-77.
[4]王宝峰.未来中国哲学导论:范式与方法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150-156.
[5]宋志明.中国哲学合法性解疑[J].中国哲学史,2013(04):14-18.
[6]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90-222.
[7]李存山.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J].哲学研究,2014(12):36-44.
[8]彭永捷.关于中国哲学史学科合法性危机问题的再思考[J].学术月刊,2018(02):29-35.
An Analysis of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aris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ies
WEI San-yuan
(School of Philosoph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 'an 710127,Shanxi )
Abstract :Chinese philosophy pays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mphasizes the harmony of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combines the metaphysical and the metaphysical problems, and implements the main problems in personal practice. Since modern times, the status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the world has been questioned. To clarify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emergen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analyze its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trends,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their impact on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cultures, and combine the historical limitations and backgrounds of the generation and existence of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 is a false proposition.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trend, Chinese philosophy should regard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as a feasible way to integrate and exchange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on the basis of sticking to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firmly believe that it can go to the world and gradually occupy the mainstream.
Key words :Chinese philosophy, legitimacy, integration, historical rules, and people oriented
中图分类号: B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730( 2019) 03-0088-04
收稿日期: 2018-12-19
作者简介: 魏三原(1994—),男,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张 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