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例艾滋病死亡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136例艾滋病死亡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巴德玛李桂娥黄万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性病科83001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预防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选取136例艾滋病病死患者为样本,收集其病史资料并从临床特征、系统检查、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入院时合并有肺部感染,部分患者存在多脏器感染或衰竭,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因素。早期诊断并接受抗病毒治疗、预防机会性感染可以有效地降低艾滋病患者死亡率,延长其生存期。

【关键词】艾滋病死亡因素机会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R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20-02

自1981年第1例艾滋病报告至今的30余年间,全球累计超过7000万人感染HIV,超过3000万人死于AIDS。早期感染HIV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性下降,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几率逐渐增加,死亡率也随之增高。笔者对2011年7月~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36例艾滋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医院2011年7月~2012年4月收治的136例确诊为AIDS的病死患者,其中男85例,平均年龄为(42.32±8.91)岁;女51例,平均年龄(35.87±10.53)岁。

1.2研究方法针对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内容包括:确诊感染至死亡的时间、治疗情况、临床表现、直接死亡原因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常规、肝肾功能、标本培养等各项检查的结果。

1.3诊断方法艾滋病和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是根据2011年中华医学会颁发的《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的标准进行诊断。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确诊感染至死亡的时间136例患者按是否曾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分为两组,接受HAART组从确诊感染HIV至最终死亡的时间平均为(416.32±611.76)天。未接受HAART组从确诊感染HIV至最终死亡的时间平均为(180.32±195.76)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情况136例患者有17例患者治疗依存性较好,占12.5%;76例患者治疗依存性一般,占55.89%;43例患者治疗依存性较差,占31.62%。

2.3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消瘦、乏力为主。多为合发,几乎无单发。136例患者中发热53例,占38.97%;咳嗽88例,占64.71%;消瘦47例,占34.56%;乏力79例,占58.10%。合并一种机会性感染者13例(9.56%),两种机会性感染者38例(27.94%),三种机会性感染者53例(38.97%),三种以上机会性感染者42例(30.88%)。合并感染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其次分别为肺结核,真菌感染等。

2.4死亡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5例(33.09%);合并细菌、真菌等多发(混合)感染者38例(27.94%);真菌感染21例(15.44%);卡氏肺囊虫性肺炎13例(9.56%);恶性肿瘤11例(8.09%);消瘦综合征5例(3.67%)其他3例(2.21%)。

2.5CD4+T淋巴细胞计数统计136例患者资料显示:平均数为(78.55±115.64)个/微升,其中33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50个/微升。

3讨论

人类感染HIV后免疫功能会逐渐丧失,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常伴随有机会性感染,可表现为多个系统功能障碍。艾滋病死亡患者的直接死因大都与机会性感染有关,因此,预防机会性感染是延长艾滋病患者生存期的重点。

研究表明,CD4+T淋巴细胞数与机会性感染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当CD4+T淋巴细胞少于50个/微升时,极易发生机会性感染,且感染种类常在三种以上;当CD4+T淋巴细胞大于200个/微升时,则较易发生淋巴结肿瘤、乳酸中毒等疾病。故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的患者要积极采取预防机会性感染的措施,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的患者要积极进行肿瘤的筛查。

本次研究中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从确诊感染HIV至最终死亡的时间平均为(416.32±611.76)天,而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组从确诊感染HIV至最终死亡的时间平均(180.32±195.76)天,由此可见早期接受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

综上所述,尽早诊断HIV患者并尽早采取抗病毒治疗、防治机会性感染是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两点,需要我们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地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项晓培,李兴旺,徐克沂.艾滋病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2):133—144.

[3]蒙江明,张云辉,李军.190例艾滋病死亡病例临床特点分析[J].内科,2010,5(10):137—138.

[4]郑毓芳,江雪艳,齐唐凯,等.89例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l(1):27—29.

[5]戴懿,李太生,王爱霞,等.143例首诊发现的中国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院科学院学报,2006,28.

标签:;  ;  ;  

136例艾滋病死亡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