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腺发育周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腺,扇贝,周期,受体,激素,信标,发生。
性腺发育周期论文文献综述
谢欣冉,张玲玲,孙红振,张阳,李婉茹[1](2019)在《性类固醇激素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周期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性类固醇激素不仅在脊椎动物性别分化、生殖、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部分软体动物中也参与生殖调控。本文分析了3种主要性类固醇激素(孕酮、睾酮和雌二醇)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首先通过组织学方法确定虾夷扇贝性腺4个发育阶段的周年分布:休止期(7—9月)、增殖期(10—12月)、生长期(1—2月)、成熟期(1—6月)。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虾夷扇贝性腺各发育阶段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性腺中激素含量呈现孕酮>雌二醇>睾酮,它们分别约占激素总含量的60%、30%、10%;精巢中3种激素含量均呈显着正相关,但卵巢中仅孕酮和睾酮之间显着相关;研究还发现,虽然3种激素含量在性别、发育阶段之间差异均不显着,但睾酮比例和雌二醇/睾酮在生长期的精巢和卵巢之间差异显着,精巢睾酮比例高于卵巢,而卵巢的雌二醇/睾酮高于精巢。以上结果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很可能参与虾夷扇贝生殖调控,在性腺发育、配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朱星海,孙红振,杨祖晶,孙贵东,邢强[2](2019)在《风信标扇贝的性腺发育与繁殖周期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性腺指数周年检测及性腺组织切片观察的方法,对蓬莱海头村海区浮筏养殖的风信标扇贝性腺发育及繁殖规律进行研究。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课题组除1、2月份外(分别为4、2次)每月采集蓬莱海头村海区浮筏养殖的风信标扇贝性腺样品3次,同时测定采样点水温,采用组织学方法和肉眼观察分析其性腺发育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探究海水温度季节性变化对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蓬莱海区浮筏养殖的风信标扇贝性腺发育周期为一年,每年经历4个时期,分别为增殖期(12月—次年1月)、生长期(2—3月)、成熟期(4—6月)、休止期(7—11月)。海水温度变化与风信标扇贝性腺发育相关性显着(P <0.05):风信标扇贝经过12月—次年3月的低温刺激和营养积累后,到达其繁殖期(4—6月),期间平均水温为11.2℃,并在4月上旬出现性腺指数峰值(24.25);当水温高于20.0℃时,性腺指数较低且小于10.00。本研究结果填补了中国风信标扇贝性腺发育研究方向的空白,为人工繁育风信标扇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杨丹丹,邓春,杨乾坤,秦贞奎,张志峰[3](2019)在《c-Myc基因在栉孔扇贝年周期发育性腺中的表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c-MYC在高等脊椎动物的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癌症发生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栉孔扇贝cMy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在性腺年周期发育和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栉孔扇贝c-Myc cDNA全长2 943bp,可编码397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除了包含MYC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外,还具有c-MYC蛋白所特有的Myc-N转录激活区。qRT-PCR结果显示,栉孔扇贝卵巢中的c-Myc mRNA水平随着卵巢的发育和成熟显着升高;精巢中的表达水平在成熟期之前(休止期至生长期)逐渐升高,但在成熟期精巢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增殖期和生长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yc mRNA及c-MYC蛋白的阳性信号均可在栉孔扇贝精巢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以及卵巢的所有生殖细胞中检测到,推测其可能与栉孔扇贝的性腺发育和配子发生过程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史红专,陈盼盼,郭巧生,赵宇隆,吴曼郡[4](2018)在《蚂蟥性腺发育周期内性类固醇激素变化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蚂蟥性腺发育周期内性类固醇激素变化规律,采用酶解、萃取以及UPLC-MS/MS技术测不同月龄蚂蟥体内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蚂蟥体内雌酮、雌叁醇、睾酮和孕酮含量均呈M型变化趋势,均在6月龄达最大值,9月龄最低,10~11月龄开始轻微上升,其中睾酮和孕酮另一个小峰值均出现在2月龄,而雌酮和雌叁醇均出现在8月龄。1~4月龄睾酮和孕酮含量稍高于雌叁醇,5月龄开始雌酮和雌叁醇激素含量稍高于睾酮和孕酮。综上,蚂蟥体内性类固醇激素含量随性腺成熟呈逐渐上升、排放期后迅速下降趋势,提示蚂蟥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之间的比例可能与其性腺发育的特殊性存在极大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18期)
李争光,李宁,刘岚,陈燕,田林[5](2017)在《光周期相位改变对布氏田鼠性腺发育及下丘脑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氏田鼠是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重要害鼠之一,短而规律的季节性繁殖造成种群数量的迅速增长是其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仍未阐明其季节性繁殖的调控机制。光周期是影响季节性繁殖的主要环境因子,因此,本研究采用改变光周期相位的方法,在春分点设置渐短光照(-3min/day)和渐长光照(+3min/day)两组相反变化的光周期,处理成体和幼体两个年龄组,幼体从孕期开始处理以期达到最大处理效果;在出生4、6、8、12周时监测性腺器官重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光周期响应基因(Dio2、Dio3)和下丘脑内繁殖调控相关基因(GnRH、Rfrp-3、Kiss-1)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成体的繁殖器官和相关基因对不同光周期相位处理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渐短光照处理组的雄性幼体的睾丸重和储精囊重均受到明显的抑制,而且4周时Dio3表达上调而Kiss-1基因下调;雌鼠的子宫重和卵巢重在渐短光周期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本研究表明,光周期是影响布氏田鼠幼体繁殖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Dio3和Kiss-1可能在其季节性繁殖调控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闫浩[6](2017)在《两类生殖激素在滩头雅罗鱼性腺发育周期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滩头雅罗鱼(Tribolodon brandti)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叁块鱼属,是鲤科鱼类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溯河洄游进行生殖产卵的鱼类。本研究以滩头雅罗鱼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学、生物学统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荧光定量等技术对滩头雅罗鱼在繁殖周期内精巢和卵巢的组织学、血液中激素含量、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滩头雅罗鱼(Tribolodon brandti)性腺组织结构、在弱碱和淡水环境下性腺发育情况、产卵时间及类型进行了研究。滩头雅罗鱼精巢应归属于小叶型精巢,按照精巢内精细胞类型及形态共可分为6个发育时期。按照卵巢外形特征和生殖细胞类型,卵巢可分为6个发育期时期,对应卵细胞6个时相。研究表明,性成熟的滩头雅罗鱼在9月末性腺发育到第Ⅲ期,并以Ⅲ期越冬。而未达到性成熟的幼鱼(2+龄)性腺发育到Ⅱ期,并以Ⅱ期越冬。性成熟的雄鱼在4月末或5月初性腺发育到第Ⅴ期,雌鱼在5月中下旬或6月初才能发育到第Ⅴ期,雄鱼性腺发育快于雌鱼。2-3龄个体不论在淡水或弱碱水环境中养殖,性腺发育时相并无明显区别。弱碱水2+群体体重显着高于淡水同龄群体,然而3+群体在弱碱水和淡水中体重没有显着差异。同时,弱碱水和淡水中的同龄雌、雄之间体重变化存在差异。在性腺发育周期中,雌、雄的平均肥满度在1.313-1.697之间波动。随性周期变化,雄性从II期开始性腺指数显着上升;雌性性腺指数在不同发育时期都存在显着差异,在V期最大为14.22。滩头雅罗鱼性腺发育高峰期一年只出现一次,为一次性产卵类型。2、在雌性滩头雅罗鱼中,随着卵巢发育,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含量逐渐增加,并在性腺发育至Ⅳ期达到最大值,显着高于其它各个时期,在Ⅴ期有一个微弱下降。然而,血清中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含量在Ⅴ期达到最大值;促卵泡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在卵巢发育周期中只出现一次高峰,FSHR表达量从Ⅱ到Ⅲ期增长缓慢,从Ⅲ到Ⅳ期增长迅速,并在第Ⅴ达到最大值。促黄体激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的变化趋势与FSHR相同,随着卵巢的不断发育,LHR表达量逐渐上升,并在第Ⅴ期达到峰值。雄鱼随着精巢的不断发育,血清中FSH含量逐渐增加,与雌性相似,Ⅳ期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血清中LH含量大体呈上升趋势,精巢发育至Ⅲ期稍微下降,然后上升,在第Ⅴ期达到峰值;FSHR的表达量与其在雌性中相似。在Ⅱ和Ⅲ期FSHR表达量较低,在Ⅳ期增长迅速并达到最大值,然后在Ⅴ期有稍微的下降;LHR表达量在精巢的发育过程中从Ⅱ到Ⅳ期增长缓慢,在第Ⅴ期急剧增长并达到峰值,显着高于其它各个时期。与雌性中不同,雄鱼精巢中只有在第Ⅴ期显着高于其它各期。3、雌性滩头雅罗鱼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含量逐渐升高,并在Ⅳ期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的变化模式与E2相似,在卵黄发生后期(Ⅳ期)达到最大值。卵巢发育过程中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含量在Ⅴ期(排卵期)达到最大值,表明P可能在卵巢最后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雄性滩头雅罗鱼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E2水平整体低于雌性,Ⅳ期达到峰值,然后在成熟期或排精期略微下降。血清中T含量随着精巢的不断发育而逐渐升高,并在第Ⅴ期达到峰值。精巢发育过程中血清中P的变化模式与E2相似,Ⅳ期达到最大值,然后在第Ⅴ期略微降低;雌激素β2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β2)在卵巢发育前期(Ⅱ、Ⅲ期)在卵巢中的表达量较高,但是,随着卵巢内卵母细胞的逐渐成熟,ERβ2的表达量又变成下降趋势,在第Ⅴ期卵巢中表达量降到最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雌雄性腺中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均在Ⅳ期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无论雌雄,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性腺中表达水平随着性腺的不断发育而成上升趋势,并在第Ⅴ期达到峰值。(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5-19)
毕进红,李琪,张志新,于红,赵城南[7](2015)在《山东沿海脉红螺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脉红螺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对中国山东荣成靖海湾的脉红螺(Rapana venosa)的生殖周期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组织学观察表明,脉红螺全年只有1个生殖周期,且雌雄配子同步发育,其性腺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形成期,增殖期,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配子发生始于9月,大部分个体在5月至6月成熟,排放的高峰期为7月。条件指数和平均卵径随配子发生而增大,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产卵后减少。雌雄比例整体符合自然界性比为1∶1的自然规律。环境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而盐度无明显季节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与叶绿素a含量显着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丰富了脉红螺的繁殖生物学资料,对脉红螺野生资源的管理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杨丹丹[8](2015)在《Krüppel样因子4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早期发育和性腺年周期发育中的表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KLF4属KLF (Kruppel样因子)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类基础调控因子。脊椎动物的KLF4在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胚胎发育、诱导产生多能干细胞和肿瘤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仅有个别物种表达水平的研究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基因的系统认识和潜在的应用。本文以重要的双壳类海洋经济物种——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Klf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采用半定量RT-PCR和定量RT-PCR技术确定了其在栉孔扇贝成体各组织和性腺年周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揭示了Klf4mRNA在栉孔扇贝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图式。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该基因在扇贝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结果如下:栉孔扇贝Klf4 cDNA全长共2,28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1,005 bp,编码334个氨基酸,其预测的氨基酸具有KLF家族保守的3个串联的锌指结构以及KLF4蛋白特有的转录激活域、转录抑制域、核定位信号等结构域。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栉孔扇贝Klf4 mRNA在生长期栉孔扇贝各成体组织中广泛表达,在闭壳肌、肾脏及外套膜中高水平表达,在精巢、卵巢、肝胰腺中次之,在鳃中的表达量最低。qRT-PCR结果显示,Klf4 mRNA在精巢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同一发育时期的卵巢;在精巢中,其表达量随着精子发生过程逐渐升高,成熟期精巢的Klf4 mRNA水平是生长期的3倍,而其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在整个发育周期中未见显着性变化;Klf4 mRNA在性腺中的表达呈现性别二态性的特点,推测Klf4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定量RT-PCR结果显示:栉孔扇贝Klf4 mRNA在各期胚胎中未见明显的表达,至担轮幼虫呈现高水平表达,并在D形幼虫中维持高水平表达,但至壳顶幼虫时表达量显着降低。暗示Klf4作为合子基因参与栉孔扇贝幼虫发育过程。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Klf4 mRNA在进入幼虫期前,几乎没有可见的阳性信号出现。在担轮幼虫中,阳性信号主要集中在壳腺原基细胞周围和口凹附近的区域;在D形幼虫中,信号主要集中在肠道及后闭壳肌的区域;壳顶幼虫信号的强度减弱,信号主要在肠道附近,推测该基因参与了栉孔扇贝幼虫的器官发生及形成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26)
宁军号,常亚青,宋坚,胡盼,经晨晨[9](2015)在《偏顶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偏顶蛤的繁殖规律,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每月采集大连海区野生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样品1次,测定采样点水温,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其性腺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偏顶蛤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时期。偏顶蛤卵子的发生可分为卵原细胞期、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成熟期。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等时期,精原细胞分为A型和B型2种类型。该海区偏顶蛤性腺指数和肥满度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分别为17.54%和18.23%;二者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分别为32.25%和38.43%。偏顶蛤繁殖期为6—11月,繁殖期水温在16.8~22.1℃;雌雄性腺发育基本同步,雄性发育略快,雌雄异体,二者性比接近1∶1。本研究为偏顶蛤的天然资源保护及大规模人工增养殖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梁少帅[10](2014)在《Sox2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早期发育和性腺年周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SOX2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已经在脊椎动物中被确定参与胚胎发生、神经发生、晶状体发育以及诱导多能性胚胎干细胞形成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本研究以重要的双壳类海洋经济物种——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sox2的cDNA全长序列,并采用半定量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技术对其在栉孔扇贝早期发育的表达特征、各组织中的空间表达以及成体各发育时期性腺的表达定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深入探讨该基因在扇贝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结果如下:栉孔扇贝sox2(Cf-sox2)的cDNA全长序列为2194bp,包含一个编码327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并具有SOX家族保守的HMG-box以及SOXB1亚族的SOXp motif结构。进一步发现栉孔扇贝SOX2中不存在脊椎动物SOX2中的两个末端结构,即在N末端不含有多聚甘氨酸结构,在C末端不具有富含丝氨酸的结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Cf-sox2是母源性基因;其表达量在卵裂期胚胎中较受精卵显着升高,囊胚中达到最高;原肠胚之后,表达量显着下降,并在壳顶幼虫降到最低。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阳性信号在原肠胚之前呈弥散分布;进入幼虫时期后,阳性信号开始集中,担轮幼虫中主要集中在虫体中部,靠近顶鞭毛的基部以及靠近壳腺原基细胞周围;D形幼虫则集中在内脏团处;壳顶幼虫信号的强度减弱,并且仅在疑似脏神经节和足神经节处有可见的阳性信号。这个表达图式与哺乳动物类似,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栉孔扇贝胚胎和幼虫组织器官的形成。Cf-sox2mRNA在增殖期和生长期成体组织中的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其在精巢、卵巢和闭壳肌中均有表达,其次在生长期的外套膜和鳃中也检测到一定水平的表达;肾和肝胰腺中没有可见的表达。对栉孔扇贝成体精巢和卵巢各发育时期的Cf-sox2定位检测发现,其在各时期的所有类型的生殖细胞和滤泡细胞中均有表达,但信号强度在细胞之间存在差异,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成体组织的功能维持和配子的发生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23)
性腺发育周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利用性腺指数周年检测及性腺组织切片观察的方法,对蓬莱海头村海区浮筏养殖的风信标扇贝性腺发育及繁殖规律进行研究。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课题组除1、2月份外(分别为4、2次)每月采集蓬莱海头村海区浮筏养殖的风信标扇贝性腺样品3次,同时测定采样点水温,采用组织学方法和肉眼观察分析其性腺发育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探究海水温度季节性变化对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蓬莱海区浮筏养殖的风信标扇贝性腺发育周期为一年,每年经历4个时期,分别为增殖期(12月—次年1月)、生长期(2—3月)、成熟期(4—6月)、休止期(7—11月)。海水温度变化与风信标扇贝性腺发育相关性显着(P <0.05):风信标扇贝经过12月—次年3月的低温刺激和营养积累后,到达其繁殖期(4—6月),期间平均水温为11.2℃,并在4月上旬出现性腺指数峰值(24.25);当水温高于20.0℃时,性腺指数较低且小于10.00。本研究结果填补了中国风信标扇贝性腺发育研究方向的空白,为人工繁育风信标扇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腺发育周期论文参考文献
[1].谢欣冉,张玲玲,孙红振,张阳,李婉茹.性类固醇激素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周期的分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朱星海,孙红振,杨祖晶,孙贵东,邢强.风信标扇贝的性腺发育与繁殖周期规律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杨丹丹,邓春,杨乾坤,秦贞奎,张志峰.c-Myc基因在栉孔扇贝年周期发育性腺中的表达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史红专,陈盼盼,郭巧生,赵宇隆,吴曼郡.蚂蟥性腺发育周期内性类固醇激素变化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
[5].李争光,李宁,刘岚,陈燕,田林.光周期相位改变对布氏田鼠性腺发育及下丘脑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6].闫浩.两类生殖激素在滩头雅罗鱼性腺发育周期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
[7].毕进红,李琪,张志新,于红,赵城南.山东沿海脉红螺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J].中国水产科学.2015
[8].杨丹丹.Krüppel样因子4在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早期发育和性腺年周期发育中的表达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5
[9].宁军号,常亚青,宋坚,胡盼,经晨晨.偏顶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J].中国水产科学.2015
[10].梁少帅.Sox2在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早期发育和性腺年周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