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分析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分析

论文摘要

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破解两者之间矛盾,对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ES-RE)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度不高,多处于初步失调和初步协调状态,仅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高的上海和南京处于初步协调状态;长三角东部城市协调状态优于中部、西部城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的协调状况优于安徽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短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城市主要为资源环境发展短板,中部、西部城市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是制约多数城市ES-RE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长三角城市群应加强城市合作,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探索跨区域的管理模式,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协同与高质量发展。

论文目录

  • 一、引言
  • 二、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及方法
  •   (一)研究范围
  •   (二)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构建
  •   (三)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
  •     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2. 耦合协调度模型。
  •   (四)数据来源
  • 三、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情况
  •   (一)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析
  •   (二)短板分析
  •     1. 高生态低发展———经济社会短板(Ⅰ区域)。
  •     2. 总体平衡———轻微短板(Ⅱ&III区域)。
  •     3. 低生态高发展———资源环境短板(Ⅳ区域)。
  • 四、研究结论及对策措施
  •   (一)相关结论
  •     1. ES-RE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与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相互之间的促进能力相关。
  •     2. 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ES-RE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不同。
  •     3. 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短板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是制约多数城市ES-RE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   (二)对策措施
  •     1. 发挥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之间合作。
  •     2. 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3.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加快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     4. 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     5. 探索跨区域的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群协同高质量发展。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然,成金华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模型,高质量发展,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来源: 学术论坛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经济体制改革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基金: 生态环境部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及对策”,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长江经济带矿业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及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19YJCZH168),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2019年开放基金“长江经济带矿产开发与水环境质量协调发展路径”(19110000000035)

    分类号: F127

    DOI: 10.16524/j.45-1002.20191219.001

    页码: 54-60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967K

    下载量: 1113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