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及对策分析

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及对策分析

一、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军,张改秀,冯梅,王丽红,王蕾,陈晓娟,王丽花[1](2021)在《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胰岛功能及肾上腺轴激素水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胰岛功能及肾上腺轴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2020年在我院住院检查资料完整的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62例作为病例组,单纯1型糖尿病的35例为对照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分为轻度组(p H<7.3)21例,中度组(p H<7.2)14例,重度组(p H<7.1)27例。对比2组患者及糖尿病酸中毒不同程度组中的胰岛功能[胰岛素、C肽(空腹)],肾上腺轴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8:00)]水平;病例组酮症酸中毒纠正后,住院7~10 d后复查恢复期指标,比较病例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的胰岛功能,肾上腺轴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胰岛功能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上腺轴激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酮症酸中毒纠正后,恢复期患者的肾上腺轴激素水平均较急性期下降,恢复正常范围,有统计学意义;胰岛功能恢复期较急性期变化无明显差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各组分别与糖尿病组比较,提示胰岛功能与急性期酸中毒程度关联度不大;肾上腺轴激素水平在重度酸中毒会出现明显异常。结论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胰岛功能与酸中毒疾病程度关联度不大,肾上腺轴激素与酸中毒有关,重度酸中毒会出现明显异常升高,恢复期会回归正常。提示1型糖尿病患儿胰岛功能,肾上腺轴激素检测对疾病状态危重程度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宋丽琴[3](2021)在《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高危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分析1型糖尿病(T1DM)酮症酸中毒患儿的高危因素,并讨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PICU收治的79例T1DM患儿,将其中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5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DKA患儿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1DM患儿发生DKA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父母受教育程度、诱发因素、入院血糖、空腹C-肽、入院TC、入院TG、FT4水平是T1DM发生DKA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合并诱发因素、入院血糖明显升高、空腹C-肽低为T1DM发生DK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1DM患儿中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下、合并诱发因素、入院血糖明显升高、C-肽水平低的患儿更易发生DKA,针对DKA发病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5](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王婕[6](2020)在《青岛地区1型糖尿病儿童胰岛素泵长期治疗随访与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青岛地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儿童使用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探讨CSII在长期治疗T1DM患儿中的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CSII长期治疗的随访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对长期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随访的使用美敦力722 CSII治疗6个月以上、年龄18岁以下且长期居住于青岛地区的60例T1DM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和治疗相关资料。结果:(1)对60例长期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随诊的T1DM儿童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66.7%。在40例患儿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92~17.25岁,平均年龄11.23±3.95岁;起病年龄为0.83~16.42岁,平均起病年龄7.25±3.43岁;病程0.75~10.08年,中位病程3.71(1.83,5.57)年;带泵时程0.60~9.00年,中位带泵时程2.67(1.02,4.65)年。(2)40例患儿中27例(67.5%)患儿选择CSII治疗的原因是使血糖控制更稳定,9例(22.5%)选择治疗原因是为了减少注射次数,4例(10.0%)选择治疗原因是为了饮食更加自由。在CSII治疗过程中,有6例(15.0%)患儿对其产生过排斥,但仍选择继续治疗。(3)经CSII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为(7.12±1.11)%,总体控制水平良好,较CSII治疗前HbA1c(9.58±2.08)%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5,P<0.05)。患儿应用CSII治疗前单位体重每日胰岛素用量为[0.91(0.86,0.94)]IU,治疗后单位体重每日胰岛素用量为[0.80(0.66,0.88)]IU,治疗后胰岛素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14,P<0.05)。40例患儿在CSII治疗前均出现低血糖,其中7例发生过严重低血糖;CSII治疗后未发生严重低血糖,有6例患儿出现过低血糖。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有24例(60.0%),经CSII治疗后有2例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患儿发生过酮症酸中毒。(4)学龄前儿童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9,P<0.05)。遵循糖尿病饮食患儿的HbA1c显着低于不遵循糖尿病饮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6,P<0.05)。每天运动时间30分钟以上的患儿血糖控制优于每日运动时间<30分钟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26,P<0.05)。坚持3~6个月来院复诊的患儿血糖控制优于复诊频率>6个月以上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84,P<0.05)。自我血糖监测频率≥6次/天患儿的血糖控制优于血糖监测频率<6次/天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72,P<0.05)。不同性别、血糖管理者、管理者学历、家庭收入的患儿CSII治疗前后的HbA1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211,F=1.100,F=1.895,F=0.191,P均>0.05)。结论:青岛地区T1DM儿童经CSII治疗后,总体血糖控制水平良好,HbA1c明显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发生减少,其中良好的饮食控制、按时的运动、规律的复诊、尤其是较高频率的血糖监测均有利于血糖控制。

王燕[7](2020)在《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儿童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易继发全身多脏器的急、慢性损害,加之患儿年龄较小,自理能力不佳,治疗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人数已达111万,每年新增128900例,我国发病率位居全球第四。实施连续、整体的个体化医疗护理服务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美国等西方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糖尿病儿童的医疗管理需求。个案管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和制度建设有限,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尤少。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及临床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糖尿病专科临床实践特点,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和个案管理相结合,通过专家函询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并通过类实验研究验证其干预效果,以期为患儿及家庭提供优质、有针对性、可持续性的个性化医疗护理服务。目的:1.调查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现状,为构建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提供参考。2.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从而规范儿童T1DM临床护理实践。3.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案管理在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验证方案的有效性。方法:1.横断面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1省、市、自治区89所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及糖尿病护士进行便利抽样调查。2.专家函询法:基于文献研究、临床调研,结合糖尿病专科临床实践特点,拟定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初稿,选取我国6个地区19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筛选,并通过计算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分析专家函询结果的可信度。3.类实验性研究:便利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2018年9月-2019年7月内分泌科收治的62例1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试验组(33例)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案管理照护,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凌晨血糖、空腹血糖、睡前血糖和生存质量。结果:1.共调查28所儿童专科医院、49所综合医院和12所妇幼保健院,其中23所医院已开展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服务,开展率为25.84%;参与调查的178名研究对象中仅有124名(69.66%)知晓个案管理照护服务;儿童专科医院及三级医院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服务的开展率优于非儿童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未开展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的前3大原因依次为相关医护人员对个案管理模式缺乏了解、未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医护人员缺乏。2.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0%和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87,Kendall’s W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级指标的集中程度较高。最终得到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包括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工作流程和成效评价指标(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3.干预6月后,试验组患儿自评及家长代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除生理功能外(P>0.05),其他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凌晨、空腹和睡前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国内医院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开展率低,有必要发挥儿童专科医院和三级医院的优势,建立规范统一的工作流程及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儿童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规范、科学的服务。2.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具有较高可信度和科学性,可为儿童1型糖尿病的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3.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案管理有助于控制患儿糖代谢指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冯苗[8](2020)在《CSⅡ和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和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sulin infusion,CVII)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和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DKA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追溯其参考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01月。中文检索词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持续皮下注射、持续静脉注射、随机对照试验,英文检索词为diabetic ketoacidosis、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sulin infusion、RCT,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根据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资料,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中英文文献896篇,最终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9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7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试验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与对照组(常规小剂量持续静脉注射组)相比,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1.50h;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1.77,-1.23;p<0.00001,I2=5%),尿酮转阴时间(WMD:-5.75h;95%CI:-6.46,-5.04;p<0.00001,I2=0%)血酮达标时间(WMD:-13.50h;95%CI:-15.95,-11.04;p<0.00001,I2=86%),使用胰岛素总量(WMD:-18.41U;95%CI:-22.37,-14.46;p<0.00001,I2=81%),PH值恢复正常时间(WMD:-6.25h;95%CI:-6.95,-5.56;p<0.00001,I2=0%)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0.19;95%CI:0.09,0.42;P<0.0001,I2=0%]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能在更短时间内纠正DKA且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高。结论:充分补液基础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比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疗效更好,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更显着且低血糖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好。

崔洁媛[9](2020)在《1型糖尿病肠道微生态学变化及相关临床征象的系列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微生态学变化及机制研究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微生态学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cin,STZ),建立经典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模型组(B组)和糖尿病胰岛素干预组(C组),每组各12只。监测一般情况包括体重、血糖等变化。在实施干预措施第14天时处死三组所有大鼠,留取静脉血、结肠粪便及结肠组织,结肠粪便组织DNA文库制备、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检测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 1,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 like peptide 2,GLP-2)和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肠组织GLP-1和GLP-2蛋白表达水平,组织病理技术分析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链脲菌素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2.肠道菌群变化:收集A、B、C三组共36份大鼠粪便样本测序分析,其中35份样本测序成功(97.22%),A组中1份样本未能获得测序结果(2.78%),alpha和beta多样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检出17个菌门、76个菌科和21个菌属。A、B、C三组大鼠肠道细菌在门、科、属水平的丰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在门水平Proteobacteria有差异;在科水平Prevotellaceae、Eggerthellaceae和Lactobacillaceae有差异;在属水平Helicobacter、Prevotella、Parabacteroides、Blautia和Others有差异。3.结肠组织结构的观察:A组大鼠结肠粘膜结构完整,隐窝结构明显,未见肠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损坏;B组大鼠结肠粘膜完整性明显受损,隐窝结构部分消失,肠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部分破损,杯状细胞减少;C组大鼠结肠粘膜结构基本完整,隐窝结构存在,肠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基本连续存在。4.血清GLP-1水平:A、B、C三组大鼠血清GLP-1分别为0.82±0.26ng/ml、0.58±0.14 ng/ml、0.70±0.17 ng/ml,其中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血清GLP-2水平:A、B、C三组大鼠血清GLP-2分别为2.10±0.68ng/ml、1.64±0.21 ng/ml、1.79±0.28 ng/ml,其中A组明显高于B组(P<0.05)。5.结肠组织GLP-1、GLP-2免疫蛋白印迹结果变化趋势与二者血清水平相同。结论:1.采用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cin,STZ)法成功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1型糖尿病大鼠结肠病理损伤主要体现在结肠粘膜完整性明显受损,隐窝结构部分消失,肠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部分破损,表明结肠结构和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胰岛素干预能部分改善这种受损状态。3.1型糖尿病大鼠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偏离于正常大鼠,主要表现在以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科),Prevotellaceae,Helicobacter(缠绕杆菌属)和Parabacteroides(副杆状菌属)丰度增加,Prevotella(普氏菌属)丰度下降,胰岛素干预虽能部分改善这种偏离的状态,但仍未完全扶正。4.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GLP-1、GLP-2表达量降低,表明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肠道内分泌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5.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微生态这种适应性变化趋势可能与GLP-1、GLP-2水平变化存在关联。第二部分1型糖尿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特征及机制研究(一)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报道目的:阐明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临床总结了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和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分析其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变化情况,对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者检测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和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水平。结果:1.2016年至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及河北省儿童医院共诊治38例儿童1型糖尿病,其中6例(15.79%)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男、女各3例,诊断时年龄为5~12岁,其中5例(83.3%)合并酮症酸中毒。2.6例糖尿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出现时间在病程的2~3周(14~21天)和开始胰岛素治疗后3~11天,持续5~9天自行缓解。3.6例患儿血清G-CSF和GM-CSF水平在胰岛素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胰岛素治疗后下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4.随访6~40月,6例患儿中性粒细胞数目均维持正常。结论:1.收集的38例1型糖尿病患儿,其中6例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15.79%。2.6例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时间多发生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后3~11天,持续5~9天可自行恢复正常,无需要特殊处理。3.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可能机制与胰岛素治疗导致血清G-CSF和GM-CSF水平下降有关。(二)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中性粒细胞变化及机制研究目的:探索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中性粒细胞变化及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和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的相关性。方法:对于建立的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干预第14天时处死所有大鼠,静脉采血查血常规、血清G-CSF和GM-CSF水平及血淋巴细胞G-CSF和GM-CS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胰岛素治疗第14天时,A、B、C三组大鼠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6.87±2.02×109/L、7.15±2.34×109/L和4.65±1.43×109/L,C组低于A、B组(P<0.05)。2.血清G-CSF水平:A、B、C三组大鼠分别为20.34±4.37 pg/ml、48.65±10.93 pg/ml和28.72±8.13 pg/ml,B组高于A、C组(P<0.05);血清GM-CSF水平:A、B、C三组大鼠分别为为4.60±0.78pg/ml、9.72±3.20 pg/ml和5.85±1.36 pg/ml,B组高于A、C组(P<0.05)。3. 血淋巴细胞G-CSF、GM-CSF免疫蛋白印迹变化趋势与二者血清水平相同。结论:1.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干预治疗14天时可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2.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和淋巴细胞G-CSF和GM-CS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经胰岛素干预后明显下降。3.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治疗导致血清G-CSF和GM-CSF水平下降有关。

张俊芬[10](2019)在《《儿童时期的医疗和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视角和积极成果》(第2-3章)的汉译及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英文原文、中文译文以及翻译实践报告。《儿童时期的医疗和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视角和积极成果》主要介绍了十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及对应的护理措施。第二、三章分别介绍了哮喘和糖尿病的病征、用药等信息及相关护理方案。糖尿病和哮喘的儿童患病率逐年增加,以家庭为核心的护理方案在医疗资源紧缺和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背景下具有推广价值。鉴于此,译者选择对这两章进行翻译。源语文本属于医学文本,重在描述医学事实,具有较强的客观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用词精确,结构严谨;使用大量专业术语、长难句和被动式。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解释了句子及以下层次的翻译类型。医学文本属于科技文本范畴,考虑到翻译转换理论对科技文本翻译具有适用性,译者选择该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在翻译报告部分,译者对源语文本进行介绍,分析翻译实践的意义,对翻译转换理论进行解释并综述这一理论对同类型文本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重点描述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过程。

二、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胰岛功能及肾上腺轴激素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2组患者胰岛功能和肾上腺轴激素比较:
    2.3 病例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
    2.4 病例组与对照期酸中毒程度比较:
3 讨论

(3)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诊断依据
    1.3 调查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儿童T1DM发生DKA的单因素分析
    2.2 儿童T1DM发生DKA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高危因素分析
    3.2 护理对策
        3.2.1 急救护理
        3.2.2 健康指导
        3.2.3 心理辅导

(6)青岛地区1型糖尿病儿童胰岛素泵长期治疗随访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2.1 调查内容
        2.2 调查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T1DM患儿一般情况
    2 青岛地区T1DM儿童接受CSII治疗的原因
    3 青岛地区T1DM儿童CSII治疗效果
        3.1 HbA1c变化情况
        3.2 胰岛素用量比较
        3.3 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发生次数比较
    4 青岛地区T1DM儿童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家庭胰岛素泵使用调查问卷(附录)
致谢

(7)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以家庭为中心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构建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8)CSⅡ和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流行病学
    1.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
    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的诱因
    1.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
    1.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分级
        1.6.1 DKA的诊断
        1.6.2 DKA的分级
    1.7 特殊类型的酮症酸中毒
        1.7.1 正常血糖DKA
        1.7.2 碱血症性DKA
        1.7.3 非酮血症性DKA
    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第二章 内容与方法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检索策略
        2.1.2 文献选择
        2.1.2.1 纳入标准
        2.1.2.2 排除标准
        2.1.2.3 干预措施
        2.1.2.4 结局指标
    2.2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2.2.1 资料提取
        2.2.2 质量评价
        2.2.3 发表偏倚评估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3.3 纳入文献发表偏倚评估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尿酮转阴时间
        3.4.2 血糖达标时间
        3.4.3 血酮达标时间
        3.4.4 胰岛素用量
        3.4.5 PH值恢复正常时间
        3.4.6 低血糖发生率
        3.4.7 敏感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9)1型糖尿病肠道微生态学变化及相关临床征象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微生态学变化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型糖尿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特征与机制研究
    (一)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报道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二)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中性粒细胞变化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与肠道微生态学研究进展
    综述二 糖尿病肠道内分泌激素与肠道微生态学相关性研究进展
    综述三 糖尿病与G-CSF、GM-CSF关联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儿童时期的医疗和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视角和积极成果》(第2-3章)的汉译及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1.Source Text
2.Target Text
3.Translation Report
    3.1 Task Description
        3.1.1 Source Text Selection
        3.1.2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3.1.3 Text Type of the Source Text
    3.2 Process Description
        3.2.1 Preparation
        3.2.2 Translating
        3.2.3 Proof-reading
    3.3 Translation Shifts
        3.3.1 Catford’s Translation Shifts
        3.3.2 Studies on Translation Shifts at Home and Abroad
    3.4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Shift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3.4.1 Level Shifts
        3.4.2 Category Shifts
        3.4.2.1 Structure-shifts
        3.4.2.2 Class-shifts
        3.4.2.3 Unit-shifts
    3.5 Summary
References

四、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胰岛功能及肾上腺轴激素水平研究[J]. 王小军,张改秀,冯梅,王丽红,王蕾,陈晓娟,王丽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21)
  •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3]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高危因素分析[J]. 宋丽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11)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6]青岛地区1型糖尿病儿童胰岛素泵长期治疗随访与疗效分析[D]. 王婕. 青岛大学, 2020(01)
  • [7]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王燕.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CSⅡ和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冯苗. 兰州大学, 2020(01)
  • [9]1型糖尿病肠道微生态学变化及相关临床征象的系列研究[D]. 崔洁媛.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10]《儿童时期的医疗和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视角和积极成果》(第2-3章)的汉译及翻译实践报告[D]. 张俊芬.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及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