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论文_况彤,龚长莲,罗政

导读:本文包含了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肌,肥厚,损伤,前列腺素,机制,凋亡,缺血性。

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况彤,龚长莲,罗政[1](2019)在《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实验培养的100只大鼠,其中20只作为正常心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制备模型后,将离体心脏分为四组,即缺血再灌注为对照组(20例)、Dex组(20例)、Dex/wortmannin组(20例)、Dex/L-NAME组(20例),分析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LDH、CK-MB、cTNⅠ、NO、NOS、MMP-2、IL-1β、心肌梗死面积各项指标在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ex组、Dex/wortmannin组、Dex/L-NAME组的LDH、CK-MB、cTNⅠ、MMP-2、IL-1β及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应值,并且以上指标Dex/wortmannin组和Dex/L-NAME组低于Dex组相应值(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3期)

况彤[2](2017)在《治疗性浅低温(34℃)对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治疗性浅低温(34℃)对肥厚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PI3K和NO途径在肥厚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观察MMP-9、MMP-2及IL-1β在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和PI3K、NO途径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由南昌大学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将其随机分为6组:正常心肌对照组(Sham组,12只)、肥厚心肌对照组(Control组,12只)、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12只)、34℃浅低温心肌缺血再灌注组(34H+I/R组,12只)、34℃浅低温心肌缺血再灌注+NOS抑制剂L-NAME组(34H+I/R+L-NAME组,12只)、34℃浅低温心肌缺血再灌注+PI3K抑制剂wortmannin组(34H+I/R+WORT组,12只)。Sham组:正常心肌大鼠组,不做任何处理;Control组、I/R组、34H+I/R组、34H+I/R+L-NAME组、34H+I/R+WORT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后饲养两月,建立经典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Control组:不做I/R处理;I/R组:用37℃灌注液持续灌流大鼠心脏至平衡(30min)后,进行缺血30min,然后37℃灌注液进行再灌注120min;34H+I/R组:再灌注期,34℃灌注液进行再灌注120min;34H+I/R+L-NAME组:再灌注期,34℃灌注液(含NOS抑制剂L-NAME)进行再灌注120min;34H+I/R+WORT组:再灌注期,34℃灌注液(含PI3K抑制剂wortmannin)进行再灌注120min。记录平衡缺血前(T0),再灌注15 min(T1),30min(T2),60min(T3),120min(T4)各时间点的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升高的最大速率(dp/dtmax)与左心室内压升高的最小速率(dp/dtmin)。测定心脏缺血前和再灌注期第15min、30min、60min以及120min流出的灌注液中心肌酶(LDH、CK)的释放量和NO值;在再灌注120min末,测定心脏肥厚指数;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离体心脏用western blot测定PI3K、IL-1β、MMP-2及MMP-9蛋白含量,并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离体心脏测定TTC染色后的心肌梗死面积。结果:1、心脏肥厚指数的变化Control组、I/R组、34H+I/R组、34H+I/R+L-NAME组及34H+I/R+WORT组的心脏肥厚指数明显高于Sham组(P<0.0l),Control组、I/R组、34H+I/R组、34H+I/R+L-NAME组及34H+I/R+WORT组间无明显差异。2、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各组平衡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34H+I/R组在各时间点心率均明显减少(P<0.01);I/R组、34H+I/R+L-NAME组、34H+I/R+WORT组之间,各组相同时间点心率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3、灌注液中心肌酶(LDH、CK)释放量的比较与I/R组比较,34H+I/R组的心肌酶释放量显着降低(p<0.05);与34H+I/R组相比,34H+I/R+WORT组与34H+I/R+L-NAME组的心肌酶释放量显着性升高(p<0.05)4、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I3K蛋白表达和NO生成水平的变化34H+I/R组与I/R组相比,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NO含量明显增多;在34H+I/R+L-NAME组和34H+I/R+WORT组中,治疗性浅低温所造成的PI3K蛋白的高表达被逆转(p<0.05),肥厚心肌NO生成明显减少(p<0.05)。5、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与I/R组相比,34H+I/R组治疗性浅低温明显缩小肥厚心肌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的心肌梗死面积(p<0.05)。与34H+I/R组相比,在34H+I/R+L-NAME组和34H+I/R+WORT组心肌梗死面积在I/R损伤后显着扩大(p<0.05)。6、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2、MMP-9及IL-1β蛋白的表达与Control对照组相比,I/R组肥厚心肌中MMP-2、MMP-9和IL-1β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MMP-2和MMP-9蛋白在34H+I/R组中的表达与I/R组无显着性差异,而与I/R组相比,34H+I/R组中IL-1β表达明显减少(p<0.05);34H+I/R+L-NAME组和34H+I/R+WORT组,与34H+I/R组相比,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无显着性改变(p>0.05),而IL-1β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1、治疗性浅低体温可通过减少肥厚心肌组织LDH和CK的释放量,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从而对离体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2、NOS抑制剂L-NAME和PI3K抑制剂wortmannin能逆转治疗性浅低温对肥厚心肌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3、NOS抑制剂L-NAME和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不能影响MMPs的表达;4、NO可能介导了治疗性浅低体温(34℃)改善炎症反应的肥厚心肌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6-01)

况彤,余树春[3](2017)在《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病理性心肌肥大一般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或瓣膜缺陷有关,体循环持续慢性压力负荷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重塑和纤维化。心肌肥厚容易诱发心房颤动,心肌缺血,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功能不全与衰竭,猝死~([1])。全球高血压病患病率估计10亿人,每年因高血压并发症死亡约760万人,占(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7年04期)

庞磊,孙小婷,魏骐,李志文,董愫[4](2016)在《前列腺素受体EP4在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内源性脂质介质,由花生四烯酸在磷脂酶A2、环氧合酶和前列腺素E合成酶作用下代谢产生。PGE2通过4个不同的前列腺素E受体(EPS)偶联产生不同的作用,定义为EP1、EP2、EP3和EP4。其中,EP4受体是一个最广泛分布于心脏中的受体。关于全身性EP4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以及心脏特异性EP4敲除小鼠和选择性EP4激动剂/拮抗剂的发展证明EP4受体在心脏中起保护作用。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PGE2-EP4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能产生保护和不利2种影响。本文简要介绍PGE2-EP4信号在缺血性心脏疾病,包括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中的作用。为了解PGE2-EP4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促进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李晓梅,马依彤,杨毅宁,陈邦党,刘芬[5](2011)在《缺血后适应对小鼠压力超负荷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IPost)对离体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周龄C57/BL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4周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小鼠肥厚心肌I/R模型,稳定灌流10min后,分为3组,空白组(SH组,给予灌流液持续灌流15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予30 min全心缺血随后再灌注120min)、缺(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06-23)

李晓梅,安尼瓦尔·阿不里孜,马依彤,杨毅宁,陈邦党[6](2011)在《缺血后适应对压力超负荷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IPost)在离体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2周龄C57/BL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4周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小鼠肥厚心肌I/R模型,稳定灌流10 min后分为3组,空白组(SH组,给予灌流液持续灌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予30 min全心缺血随后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适应组(IPost组,予30 min全心缺血后,采取缺血10 s及再灌注10 s的3次IPost周期,再灌注120 min)。使用微球囊进行心脏血流动力学检测,采用叁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的方法确定梗死心肌面积及生化法测定心肌酶、检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与SH组I、/R组比较,IPost组小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LVSP、dp/dtmax显着改善,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酶释放减少,调亡指数显着降低(P均<0.05)。与I/R组比较,IPost组透视电镜下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IPost能通过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少线粒体损伤、抗心肌凋亡而有效地减轻离体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李晓梅[7](2009)在《缺血后适应对压力超负荷诱导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缺血后适应(IPost)对压力负荷诱导的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再灌注损伤抢救激酶(RISK)在IPost减轻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包括:1)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主动脉弓缩窄压力超负荷模型,探讨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的规律,确定心肌肥厚发生的时间点;2)建立小鼠离体肥厚心脏Langendorff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缺血后适应对离体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探讨再灌注损伤抢救激酶在该保护作用中的分子机制;3)探讨再灌注损伤抢救激酶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作为Bcl-2与Bax的上游靶酶在IPost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课题第一部分:12周龄C57/BL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TAC)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在1、4、8、12、16周时进行高频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组织重量及心肌病理学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测定心房利钠肽(ANP)、脑钠素(BNP)、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心肌内质网Ca2+-ATP酶(SERCA2a)mRNA的表达。课题第二部分:12周龄C57/BL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4周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小鼠肥厚心肌I/R模型,稳定灌流30min,分为4组,1)I/R组:I/R组为停止灌流30min后直接恢复再灌注120min,在停止灌流前后不做任何特殊处理;2)IPost组(采取缺血10s及再灌注10s的3次IPost周期):停止灌流30min,在完全再灌注早期给予反复短暂灌流/停止灌流的后适应,之后持续120min的灌注;3)I/R+抑制剂组[分别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及蛋白激酶-B(Akt)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在恢复再灌注的开始不进行后适应循环,给予含抑制剂KH液持续灌流15min后,再恢复无PD98059的KH液灌流;4)IPost+抑制剂组:在再灌注120min起始,给予3次后适应循环的同时给予抑制剂的KH液持续灌流15min后,再恢复无抑制剂的KH液灌流。在再灌注120min时测定梗死心肌面积,采用微型测压球囊同步记录心功能的变化,分别在再灌注15min及2h时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左室心肌ERK1/2、核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3β(GSK-3β)蛋白表达。课题第叁部分:12周龄C57/BL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4周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小鼠肥厚心肌I/R模型,30min全心缺血随后再灌注120min。分为4组,I/R组、IPost组(采取缺血10s及再灌注10s的3次IPost周期)、I/R+PD98059组、IPost+PD98059组,进行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梗死范围检测,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ERK1/2、Bcl-2、Bax、细胞色素C(Cyt.C)蛋白表达水平,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课题第一部分1)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左室收缩期及舒张期前壁和后壁厚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内径于术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12周显着降低(P<0.05)。左室收缩压及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于术后4周明显增加,8~12周保持稳定,16周明显下降;左室舒张末压于术后8周持续增加(P均<0.05)。显示心肌由左室肥厚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2)组织形态学天狼猩红测量心肌胶原含量及凋亡指数显示从4周到16周呈增加趋势;3)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心肌组织ANP、BNP、β-MHC、TGF-β1 mRNA术后1周至16周表达呈持续性增加;而α-MHC、SERCA2a mRNA表达呈持续性降低。课题第二、叁部分1)成功建立并改良了小鼠离体肥厚心脏Langendorff缺血后适应模型;2)与I/R组比较,IPost组的心肌梗死面积[(23.6±2.8)%]较I/R组[(40.2±4.6)%]明显降低(P<0.05);小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变化最大速率显着改善(P<0.05);电镜观察发现IPost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线粒体损伤;凋亡指数显着降低[(16±2)/100 vs(37±5)/100,P<0.05];3)与I/R组相比,IPost组心肌的再灌注15min及2h ERK1/2、P70S6K磷酸化蛋白水平显着增高,而Akt、GSK-3β磷酸化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4)IPost组心肌的Bcl-2、线粒体Cyt.C表达显着增加,Bax、胞浆Cyt.C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R+PD98059组、IPost+PD98059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示在再灌注的最初15min使用PD98059能消除IPost对肥厚心肌的上述保护作用并显着增加心肌梗死面积,与I/R组水平相同。结论:1)通过主动脉弓缩窄,可以建立稳定的小鼠压力超负荷诱导左室心肌早期代偿性向心性肥厚致晚期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2)利用小鼠离体肥厚心脏Langendorff缺血再灌注模型,IPost能有效地减轻离体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明显减少心肌I/R损伤导致的线粒体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中再灌注损伤抢救激酶中ERK1/2信号通路在再灌注早期即参与了IPost对缺血再灌注肥厚心肌保护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未参与上述保护作用;3)ERK1/2信号通路对缺血后适应肥厚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yt.C的表达实现,其分子机制与上调胞膜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比值以及减少线粒体Cyt.C的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李凌峰[8](2008)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离体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心肌肥厚是心脏对机械负荷及神经体液因子改变的代偿反应,各种心脏病在其自然进展中或多或少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较正常心肌明显增加;已证明口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延缓或减轻心肌肥厚的作用。本课题观察和评价在离体大鼠肥厚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选用健康6~7周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心肌组(Con-N组)、肥厚心肌对照组(Con-H组)、肥厚心肌罗格列酮灌注组(Ros-H组),腹腔注射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os-O组),每组10只。建立经典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予Con-H组、Ros-H组及Ros-O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后饲养5周,Con-N组行假手术。取心前,Ros-O组腹腔注射罗格列酮钠(重庆太极集团药业有限公司)生理盐水溶液(4mg·kg-1·d-1)预处理共7天。采用离体鼠心顺行灌注左心做功模型,观察各组心功能指标(LVSP、LVEDP)及缺血前、再灌注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的N0、ET值、各组心肌酶(LDH、CK)的释放量、测定心脏肥厚指数、观察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的表达检测。结果⒈各组大鼠均全部存活,切口无感染、渗血,笼养期间无死亡。⒉Con-H组、Ros-H组及Ros-O组心脏肥厚指数明显高于Con-N组(P<0.0l ),且前叁组间无明显差异。⒊Ros-H组在再灌注15、30、60分钟时间点LVSP均明显高于Con-H组(P<0.05或P<0.O1 ) ,但低于Ros-O组(P<0.05);LVEDP则明显低于Con-H组(P<0.O5)。⒋在再灌注15分钟冠脉流出液NO含量:Con-H组< Ros-H组和Ros-O组(P<0.01);ET含量:Con-H组> Ros-H组和Ros-O组(P<0.01)。⒌在再灌注15分钟心肌酶(LDH、CK)释放量:Con-H组> Ros-H组和Ros-O组(P<0.01)。⒍心肌组织凋亡指数:Con-H组> Ros-H组和Ros-O组(P<0.01)。⒎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程度:Con-H组> Ros-H组和Ros-O组(P<0.01)。结论⒈肥厚心肌再灌注期间,加入罗格列酮可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减少再灌注时心肌酶(LDH、CK)释放,增加NO合成,减少ET的释放,减少鼠离体肥厚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⒉肥厚心肌再灌注期间,加入罗格列酮可调节Bcl-2、Bax,即增加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Bcl-2/Bax增高),减少细胞凋亡作用,可能是减轻肥厚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8-05-01)

彭龙云,马虹,何建桂,廖新学,高修仁[9](2007)在《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肥厚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肥厚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结扎制作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并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心肌肥厚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肥厚大鼠体外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1-7)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着提高,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血管紧张素-(1-7)受体拮抗剂A779能够消除血管紧张素-(1-7)的这种心脏保护作用。结论血管紧张素-(1-7)能够减轻心肌肥厚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通过其特异性受体介导。(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彭龙云,马虹,何建桂,高修仁,张焰[10](2006)在《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用Landendorff装置建立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着高,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组织中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r9)水平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能够抑制缺血后处理所致的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r9)水平升高,但只能部分消除缺血后处理的心脏保护效应。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13K/Akt/GSK-3β信号途径参与介导缺血后处理对离体缺血再灌注肥厚心肌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6年08期)

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治疗性浅低温(34℃)对肥厚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PI3K和NO途径在肥厚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观察MMP-9、MMP-2及IL-1β在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和PI3K、NO途径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由南昌大学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将其随机分为6组:正常心肌对照组(Sham组,12只)、肥厚心肌对照组(Control组,12只)、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12只)、34℃浅低温心肌缺血再灌注组(34H+I/R组,12只)、34℃浅低温心肌缺血再灌注+NOS抑制剂L-NAME组(34H+I/R+L-NAME组,12只)、34℃浅低温心肌缺血再灌注+PI3K抑制剂wortmannin组(34H+I/R+WORT组,12只)。Sham组:正常心肌大鼠组,不做任何处理;Control组、I/R组、34H+I/R组、34H+I/R+L-NAME组、34H+I/R+WORT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后饲养两月,建立经典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Control组:不做I/R处理;I/R组:用37℃灌注液持续灌流大鼠心脏至平衡(30min)后,进行缺血30min,然后37℃灌注液进行再灌注120min;34H+I/R组:再灌注期,34℃灌注液进行再灌注120min;34H+I/R+L-NAME组:再灌注期,34℃灌注液(含NOS抑制剂L-NAME)进行再灌注120min;34H+I/R+WORT组:再灌注期,34℃灌注液(含PI3K抑制剂wortmannin)进行再灌注120min。记录平衡缺血前(T0),再灌注15 min(T1),30min(T2),60min(T3),120min(T4)各时间点的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升高的最大速率(dp/dtmax)与左心室内压升高的最小速率(dp/dtmin)。测定心脏缺血前和再灌注期第15min、30min、60min以及120min流出的灌注液中心肌酶(LDH、CK)的释放量和NO值;在再灌注120min末,测定心脏肥厚指数;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离体心脏用western blot测定PI3K、IL-1β、MMP-2及MMP-9蛋白含量,并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离体心脏测定TTC染色后的心肌梗死面积。结果:1、心脏肥厚指数的变化Control组、I/R组、34H+I/R组、34H+I/R+L-NAME组及34H+I/R+WORT组的心脏肥厚指数明显高于Sham组(P<0.0l),Control组、I/R组、34H+I/R组、34H+I/R+L-NAME组及34H+I/R+WORT组间无明显差异。2、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各组平衡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34H+I/R组在各时间点心率均明显减少(P<0.01);I/R组、34H+I/R+L-NAME组、34H+I/R+WORT组之间,各组相同时间点心率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3、灌注液中心肌酶(LDH、CK)释放量的比较与I/R组比较,34H+I/R组的心肌酶释放量显着降低(p<0.05);与34H+I/R组相比,34H+I/R+WORT组与34H+I/R+L-NAME组的心肌酶释放量显着性升高(p<0.05)4、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I3K蛋白表达和NO生成水平的变化34H+I/R组与I/R组相比,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NO含量明显增多;在34H+I/R+L-NAME组和34H+I/R+WORT组中,治疗性浅低温所造成的PI3K蛋白的高表达被逆转(p<0.05),肥厚心肌NO生成明显减少(p<0.05)。5、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与I/R组相比,34H+I/R组治疗性浅低温明显缩小肥厚心肌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的心肌梗死面积(p<0.05)。与34H+I/R组相比,在34H+I/R+L-NAME组和34H+I/R+WORT组心肌梗死面积在I/R损伤后显着扩大(p<0.05)。6、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2、MMP-9及IL-1β蛋白的表达与Control对照组相比,I/R组肥厚心肌中MMP-2、MMP-9和IL-1β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MMP-2和MMP-9蛋白在34H+I/R组中的表达与I/R组无显着性差异,而与I/R组相比,34H+I/R组中IL-1β表达明显减少(p<0.05);34H+I/R+L-NAME组和34H+I/R+WORT组,与34H+I/R组相比,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无显着性改变(p>0.05),而IL-1β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1、治疗性浅低体温可通过减少肥厚心肌组织LDH和CK的释放量,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从而对离体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2、NOS抑制剂L-NAME和PI3K抑制剂wortmannin能逆转治疗性浅低温对肥厚心肌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3、NOS抑制剂L-NAME和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不能影响MMPs的表达;4、NO可能介导了治疗性浅低体温(34℃)改善炎症反应的肥厚心肌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况彤,龚长莲,罗政.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9

[2].况彤.治疗性浅低温(34℃)对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D].南昌大学.2017

[3].况彤,余树春.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17

[4].庞磊,孙小婷,魏骐,李志文,董愫.前列腺素受体EP4在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5].李晓梅,马依彤,杨毅宁,陈邦党,刘芬.缺血后适应对小鼠压力超负荷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C].第十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6].李晓梅,安尼瓦尔·阿不里孜,马依彤,杨毅宁,陈邦党.缺血后适应对压力超负荷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

[7].李晓梅.缺血后适应对压力超负荷诱导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

[8].李凌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离体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

[9].彭龙云,马虹,何建桂,廖新学,高修仁.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肥厚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

[10].彭龙云,马虹,何建桂,高修仁,张焰.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

论文知识图

透视电镜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A,B:...小鼠心肌主动脉弓缩窄模型的制作A:小...透视电镜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ISO干预后,各组心肌细胞Bcl-2、Bax蛋...(TUNEL 法×400)图-9(TUNEL 法×40...心肌细胞凋亡TUNEL法染色的比较

标签:;  ;  ;  ;  ;  ;  ;  

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论文_况彤,龚长莲,罗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