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装置论文_刘燕,李小龙,张宸,张子木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解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装置,生物,反应器,进料,氯化镁,流化床,热力学。

热解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李小龙,张宸,张子木[1](2019)在《稀土氯化物喷雾热解装置雾化效果的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氯化物雾化热解是稀土氧化物制备新工艺,但目前喷雾热解装备雾化效果差,雾化后液滴粒径分布不均匀.本文自行设计了文丘里管喷雾热解反应器,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气体流量、文丘里管和引流管几何尺寸等因素对雾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文丘里管扩散段中较强的回流作用会加剧气液相间的混合碰撞,进一步破碎液滴;而过多的液相携带量容易导致雾滴密度变大,增大了液滴在运动过程中的碰撞几率,致使雾滴尺寸变大.文丘里管反应器适宜的几何尺寸和操作条件为:内径100 mm,喉口内径10 mm,引流管内径5 mm,气相流量20.5 m3/h.(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忠祥,廖传华,李广鹏,耿文华,朱跃钊[2](2018)在《生物质微粉霾化快速热解装置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种加热技术,设计了一套处理能力为50kg/h的新型生物质微粉霾化快速热解装置。为满足装置工艺要求,设计了多功能热解反应器、带有预热功能的螺旋进料器和自控系统。对装置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对系统温度和流量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生物质微粉在反应器中霾化热解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8年03期)

王蔚[3](2017)在《生物质制备活性炭流化床热解装置进料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是潜在能源和化学原料的重要宝库,很多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已经陆续研究出来,本次项目研究的是生物质制备活性炭一些工艺和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流化床装置进行热裂解,本课题主要是研究整个制备流程中的进料系统,对进料过程进行设计。本文首先分析不同进料器的优缺点,最终选用真空进料这一方式。进料管对进料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选择最合适的真空发生器,对颗粒在不同尺寸和形状的进料管进行数值模拟,从而确定最佳的进料管径和管型。气力输送主要指是利用管内高速气体实现颗粒物料转移的运送方法,气力输送防尘效果较好有利于实现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可减轻劳动强度。当前针对气力输送的模拟以二维为主,本文并基于Euler-Lagrange耦合方法分析模拟了不同管径和不同管型内气固两相流动的相关问题。本文首先在fluent中选择湍流SST k-co模型计算流场信息,然后采用fluent离散相DPM模型对固体颗粒进行模拟。在离散相与连续相耦合过程中,探究不同流场与固体颗粒之间的互相作用。即:在Fluent中设置计算模型,根据一定的迭代步数间隔进行迭代运算,直到连续相的流场计算结果不再随着迭代步数加大而发生变化(即达到了所有的收敛标准),耦合计算才会停止。然后注入颗粒,通过DPM模型对颗粒进行追踪,获取不同流场内颗粒运动轨迹、管内压强、颗粒速度分布等参数。流场的初速度设置为6m/s, 20m/s, 30m/s,进料管分为直管、弯管1和弯管2,管径分别为38mm,51mm,76mm。通过模拟结果可以发现流场的初始速度、管径的大小、形状对颗粒运动和流场特性都存在一定影响。不同管型相同速度、不同口径相同管型、相同管型不同进料口等方面颗粒运动都具有差异性。结果可以看出初速度相同时弯管比直管具有更好的加速效果。颗粒运动到弯管处与壁面的撞击使得颗粒运动轨迹、管内压力分布要比直管更加复杂。通过模拟基本了解到不同情况下颗粒的运动分布情况,最终选择直径38mm的弯管作为最终进料管,根据所得尺寸进行进料平台的搭建。(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刘瑞敏[4](2017)在《流化床热解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的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生物质主要是指一些农林废弃物及城市垃圾等。对这些生物质的回收再利用,不仅解决了其二次污染环境的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获得生活中所需的生活用品和生物燃料等。本课题研究的生物质热解技术装置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系统辨识、系统算法仿真、系统验证叁个部分。系统辨识是实现整个控制系统的基础,有了系统辨识出的系统模型,才能进行系统仿真。系统仿真主要是对控制算法和系统进行模拟与分析,控制算法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算法的优良决定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的高低。系统验证是将实际控制过程并与仿真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本课题所研究的热解装置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主要采用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该算法结合了模糊控制算法与PID控制算法,不仅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同时又避免了各自的劣势。本设计采用了 MATLAB进行系统辨识建模,并利用SIMULINK对传统PID算法,自适应模糊PID算法,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算法以及滑模变结构的算法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各自的优点与缺点。此外,还完成了整个系统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本设计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可触控平板计算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模拟量输入模块、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高温加热炉等。其软件系统主要完成了现场的温度采集与控制,读取系统的I/O变量状态,按已设定好的逻辑流程动行。本设计完成了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具有参数设置,温度压力监控,绘制温度实时曲线,查询历史曲线,报警等功能。此外,还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实现了良好的温度控制,整个系统工作良好。(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高新源,徐庆,李占勇,田玮,张建国[5](2016)在《生物质快速热解装置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化石能源日渐枯竭和环境压力日益加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能源紧张的潜在方法,尤其是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随着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与工艺不断成熟,需要快速热解装置不断放大以提高处理量,以实现生物质快速热解的工业化。生物质快速热解装置复杂且多样化,在装置的放大过程中,各系统的合理选择是难点。本文首先对生物质热解机理、快速热解过程的粒径选择和前处理进行了简述,并对快速热解流程中的进料系统、供能系统、热解反应器和快速冷凝系统4个关键系统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快速热解反应器的类型及其特点,提供了该4个关键系统的选择及研究趋势。流化床反应器具有易放大、可以较好地实现自热式快速热解的优点,本文总结出流化床式反应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保证产品品质下,设备易放大、稳定实现自热式、流程能耗低、运行稳定安全等是快速热解装置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6年10期)

岳霞,宋晓娟,张学炜,王博石[6](2016)在《转锥式生物质热解装置中热载体加热方案的选择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针对转锥式生物质热解装置中热载体加热方案的设计及选择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结合具体的转锥式生物质热解装置对于加热设备的相关要求,共进行了叁种不同加热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每种方案都有着各自的应用特点与优势。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每套设备的各自优缺点准确地掌握,为后期热解装置的改进以及各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6年10期)

王明峰,吴宇健,蒋恩臣,陈晓堃[7](2015)在《无轴螺旋连续热解装置上的生物质热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热解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无轴螺旋式连续热解装置不仅可减轻送料部件的质量,而且为热解挥发性产物的排出提供了有效空间,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连续热解装置。为了解无轴螺旋式生物质连续热解特性,该文在无轴螺旋连续热解装置上,开展了以稻壳、花生壳和木薯茎秆为生物质原料的热解试验,分析了3种生物质在不同热解温度下的叁态产物分布特性、热解气体组分变化规律及热解炭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炭产率随热解温度升高逐渐下降,气体产率逐渐上升,液体产率先上升再下降,在450℃时达到最大,产物分布特性与其他热解反应器的一致;不同原料炭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壳>花生壳>木薯茎秆,液体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壳>花生壳>木薯茎秆,气体产率与液体产率相反。热解气体组分受温度影响较大,热解温度升高,可燃气体组分含量不断上升,不可燃气体组分含量不断下降,不同原料对气体组分含量影响较小。热解炭的工业分析结果与原料的工业分析结果存在相关性,热解温度升高,热解炭中挥发分含量逐渐下降,固定碳及灰分含量增加,木薯茎秆炭的挥发分含量最高,花生壳炭的固定碳含量最高,稻壳炭的灰分含量最高;低温热解炭的表面官能团较为丰富,随热解温度升高官能团种类逐渐减少;原料自身结构特性对热解炭的表面形貌影响较大,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生物质原料的表面结构不断被破坏,热解炭表面出现孔隙结构,花生壳炭与木薯茎秆炭表面孔隙结构比稻壳炭更为发达。(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5期)

王文博,牛丽萍,张廷安,吕国志,周爱平[8](2015)在《熔融氯化镁热解装置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大部分海绵钛生产企业采用外购TiCl4原料通过镁热还原法来生产海绵钛,但对该过程的副产物熔融氯化镁没有综合利用,氯化镁保存难度较大,从而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诸多问题。基于以上背景,我们提出以钛冶炼过程中蒸馏工序段熔融氯化镁为原料,在通氧条件下,熔融态氯化镁直接热解,得到产物氧化镁和氯气,氧化镁既可直接利用,也可用于分解制取镁,而氯气则可进入沸腾氯化工艺,从而实现钛生产过程中的镁氯循环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通过对反应热力学、热化学的计算以及实验模拟来确定气相反应的主反应器文丘里管的尺寸。文丘里管的尺寸设计为:收缩段长度为136 mm,扩压段长度为343 mm,喉口段长度为32 mm。喉口处引射口直径为25 mm。入口圆筒段长为100 mm,出口圆筒段的长度为30 mm。材质选用镍基合金高温材料MA956。(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5年07期)

王莹[9](2014)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尿素热解装置的优化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尿素热解装置的组成,针对尿素热解系统电加热器功率过大,消耗厂用电过多的弊端,提出了用热风炉或烟气/蒸汽换热器取代电加热器的措施。(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4年22期)

周烨[10](2013)在《SCR脱硝系统中尿素热解装置防结晶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尿素热解制氨由于其在安全方面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燃煤电厂脱硝系统中。但结晶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所有的尿素热解制氨装置。结合多家电厂处理实际运行中的尿素热解装置出现结晶的经验,着重分析了结晶产生的不同原因,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了结晶样品的成分。探讨了预防结晶的对策,对尿素热解装置的设计和运行都提出了建议,以期能提高目前尿素热解制氨装置的运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科技与环保》期刊2013年06期)

热解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多种加热技术,设计了一套处理能力为50kg/h的新型生物质微粉霾化快速热解装置。为满足装置工艺要求,设计了多功能热解反应器、带有预热功能的螺旋进料器和自控系统。对装置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对系统温度和流量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生物质微粉在反应器中霾化热解的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解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刘燕,李小龙,张宸,张子木.稀土氯化物喷雾热解装置雾化效果的物理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赵忠祥,廖传华,李广鹏,耿文华,朱跃钊.生物质微粉霾化快速热解装置的开发[J].化工机械.2018

[3].王蔚.生物质制备活性炭流化床热解装置进料系统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7

[4].刘瑞敏.流化床热解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7

[5].高新源,徐庆,李占勇,田玮,张建国.生物质快速热解装置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6

[6].岳霞,宋晓娟,张学炜,王博石.转锥式生物质热解装置中热载体加热方案的选择与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16

[7].王明峰,吴宇健,蒋恩臣,陈晓堃.无轴螺旋连续热解装置上的生物质热解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5

[8].王文博,牛丽萍,张廷安,吕国志,周爱平.熔融氯化镁热解装置设计与研究[J].稀有金属.2015

[9].王莹.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尿素热解装置的优化措施[J].河南科技.2014

[10].周烨.SCR脱硝系统中尿素热解装置防结晶对策探讨[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3

论文知识图

3-1固定床热解装置外观图2...一1热解装置的几何结构,单位/cm乙炔热解装置示意图超声喷雾热解装置制备合金炭球...实验室热解装置实物图流化床反应器热解装置图

标签:;  ;  ;  ;  ;  ;  ;  

热解装置论文_刘燕,李小龙,张宸,张子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