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干扰论文-王世博,刘夕强,刘小兵

气动干扰论文-王世博,刘夕强,刘小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动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串列叁圆柱,风压分布,阻力,间距比

气动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博,刘夕强,刘小兵[1](2019)在《串列叁圆柱气动特性的干扰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串列叁圆柱气动特性的干扰效应,对串列叁圆柱进行了风洞测压试验。通过改变串列叁圆柱的间距比L/D(L为两圆柱中心之间的距离,D为圆柱的直径),研究了串列叁圆柱风压分布与阻力的干扰效应,并与单圆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L/D≤4.5时,上、中、下游圆柱的背压的绝对值均小于单圆柱的背压的绝对值,且阻力均小于单圆柱的阻力。在间距比L/D由3变换为3.5时,上、中、下游圆柱的风压分布与阻力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9-10-18)

吴倩云,孙亚松,刘小兵[2](2019)在《并列双方柱气动特性的干扰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并列双方柱在不同间距比时气动特性的干扰效应,采用风洞试验中刚性模型测压试验的方法,通过改变两方柱之间的距离,得到了不同间距比下两并列方柱的平均压力系数、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结果表明,在小间距下,并列双方柱的平均压力系数不仅在内侧面有影响,同时在其他面有轻微影响,并且干扰效应不对称。随着间距比的增大,并列双方柱的平均阻力系数和脉动升力系数逐渐增大后趋于单方柱的值。(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韦炜,韩庆,桑晓庆,刘星[3](2019)在《计入螺旋桨干扰的倾转机翼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倾转机翼飞行器不仅拥有直升机固有的垂直起降能力,还具备传统固定翼飞行器特有的高速巡航的特点,是目前军民用飞行器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传统倾转机翼飞行器存在螺旋桨气动效率低、倾转机构复杂的问题,提出四发串列式倾转机翼垂直起降布局形式,对该布局飞行器进行总体设计,完成螺旋桨周围流场特性、螺旋桨间干扰特性、螺旋桨和机翼之间干扰特性的研究分析,并制作验证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布局很好地解决了螺旋桨气动效率低、传动机构复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及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孙智,孙建红,赵璇,郭星[4](2019)在《直升机-浮筒组合体气动干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急救生浮筒作为直升机救生的主要部件,其气动特性关系着飞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探究直升机浮筒之间的气动干扰特性,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应急救生浮筒、直升机机身以及直升机-浮筒组合体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发现:直升机前飞工况下,应急救生浮筒会对直升机机体的气动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直升机-浮筒组合体的阻力系数约为0.06,比单独的直升机阻力系数增加了约50%;直升机浮筒的气动干扰对直升机中心面上表面的压力系数影响较小,对直升机机身侧面的压力系数影响明显,压力系数降低约38.9%,这主要由于救生浮筒的引入使得组合体之间的气流速度发生变化,其涡结构发生相互干扰;同时,应急浮筒将产生负向的俯仰力矩,并且该力矩大小随着直升机飞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整体上应急救生浮筒使得直升机-浮筒组合体的俯仰力矩平均降低18.1%。(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卢丛玲,祁浩天,徐国华,史勇杰[5](2019)在《悬停地面效应状态共轴旋翼气动干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悬停时地面效应下的共轴刚性旋翼的气动特性,建立了一套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气动干扰数值方法。采用运动嵌套网格进行模拟双旋翼的反转运动,地面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计算结果与Lynx尾桨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地面效应流场求解方法的有效性。对地面效应下的共轴刚性旋翼的气动性能和流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上下旋翼瞬时拉力除了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外,还会出现小幅非定常波动。由于下旋翼更接近地面,因此拉力增益较上旋翼更大。共轴旋翼的上下旋翼的拉力增益均大于单独的上旋翼或下旋翼,且其下旋翼拉力增益增长比上旋翼更明显,这是由于地面的阻塞及黏性作用引起的高压对双旋翼的表面压强产生影响,使双旋翼间的气动干扰减弱造成的。(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5)

刘毅,赵晓霞,袁志敏,孟永良[6](2019)在《基于RANS方程的双机近距干扰气动特性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机近距状态时后机气动力特性发生显着变化,基于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后机气动力变化的特点及其机理。后机气动力特性主要受到左右间隔、前机升力系数和上下间隔影响,轴向间隔影响不显着。左右间隔决定了后机受到前机的洗流的方向,在前机/后机升力系数分别为0.5/0.6,上下间隔0.2倍前机展长时,若左右间隔为0,后机阻力系数增加0.0183,若双机左右间隔使得翼尖重迭量为双机总展长之和的7%,后机达到最大减阻量-0.0032。后机升阻力系数变化量与前机和自身升力系数均为线性关系。随着上下间距增加,升阻力变化量值减小。在同一几何位置,前机尾流的下洗角与后机展向剖面局部迎角增量相当,是后机气动干扰效应的机理。(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5)

杜晓庆,许汉林,马文勇,代钦[7](2019)在《串列双方柱气动干扰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澄清串列方柱的气动干扰效应,以串列双方柱为研究对象,在雷诺数Re=8. 0×10~4、间距比P/B为1. 25~5(其中P为方柱中心间距、B为方柱边长)条件下,通过风洞试验同步测得上下游方柱沿周向和展向的表面风压,研究了上下游方柱的风压和气动力特性、两方柱之间气动力的柱间相关性、各方柱气动力沿展向的柱内相关性等随方柱间距的变化情况,分析并给出了干扰条件下非高斯风压沿方柱周向的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串列双方柱的临界间距比P/B处在3和3. 5之间,在临界间距前后,两个方柱的气动性能均会发生突变;气动力的柱间相关性和柱内相关性随方柱间距变化剧烈,间距比P/B=1. 25的串列方柱的气动力柱内相关性远强于单方柱;串列双方柱的风压非高斯区域随间距比的变化较大,下游方柱表面风压的非高斯特性较单方柱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周翰玮,陈勇,谭兆光,司江涛,李杰[8](2019)在《翼身融合布局飞机机体-发动机气动干扰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翼身融合(BWB)布局飞机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飞行器概念,具有商业运输飞机的潜在用途。研究表明,翼身融合布局客机可获得比常规布局客机更好的性能。但是,由于各方面限制,BWB飞机不宜使用传统的机翼安装或机身安装的发动机布局,发动机背部安装成为首选布局。然而,背部安装发动机容易产生激波、分离、进气畸变等空气动力干扰问题,发动机与机身一体化的气动设计已成为BWB飞机发展的关键技术。针对BWB布局飞机的机体和发动机之间的气动干扰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背部安装发动机对BWB布局飞机的全机气动特性和发动机本身的推力性能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韩艳,刘叶,黄静文,蔡春声,陈苏人[9](2019)在《考虑车桥间气动干扰的桥上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车桥间气动干扰对桥上车辆行驶的影响,以重庆太洪长江大桥为研究背景,针对厢式货车和小轿车2种车型,对强风作用下车桥的动力响应和车辆的行车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风-车-桥耦合整体分析系统,分别获得考虑与不考虑车桥间气动干扰两种情况下车辆的竖向、俯仰、侧倾加速度响应以及桥梁侧向加速度响应,将获得的加速度响应导入MATLAB所编制的局部事故分析程序中,获得车辆侧滑位移和每个车轮反力比,根据行车事故判定准则,判断车辆是否发生事故;然后通过逐级增加车速和风速,得到了2种车型在不同车速下的临界风速.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车桥间气动干扰对车辆动力响应影响较大,从而对桥上车辆行驶安全性影响显着,不考虑车桥间气动干扰的行车安全性分析结果偏保守,此外,考虑车桥间气动干扰还影响车辆在桥上行驶时发生的事故类型.研究结果为强风气象条件下大跨度桥梁的运营安全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杜晓庆,吴葛菲,王玉梁,孙雅慧[10](2019)在《尾流干扰下下游圆柱气动性能的流场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在高雷诺数(Re=1.4×10~5)下,以间距比P/D=1.5~4的静止双圆柱为对象,研究了下游圆柱的气动力系数、风压系数以及流场特性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下游圆柱气动力与流场结构的内在关系,基于圆柱壁面摩擦系数和干扰流态探讨了下游圆柱气动性能的流场机理.研究表明:对于小间距双圆柱(P/D<3),下游圆柱会受到明显的平均负阻力作用,两个圆柱间隙中方向相反的一对回流(串列)以及高速间隙流(错列)是出现负阻力的流场机理;对于小间距错列双圆柱(P/D=1.5~3),下游圆柱还会受到很大的平均升力作用(内侧升力),下游圆柱的风压停滞点偏移、高速间隙流和间隙侧壁面的分离泡是出现这一升力的主要原因;对于间距较大的错列双圆柱(P/D=3~4),下游圆柱也会受到明显的平均升力作用(外侧升力),但其机理与小间距时不同,是由下游圆柱的风压停滞点偏移及其间隙侧气流分离点后移造成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气动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并列双方柱在不同间距比时气动特性的干扰效应,采用风洞试验中刚性模型测压试验的方法,通过改变两方柱之间的距离,得到了不同间距比下两并列方柱的平均压力系数、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结果表明,在小间距下,并列双方柱的平均压力系数不仅在内侧面有影响,同时在其他面有轻微影响,并且干扰效应不对称。随着间距比的增大,并列双方柱的平均阻力系数和脉动升力系数逐渐增大后趋于单方柱的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动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世博,刘夕强,刘小兵.串列叁圆柱气动特性的干扰效应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9

[2].吴倩云,孙亚松,刘小兵.并列双方柱气动特性的干扰效应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3].韦炜,韩庆,桑晓庆,刘星.计入螺旋桨干扰的倾转机翼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9

[4].孙智,孙建红,赵璇,郭星.直升机-浮筒组合体气动干扰特性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5].卢丛玲,祁浩天,徐国华,史勇杰.悬停地面效应状态共轴旋翼气动干扰特性研究[C].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6].刘毅,赵晓霞,袁志敏,孟永良.基于RANS方程的双机近距干扰气动特性计算分析[C].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7].杜晓庆,许汉林,马文勇,代钦.串列双方柱气动干扰效应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8].周翰玮,陈勇,谭兆光,司江涛,李杰.翼身融合布局飞机机体-发动机气动干扰效应[J].航空学报.2019

[9].韩艳,刘叶,黄静文,蔡春声,陈苏人.考虑车桥间气动干扰的桥上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杜晓庆,吴葛菲,王玉梁,孙雅慧.尾流干扰下下游圆柱气动性能的流场机理[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气动干扰论文-王世博,刘夕强,刘小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