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055350
摘要:阅读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直接影响着英语的学习效果。阅读是英语学习者培养语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获取语言文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在初中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培养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笔者在此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一、通过恰当地导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导入的形式繁多,恰当的、合乎学生学情的课文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活跃,读的时候一气呵成,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越来越喜欢阅读。有效地导入还可以帮助学生预先学到文章中的关键单词和短语。有些文章里面包含了对理解全文起到关键作用的生词,如果教师把这些关键词恰当地放在导入这个环节里,整篇文章的阅读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课堂上我展示了一张动画警察图,并询问Whatdoeshedo?这引起喜欢动漫的初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无意注意。接着,又引导学生谈论了该警察形象,Whatdoyouthinkofthepolicemen?复习了有关描述人的词汇,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引向了有意注意,调动了学生大脑的积极思维,为下一步教学做好了成功的铺垫。
二、适当扩充词汇量,打好英语阅读能力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当一篇文章的生词量超过5%时,就会对阅读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抓好词汇教学,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扫除影响学生的阅读的障碍。
首先,就是要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如果对初中生的要求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词汇,学生阅读对词汇的要求会越来越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
其次,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有计划地把课程要求的词汇全部掌握外,还要让学生尽早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买合适的字典,教给学生查阅词典的方法和技巧。最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让学生明白英语词汇之间的联系性,使学生掌握英语词汇之间变化的规律,以提高记忆效率。
再次,要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加大阅读量课外通俗易懂的读物,可以丰富学生词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但是教给学生适当地阅读技巧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能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略读(Skimming)。即迅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
2.跳读(Skipping)。即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读时要一目十行,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
3.猜测生词(Guessingthenewwords)。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生词。如果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或跳过去不看,都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要猜测生词的意思。不同的语境,单词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
4.要注意文章中出现的关联词、转折词等,这些词可以预示后面的内容与前面内容的关系。因此,只有通读全文,弄清楚文章中的主要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再加上注意作者语气的变化,来判断文章所携带的信息。
四、了解中西方文化的背景和差异,促进阅读的理解
初中生阅读英语不能脱离英语国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阅读一篇英语文章时就很容易产生歧义,进而影响到对阅读内容的正确理解,比如人们常说的汉语式英语(指仿照汉语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就是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理解。
例如:在中国,如果你对一位女孩说:“Youaresobeautiful!”她很可能就会说你是“耍流氓”,而在西方社会,她会很开心地对你说,“Thankyou!”;如果在一个英语国家的家里作客,你称赞女主人的菜做得好,她会欣慰地回答“Thankyou!”而不会谦逊地说“No”,这些都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同。在学生学习某部分英语内容前,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幽默禁忌等生活文化背景及与中国生活文化背景的差异,可帮助其准确把握文章大意,能一定程度上减小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培养语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获取语言文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兴趣、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就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琼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高新三中,爱学习的天使博客。
[2]韩炳华浅议提高英语口语训练有效性的策略[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