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其包括一纵长的金属内套,所述内套由钢或铝合金制成,所述内套具有内孔,所述内套外套设一筒形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设置至少一个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中上等间距地设置若干个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并加固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橡胶套。本实用新型的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采用单管结构,减少缩径过程,橡胶主体采用旋转体结构,在径向均布4个工艺橡胶筋。其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工艺性好,并明显改善脱模过程中出现拉缺的情况,提高产品合格率,减低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其包括一纵长的金属内套,所述内套由钢或铝合金制成,所述内套具有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外套设一筒形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设置至少一个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中上等间距地设置若干个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并加固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橡胶套。
设计方案
1.一种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其包括一纵长的金属内套,所述内套由钢或铝合金制成,所述内套具有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外套设一筒形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设置至少一个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中上等间距地设置若干个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并加固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橡胶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上设置两个所述凹槽,两所述凹槽将所述橡胶套分隔成上环、中环和下环,所述中环的厚度小于所述上环和下环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和下环外侧边缘处均设置有护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两端边缘外侧均设置有凸出的环形挡块,所述内套和挡块一体成型,所述护坡以所述挡块为起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中均设置四个所述连接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通过注塑工艺套设在所述内套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的控制臂前衬套。
背景技术
目前,控制臂前衬套主要采用两管形式:内管、橡胶套和外管。该前衬套结构复杂,需要多次组装,此外还需要进行缩径工序,以消除衬套的内应力,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对应加工工序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工艺性好的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其包括一纵长的金属内套,所述内套由钢或铝合金制成,所述内套具有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外套设一筒形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设置至少一个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中上等间距地设置若干个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并加固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橡胶套上设置两个所述凹槽,两所述凹槽将所述橡胶套分隔成上环、中环和下环,所述中环的厚度小于所述上环和下环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上环和下环外侧边缘处均设置有护坡。
优选的,所述内套两端边缘外侧均设置有凸出的环形挡块,所述内套和挡块一体成型,所述护坡以所述挡块为起点。
优选的,每个所述凹槽中均设置四个所述连接筋。
优选的,所述橡胶套通过注塑工艺套设在所述内套上。
本实用新型的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采用单管结构,减少缩径过程,橡胶主体采用旋转体结构,在径向均布4个工艺橡胶筋。其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工艺性好,并明显改善脱模过程中出现拉缺的情况,提高产品合格率,减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一种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拉缺控制臂前衬套包括一纵长的内套10。内套10由钢或铝合金制成,内套10具有内孔12,内套10两端边缘外侧均设置有凸出的环形挡块14,内套10和挡块14一体成型。内套10外通过注塑工艺套设一筒形的橡胶套16,橡胶套16上设置2个环形的凹槽18,两凹槽18将橡胶套16分隔成上环20、中环22和下环24,中环22的厚度小于上环20和下环24的厚度,其用于在安装时,在外部再套设一安装环(未图示)。本实用新型通过过盈安装,设置凹槽18,可以有效减少安装难度,避免橡胶膨胀堆积,杜绝橡胶套16两端上翘的现象。每个凹槽18中上等间距地设置4个连接筋26,连接筋26连接并加固凹槽18两侧的橡胶套16。上环20和下环24外侧边缘处均设置有护坡28,护坡28可进一步避免安装时,橡胶套16两端上翘或膨胀的现象。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1268.9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54492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B60G 7/04
专利分类号:B60G7/04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苏州高求美达橡胶金属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高求美达橡胶金属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21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经济开发区汾越路1088号
发明人:杨培菲
第一发明人:杨培菲
当前权利人:苏州高求美达橡胶金属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孙刚
代理机构:32224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衬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