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在三重维度上界定和使用了阶级:描述性概念、解释性概念和价值性概念。描述性阶级概念是基于特定生产关系而具有相同地位和利益的社会集团,它表明了阶级的本质是经济范畴。马克思依据不同性质的私有制区分了两种阶级类型及其阶层指涉。解释性阶级概念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具有意识和阶级组织而拥有行动力的社会集团,它表明了阶级的基本运用是政治—经济分析,马克思借此阐释了三种阶级分析。价值性阶级概念提供了一个替代资本主义的解放理论,它表明了阶级的消亡与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诉求。三重维度的阶级意涵统一于历史唯物主义中,对理解当今世界仍具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 阶级 经济范畴 政治分析 价值诉求
阶级是马克思思想体系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明确界定“什么是阶级”。虽然这并没有影响马克思思想的传播,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真实的马克思”。有西方学者说:“马克思主义思潮不仅传播了真实的马克思学说,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遮掩和隐灭了真实的马克思学说。”①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后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马克思的阶级概念不断受到质疑。国外一些学者提议抛弃“阶级”,因为“关于‘阶级’的各种各样的可能的政治和哲学的含义使得它对于独立分析没有什么用处了”②。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也有学者认为阶级已经不再适用于分析当代中国,试图用“阶层”取代“阶级”,消解阶级话语和阶级分析。面对质疑、否定和置换阶级的情势,我们需要依据马克思的文本厘清阶级的真实意涵与时代意义。
一、描述性阶级概念与两种阶级类型
谈论马克思的阶级概念,首先不能脱离社会物质生产,尤其是生产关系,而仅仅从政治或者哲学进行解读。否则我们就从根基上埋下了误解与误用阶级概念的前件。在马克思看来,阶级“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③,“居民第一次划分为两大阶级,这种划分直接以分工和生产工具为基础”④。恩格斯也说:“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⑤具体来说,生产力发展的不足阶段、社会分工发展的一定阶段和私有制的产生使得阶级开始出现,人类由此进入阶级社会。
面部表情极具有替代语言功能的能力。面部表情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一个微笑和一个眼神的传递都能达到你想表达的理想效果。微笑有时候代表着对对方的肯定和赞扬。
那么阶级是什么呢?尽管马克思没有给予系统的说明,但我们可以依据他和恩格斯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定义,利用概念的属与种差关系,借助归纳推理回答这一问题。在《孟德斯鸠第五十六》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而无产阶级“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才能生存,而出卖劳动也只有当购买劳动能使雇主阶级发财时才有可能”⑥。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认为资本的统治使大批居民变成劳动者,“创造了同等的地位和共同的利害关系”⑦而使他们成为无产阶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无产者’在经济学上只能理解为生产和增殖‘资本’的雇佣工人”⑧。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所加的一个注中,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⑨从这些论述看,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私有制、雇佣劳动关系和产品分配界定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阶级划分的基本依据就是社会成员在特定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产品的分配以及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在《伟大的创举》中,列宁依据马克思的思路给阶级下了一个经典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⑩也就是说,阶级本质上是在生产活动中生成的经济范畴,它描述的是生产力有限发展与社会分工基础上,在特定生产关系中具有相同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的历史现象。
CP粉冲突相对其他的冲突相对比较温和,因为CP粉之间的相互攻击往往缺少“实锤”,更多地停留在想象的层面,相比彼此攻击的负功能冲突,CP粉更愿意通过冲突关系实现自身和群体的认同。
马克思根据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的关系把私有制区分为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的私有制和个体劳动者的私有制,由此产生了两种类型的阶级。在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的生产关系中,阶级内在地包含相互对立的两极,即占有生产资料、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分配的支配集团与不占有生产资料、被支配的依附集团,二者存在着剥削关系。如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但又是创造新的价值的独特商品。工人在市场上与资本家支付的“工资”“平等”交换后从事生产。但资本家凭借所有权占有了劳动产品,更无偿占有了工人劳动所创造的超过“工资”的剩余价值,形成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也造成了二者根本利益的对立。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指出了历史上的三种阶级剥削:“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⑪两极对立阶级构成了阶级社会的基本结构: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奴隶;封建社会的地主和农奴;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个体劳动者的私有制是“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⑫。在这种私有制中,劳动者不仅拥有生产资料,也从事生产活动。由此产生的阶级就不存在相互对立的两极,成员之间不是剥削而是彼此独立与平等的关系。个体劳动者私有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在奴隶制度、农奴制度以及其他从属关系中也是存在的”⑬,但并不居于主导地位。马克思把基于个体劳动者的阶级统称为“中间阶级”⑭,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小工业家、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等。在马克思看来,中间阶级是阶级社会附属性的、补充性的社会集团,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如《共产党宣言》指出,小资产阶级“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且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⑮。中间阶级与基本阶级一起构成了阶级社会中复杂的社会集团化图景。
洋桔梗适合肥沃、疏松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pH值6.0~7.5为宜,最佳为6.5~7.0[2]。土壤pH过低会导致叶片枯焦,生长不良,甚至不长花蕾,可通过生石灰调整。不宜连作。
马克思的阶级还包含着阶层(派别)的涵义。麦克莱伦正确地指出:“马克思经常把这一词汇(指阶级——引者注)——按照他的时代的共同用法——用作派别或集团的同义语。”⑯马克思没有把阶级视为单一整体,而是深入洞察了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阶级社会不仅分裂为不同的阶级,“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⑰。如果说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奴还是隐性的分层,那么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分层就是一种显性的存在。如资产阶级分化为农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食利资产阶级和改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内部也有农业无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作为产业后备军的待业无产阶级。
二、解释性阶级概念与三种阶级分析模式
马克思通常把描述性阶级视为自在阶级。但在很多场合,马克思界定阶级时还包括阶级意识和阶级组织。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说:“数百万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敌对,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⑱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具备了阶级意识和阶级组织的阶级才能是一个真正的阶级。正如奥索斯基所言:“符合阶级经济条件的群体,只有在成员通过共同利益与阶级意识联系起来时,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阶级。”⑲所谓阶级意识是阶级成员认识到自身的社会地位,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和理想而组织起来一致行动的观念。阶级组织则是阶级成员形成普遍联系的载体,是阶级行动的领导机构,政党是最为重要的组织。
③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106页。
马克思为什么把阶级意识和阶级组织加入阶级概念中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就要理解马克思赋予阶级的功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中介和机制。因此,阶级是剖析阶级社会的钥匙和科学工具。“对马克思来说,阶级是社会力量,是历史行动者。”⑳阶级社会正是在经济基础的发展、阶级互动与上层建筑的变更中演进。这种基于生产关系、具有阶级意识和阶级组织的阶级就成为一个解释性的社会政治概念——自为阶级。
而谈到是什么原因让他迅速发展起来,刘经理说道:“这还要感谢鲁西厂家呢!我刚开始种植西红柿的时候,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特别是在2012年,自己购进一批化肥,说是进口的,包装袋全是英文字样,但是施用下去以后,颗粒长时间不融化,造成西红柿无法吸收养分,当年严重减产,损失惨重!从那以后我便非常重视肥料品质,2014年看到鲁西在央视打广告,相信是一家靠谱的企业,便拨打了400客服电话,开始施用鲁西硝硫基肥料。从2014年到今年,我的西红柿产量和品质都特别高,这其中鲁西肥料是可功不可没的!”
马克思借助自为阶级概念,提出了两极阶级对抗模式——阶级斗争理论,阐明了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阶级社会的主导生产关系产生了两大基本对立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是该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构成了该社会变迁的直接动力。恩格斯曾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㉑在两大基本阶级中,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斗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迫使其调整相应的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当主导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成为社会进步的桎梏时,基本阶级的对抗就会空前激化而形成尖锐的社会危机,造成革命的客观条件。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先进阶级就会通过革命建立新的统治,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在列宁看来,阶级斗争理论为科学认识阶级社会提供了“指导性的线索”㉒。
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及其结果——无产阶级专政。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资产阶级已经成为自为阶级而统治着国家;无产阶级则作为自在阶级处于被剥削压迫的境地。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形成阶级意识和政党而成为自为阶级。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促进社会化生产力而爆发全面的危机时,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获得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由于阶级斗争的对抗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失误,哈耶克等西方学者把无产阶级专政等同于专制独裁和极权主义。这是对马克思的极大误解。在马克思那里,无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国家形态,是作为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意味着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民主,是“那些既不占有也不支配生产资料,占人口大多数的成年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民主支配”㉓。
以往人们习惯把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看成是马克思阶级分析的全部。事实上,马克思的阶级分析还包括基于社会形态的阶级互动模式和基于政治事态的阶级内部关系模式。在考察具体社会时,马克思指出基本阶级和中间阶级为了各自利益,彼此形成随着形势发展而变化的复杂关系:(1)各阶级结成联盟反对共同的敌人,但基本阶级之间只能是一种暂时的合作;(2)各阶级之间爆发直接的冲突和对抗;(3)各阶级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既非对抗亦非合作的共存状态。如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级或者与资产阶级联盟共同对付无产阶级,或者与无产阶级为伍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㉔。当资产阶级还是被压迫阶级时,它主动与无产阶级结盟以同地主和贵族作斗争;当成为统治阶级后,它就调转枪头对准无产阶级。而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各阶级处于均衡状态而都屈服于路易·波拿巴的统治之下。
⑨⑮⑰⑱㉔㉕㉙㉞《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56、32、566—567、42、41、53、34页。
三种阶级分析是一个有机统一体,通过阶级行动与阶级结构的变迁而内在联系起来。两极阶级对抗模式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宏观分析层次,直接规定着阶级社会形态变迁的历史趋势。阶级互动模式是回到具体社会形态的中观分析层次,展示了现实多种生产关系以及复杂的阶级关系,制约着社会变迁的实际过程。阶级内部关系模式是微观分析层次,表明了阶级内部各阶层的策略影响着阶级的行动与阶级间关系,从而间接影响历史进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描述性与推论性统计的百分比、平均值、标准偏差、t检验、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与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来呈现医护人员在相关因素的分布情形、个人基本资料与其认知及3个相关因素结构面间的相关性。
三、价值性阶级概念与人类解放
在谈到自己对阶级的贡献时,马克思曾指出:“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㉖我们已经论及了前两个贡献,就第三个贡献而言,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蕴含着阶级消亡、走向无阶级社会和实现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这就提供了一个替代存在阶级对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解放理论,包括价值目标、主体力量和实现路径。
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的这种矛盾地位决定了它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它的特殊利益与人类普遍利益的根本一致性。马克思坚信无产阶级将产生彻底革命的共产主义意识,承担起消灭阶级、解放自身和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实现共产主义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经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改造的过渡阶段,彻底消灭压迫和奴役人的异己力量——资本、私有制、市场、雇佣劳动、阶级、国家、意识形态。具体来说,在经济领域,无产阶级将在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扬弃私人资本,逐步用社会所有制取代资产阶级私有制,用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取代雇佣劳动与市场,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在政治领域,无产阶级将建立新型民主政权,保证所有劳动者参与并掌握国家政权,逐步实现国家向社会的回归。在思想文化领域,随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革命性变革,个人与社会辩证统一的新观念将取代以个人为中心的旧意识形态。
总而言之,在衡阳市水稻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增加双季稻种植比例,在稳定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确保能降低种粮投入。政府则要完善粮食收购流程,确保能从根本上建立较为有效的粮食市场,为衡阳市粮食管理和经营提供保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在阶级社会里,“现实的人”是隶属于阶级的,个人的发展受到其阶级位置的制约,社会的进步以劳动者的牺牲为代价。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将进入无阶级的实现人类解放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即“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㉗。在那里,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获得了体力、智力和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实现了“自由个性”㉘。与此同时,人的社会联合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在真正平等基础上形成自由人联合体。这样个人与社会就实现了真正的统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㉙,同时“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㉚。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个人为代价,个人发展也不再以牺牲社会为代价。
实现共产主义并不是一个思想上的乌托邦,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马克思不仅从社会形态交替的一般规律上对共产主义作了一般论证,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理解剖进行了实证研究。这就是生产力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限度与自我否定的必然性,无产阶级将成为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主体力量。尽管有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这一主张在目的的普遍性(人类解放)和手段的特殊性(无产阶级解放)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㉛但对马克思而言,无产阶级虽是一个特殊阶级,却更是一个具有世界普遍性意义的阶级。
从肯定方面看,无产阶级生产了剩余价值而成为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表征着人类前进方向。随着资本和雇佣劳动日益在发达国家占据统治地位,无产阶级也随之成为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的阶级。不仅如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无产阶级也逐步突破国家和民族的限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阶级:资本的全球流动使得无产阶级在世界各国拥有相同的地位,“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具有相同的利益”,“民族独特性已经消灭”㉜。无产阶级的这种普遍性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在政治和思想领域亦表现出来。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先后成立了两个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国际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1864—1876年)和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即第二国际,1889—1923年)。它们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全球发展。“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既是一种期许,更是马克思时代无产阶级国际合作的现实写照。
从否定方面看,无产阶级却是一个遭受全面异化和普遍奴役的阶级,一个表征着人类苦难的普遍阶级。(1)在经济领域,无产阶级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㉝,结果把作为人类本质的自主自由活动贬低为维持生存的手段。(2)在社会领域,无产阶级同人的社会本性相异化,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联系被阻断:“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㉞,造成了“人对人是狼”的敌对状态。(3)在政治领域,无产阶级受到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无法享有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资本主义所谓的实现“天赋人权”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是资本压迫劳动的专制工具。(4)在文化领域,无产阶级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束缚,因为资产阶级总是试图“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㉟。因此,无产阶级承受了社会的普遍苦难和奴役,是“一无所有”的阶级,“表明了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㊱。
如果知道高压下的剪切模量,每个压力点的差应力可以由公式(4)得出.对于多晶样品,高压下的剪切模量G可以由以下公式[20]得出:
总之,马克思并没有把阶级当作永恒的东西,永恒的主题是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看中无产阶级是因为他深刻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普遍性和先进性。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有一个从强调阶级的特殊性到超越阶级的普遍性的价值取向,即从无产阶级的解放走向人类的解放。
尽管如此,中国石油企业从未放弃伊朗这一重要油气资源地,并利用伊核协议签署后的缓和时期,抓住伊朗政府为重新吸引国际投资者而推出更有吸引力的石油合同这一有利时机,通过双边谈判再次进入伊朗。虽然新石油合同条款较为优惠,但重启制裁后带来的投资及回收问题难以解决,合同履约将面临诸多困难,这些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中国石油企业再次违约或退出项目。
四、马克思阶级概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马克思在描述、解释和价值三重维度上界定和使用了阶级,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概念。描述性阶级是指基于生产关系而形成的社会集团,表明了阶级的本质是经济学范畴,构成马克思分析社会历史的逻辑起点;价值性阶级概念体现了马克思实现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揭示了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解释性阶级是连接社会物质生产和实现人类解放的中介,阐明了社会变迁的主体力量和动力机制。
“三位一体”的阶级概念既统一于历史唯物主义,又内在地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构成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关键:在生产发展不足的条件下,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人类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阶级及其行动直接推动着阶级社会的演进,人类依次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最后的对抗性社会,资本主义创造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客观条件与主体力量,人类将在无产阶级统治中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开启真正的人类史。可以说,只有把握了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才能科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从现实来看,只要社会生产力还不足以发达到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只要社会分工与私有制仍然存在,阶级就不会消失。因此,无论是观察存在私有制的中国、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全球化的当今世界,马克思的阶级都是不可缺少的认识工具。抛弃、否定和置换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无疑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当然,相比马克思的时代,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的阶级来分析现实时,要以现有的情况为出发点。
就当前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公有制居主体地位下的阶级关系显然与阶级社会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仍需要从生产领域出发,准确把握各阶级的社会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
就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其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资本社会化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与分化,形成了以从事管理的脑力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社会阶级,以致李普塞特等学者认为传统阶级已经消亡。阶级真的消失了吗?事实并非如此,资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并未彻底改变其私有本质,雇佣劳动制度也继续存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仍然存在。科学的态度无疑是沿着马克思的进路,探讨新生社会集团的阶级定位、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就当今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与垄断资本的深度扩展已经改变了以国家为中心的阶级形态,正在形成跨越国家等政治实体的跨国资本家阶级,它试图创建一个由其统治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这加剧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世界两极分化,制约着国际社会的未来发展。㊲这表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为理解当今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注释:
①[美]汉娜·阿伦特著,孙传钊译,《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一篇文章实际上就等同于一个小型知识库,其中蕴含着学生可以学习的许多知识。而朗读是其获取这些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感受更多的语言美,去感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帮助自身塑造起良好的人格品质。因此,教师不管在课前还是课中,都应该对学生贯彻落实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其可以在朗读过程中获取其应学会的知识。
④⑦㉚㉜㉟㊱《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6、654、571、567、552、17页。
该次研究显示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不良反应率为11.76%,研究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采取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的方法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广泛应用。
②[英]戴维·李、布赖恩·特纳主编,姜辉译,《关于阶级的冲突:晚期工业主义不平等之辩论》,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⑤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50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21页。
⑧⑫⑬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09、873、872、683页。
对于阶级内部不同阶层,马克思指出它们在面对政治事态时的阶级策略存在差异,影响着阶级整体行动以及与其他阶级的关系。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策略。起初,资产阶级各阶层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封建贵族和外国资产阶级。当取得统治地位后,资产阶级各派别的策略产生了分歧:工业资产阶级和食利资产阶级主张实行专制统治;改良资产阶级则主张缓阶级关系来保持统治。当发生严重危机时,资产阶级内部的分化更为剧烈,甚至那些“已经提高到能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㉕。无产阶级也由于职业、国家以及阶级意识等方面的差异亦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和行动策略。如英国的宪章派和工会组织;法国的以布朗基、卡贝和萨德米为首的共产主义组织和社会民主党;北美的以手工业者和工人为核心的土地改革派;还有被马克思称为共产党的国际性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对马克思而言,只有共产党始终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代表着无产阶级运动的前进方向。
⑩《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
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页。
第二,完善国家绿色金融支持体系。政府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政策实施,加速建设并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加强对绿色金融市场的管理控制,优化市场准入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绿色金融对生态产业以及整个绿色产业的正效应。
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中册,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653页。
⑯[英]戴维·麦克莱伦著,郑一明、陈喜贵译,《马克思思想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5页。
⑲Ossowski,S.,Class Structure in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New York:Free Press,1963,p.73.
⑳[英]罗丝玛丽·克朗普顿著,陈光金译,《阶级与分层》,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9页。
㉒《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㉓[英]戴维·赫尔德著,燕继荣等译,《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页。
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㉛ McCarthy,T.,Marx and Proletariat:A Study in Social Theory,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1978,p.49.
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0页。
橄榄玄武岩平面上呈条带状展布,剖面上呈似层状,侵位于寒武纪长清群朱砂洞组及馒头组。岩石新鲜面土黄色—灰黄色,略带绿色色调,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斑晶、基质组成,斑晶由橄榄石假象、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组成,粒径一般0.3~3mm不等,杂乱分布,橄榄石呈半自形柱粒状,少数呈两端尖锐的六边形,被皂石及少量碳酸盐、硅质交代,呈假象,部分隐约可见横向裂纹;单斜辉石呈半自形柱粒状,少部分呈近方形的八边形,沿边缘少皂石化、碳酸盐化,常见2组近直交解理;角闪石红褐色、黄褐色,半自形柱粒状,常见熔蚀结构,部分可见两组近菱形解理,夹角约56°;黑云母红棕色,叶片状,多被细小黑云母置换呈假象。
㊲[美]杰瑞·哈里斯:《全球垄断与跨国资本家阶级》,《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第6期。
作者 刘洪刚,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厦门 361005)。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过渡时期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20720191010)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何海根]
标签:阶级论文; 马克思论文; 无产阶级论文; 社会论文; 恩格斯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政治理论论文; 阶层理论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2期论文;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过渡时期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720191010)论文;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