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糊角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糊,角度,姿态,磁阻,结构,转矩,航天器。
模糊角度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于晓涛,姜大鹏[1](2015)在《基于模糊控制的叶片角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叶片角度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完成叶片角度随着换算转速变化的跟随控制。为使系统获得较佳的鲁棒性、适应性和容错性,控制器选用模糊控制器。由于模糊控制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因此必须依赖经验给出合适的模糊规则。介绍了可调节叶片角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硬件配置,同时针对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等因素,给出了一套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利用编程软件VC++.Net加以实现。现有的应用经验证明,这套设计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多级静子叶片联调功能,满足航空发动机试验过程中对叶片角度进行调节的要求。(本文来源于《2015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8)
赵文红[2](2015)在《模糊控制不模糊》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控制方法实现了将人的控制经验转化为机器的自动化控制,它在家电、工业控制、机车控制、航天控制等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理论上讲凡是人能进行的控制,通过模糊控制都能转化为计算机的控制,甚至转化后的计算机控制比原来人的控制更好。但关于模糊控制的本质却一直(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5-04-23)
魏凤美[3](2014)在《挠性航天器大角度姿态机动的模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挠性航天器在姿态机动时存在着模型参数不能精确测知和会受到各种干扰力矩等问题,在混合坐标系下建立了以飞轮为执行机构带有太阳帆板的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并设计了一种模糊控制器。分别对系统惯量减少50%和干扰力矩增加10倍的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初始大角度偏差下,该控制器能使系统稳定在平衡状态,而且响应快,稳态精度高,对模型不确定性有较强的鲁棒性,对干扰有较强的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1-12)
张金龙,徐慧,刘京南,内田敬久,郭怡倩[4](2012)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精密角度定位PID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精密角度定位系统存在非线性、时变性,传统PID控制难以获得理想控制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法,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相结合,采用3层前向网络、动态BP算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实时调整网络的权值,改变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整定出一组适用于控制对象的kp、ki、kd参数,实现精密角度定位PID控制的自适应和智能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较传统的PID控制,控制性能有较大的提高,能有效提高定位精度,缩短定位时间。(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志强,刘建章,肖烨然[5](2012)在《一种12电角度区间划分的异步电动机模糊直接转矩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12电角度区间划分的异步电动机模糊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在其中6个区间之中,可以充分利用逆变器的全部输出电压矢量,达到优化电动机控制的目的。由于此时传统的滞环比较器不能胜任矢量选择的工作,引入了模糊控制技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以充分利用逆变器输出电压矢量的特点,使得相对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具有更小的磁链误差,更快的转矩响应速度,可提高异步电动机运行性能,并将运行速域扩展至较低转速区域。(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12年04期)
曹立佳,颜诗源,张胜修,仇召辉[6](2011)在《基于离散模糊滑模的飞行器角度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某型飞行器的角度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了离散模糊滑模角度跟踪控制算法。以飞行器在空间的姿态运动方程为基础建立了其短周期运动模型。基于离散时间模糊滑模算法,设计了双入双出的模糊控制器,将滑模切换函数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以模糊控制器的二维输出信号为依据调整滑模趋近律的参数,该算法在减小了系统的抖振同时,保持了控制器对模型不确定和外界干扰的不敏感性。仿真表明,该跟踪控制算法动态响应快,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1年03期)
张广举[7](2010)在《基于膝关节角度的助行功能性电刺激模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脊髓损伤和导致瘫痪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运用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手段辅助功能恢复和进行神经重建获得显着临床效果,FES技术研究已成为生物信息学、康复医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等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但传统的FES开环控制系统无法以最小电流完成理想的刺激训练动作,且易引起肢体疲劳,且易受干扰、自适应性差等缺陷严重制约了FES技术在康复临床的推广与应用,亟待改进刺激模式和优化控制性能。本研究从人体运动学信息出发,针对FES作用对象-人体肌肉系统具有复杂非线性的特点,选择新兴的智能模糊控制技术,利用膝关节角度作为反馈信号,通过模糊控制器实时控制FES刺激电流模式,以期优化FES控制性能、获得理想的刺激效果。由于人体的特殊性,对模糊控制器参数要求较为严格,其比例因子、量化因子及隶属函数分布是其设计关键。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兼具全局收敛性、并行性计算优化功能,研究中利用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的相关参数,并结合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优点,融合遗传蚁群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相关参数。研究设计了基于膝关节角度的助行FES模糊控制实验,利用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 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Exogenous, NARMAX)模型构建了膝关节角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反馈关系式,使之最大相对误差在10%之内;并分别验证了蚁群优化模糊控制器、遗传模糊控制器、遗传蚁群模糊控制器的有效性以及稳定性,结果显示,系统稳定后与预设值的角度误差均不超过5°、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2°、最大标准差均小于0.7°,且遗传蚁群算法优化速度比遗传和蚁群单独算法的优化速度要快。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膝关节角度的运动学信号可作为肢体FES刺激反馈调整的有效信号,采用遗传蚁群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器可使FES刺激电流模式更为可靠,未来有望应用于助行FES系统的自动控制并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可为设计新一代的下肢人工运动神经假体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6-01)
陈宇,董朝阳,王青,张明廉[8](2007)在《柔性卫星大角度机动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柔性卫星大角度机动过程中多种模态的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变结构姿态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带柔性附件卫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设计变结构控制器使得系统状态能在有限时间内到达滑模面,并采用自适应模糊系统逼近系统所存在的耦合非线性项.为了削弱变结构控制项所带来的抖动,避免激发柔性附件的高频模态,采用边界层方法来代替开关项,并通过模糊规则表的方法确定边界层的厚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既实现了柔性卫星高精度姿态控制,也保证了卫星大角度机动过程中柔性附件弹性模态的有效抑制,系统对各种干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7期)
王蜀泉,赵光恒[9](2006)在《基于模糊控制的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个典型Mamdani类PD型模糊控制器来研究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问题.卫星姿态机动控制要求控制系统响应快、具有较强鲁棒性.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十分灵活,在控制性能方面有自己突出的特点.通过仿真,考察了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函数在各种参数下的不同控制性能,与一个传统I/O解耦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并验证了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证实了模糊控制用于姿态机动控制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陈新,郑洪涛,蒋静坪[10](2004)在《基于角度控制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模糊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模糊控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DSP的运算能力及其丰富的内部资源,简化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并采用了模糊角度控制与电压斩波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特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04年02期)
模糊角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模糊控制方法实现了将人的控制经验转化为机器的自动化控制,它在家电、工业控制、机车控制、航天控制等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理论上讲凡是人能进行的控制,通过模糊控制都能转化为计算机的控制,甚至转化后的计算机控制比原来人的控制更好。但关于模糊控制的本质却一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糊角度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于晓涛,姜大鹏.基于模糊控制的叶片角度控制系统的设计[C].2015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2].赵文红.模糊控制不模糊[N].科技日报.2015
[3].魏凤美.挠性航天器大角度姿态机动的模糊控制[C].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4].张金龙,徐慧,刘京南,内田敬久,郭怡倩.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精密角度定位PID控制[J].仪器仪表学报.2012
[5].王志强,刘建章,肖烨然.一种12电角度区间划分的异步电动机模糊直接转矩控制方法[J].电气应用.2012
[6].曹立佳,颜诗源,张胜修,仇召辉.基于离散模糊滑模的飞行器角度跟踪控制[J].控制工程.2011
[7].张广举.基于膝关节角度的助行功能性电刺激模糊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
[8].陈宇,董朝阳,王青,张明廉.柔性卫星大角度机动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
[9].王蜀泉,赵光恒.基于模糊控制的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
[10].陈新,郑洪涛,蒋静坪.基于角度控制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模糊控制系统[J].电力电子技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