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类的培养装置论文和设计-姜宗然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藻类的培养装置,主要由一个底部具有排水阀的培养容器构成,培养容器用于盛放培养藻类的培养液,培养容器内还分别设有:pH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培养液的pH值;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培养液的温度;照明装置,用于向培养液提供光源;曝气装置,用于向培养液内通气以提高培养液的含氧量。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将硅藻等藻类置于培养容器中,进行全人工培养,由此可以克服现有的露天培养池的缺陷,而且还对光照、pH值、温度和含氧量进行人工调控,实现了精细化培养,提高了培养效率。该装置占地小,单位面积的产出率高,从而可以实现工厂化自动生产,能够满足硅藻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个底部具有排水阀的培养容器构成,所述培养容器用于盛放培养藻类的培养液,所述培养容器内还分别设有:pH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培养液的pH值;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培养液的温度;照明装置,用于向所述培养液提供光源;曝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培养液内通气以提高所述培养液的含氧量。

设计方案

1.一种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个底部具有排水阀的培养容器构成,所述培养容器用于盛放培养藻类的培养液,所述培养容器内还分别设有:

pH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培养液的pH值;

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培养液的温度;

照明装置,用于向所述培养液提供光源;

曝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培养液内通气以提高所述培养液的含氧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块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pH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培养液的pH和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容器上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一块盖板,所述pH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照明装置和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盖板固定并插入所述培养液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由防水导光管和密封于所述防水导光管内部的LED光源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主要由蓝光LED和红光LED按比例组成,所述蓝光LED发光的波长为420nm~500nm,所述红光LED发光的波长为620nm~75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由一根导管和固定于所述导管顶端的分散头构成,所述导管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气源装置相连接,所述分散头位于所述培养容器底部,用于将所述导管导入的气流分散成小而密的气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装置包括压缩气瓶和气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容器为透明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电加热器管,所述电加热管插入所述培养液内部,用于加热所述培养液使其温度保持在适宜藻类生长和繁殖的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联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培养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所述加热装置自动开启,所述培养液的温度高于预设值后所述加热装置自动关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藻类培养与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藻类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淡水硅藻是水生动物,如鱼、虾、蟹、蚌特别是其幼体的营养丰富的食料,国内外有关硅藻的分类、生理生态方面的工作报道较多,且有较多海水硅藻大量培养研究的报道,但关于淡水硅藻培养的研究较少。

硅藻的用途广泛,除了被广泛的应用在水产饵料方面外,硅藻在生物医药、生物修复、化工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极其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现有的淡水硅藻主要是通过露天的培养池进行培养,管理较为粗放,繁殖效率一般不高,难以满足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而且由于露天的培养池中光照和氧气条件难以保证,而且受室外温度的影响较大,培养的硅藻往往容易大规模死亡。而死亡的硅藻会增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最终引起水华,培养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藻类的培养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藻类的培养装置,主要由一个底部具有排水阀的培养容器构成,培养容器用于盛放培养藻类的培养液,培养容器内还分别设有:

pH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培养液的pH值;

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培养液的温度;

照明装置,用于向培养液提供光源;

曝气装置,用于向培养液内通气以提高培养液的含氧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块显示屏,显示屏用于显示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培养液的pH和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培养容器上部具有开口,开口处设有一块盖板,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照明装置和曝气装置与盖板固定并插入培养液内部。

具体地,照明装置由防水导光管和密封于防水导光管内部的LED光源构成。

优选地,LED光源主要由蓝光LED和红光LED按比例组成,蓝光LED发光的波长为420nm~500nm,红光LED发光的波长为620nm~750nm。波长为420nm~500nm的光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吸收比例最大,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大。500nm~620nm的光色素的吸收率不高。620nm~750nm的光叶绿素吸收率″高″,对光合作用与光周期效应有显著影响。

具体地,曝气装置由一根导管和固定于导管顶端的分散头构成,导管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气源装置相连接,分散头位于培养容器底部,用于将导管导入的气流分散成小而密的气泡。由此可以增加气体与培养液之间放入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溶氧效率。

具体地,气源装置包括压缩气瓶和气泵。压缩气瓶一般为氧气瓶,气泵则一般可以使用直流薄膜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用。

进一步地,培养容器为透明容器。由此可以接收阳光、灯光或者漫射光,提高藻类的繁殖和生长速度,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电加热器管,电加热管插入培养液内部,用于加热培养液使其温度保持在适宜藻类生长和繁殖的区间。由此可以保证藻类在合适的温度进行培养。

优选地,加热装置与温度传感器联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培养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加热装置自动开启,培养液的温度高于预设值后加热装置自动关闭。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将硅藻等藻类置于培养容器中,进行全人工培养,由此可以克服现有的露天培养池的缺陷,而且还对光照、pH值、温度和含氧量进行人工调控,实现了精细化培养,提高了培养效率。该装置占地小,单位面积的产出率高,从而可以实现工厂化自动生产,能够满足硅藻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藻类的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藻类的培养装置的装配图。

图3为图2中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主要由一个底部具有排水阀2的培养容器1构成。培养容器1用于盛放培养藻类的培养液。

其中,培养容器1内还分别设有:

pH传感器3,用于实时检测培养液的pH值;

温度传感器4,用于实时检测培养液的温度;

照明装置5,用于向培养液提供光源;

曝气装置6,用于向培养液内通气以提高培养液的含氧量。

还包括一块显示屏7。

显示屏7用于显示pH传感器3和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培养液的pH和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培养容器1上部具有开口,开口处设有一块盖板11。

pH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4、照明装置5和曝气装置6与盖板11固定并插入培养液内部。

具体地,照明装置5由防水导光管51和密封于防水导光管51内部的LED光源52构成。

优选地,LED光源52主要由蓝光LED和红光LED按比例组成,蓝光LED发光的波长为420nm~500nm,红光LED发光的波长为620nm~750nm。波长为420nm~500nm的光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吸收比例最大,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大。500nm~620nm的光色素的吸收率不高。620nm~750nm的光叶绿素吸收率″高″,对光合作用与光周期效应有显著影响。

具体地,曝气装置6由一根导管61和固定于导管61顶端的分散头62构成。

导管61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气源装置相连接。

具体地,气源装置包括压缩气瓶和气泵。压缩气瓶一般为氧气瓶,气泵则一般可以使用直流薄膜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用。

分散头62位于培养容器1底部,用于将导管61导入的气流分散成小而密的气泡。由此可以增加气体与培养液之间放入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溶氧效率。

在本实施中,培养容器1为透明容器。由此可以接收阳光、灯光或者漫射光,提高藻类的繁殖和生长速度,节约能源。

在本实施例中,培养容器1中还设有加热装置。

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电加热器管8。

电加热管8插入培养液内部,用于加热培养液使其温度保持在适宜藻类生长和繁殖的区间。由此可以保证藻类在合适的温度进行培养。

优选地,加热装置与温度传感器4联动。

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培养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加热装置自动开启,培养液的温度高于预设值后加热装置自动关闭。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藻类的培养装置,将硅藻等藻类置于培养容器中,进行全人工培养,由此可以克服现有的露天培养池的缺陷,而且还对光照、pH值、温度和含氧量进行人工调控,实现了精细化培养,提高了培养效率。该装置占地小,单位面积的产出率高,从而可以实现工厂化自动生产,能够满足硅藻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藻类的培养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1437.5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722155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C12M1/36

专利分类号:C12M1/36;C12M1/38;C12M1/00

范畴分类:18H;

申请人: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翁角西路2068号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B10号楼第1层

发明人:姜宗然;郭立

第一发明人:姜宗然

当前权利人: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藻类的培养装置论文和设计-姜宗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