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粘弹材料论文_张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线性粘弹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粘弹性,复合材料,应力,原理,材料,纳米,弹性。

非线性粘弹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1](2016)在《非线性粘弹性软材料的压痕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及力学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弹性接触理论发展起来的,难以有效地表征软材料在微纳米尺度下非线性或时间相关力学性能。本文结合压痕实验、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等方法研究软材料纳米压痕测试中的非线性粘弹性力学行为,建立了表征软材料有限变形粘弹性力学性能的解析模型。通(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 2016)》期刊2016-08-25)

赵荣国,刘亚风,李微,李其棒,言怡[2](2014)在《基于弹性回复对应原理的非线性粘弹性材料应变响应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丙烯一类典型的非线性粘弹性材料,进行等幅循环应力加卸载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材料的现时应变响应表现出明显的蠕变变形、迟滞和非线性特性。采用弹性回复对应原理,对聚丙烯材料等幅循环应力历史条件下的现时应变响应进行预报,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2-21)

俞炜,王俊[3](2014)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线性与非线性粘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学性质,考察了如何确定纳米粒子的逾渗网络结构以及高分子粘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流场对纳米粒子聚集体破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2-21)

张立群,刘军,曹达鹏,沈建祥,高洋洋[4](2014)在《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非线性粘弹性与断裂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上发现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储能模量会随着动态应变幅度的增大表现出非线性的衰减,对其分子机理尝不完全清楚。同时,体系在变形过程中微裂纹如何引发与扩展在实验上很难观察。本工作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拟,期望对非线性粘弹性行为产生的机理与微裂纹引发与扩展机理进行澄清。通过构建两种特殊的球型颗粒分散体系:(i)纳米颗粒直接接触聚(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期刊2014-10-12)

陈建康,宋慧[5](2011)在《混凝土材料损伤耦合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不可逆热力学原理和推广的Onsager原理建立了内变量演化的非线性方程;采用迭代方法得到了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并根据Lipschitz条件给出了迭代解的收敛条件。由此,建立了一维应力条件下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将这一本构关系推广至叁维应力情况,并考虑了状态方程和损伤演化,在剪切诱导材料粘性的前提下建立了混凝土损伤耦合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在该关系式中:损伤演化方程与混凝土的粘性应变积累相关;状态方程服从叁次多项式的形式。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比较好地表征混凝土材料在达到强度极限前后的强化与软化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张伍连[6](2011)在《机织建筑膜材料非线性粘弹塑拉伸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膜结构建筑的发展与膜材料的广泛应用,建筑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愈来愈受到关注。由平纹或方平组织为基布的机织建筑膜材料,因织造工艺简单、价格适中等优点倍受青睐。机织建筑膜材料不同于一般性的其它建筑材料,它是一种基布处于中间、而两侧进行涂层所组成的柔性复合材料,其拉伸力学性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膜材料在膜结构的建筑中需要依据其在特定的张拉形状来承受载荷或变形,因此,充分理解与把握膜材料在拉伸时和随后的使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对指导膜结构的设计与构建十分必要。本课题将围绕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在拉伸时的非线性粘弹塑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在拉伸时的非线性粘弹塑性能的研究,以期达到如下的目标:(1)给出膜材料在不同应力与不同作用时间条件下出现塑性变形的合理模型;(2)给出膜材料在蠕变条件下合理的非线性粘弹塑元件模型;(3)给出膜材料在不同应变与不现作用时间条件下出现塑性变形的合理模型;(4)给出膜材料在应力松弛条件下合理的非线性粘弹塑元件模型;(5)在考虑塑性变形的基础上给出膜材料合理的非线性粘弹塑性单积分模型。在蠕变条件下,通过选择不同的作用应力与不同的作用时间,对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的塑性变形进行了试验,从中找出,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临界值,并将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的塑性变形看成是:应力差(应力值-应力临界值)的幂函数与作用时间幂函数的乘积,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出材料的塑性变形量,进而再利用该模型对塑性变形中的瞬时塑性与推迟塑性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开始阶段的瞬时塑性变形明显高于在随后的推迟塑性变形,而就推迟塑性变形而言,在先前时间段的塑性变形量又高于随后时间段的塑性变形量,即:推迟塑性变形量随作用时间的增加而较大幅度的减少。论文给出了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各自五种不同应力9,000s的蠕变试验,利用四个线性粘弹性模型,包括:四参数Burgers流体模型、叁参数固体模型、五参数广义Kelvin-Voigt固体模型与七参数广义Kelvin-Voigt固体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从中发现:七参数广义Kelvin-Voigt线性粘弹性固体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且对于同类同方向膜材料而言,各个不同应力间与叁个推迟时间相关的叁个参数保持不变,以此为基础,将该线性粘弹性模型修改为七参数非线性粘弹性模型与十四参数非线性粘弹塑型模型,同时,将十四参数非线性粘弹塑元件模型中的六个与推迟时间相关的参数合并为叁个,其它与应力大小相关的八个参数合并为四个,再假定修改后的两种非线性蠕变元件模型中与推迟时间相关的叁个参数与七参数线性粘弹性广义Kelvin-Voigt固体模型中的叁个与推迟时间的参数保持相同,将建筑膜材料的非线性原因看成仅来自于与应力相关的四个不同的参数,假定这些参数与不同的应力之间满足四阶多项式函数,借助上述五种不同应力条件下蠕变试验的数据对四阶多项式函数进行了拟合,并将拟合后的函数与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的叁种不同的其它应力、作用时间为1,200s的蠕变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应力间的蠕变特性。在应力松弛条件下,通过选择不同的应变与不同的作用时间,对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的塑性变形进行了试验,从中找出,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临界值,并将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的塑性变形看成是:应变差(应变值-应变临界值)的幂函数与作用时间幂函数的乘积,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出材料的塑性变形量,进而再利用该模型对塑性变形中的瞬时塑性与松弛塑性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开始阶段的瞬时塑性变形明显高于在随后的松弛塑性变形,而就松弛塑性变形而言,在先前时间段的塑性变形量又高于随后时间段的塑性变形量,即:松弛塑性变形量随作用时间的增加而较大幅度的减少。论文给出了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各自五种不同应变9,000s的应力松弛试验,利用四个线性粘弹性模型,包括:叁参数固体模型、叁参数广义Maxwell模型、五参数广义Maxwell模型与七参数广义Maxwell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从中发现:七参数广义Maxwell线性粘弹性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且对于同类同方向膜材料而言,各个不同应变间与叁个松弛时间相关的叁个参数保持不变,以此为基础,将该线性粘弹性模型修改为七参数非线性粘弹性模型与十四参数非线性粘弹塑型模型,同时,将十四参数非线性粘弹塑元件模型中的六个与松弛时间相关的参数合并为叁个,其它与应变大小相关的八个参数合并为四个,再假定修改后的两种非线性应力松弛元件模型中与松弛时间相关的叁个参数与七参数线性粘弹性广义Maxwell模型中的叁个与松弛时间相关的参数保持相同,将建筑膜材料的非线性原因看成仅来自于与应变相关的四个不同的参数,假定这些参数与不同的应变之间满足四阶多项式函数,借助上述五种不同应力条件下应力松弛试验的数据对四阶多项式函数进行了拟合,并将拟合后的函数与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的叁种不同的其它应变、作用时间为1,500s的应力松弛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应变间的应力松弛特性。论文给出了机织建筑膜材料经纬向六种不同的应力与作用时间分别为9,000s的蠕变试验与回复试验,在考虑机织建筑膜材料在蠕变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瞬时塑性与推迟塑性变形,将塑性变形迭加到Schapery非线性粘弹性单积分本构方程上,利用试验数据对修改后的非线性粘弹塑型单积分模型中的材料常数与非线性应力依赖参数进行了求解,并将这些求解后的材料常数与非线性应力依赖参数代入蠕变与回复方程中,结果发现: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出蠕变试验与回复试验的试验数据。(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1-05-01)

闫磊[7](2010)在《聚合物新材料的线性与非线性粘弹性力学性能测试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对两种聚合物新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力学性能研究,并考查了加载条件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研究中发现,纳米粒子填充的聚合物中的循环软化在室温条件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17小时内)就可完全恢复。当加载速率较小时材料显示出弹性体特性。当加载率较大时材料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并且出现屈服现象。在接下来的循环圈数内,材料出现应力软化,屈服现象消失。在给定较短的间歇时间内,材料即可恢复其初始状态。基于交联消除和粒子基体间交互作用的削弱理论,提出了对这种应力恢复的解释。本文通过剪切实验对纳米粒子填充PDMS和无粒子填充PDMS进行了研究。相比于纯PDMS基体材料的弹性体特性,加载时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观察到显着非线性行为。并在不同温度(–40°C到60°C)和不同应变率下(10–4到10–1 s–1)对复合材料材料进行了单拉实验。利用时温等效原理对由于纳米粒子填充所引入的温度率相关特性进行了描述。另外,通过在-20°C到80°C范围内进行间歇循环加载实验,考察了温度对于Mullins效应的恢复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利用线粘弹性理论分析密封剂材料在热变形下的应力分析框架。在假设材料的热应变和温度变化成比例关系的前提下,对其名义应力状态进行了预测。将分析方法用来对Dow Corning公司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玻璃用密封剂,一为传统的弹性体材料,另一种为聚合物新材料——纳米粒子填充的交联热熔胶,在一天的温度变化下的应力状态。两种材料的热应力响应在粘弹性力学分析中进行了比较。本文在给定的温度循环条件下提供了材料的屈服边界。在本文中,对另一种聚合物新材料——全磺酸perfluorosulfonic acid(PFSA)质子交换膜材料,利用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多夹具的松弛实验设备,在潮湿环境和浸泡条件下的线性和非线性粘弹性响应进行了测试。在30-90±C,从1%的应变到20%应变,对质子交换膜进行了松弛实验。在文中,将浸泡实验与干燥条件和不同湿度空气环境的力学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在70°C的浸泡环境中,对薄膜进行了多种应变水平下的循环试验。利用非线性Schapery单轴积分模型,准确的描述了材料在大变形下的非线性行为。通过在较低的应变条件的实验结果确定的材料的非线性参数成功的描述了在大应变循环下的行为。将利用复杂历史的加载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发现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11-20)

王初红,罗文波,赵荣国,唐欣[8](2007)在《非线性粘弹性高分子材料长期蠕变行为的加速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温度-应力等效原理是时间-温度等效原理的延伸,可用于材料力学行为的加速表征,通过短期实验来预测材料的长期力学性能。针对PMMA试件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的蠕变实验,分析PMMA蠕变行为的非线性特性。本文应用时间-温度-应力等效原理,得到相应的温度移位因子、应力移位因子和温度-应力联合移位因子,构建了参考温度和参考应力水平条件下的蠕变柔量主曲线。理论和数值计算表明,较高温度和应力水平下的PMMA短期蠕变实验可用于预测其在较低温度和应力水平下的长期蠕变行为。(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7年02期)

李尧臣[9](2007)在《铁电-铁弹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及其有限元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铁电-铁弹材料在极化过程中的滞回曲线,根据以往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建立了电致屈服与应力屈服准则和等向强化模型,提出了在屈服阶段增量形式的流动法则,用唯象的方法提出了力-电耦合的非线性本构关系,推导了适用于有限元计算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的矩阵格式.计算了矩形的铁电-铁弹材料试件在电场作用下从初始未极化状态至过极化状态,然后在单轴压力作用下的去极化过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07年01期)

祝世杰,阳建红[10](2006)在《对不可压黏弹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张量分析,证明了适合描述不可压缩黏弹性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3种理论:BKZ理论、Lianis理论和Chirstensen理论,运用到各向同性材料中它们的单轴拉伸具有一样的表现形式,同时也验证了3种理论在解释非线性本构关系时具有统一性.(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06年05期)

非线性粘弹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聚丙烯一类典型的非线性粘弹性材料,进行等幅循环应力加卸载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材料的现时应变响应表现出明显的蠕变变形、迟滞和非线性特性。采用弹性回复对应原理,对聚丙烯材料等幅循环应力历史条件下的现时应变响应进行预报,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线性粘弹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强.非线性粘弹性软材料的压痕实验分析方法研究[C].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2016).2016

[2].赵荣国,刘亚风,李微,李其棒,言怡.基于弹性回复对应原理的非线性粘弹性材料应变响应预测[C].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3].俞炜,王俊.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线性与非线性粘弹性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4].张立群,刘军,曹达鹏,沈建祥,高洋洋.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非线性粘弹性与断裂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最新进展[C].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2014

[5].陈建康,宋慧.混凝土材料损伤耦合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J].应用力学学报.2011

[6].张伍连.机织建筑膜材料非线性粘弹塑拉伸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

[7].闫磊.聚合物新材料的线性与非线性粘弹性力学性能测试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0

[8].王初红,罗文波,赵荣国,唐欣.非线性粘弹性高分子材料长期蠕变行为的加速测试技术[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

[9].李尧臣.铁电-铁弹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及其有限元实施[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7

[10].祝世杰,阳建红.对不可压黏弹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探讨[J].力学与实践.2006

论文知识图

G′的应变振幅扫描结果试验原理框图边坡工程地质分区及典型剖面6聚碳酸酯PC的实测σ-ε曲线Fig....非线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一7模型D、模型E与模型A预测结果对比

标签:;  ;  ;  ;  ;  ;  ;  

非线性粘弹材料论文_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